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又如虞抟<医学正传>认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相似文献   

2.
从痰瘀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源流概说 冠心病应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早在<内经>时代就有类似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谓:"心病者,胸中痛,胁支痛,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其描述的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与冠心病颇为相似.对其病机,<灵枢·经脉>篇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说明古人已认识到本病与心气不足、血瘀有关.<金匮要略>则列"胸痹心痛"专篇,并提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指出应用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化痰作用的瓜蒌、薤白、半夏、白酒等治疗.之后从元代罗天益至近代冉雪峰等医家,分别提出用失笑散、小陷胸汤合活血通利之剂以治疗胸痹.现代张问渠、李从义、周约伯也从痰、瘀方面对冠心病加以研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上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痰瘀与冠心病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常以胸闷、胸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归属中医"心痛"或"胸痹"范畴.早在<内经>即有胸痛的记载,如<灵枢·五邪>说:"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闷痛,两臂内痛."此为该病最早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则有更多的论述,把胸痛称为"胸痹",并设专篇论述.大凡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皆习惯于从辨病的角度考虑,活血化瘀成为主题.然笔者认为,治疗法则应为化痰与通阳,而活血化瘀只是辅佐之法.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痛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心病先心痛"之谓,<素问·缪刺论>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则首次正式提出胸痹之名.对于心痛的治疗历来就众说纷纭.现就心痛从肝论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丹溪心法·心脾痛七十>云:"心痛即胃脘痛……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诸痛不可补气."[1]其中"诸痛不可补气"之说,后世有不少医家遵循之,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杂病广要·胸痹心痛>等著作多有引用.  相似文献   

6.
《内经》谈及疼痛的症状遍及全身,如“头痛、目痛、噬痛、耳痛、肩痛、心痛、胃脘痛、手臂痛、腹痛、股痛、脚下痛、四肢烧痛、盘骨节痛、肌肉尽痛、髓道酸痛、脉痛”等50余种。《内经》对疼痛的性质、状态及牵扯部位形象的描述有头痛如破、头脑户痛、延及囟顶、真心痛、心痛否满、心与背相应而痛、胃脘当心而痛、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脊痛不能正立等20余种。  相似文献   

7.
痛证是<伤寒论>所述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散见于三阴三阳诸篇之中.全书明言"疼痛"的条文达70条之多,约占整个条文的六分之一弱,如以含有疼痛之意的条文计算,可达200余条,占整个条文的二分之一强.<伤寒论>对痛症的论述就其分类有头痛、咽痛、胸痛、心下痛、腹痛、阴痛、四肢痛、腰背痛等,就其性质来说有烦痛、满痛、结痛、急痛、拒痛、硬痛、大实痛、微满痛等.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又称胃痛,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书亦称"心痛"、"食心痛"、"心下满痛"、"心腹满痛"等,后至金元时代,才将胃脘痛与心痛明确分别开,而使"胃脘痛"沿用至今.此病多因内伤饮食、情志不和、脏腑功能失调、外感邪气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心尖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调,情志不舒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胸痹为胸部疼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为主症的疾病,历代文献均有论述.<内经>将胸痛名为"心痛",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至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首称本证为"胸痹",把病因病机归纳为寒凝、气滞、痰浊、瘀血、阴阳气血亏虚等,为后世治疗胸痹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将临证较常用且有效的<伤寒杂病论>治疗"胸痹"之经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历代对癌痛的论述 癌痛,是指恶性肿瘤所引起的疼痛.我国最早医书<黄帝内经>对肿瘤所作的阐述,为中医研究肿瘤疼痛奠定了理论基础.该书所记载的石瘕、积聚、反胃等病的症状与现代某些肿瘤疼痛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谓:"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即与当今临床所见的食道、胃肿瘤疼痛症状相似.<诸病源候论>不仅分门别类地论述多种肿瘤包括癌痛的临床表现,还讨论了病因病机,认为"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其痛不离蹊跷部,故上下有所穷己.聚者阳气,六腑所成,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有常处.此皆由寒气搏于脏腑,与阴阳气相击上下,故心腹痛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分类更为详细,如<外科证治>谓:"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致经络痞惫,聚结成核,……日后肿如堆栗,或如复碗,色紫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高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作臭,……名曰乳岩",详尽地论述了乳癌疼痛的成因、机理及临床表现;<千金方>谓:"食噎者,食无多少,惟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这是对食道癌疼痛的描述,<证治要方>谓:"脾积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痛",这是状如肝癌疼痛的描述.由此可见,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疼痛是癌症常见症状及主要特征.癌症疼痛的成因不一,病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极不一致,但均有以下特征:疼痛时间持久并持续加重.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疼痛一般固定于肿物周围,与癌肿并存.药物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中医无冠心病心肌梗死这一病名,但在古代医籍中却有很多类似病症的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心痛者,胸中痛.胁下痛,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痹论篇>:"心痹者,脉不痛."这些描述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症状无大出入.  相似文献   

12.
<内经>认为"寒邪"是致痛的重要原因,寒邪属阴,其性凝滞、收引,导致经脉拘急挛缩、气血凝滞不畅,表现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并以部位为主,兼顾致痛病因病机、疼痛性质、缓解方法、主要伴见兼症等对疼痛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3.
心脑联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家强 《光明中医》2008,23(4):477-478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讲的就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证.根据中医理论加之临床实践,我们应用贵州太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心脑联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1概述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多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或但满而不痛、嗳气、餐后饱胀尤甚等为主要症状。如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仲景《伤寒论》"心下痞按之濡"或"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等皆指胃脘部而云。再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病痛甚,谓之心痛也,"此指心痛即是胃脘痛。临床多伴有胃脘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本病的发病一般认为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体力活动少、家族遗传及吸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  相似文献   

17.
沈家骥治疗头痛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病证,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正如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是也."由此可见,临床将头痛分为外感、内伤2类.头痛因其轻重、部位、痛性等不同而较为复杂.吾师沈家骥主任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指出"风"乃头痛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正如<证治准绳·头痛>所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指出了所谓头风(头痛),乃头部有风也.沈老师自拟川芎茶调散也以祛风、通络、止痛为主:川芎、白芷、细辛、羌活、天麻、僵蚕、刺蒺藜、菊花、甘草、绿茶少许(一撮).  相似文献   

18.
月经前后诸症,西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系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有规律性的症候群,如乳房胀痛、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四肢浮肿、大便泄泻、皮肤瘙痒等症状,以经前2~7天症状最为明显.古医籍对本症亦有阐述,如<女科百问>云:"经水欲行,先身体疼痛";<叶氏女科证治>云:"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克水,变为肿".  相似文献   

19.
艾灸治疗胃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常见反复发作性症状,由于痛及心窝部,故又名胃心痛,心下痛.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如寒邪内客于胃,饮食不节伤胃、肝气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均可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胃部疾患.  相似文献   

20.
<正> 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谈几点体会. 一、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是血瘀脉络不通,疼痛的性质有不同,有真心痛和厥心痛之分. 类似冠心病、心绞痛的记载,在古代医籍中有很多描述,内容十分丰富.早在《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指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问痛、两臂内痛”.这个描述,与心绞痛的疼痛性质部位都十分相似,而且心绞痛放射部位,也和中医心包经的走行十分一致. 古人记载的厥心痛和真心痛等,都属于心绞痛范围,厥心痛属于比较重的心绞痛.而真心痛可能为急性心肌梗塞,即是《灵枢·厥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