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改良迷宫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简化迷宫手术程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出血,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18例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了改良迷宫术加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我们在Cox迷宫术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加以了改进:(1)用热凝代替左心房切口;(2)保留窦房结动脉,提高窦性心律恢复率;(3)应用无水酒精注射械、右室环和房顶部,避免冠状血管和房室结损伤。结果 18全部存活,随访4 ̄46个月,心房颤动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4.
我国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虽然仅有50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较快。1948年,Bailey等成功实施了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手术。1958年,我国兰锡纯首次实施这种手术并获成功。1957年,Lillehei等在直视下应用缩小瓣环的方法纠正二尖瓣关闭不全。1958年,我国也实施了二尖瓣直视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本组42例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3~19岁,其中心室双人口19例,三尖瓣闭锁10例,二尖瓣闭锁3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0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其中8例加行开窗术;1例先做了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术后2年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结果术后早期和晚期各死亡1例,分别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和反复肺部感染,随访1.0~4.5年,40例心功能为Ⅰ级和Ⅱ级,动脉血氧饱合度92%~96%。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近、中期效果满意.可在单一心室修复中选用。  相似文献   

6.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迷宫手术〔1〕的技术复杂、心脏停搏时间较长 ,为此 ,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进〔2 -5〕。 1998年 3月我们也采用改良迷宫手术 (modifiedmazeprocedure)治疗二尖瓣病变伴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病人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 2例病人中男 5例 ,女 17例 ;平均 (39 7±10 9)岁。房颤平均持续 (8 8± 6 7)年。其中二尖瓣狭窄 10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8例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4例。左房径 (6 0 8± 16 7)mm ,射血分数 0 5 3± 0 12 ,缩短分数 0 2 8±0 0 7。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冷晶体心停跳液保护心肌 ,血流…  相似文献   

7.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伴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二尖瓣疾病伴慢性心房颤动的改良迷宫手术。方法对15例作二尖瓣替换手术的患者同时施行改良迷宫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房顶和房间隔联合切口完成后作绕肺静脉口的环形切口。-60℃,2分钟冷冻环形切口左下至二尖瓣后瓣环中点及环形切口左上至左心耳开口之间的区域。连续缝合环形切口,替换二尖瓣。连续缝合左房顶和房间隔,开放主动脉后关闭右心房切口及切除左心耳。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除二尖瓣替换外尚有5例行左心房血栓清除,3例行三尖瓣环缩。出院随访1~5月(平均3月),15例患者均恢复为窦性心律。结论与maze-Ⅲ手术相比我们所采用的改良迷宫手术技术较为简便,亦安全可行,但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作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则莉 《护理学杂志》1999,14(4):205-206
25例病人在浅低温(33±05)℃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该方法可维持跳动心脏的基本血供,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手术顺利。重点介绍了术后采用床边全电脑监控仪监测病人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肾功能、电解质、体温、神志等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介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 方法 327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置左心房引流管,降温至32±1℃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灌注压在60mmHg左右,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脏畸形矫正术,方法同心脏停搏手术。 结果 死亡7例,死亡率2.1%,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1~13个月,恢复良好。 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简化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122例合并永久性AF的心瓣膜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施行射频改良迷宫手术,其中男31例,女91例;年龄23~65岁(47±10岁)。AF持续时间0.5~32.0年(6.5±5.7年),二尖瓣狭窄5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58例。采用Cardioblate系统(Medtronic公司,单极射频笔、射频能量25~30 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 ml/h),首先完成右心房迷宫手术,阻断升主动脉以冷晶体或含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经房间沟或房间隔进入,分别环绕左右肺静脉口做消融线,并从左侧环线向二尖瓣后瓣环及左心耳口做消融线,完成连接左右环线之间的消融。处理左心耳及相应的心瓣膜病变。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4例,其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机械瓣故障死亡1例,猝死1例。随访115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5~7.0年(4.8±2.6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其中猝死3例,机械瓣膜故障1例。87例(78.4%,87/111)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22例仍为AF,1例为心房扑动,另1例术后1年需置入永久性起搏器。随访期间(术后0.5~7.0年)患者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4.90±7.50 mm vs.54.30±10.80 mm,t=10.641,P=0.000)。结论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AF是相对安全的,但术后心律不稳定、心动过速及AF复发并非罕见,因此对这些患者AF的手术指征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心瓣膜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技术要点。方法对74例心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射频能量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m l/h。首先完成右心房主要的切口和消融,在心脏停搏后进行左心房消融,继后处理心瓣膜。心脏复跳后再完成右心房剩余的消融和缝合切口。结果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2±26m 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22m in,射频消融时间12±5m in。住院死亡2例,其中死于机械瓣膜故障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70例,随访时间1.0~3.5年,随访过程中突然死亡2例。60例患者恢复窦性心律(85.7%,60/70)。结论心瓣膜疾病合并持续AF的患者在行心瓣膜置换术时,同期行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合理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4月,10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同时采用RFA改良迷宫手术,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指标。结果RFA改良迷宫术所需时间(15.2±4.3)min。全组无死亡。与RFA相关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1.0%),心包积液2例(2.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起搏器2例(2.0%)。术后12个月时,窦性心律恢复率79.4%(81/102)。其中左心房最大径≤55mm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左心房最大径〉55mm的患者[98.3%(57/58)vs54.5%(24/44),χ2=29.265,P=0.000];房颤病程短于2年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病程长于2年者[100.0%(35/35)vs68.7%(46/67),χ2=13.814,P=0.000]。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AF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RF)消融行迷宫(maze)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66例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加RF消融maze手术,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指标,通过电话和信件了解心功能的变化和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RF消融maze手术所需时间为18.61±3.56min,全组无院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10/66)。随访时间14.25±6.47个月,随访率95.45%(63/66);最近的随访中心房颤动消除率80.95%(51/63),窦性心律恢复率74.60%(47/63),全组无1例发生脑梗死,77.78%(49/63)的患者术后心功能(NYHA)级。术后6个月随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加RF消融行maze手术消除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伴永久性心房颤动(PAF)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心房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心房纤维化程度对PAF行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40例风心病伴PAF(≥6个月)行瓣膜手术及同期心内直视射频消融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均于术中获取左心耳组织约100mg,术后3个月、6个月按时随访;并根据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分为AF消除组及AF未消除组,同期选择仅行瓣膜手术的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10例获取左心耳作为窦性心律组。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容量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Ⅰ,CVF-I,CVF-Ⅲ)进行半定量分析,确定心房纤维化程度;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基因,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纤维化过程中的关键因子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临床基线值一致,术后6个月随访结束时,40例AF患者有28例归为AF消除组,12例归为AF未消除组。(1)与窦性心律组比较,AF未消除组和AF消除组患者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CVF-Ⅰ及CVF-Ⅰ/CVF-Ⅲ比值均显著增加(F=6.487,P=0.003;F=3.711,P=0.032;F=3.697,P=0.032)。且AF未消除组较AF消除组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CVF-Ⅰ及CVF-Ⅰ/CVF-Ⅲ比值也明显增加(t=4.372,P=0.043;t=4.603,P=0.038;t=4.776,P=0.035),而CVF-Ⅲ在3组之间无明显改变(P0.05);(2)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中,左心房功能未恢复者心房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较左心房功能恢复者明显增高(t=5.570,P=0.027);(3)相关分析发现心房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与CVF-Ⅰ及左心房直径均呈正相关(r=0.786,P0.05;r=0.85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CVF-I及左心房直径是影响瓣膜手术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AF未消除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风湿性心脏病PAF患者心房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可能与外科射频消融治疗后窦性心律的恢复、维持及心房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心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在心内直视手术下同期采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0.36岁。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1例,合并关闭不全5例,左心房血栓3例。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分别经房间沟路径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术,同期完成相应的心脏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手术时间22~50min,平均30.55min。术后无死亡患者,术后当天有7例(63.64%)转为窦性心律。11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以上,10例(90.91%)转为窦性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简单、有效,短期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AF)的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有41例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采用Cardioblate进行消融(射频功率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ml/h),完成右心房部分迷宫手术后,阻断主动脉,以冷晶体或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作房间沟后左心房切口,完成环绕左右肺静脉的消融线,并作左环线至左心耳口及二尖瓣后瓣环的消融线,用消融线连结左右环线,完成心瓣膜置换术及其它所需的手术(施行双瓣膜置换术10例、二尖瓣置换术31例,其中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6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1~160min(10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06min(62±20min),射频消融时间4~22min(11±4min)。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机械瓣膜故障。在出院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35%(14/40)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随访67%(10/15)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结论二尖瓣病变伴有较长时间持续AF的患者,在施行心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较为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心瓣膜手术时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IRFMM)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科采用外科手术射频消融系统,在20例心瓣膜病患者手术中用IRFMM治疗AF.射频功率设定为25W,盐水冲洗速度为5ml/min.结果 术后20例中16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1~22个月,17例维持窦性心律,1例为结性心律,2例仍为AF.结论 在行伴有AF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治疗AF,具有安全简便、疗效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