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方法应用皮肤脂肪下放置胃管可有效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结果皮下置胃管缝合切口与常规手术缝合相比,明显降低了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结论皮下置胃管简单易行,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明  何敏君 《浙江医学》2007,29(7):747-748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传统方法治疗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8例,其中39例采用皮下置管负压持续引流,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切口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对预防肥胖患者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肥胖患者腹部手术4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1例及引流组213例.负压引流组采用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负压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并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单独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结果 负压引流组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行皮下置管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有利于切口愈合和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手术中,下腹部手术居多。虽然横切口在愈合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许多患者因为病理产科、急重症、再次手术粘连、剖腹探查有可能扩大切口等需要采用纵切口。下腹部纵切口张力大、皮下脂肪厚、脂肪液化和刀口愈合不良成为腹部纵切口面临的重要问题。脂肪液化是外科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原因与肥胖、感染、电刀的使用有关。脂肪液化一旦发生,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为了解决刀口液化延期愈合的问题,对肥胖患者下腹部纵切口采取皮下筋膜上放置自制引流管的做法,可以起到引流切口渗血渗液的作用,促进腹部刀口愈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皮下气肿是气胸的并发症之一。气体可通过胸膜破裂口沿大血管筋膜进入皮下组织,亦可由破裂口处直接进入皮下组织,少数皮下气肿原因不明。皮下气肿多见于胸部、颈部,严重时蔓延至面部、双上肢、腹部及会阴部等。纵隔气肿时可严重影响血液循环,危及生命。皮下气肿轻者可在原发病缓解后自行吸收,严重者需手术处理。笔者自1995年以来使用皮下置管引流的方法治疗重度皮下气肿11例,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5年3月至1998年12月,笔者共收治11例张力性气胸伴皮下气肿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1~75岁。发病时即伴有皮下气肿者6例,治…  相似文献   

6.
李军  郭洪启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26-127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中的临床功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2011年12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对传统组与改良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对比分析中,改良组切口液化后愈合时间、整体愈合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P〈0.05),改良组换药次数较传统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方法能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拟液化胶囊治疗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0例液化异常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6 0例 )和对照组 (6 0例 ) ,治疗组采用液化胶囊治疗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1疗程 30d后比较疗效。结果 :两组治愈率、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液化胶囊用于精液液化异常治疗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2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25例)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n=120例)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引流,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术后换药次数,促进术口愈合,减少二期缝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是一把双刃剑,治病是其积极的一面,但切割肌肤则对组织造成一定的创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致肥胖病人逐年增多,加之电刀的普遍应用,使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人亦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针对肥胖的320例患,在手术后关腹时预先在腹壁鞘膜外埋置塑料导管进行瞻前性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同时设置对照组以观察疗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990年11月~1991年3月,采用皮下置管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术后镇痛,收到满意、确切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在缝合手术切口时,将备置的无菌硬膜外导管前端埋于脂肪层内,由切口上端导出。或另用16号静脉穿刺针头于腹壁任何部位穿刺,将  相似文献   

12.
13.
郑雯娜  张瑗  孟玉春 《吉林医学》2014,(6):1178-117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选择脂肪层厚度≤4 cm 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后第3天皮下联合注射2 ml庆大霉素加1 ml地塞米松加1 000 U糜蛋白酶。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结果:治疗组2例出现脂肪液化,切口Ⅱ期缝合后愈合,其他均5~7 dⅠ期愈合。对照组20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切口Ⅱ期缝合后切口愈合,其他7~15 dⅠ期愈合。结论: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皮下联合应用处理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可减少住院时间,患者乐于接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今 《安徽医学》2003,24(6):74-75
目的 取得对晚期癌硬膜外皮下隧道置管镇痛术护理经验。方法 对 10例晚期癌痛患者实施硬膜外皮下隧道置管镇痛术。结果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其疼痛完全缓解率达 10 0 %,无一例出现副作用。结论 主要的护理 ,包括加强心理护理 ,置管前后的预防感染护理及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是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方法 对368例上腹部手术患者行皮下、皮肤大间距间断一层缝合,并与279例上腹部手术患者常规缝合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368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9例,占总人数3 3%;对照组279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89例,占总人数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皮下、皮肤大间距间断一层缝合能较有效地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引起的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波透热疗法对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2例腹部切口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换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3日开始进行微波透热治疗。结果:治疗组切口脂肪液化率明显降低。结论:微波对切口具有良好的预防脂肪液化和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杨梅 《吉林医学》2014,(13):2891-2892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持续引流在预防妇产科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持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切口缝合处理,实验组术后采用切口处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采用切口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王麦焕  郭丹 《吉林医学》2010,31(32):5761-5761
目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剖腹产术后的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一直困扰着医务工作者。伤口脂肪液化一旦发生,则愈合慢,住院时间长,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赵红艳  兰彩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85-1286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传统方法防治的74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切口下方脂肪层置硅胶持续负压吸引管、仅丝线全层缝合脂肪层和皮肤、腹带加压包扎治疗的79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77例(97.47%),脂肪液化2例(2.53%);对照组分别为56例(75.68%)和18例(24.32%)。观察组脂肪液化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硅胶管皮下负压引流能够显著减少肥胖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