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医院1000件手术室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PDCA管理前(2019年5月至2019年8月)500件纳入对照组,实施PDCA管理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500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完好率、差错率、零部件丢失率,以及两组腔镜器械操作合格率、医师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满意率,并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错率、零部件丢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腔镜器械操作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升护士腔镜器械操作水平,提高器械术后预清洗合格率、完好率,降低差错率、零部件丢失率,提升医师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细节护理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接收的148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为护理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7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清洁合格率及器械管理质量评分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采用的细节护理管理器械清洁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好,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组器械管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细节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明显提高器械的清洁合格率及管理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引入细节护理管理的意义。方法医院2017年3月开始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112台手术所用的手术室腔镜器械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115台手术所用的手术室腔镜器械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管理结局。结果观察组器械完好率、清洗合格率、零部件丢失率、准备出错率、医师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管理能够显著加强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期间行精细化管理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300件医疗器械设为对照组,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300件医疗器械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情况、管理缺陷情况、消毒管理情况、医疗器械安全性、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信息标识等4项信息无缺失的医疗器械占比更高(P<0.05)。观察组出现器械损耗等4项管理缺陷总占比为4.33%,对照组为10.33%,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在清洗等5方面的管理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出现元件故障等4项不良事项总占比为1.67%,对照组为5.67%,观察组占比更低(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33%,对照组为86.67%,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医疗器械管理期间行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器械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术室腔镜器械设备管理中应用细致化管理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参与手术室腔镜器械设备管理的55名管理人员,“随机取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n=27)、观察组(细致化管理,n=28),两组管理效果比较。结果:管理前分析管理质量、风险管理认知度无差异,P>0.05;管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更高;风险管理认知度评分更高;观察组管理人员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43%,77.78%;χ2=4.305,P=0.038),观察组器械不良状况率低于对照组(7.14%,29.63%;χ2=4672,P=0.031),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致化管理用于手术室腔镜器械设备管理中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风险管理认知度,建立和谐关系、确保器械充分发挥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工作的应用效果,以便于提升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水平。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400例,这些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都应用到了手术室的腔镜设备,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的腔镜设备实施常规管理,对观察组患者的腔镜设备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腔镜设备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对于提升患者满意程度,改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减少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供一体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对腔镜器械损坏率、周转效率及预处理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3月~2021年10月20名工作人员及300件手术器械为对照组,2021年11月~2022年5月20名工作人员及300件手术器械为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处理及手供一体化管理,分析两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对腔镜器械消毒管理相关知识评分、周转效率、预处理合格率、工作质量相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腔镜器械损坏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供一体化管理能够大大降低腔镜器械的损坏率,提高器械的周转及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钱蕊 《现代养生》2014,(22):296-296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工作的应用效果,以便于提升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水平。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400例,这些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都应用到了手术室的腔镜设备,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的腔镜设备实施常规管理,对观察组患者的腔镜设备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腔镜设备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对于提升患者满意程度,改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减少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基于六西格玛(6Sigma)管理模式的小组精细化质量控制在医院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室的200件腔镜器械,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精细组,各100件。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精细组实施基于6Sigma管理模式的小组精细化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腔镜器械管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精细组腔镜器械准备准确率为97.00%、清洁合格率为98.00%、包装合格率为100.00%,均高于常规组的89.00%、92.00%、9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组器械遗失率为4.00%、零件脱落率为2.00%、断裂损坏率为2.00%、清洗不彻底或堵塞发生率为1.00%,均低于常规组的13.00%、10.00%、9.0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6Sigma管理模式的小组精细化质量控制可明显提升医院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质量,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T)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实施常规管理的6台CT医疗设备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本院实施优质维修管理的6台CT医疗设备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设备故障率、有效利用率、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设备故障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利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定期质控、设备维护、设备利用及设备清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设备维修管理中,优质维修管理有着较低的设备故障率,同时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余健 《医疗装备》2016,(4):49-50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腔镜器械精细化管理对手术的安全性及高效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426例手术,采取手术室腔镜器械精细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器械完好率、差错发生率及消毒合格率。结果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器械完好率、差错发生率及消毒合格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内实施腔镜器械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高效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医疗器械300件,采用电脑抽号法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并以不同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每组医疗器械件数为150件,管理手段为常规管理(对照组)以及风险管理(观察组),对比指标为管理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器械包装合格率、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对于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提升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在洁净手术室系统节能改造中的应用。方法:予以2021年1月~12月本院洁净手术室系统进行管理,并择取科室内30名护理人员,根据月份将其分为不同管理手段。对照组(2021年1月~6月)予以节能改造,观察组(2021年7月~12月)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化管理。比较两组卫生指标评分,管理纠纷及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后器械使用、人员手部卫生、科室空气质量、系统清洁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纠纷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3.33%(P<0.05),且观察组管理感染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6.67%(P<0.05)。观察组管理后落实安全检测工作、树立节能观念、择取适宜过滤器、净化严格控制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院内洁净手术室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应用标准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改善科室内卫生指标评分,降低管理纠纷以及感染发生率,提升管理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精细化器械管理法在腹腔镜手术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诊并行腹腔镜肝胆胰癌术,且之后进行精细化器械管理法的患者当成此次研究的对照组;把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诊并行腹腔镜肝胆癌术,且在此之前经过精细化器械管理法的患者当成此次研究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手术器械不良情况、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和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仅手术、手术器械准备及衔接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其出现不良手术器械的总概率为4.84%,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2.58%(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AS分值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不过在SDS分值上,两组患者的评分值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满意度上,观察组的医师和患者分别为98.39%、98.39%,远大于对照组的医师83.87%(P<0.01)和患者的87.10%(P>0.05)。结论:在行腹腔镜术的患者治疗中使用精细化器械管理方法,可切实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6S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效果,寻找手术室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提升手术室的护理水平,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纳入2022年3月—2023年8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治疗的106例手术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和实施6S精细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物品管理、无菌状况、知识考核、护理记录及健康宣教)、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管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 0,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 3,P<0.05)。结论 6S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干预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升,且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护理管理满意率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中对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消毒供应室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负责清洗包装的4833件手术室器械作为观察组观察对象,同期另选4833件手术室器械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质量管理,对比两组管理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放发、表格记录合格率、工伤、设备、布局、流程、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器械管理中出现的器械运输不及时、器械数目有误、器械损坏及器械遗失、工作人员手细菌量、空气中细菌量、器械表面细菌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器械的清洁和包装质量,以及环境卫生监测结果,降低器械丢失和损坏的概率,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将目视管理应用在胸外科精密器械管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1月~12月未实施目视管理的80件胸外科精密器械作为对照组,按照医院常规精密器械管理流程实施管理;将本院2022年1月~12月接受目视管理的100件胸外科精密器械作为实验组,结合医院管理流程加上目视管理方法进行专科分类、规范使用等方式管理胸外科精密器械,对比分析两组精密器械的缺损情况、包装合格情况、使用拿取出错情况、器械分类、回收情况、使用满意情况等。结果:对照组器械取用差错率和器械损耗率均远高于实验组,包装合格率明显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器械不良情况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密器械的分类以及回收消耗时间对比,对照组较实验组长(P<0.05)。医护人员对精密器械的使用满意度(器械准备、使用效果以及护士配合使用)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目视管理的管理方法运用在胸外科精密器械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医院对胸外科精密器械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能促进医护人员对器械的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医院腔镜器械质量评估,探讨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腔镜器械的管理数据,建立设备质量、清洗质量和备件质量的多元回归模型。选取医院临床手术室在用的96套腹腔镜器械,对2017年和2018年两年间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其中2017年1-12月期间96套腹腔镜器械采用责任区管理模式进行器械使用管理,其管理数据纳入对照组;2018年1-12月期间96套腹腔镜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器械使用管理,其管理数据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器械的设备质量评估、清洗质量评估和备件管理评估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腔镜器械的损坏率、故障率、返厂维修率和报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5,x2=6.431,x2=5.228,x2=5.134;P<0.05);观察组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患者感染率和集中存放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04,x2=8.666,x2=24.501;P<0.05);观察组腔镜器械备件错误率、备件完好率和临床医生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73,x2=7.597,x2=90.587;P<0.05)。结论: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能降低腔镜器械安全隐患,提高腔镜手术备件能力,改善微创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曾婷 《医疗装备》2020,(5):81-82
目的探讨手供一体化管理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及损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未行手供一体化管理的腔镜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6月行手供一体化管理的腔镜器械作为观察组,每组随机抽取腔镜器械200件,其中腔镜剪刀、持针器、腔镜镜头、抓钳、光纤导线各40件,比较两组清洗合格率及损坏率。结果观察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损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供一体化管理可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降低器械的损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规范化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妇科腹腔镜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12月使用的200套妇科腹腔镜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2月使用的200套妇科腹腔镜器械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对比两组实施前后妇科腹腔镜器械的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手术室医护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妇科腹腔镜器械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管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室医护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妇科腹腔镜手术器械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可以保障腹腔镜器械的处理质量,切实避免其出现感染问题,降低差错的发生,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