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DM慢性并发症,我国PDPN患者占比较高。目前最新指南列出PDPN治疗的一线镇痛药物,大型随机试验证实联合用药的有效性,但PDPN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仍不理想。本文综述PDPN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几乎有四分之一糖尿病(DM)患者存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评估显示在有25年病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有50%会发展到神经性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骨转换指标骨钙素水平对男性糖尿病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7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其血清骨钙素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T1组(骨钙素<9.2 ng/mL, 123例)、T2组(骨钙素9.2~13 ng/mL, 122例)、T3组(骨钙素≥13 ng/mL, 125例), 比较3组间DSPN所占比例, 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不同组DSPN的发生风险。结果血清骨钙素T1、T2、T3组合并DSPN者分别为50例(40.7%)、29例(23.8%)、49例(39.2%), 骨钙素T2组DSPN合并率显著低于T1和T3组;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糖尿病合并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交联肽(CTXβ)、血25-羟维生素D(25-OHD)、骨密度、治疗药物等多项混杂因素后, 相对于骨钙素T2组, T1、T3组DSPN风险分别增加133.9%(OR=2.339, 95%CI 1.097~4.988,P=0.028)和134.2%(OR=2.342, 95%CI 1.040...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弥可保注射液(卫材苏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P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2DM患者BMI和血清TG与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600例,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标准和神经性疼痛问卷分为单纯T2DM组(T2DM,n=155)、DPN组(n=234)和PDN组(n=211)。比较各组BMI、TG等。结果 T2DM、DPN、PDN组BMI、TG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与24 hUAlb呈正相关(P<0.05),TG与TC、24 hUAlb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TG、DM病程、24 hUAlb是PDN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BMI、TG诊断PDN的敏感度为69.2%、68.7%,特异度为85.9%、86.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0.826(P<0.01)。BMI、TG联合检测的AUC为0.908(P<0.01)。结论 BMI和血清TG升高是PDN的影响因素,体育锻炼及降脂药物使用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PDPN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单用甲钴胺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 mg,静脉推注,隔日1次;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0.6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4 w。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神经传导速度〔右腓总神经(MNCV)/右腓肠神经(SNCV)〕、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PG、TG、CHOL、Hb A1c和MD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NCV、MNCV和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老年PDPN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弱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0,予常规控糖+依帕司他治疗)和研究组(n=30,予常规控糖+依帕司他+普瑞巴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频率、最长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对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临床优势,可显著减少疼痛程度、频率及最长持续时间,同时治疗过程中不会影响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PDPN患者,男47例,女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加巴喷丁组、黛力新和加巴喷丁联合组,每组30例。治疗4 w后观察各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疼痛程度均下降,而黛力新联合加巴喷丁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优于加巴喷丁组及对照组(均P<0.05)。和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加(P<0.05)。三组均未观察到需要临床干预或中止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黛力新联合加巴喷丁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PDPN,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药,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一种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ainful sensory neuropathy,DNP),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10%~32%。Hays等指出在美国有200余万人患慢性痛性神经病,而其中相当大部分为DNP。本病饥理很复杂,尚未完全清楚,故无特效治疗方法。现仅就目前某些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明确血压控制不佳是否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起从上海5家社区卫生中心纳入年龄≥18岁未诊断DPN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在基线纳入和随访结束时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检查结果,并在随访结束时接受神经病理性疼痛问卷评估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根据痛性DPN标准,将患者分为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比较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及随访时临床资料,分析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收缩压、舒张压)、随访(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随访和基线时血压差值的差异,并采用χ2检验比较血压控制不佳组(≥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和血压控制良好组(<130/80 mmHg)痛性DPN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血压控制不佳与痛性DPN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315例T2DM患者,随访(5.06±1.14)年,将患者分为非DPN组152例、痛性DPN组74例和无痛性DPN组89例。与非DPN组患者相比,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的年龄、腰围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时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非DPN组患者(P<0.05)。痛性DPN组患者随访时的收缩压(P=0.030)和舒张压(P=0.007)明显高于无痛性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患者132例,血压控制良好组患者30例,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痛性DPN的发生率49.24%(65/132)高于基线血压控制良好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校正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性别、吸烟、饮酒、T2DM病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他降压药及二甲双胍后,血压控制不佳仍然与痛性DPN相关(OR=17.921,95%CI为1.497~214.593)。结论血压控制不佳为T2DM患者痛性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一种常见的较难治疗的糖尿病并发症,疼痛症状常导致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下降.治疗主要是针对潜在疾病,要控制好血糖,防止神经病变进展.缓解疼痛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重点与难点.目前疗法主要包括药物和物理治疗.药物主要有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因子、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麻醉类镇痛药及中药等.新一代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为治疗PDPN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其治疗的进展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2型糖尿病(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220例单纯T2DM患者(DM组)和健康体检者278名(Con组)的血清胆红素等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PN的危险因素。对间接胆红素(IBIL)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1)低血清INL、病程长、LDLC升高是DPN的危险因素。(2)协方差分析表明,控制尿白蛋白(UA1b)等因素后,DPN组的INL水平[(9.7±0.6)μmol/L]仍然明显低于DM组[(12.0±0.6)μmol/L]和Con组[(11.4±0.3)μmol/L]。结论低血清IBIL与DPN密切相关,是DPN发病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莱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86例,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单纯T2DM组(T2DM,n=60)、亚临床DPN组(SDPN,n=62)和临床DPN组(DPN,...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60%以上,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临床的表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消渴病痹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在对(DPN)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前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硫辛酸、甲钴胺和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尔后使用高频超声对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进行检查,并对患者进行SSR及NCV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正中神经在腕横纹、豌豆骨、钩骨、腕横纹上6 cm、肱骨髁上4 cm及肱骨中点处CSA显著降低(P0.05),尺神经在肘管、肘管入口、肘管出口、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肱骨内髁下8 cm、腕横纹上6 cm及Guyon管处CSA显著降低(P0.05),肱骨外上髁上4 cm处桡神经CSA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SSR及NCV异常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正中神经SCV、MCV均显著升高(P0.05),患者上肢SSR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可有效评估老年DPN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氧化应激指标情况,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同期住院的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伴发周围神经病变(n=97)和未伴发周围神经病变(n=115)2组。应用SPSS 23.0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特点及其与临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显著高于未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空腹C肽、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006,95%CI 1.003~1.010)、糖化血红蛋白(OR=1.403,95%CI 1.118~1.657)、血红蛋白(OR=0.976,95%CI0.958~0.994)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氧化应激指标(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低于2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且具有高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及胰岛功能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60.3%,最常见的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近年来人们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越来越重视。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肢体远端(尤其是下肢)烧灼样、电击样、针刺样或钝性疼痛,多在夜间疲劳或兴奋时加重,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的感觉性神经病变。疼痛的产生可能主要与小的C型纤维的损伤病变有关。治疗主要针对减轻中枢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和降低受损神经元的兴奋性。新近的治疗更集中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包括血管扩张剂、蛋白激酶C-β抑制剂、抗氧化剂和新一代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T2DM组)50例,DPN患者(DPN组)50例及正常对照(NC)组50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SF水平。结果 T2DM及DPN组SF含量均高于NC组(P0.01);DPN组SF含量高于T2DM组[(678.75±65.01)vs(468.98±49.26)ng/ml,P0.01];SF水平与TC、TG、HbA1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0.49、0.62,P均0.01)。结论 SF水平升高与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DPN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T2DM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T2DM患者102例,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DPN组60例和单纯T2DM组4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97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对各组BDNF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与单纯T2DM组和NC组比较,DPN组BMI、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升高(P<0.05或P<0.01),BDNF表达水平降低(P<0.01).(2)T2DM患者中,女性BDNF表达水平高于男性(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感觉阈值与BDNF表达水平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DNF表达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BDNF表达水平下降,BDNF表达水平与感觉阈值、病程及HOMA-IR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