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镇痛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将入选患者分成收肌组与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在超声下行股神经阻滞,收肌组在超声下行收肌管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的膝关节HSS评分及12 h、24 h、48 h后的镇痛效果。结果收肌组患者12 h、24 h、48 h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肌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24.44%,11/45)相比,收肌组的总不良反应率(20.00%,9/45)较低,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257,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同等,但收肌管阻滞更对患者恢复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更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静脉自控(PCIA)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激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FNB组和PCIA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各时间段视觉疼痛评分(VAS)、术后24h血糖、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皮质醇等应激指标水平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随访,以及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CFNB组患者术后6、12、24、36、48h时间段VAS评分较PCIA组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2、9.957、5.577、7.550、2.627,P0.05);CFNB组血糖、CRP、WBC、皮质醇水平较PCIA组均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0、10.139、3.273、2.739,P0.05);CFN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较PCIA组的38.2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3,P0.05);CFNB组卧床时间较PCIA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6,P0.05);CFNB组每日行走次数较PCIA组显著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5)。结论 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较PCIA更好,术后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减少,患者能尽早下床进行锻炼,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术后采用收肌管阻滞早期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未来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择期接受初次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与浸润麻醉组(IA组),每组30例,患者术中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手术前30 min给予ACB组收肌管阻滞早期镇痛,给予IA组浸润麻醉早期镇痛,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1、2、4、8和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用来评价其镇痛效果;分别于术后各时点,采用徒手肌力法评价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并对比两组镇痛有效率和肌力减弱发生率。结果术后1、2和4 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和12 h,ACB组VAS评分较IA组降低,且曲马多使用量少于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ACB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较IA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镇痛有效率高于IA组,肌力减弱发生率低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两组均未见穿刺部位出血、局麻药物中毒、血肿和苏醒延迟发生,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超早期给予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收肌管阻滞,患者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较传统浸润麻醉好,可以减少曲马多的使用,且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无明显负面影响,肌力减弱情况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90-2091
目的探究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收肌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段静态及动态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四头肌肌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8h观察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两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8h、24h两组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镇痛效果,对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有助于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knee, 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ACB)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慢性痛及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于2021年7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FNB),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IPACK联合ACB。以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为对比项目。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静态VAS评分与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患者,在镇痛满意基础上,不同镇静程度对其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优选出适用于TKA术后的一种或多种PCIA配方。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择期腰麻下行TKA术196例患者,依据患者术后6h的Ramsay镇静评分(6分法),将镇静满意评分为1分、2分、3分、4分的患者分别记为1组、2组、3组和4组,采用Likert-5级满意度评分法及舒适度评分法在术后6h及24h对患者进行评分,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由此评定PCIA效果最优组别,并统计其PCIA药物配方。结果术后6h舒适度,1组患者明显低于其他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舒适度,2组最高,3组、4组次之,1组最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h和24h的满意度均为2组最高,且呈2、3、4、1组依次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1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统计分析2组有舒芬太尼+酮洛酸氨丁三醇+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氨丁三醇+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四种配方,分别记为A组、B组、C组、D组。A组和B组的6h舒适度及满意度评分为4分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24h舒适度评分为4者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组和D组的满意度评分为4分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TKA术后的PCIA患者,在镇痛满意基础上,Ramsay评分2分的患者PCIA效果最优,对这组患者的PCIA配方进行统计与分析,优选出的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氨丁三醇+右美托咪定。  相似文献   

9.
10.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有效的疼痛管理是实现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外周神经阻滞对于术后疼痛的控制意义重大,临床医师致力于寻找对肌力影响小、有利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功能早期恢复的神经阻滞。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可以选择性阻滞膝关节后部末端感觉支,不影响腓总神经的运动支,从而能在充分镇痛的条件下对肌力产生最小的影响。该文就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的提出、阻滞入路及方法、与不同神经阻滞联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优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有效的疼痛管理是实现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外周神经阻滞对于术后疼痛的控制意义重大,临床医师致力于寻找对肌力影响小、有利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功能早期恢复的神经阻滞。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可以选择性阻滞膝关节后部末端感觉支,不影响腓总神经的运动支,从而能在充分镇痛的条件下对肌力产生最小的影响。该文就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的提出、阻滞入路及方法、与不同神经阻滞联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优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能否提升盆底重建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160例盆底重建术病人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自控静脉镇痛,实验组给予双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镇静评分(Ramsay)、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 BCS)评分,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术后6 h、12 h时VAS评分显著降低、BCS评分显著增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术后2~24 h内补救镇痛次数显著降低,术后12 h内镇痛满意率显著增高(P<0.05),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头晕、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部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可有效的提高盆底重建术后镇痛疗效,且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黄亚男  钱静 《全科护理》2021,19(21):2943-2946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急性疼痛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1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0例,两组病人均行蛛网膜下隙麻醉.A组病人术后镇痛方式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B组病人术后镇痛方式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时静息状态、主被动活动时的疼痛评分及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静息和主被动运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镇静过度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病人头晕、恶心、呕吐等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理想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是由于术前和术后疼痛等因素所引起的短时间内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较高[1].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并发症或难以达到理想镇痛效果导致谵妄发生率增大[2].有学者认为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2,3].本次研究比较全身麻醉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常规全身麻...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适用于膝关节炎和退行性病变患者,能够恢复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TKA为患者带来的远期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TKA也会引起术后早期剧烈疼痛,为此完善术后镇痛至关重要。TKA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以及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技术,如连续股神经阻滞。本文主要综述连续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在术中采用股神经阻滞方式,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即在股神经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记录患者2、6、12、24、48、72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术后当晚、次晚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睡眠中断的次数;术后24、48、72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72h内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当晚、次晚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睡眠中断的次数;术后24、48、72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下,股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短期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进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进行围手术期镇痛。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静态疼痛和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和1周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当VAS7分时口服50 mg盐酸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补救镇痛治疗的患者数量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静息VAS为6.5±0.9分、5.8±0.7分和4.2±0.5分,动态VAS为7.1±0.9分、5.9±0.8分和4.5±0.6分;而对照组静息VAS为6.4±0.8分、5.6±0.6分和4.1±0.5分,动态VAS为7.2±0.8分、5.8±0.7分和4.4±0.5分。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VAS和动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数量和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满意。该神经阻滞方法对股四头肌肌力没有影响,有利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应激反应指标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T0时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NE、COR水平较T0时均出现升高,以T1时升高最明显,T2、T3时逐渐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时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4 h、48 h运动时、静息时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效果良好,应激反应轻,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王军  李艳  鲁振华 《临床医学》2008,28(12):91-92
氯胺酮是唯一具即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全麻药[1],其在很小剂量既产生镇痛作用,以往多作为静脉麻醉或复合麻醉在手术中使用。作为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很少报道,我院自2005年以来将氯胺酮应用于剖宫产的术后自控镇痛,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旨在找出氯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