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36-1938
探讨社区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发作频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 015年01月~2016年01月我院确诊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延续护理干预,采用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哮喘发作和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哮喘发作次数、持续时间、PAQLQ各项得分均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儿PAQLQ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社区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哮喘患儿发作频率和缩短发作持续时间,且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哮喘是临床儿科常见的心身疾病,该病病因复杂,病程漫长,临床中常反复发作且单独依赖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长期稳定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及生活质量.为促进哮喘患儿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对126例哮喘患儿家长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与一般健康宣教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患儿健康作用明显,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生命质量。近年来儿童哮喘患病率明显上升[1],一旦重度哮喘发作,常会危及儿童生命。本院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采用甲泼尼龙治疗重度哮喘发作患儿3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长期反复发作对患儿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对哮喘治疗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病情发作时的控制和症状的缓解,而是要在尽量控制发作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正规抗哮喘药物的应用是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治疗措施.为了解正规治疗对哮喘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采用儿童哮喘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券(PAQLQ)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发作频率、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发作频率、干预前后哮喘控制情况[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和生活质量[采用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ACT、PAQL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哮喘患儿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降低哮喘发作频率,提高疾病控制效果,进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并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张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889-1889,189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哮喘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出院后半年内哮喘的发作次数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出院后半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和生活质量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哮喘患儿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其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两组各40例,进行时长为12周的护理疗程,对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用力肺活量、焦虑情况与抑郁情况、用力呼气流量值、1秒用力呼气容积、住院时长及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FEV1及PEFR均明显升高,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循证护理组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P0.05),循证护理组的生活质量分数也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的哮喘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不良情绪,不仅减少支气管哮喘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功能状态,减少患儿在出院后的哮喘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对缓解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缓解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方法:将95例哮喘患儿按确诊的单双日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哮喘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健康教育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3.98±1.84次,急诊次数1.57±1.38次,复发率22.4%;对照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7.04±2.24次,急诊次数3.56±1.54次,复发率60.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缓解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9.
彭英 《妇幼护理》2022,2(1):142-145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时生活质量(以PAQLQ量表评价)及急性哮喘发作频率、哮喘控制情况(以ACT量表评价)、肺功能指标、患儿家属健康常识掌握水平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内再入院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儿PAQLQ量表各项目评分、急性哮喘发作频率、ACT评分、肺功能指标、患儿家属健康常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PAQLQ量表各项目评分、ACT评分、患儿家属健康常识掌握率高于参照组,急性哮喘发作频率低于参照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再入院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能够提高疾病控制水平与患儿家属对健康常识的掌握水平,也能够促进患儿肺功能改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健康教育规范管理在指导哮喘患儿用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以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一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哮喘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进行,实验组对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定期随诊和随访,对治疗护理方案规范化管理,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比较两组护理指导效果、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指导效果、病情控制、生活质量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哮喘的健康教育规范管理对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是哮喘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与哮喘样发作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NS并哮喘样发作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NS患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哮喘样发作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结论:NS患儿产生哮喘样发作有一定潜在因素和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向娜  乐红叶  庄珊珊 《妇幼护理》2022,2(4):940-942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减少患儿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接诊的 90 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健康教育。分析对比两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再住院次数、急性发作次数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 SGRQ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住院次数、急性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 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哮喘患儿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改善肺功能与 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西替利嗪口服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纯组(n=50,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和联合组(n=50,西替利嗪滴剂口服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儿哮喘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初次就诊的187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结果]实验组患儿随访6个月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哮喘患儿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缓解哮喘患儿的发作次数,减少急诊次数,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乐雷钧  陈敏  何平 《护理研究》2012,26(7):635-63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儿哮喘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初次就诊的187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结果]实验组患儿随访6个月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哮喘患儿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缓解哮喘患儿的发作次数,减少急诊次数,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36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为疾病对照组。选择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TLR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LR4 mRNA PCR检测含量为(0.032±0.009),哮喘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TLR4表达量分别为(0.015±0.007)和(0.012±0.005),急性发作组TLR4表达量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030,P=0.000),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TLR4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IL-6、IL-8、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阻断后急性发作组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TLR4阻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2阻断前、阻断后急性发作组PBMCs上清中IL-6、IL-8、TNF-α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LR4活性增强可导致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其可能机制之一是促进IL-6、IL-8、TNF-α等指标的表达进而引起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7.
明荣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2491-2491
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5岁以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4.19%),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可显著改善5岁以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对2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属采取语言教育、示范性教育及文字教育等方法讲解小儿支气管哮喘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结果通过科学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患儿及家属对支气管哮喘有了正确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达到减少哮喘的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通过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支气管哮喘患儿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慧玲 《全科护理》2012,(5):418-418
对53例急性发作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包括呼吸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53例患儿在入院治疗24h内哮喘症状均有明显缓解,肺部听诊哮鸣音已消失或显著减少,住院5d~8d后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长协同护理在慢性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4月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实施家长协同护理的慢性病患儿设为观察组,与2013年10月~12月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家长的护理能力、患儿的病情发作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家长在病情管理、疾病知识、药物管理、预防复发等方面的护理能力方面好于对照组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症状控制评分低于对照组,情感功能、症状、活动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协同护理能够提高慢性病患儿的病情控制情况,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