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周易》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也是最古老的哲学,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璀璨文明.《易经》认为天地成形,阴阳初分,三为本,六为宗,而演绎万物;也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多则惑,少则明,古人认识事物多用归纳推理法,注重宏观把握.秦汉以降,文人士仕深受易经归纳、推演的哲学思维影响,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应是受《周易》阴...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实质为八纲辨证,即表里、寒热、虚实和阴阳。除六经辨证外还有气血津液辨证。  相似文献   

3.
读懂伤寒和做好临床关系密切。从疾病、文本、杂病、类病等角度解释伤寒,从热病的规律、杂病的规矩、辨证的基础、诊疗的格局探讨中医临床。读懂伤寒将有助于当代中医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提出“位、时、象”三法,从空间、时间和形态3个角度认识六经,并根据六经病之特点结合临床应用之体会,分析病证的“连续性与间断性”“六经病的单一性与复杂性”“症状的显性与隐性”“因果关系”“脉证关系”“伤寒与杂病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应用经方治疗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1 概说 1.1 太阳的生理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与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相表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循臂至肩,下行络心属小肠.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膀胱主藏津液,化气行水.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2.3.4 懊憹证见78、79、80、81、82、83条. <伤寒论>中的懊憹症有五个汤证,即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姜豉汤证、栀子厚朴汤证、栀子干姜汤证.它们的共同症状都是懊憹,由于栀子豉汤证的兼症不同,因而在方剂的配伍上也有所出入.现将懊憹的主要汤证--栀子豉汤证重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者认为张仲景据《黄帝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简称为《伤寒》),因而以《黄帝内经》的六经、脏腑经络释《伤寒》,其结果是不能正确理解张仲景医学。笔者据考证资料证实,张仲景不是根据《黄帝内经》撰写的《伤寒》,它的主要内容方证,来自于《汤液经法》等经方医学。《伤寒》主要继承八纲辨证。并加入半表半里理念而形成了六经辨证。这样以六经为纲,以方证为目,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伤寒》的六经与《黄帝内经》的六经是不同的理论概念,在解读《伤寒》时,两种概念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2.2 里证(腑证) 太阳经病不愈,病邪随太阳之经而侵入太阳之腑,就成为里证.由于病邪有传入气分和血分的不同,因此里证又有蓄水证和蓄血证之分.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 2.3 兼证和变证 兼证是指太阳病证兼有他经病证而言,包括合病和并病.变证是指太阳病因误治或失治引起了性质的改变,出现了和原来完全不同的证候而言.  相似文献   

10.
陈瑞春,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陈老自幼(12岁)涉足医坛,在其家父、师长和友人的熏陶、教诲及指引下,步入《伤寒》之园.在这座神奇的庄园里,陈老辛勤地耕耘了近60年,始终坚持"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以其毕生的经历体会到园里既充满了荆棘,也有香甜的果实.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纳差”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差在临床可为主诉,也可只为兼证。《伤寒论》中除提及"不欲食","不能食"的条文外,还有许多条文适应证中可出现纳差,如涉及"痞"、"呕"、"吐"等证的条文,皆是脾胃纳化功能失职所致。袁红霞教授认为纳差虽分属各经,但总由脾胃纳化功能失职所致;临床紧扣病机选取经方辨证施治,效若桴鼓。  相似文献   

12.
学习要遵循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中医经典著作课程更应重视这一问题.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一门课程或一本学术著作,除了要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之外,还应当解决好如何学以及怎样才能学而有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用药法度谨严,变化灵活,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是有规律可循的。兹就其若干问题,结合临床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1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用药的原则性从临床实践来看,《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而后制定主方,这一原则贯通于全论大法。主证在六经病中各有纲目,标示其主要脉证。如太阳病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病的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六经均以此类推,主证昭然若揭。正如柯韵伯所说,太阳篇中,先将诸病线索,逐条提清,则一隅之举,可以寻其一贯之理。的确如是,伤寒辨证用药,是在确定主证的前提下,层层伸展,有顺有…  相似文献   

14.
小便不利的病机常与气化不行、湿热、津伤、气不化津有关,成因主要由于三焦气化不能运行。小便的变化,反应人体津液之盈亏,脏腑功能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对诊断疾病、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疾病在表还是在里,病性属寒还是属热,以及太阳腑证之属于蓄水还是蓄血,皆可于小便不利这一体征中获得准确信息。"整体观"是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的协调运转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诊疗时不可偏于一征一症,必须全面观察,四诊合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在复杂的病症面前,认清疾病的本质,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治疗目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制药服药法等方面对《伤寒论》中"和"的内涵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仲景辨证论治立足于"和"的思想,体现了中医治病特色,对后世临床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预后 ,指医生对病人患某一疾病之后的发展过程和后果的估计和预见。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 ,对每一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后果 ,均具有足够的、充分的估计和科学的预见 ,充分体现了仲景的医学预后思想。兹仅就《伤寒论》中有关对疾病预后的论述 ,浅析于后。1 据天人相应理论 ,论邪气欲解之时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 ,天之六淫能伤人致病 ,然一年、一季、一天的阴阳盛衰序变 ,亦能助人之正气抗邪外出。基于此 ,仲景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 ,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 ,提出了六经病证的欲解时间。如第 9、1 98、2 72、2 75、2 91、32 8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