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肝病中的血浆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30例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周例重症肝炎、对例肝硬化及周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浓度。结果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有腹水和无腹水者血浆ET水平分别为73.1ng·L-1±24.7ng·L-1、89.2ng·L-1±25.4ng·L-1、98.5ng·L-1±27.2ng·L-1、78.6ng·L-1±25.1ug·L-1,均明显高于正常人(48ng·L-1±228ng·L-1)(P<0.01);慢性肝炎与急性肝炎(58.8ng·L-1±23.7ng·L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肝炎、肝硬化有腹水者与慢性肝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有腹水者与无腹水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病时血浆ET水平与肝脏损伤的程度有关,血浆ET水平升高可能促进了肝病的发生与发展,并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腹水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3.
4.
各型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T与各型肝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14 4例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的ET浓度 ,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急性肝炎组及慢性肝炎组ET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肝硬化腹水组 ,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肝硬化腹水组 ,与急性肝炎组及慢性肝炎组ET水平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急性肝炎组患者血清ALT、血浆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肝硬化腹水组患者血浆ET与血清钠及血浆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 ;②肝硬化腹水组血浆ET水平均显著降低 ;③ET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黄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秉久教授从医数十载,在肝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中医辨证思路及中药药性的理解上都非常具有独道的见解。该文论述的就是卢教授在治疗肝病中妙用大黄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了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抗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以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抗HGV阳性血清HGVRNA。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及血清标本来源:25例急性非甲戊型肝炎患者均为199...  相似文献   

7.
各型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内皮素(ET)在各型肝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非平衡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ET水平。结果151例肝病患者中的ET水平(x±s)分别为:急性肝炎26. 82±3.39pg/ml;慢性肝炎 52.85±3.69pg/ml;肝硬化 68.14±6.81pg/ml;原发性肝癌 77.99±0.05pg/ml。显示除急性肝炎外,其余各型肝病的 ET水平与正常(32.22± 0 65pg/ml)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1)。各型之间有显著性异(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代偿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结论: ET随着肝脏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与肝病的慢性化程度相关, ET越高,预后越差。检测ET水平对肝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的估计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资料与方法 所有病例为我院2005年住院患者,并具备:①肝功能异常;②血清病毒学标志物阴性,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③有或无临床症状;④肝组织病理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所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治疗护理记录和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
王宇明 《肝博士》2006,(2):10-13
肝病是一类以肝脏炎症损害为主的疾病,常见者有(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药物性肝炎等,其中,我国(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多,酒精性肝  相似文献   

10.
洪晓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925-926
肝病包括各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患者的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往往可因心理因素使疾病出现一些明显变化,如消化功能紊乱、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紊乱等。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滞阻。肝属木,肝体失养,犹如树木缺乏水分灌溉,日久则枯萎变硬。因此对肝病患者心理因素的探讨,并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对病情的稳定和恢复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将我们根据肝病患者心理因素进行健康教育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肝炎病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均可用相应的病原学方法检出,但仍有10%~20%的急性肝炎、24%~47%的爆发性肝炎、5%的慢性肝炎病原学检测为阴性,将其统称为非甲-非戊型肝炎。因此推测,除上述五型肝炎病毒外,可能存在人们尚未发现的新型肝炎病毒。1995年美国学者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1997年日本学者又报道与输血有关的输血传播病毒,但这两种病毒的致病性还缺乏直接证据。1999年意大利学者从一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到1株新的DNA病毒,  相似文献   

12.
池晓玲  蒋俊民  萧焕明 《广东医学》2006,27(10):1576-1576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肝脏,按病原学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无论何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临床表现都很类似。其典型临床过程分潜伏期、黄疸期及恢复期,本病多发于冬春季,我们于1998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采用刮痧降酶法对4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12):1087-1088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内皮素-1(ET-1)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将99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51例,合并NAFLD组(B组)48例,分别测定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抽空腹血检查内皮素-1(ET-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结果 B组的体重、BMI、FINS、HOMA-IR、ET-1、SBP、DBP、ALT、AST、GGT均明显高于A组(P<0.05),IAI、QUICKI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之间年龄、HbA1 c、FPG、TC、TG、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T-1与体重、BMI、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IAI、QUICKI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ET-1水平升高,IR程度明显加重.因此,T2DM合并NAFLD患者更需及早进行内皮功能障碍与IR干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重症肝炎患者肝性脑病进展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识别可预测肝性脑病进展的因素,对日本57所主要肝病中心的164例急性重症肝炎(SAH)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SAH定义为:急性肝炎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或活性<40%、无肝性脑病发生。研究选取1997—1998年间的患者65例,经多变量回归分析得到一个预测方程式,然后对1999年至今的99例患者进行前瞻性评估。研究表明,51/164例(31%)进展为SAH肝性脑病。病因学分析显示,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比率最高(41.9%)。最终建立的预测模型为:logit(p)=0.084×年龄(年)+0.129×血清总胆红素(m g/dl)-0.158×凝血酶原时间(%)-2.434。结论表…  相似文献   

17.
用RIA法检测105例各型肝炎、HBsAg携带者及肝硬化患者血浆前列腺素E_1(PGE_1)水平。大多数肝病患者PGE_1水平是升高的(P<0.5~0.001),重症肝炎升高不明显(P>0.05)。同时发现42例肝病患者血浆血栓素B_2(TXB_2)水平升高(P<0.01);重肝患者PGE_1/TXB_2比值明显下降(P<0.01)。血清总胆红素定量和PGE_1成负相关(r=—0.1982,P<0.05),和TXB_2成正相关(r=0.289 8,P<0.05)。讨论了PGE_1和TXB_2在肝病患者血浆中浓度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等。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对人体的威胁最大,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的并发症。肝炎患者,尤其是有转氨酶升高、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等症状的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 G4)的水平差异。方法从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肝病类型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组)2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PBC组)94例和AIH/PBC重叠综合征组14例,3组患者均经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4水平,并对比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经对比,AIH组的球蛋白(GLO)水平和干燥综合征A抗体(SS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PBC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IH/PBC组的GLO水平和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组患者的Ig G4水平均高于PBC组和AIH/PBC组,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只有6例Ig G4水平浓度超过1 350 mg/L。结论与PBC以及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比较,AIH患者的血清Ig G4水平相对较高,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30例(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58.76±22.56)ng/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40.39±12.27)ng/L,P<0.01,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内皮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39.87±15.27)ng/L,较对照组(55.67±13.36)ng/L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