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16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80例)采用在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结果实验组进行抗生素治疗时间较短,且实验组肺炎患儿在抗生素使用中明显比对照组少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在血清降钙素原指导下针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能够使患儿减少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对于临床治疗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在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5例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和无细菌感染组73例,分别测定痰液PCT、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痰液PCT、血清PCT和CRP浓度均高于无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液PCT诊断细菌感染的准确率为95.7%(110/115),血清PCT为86.1%(99/115),CRP为69.6%(80/115)。结论痰液PCT、血清PCT和CRP都是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时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项目,而痰液P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且取材方便、检测快速,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雷辉 《北方药学》2016,13(4):72-7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呼吸感染抗生素治疗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儿童150例,其中75例进行常规标准治疗,为对照组,另外75例患儿以PCT为指导进行用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用药和治疗效果。结果:以PCT为指导进行治疗的观察组,使用抗生素平均2.58d,使用率为43%,对照组抗生素平均使用4.99d,使用率为88%。观察组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热退正常天数以及病情恢复天数对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对目前在小儿呼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使用PCT进行治疗指导能够有效区别呼吸道细菌感染和其他感染,对于小儿呼吸感染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和经济学意义。但是对于PCT测定指导高危患儿的用药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中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确诊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2例(A组)和PCT指导治疗组58例(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由经治医师依据经验决定抗生素治疗方案,B组按照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费用及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病死率、1年内AECOPD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1年内AECOPD复发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费用、住院费用均低于A组(P〈0.05)。结论 PCT可作为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一种血清标志物,指导和决定抗生素治疗方案,应广泛推广到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PCT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具有诊断价值,从而对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综合考虑PCT水平和MP/CP的抗体检测来选择抗生素,不仅可以避免没有细菌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同时也为存在感染的患儿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小儿肺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的84例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76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肺炎患儿治疗前后sTREM-1水平和对照组sTREM-1水平。比较不同类型肺炎患儿病原体血清sTREM-1、CRP水平。结果入院时的肺炎患儿sTRE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以细菌感染最常见,且其血清sTREM-1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者(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TREM-1水平与小儿肺炎有关,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均能引起血清sTREM-1水平升高,但以细菌感染为主。 CRP用于患儿肺炎鉴别诊断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在门诊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06例CAP患者随机分为PCT监测组5l例和对照组55例。PCT组:治疗期间监测血清PCT浓度,并根据其水平决定抗生素应用方案;对照组:按照我国CAP治疗指南决定抗生素应用方案。结果PCT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T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费用、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组患者肺炎严重程度评分与血清PCT水平存正相关。结论血清PCT监测用于指导门诊治疗CAP,可以显著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和剂量,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43-4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方法,实验组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查结果的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的平均发热时间、平均咳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查结果指导下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以血清降钙素原(PCT)为指标治疗和传统抗炎治疗在肺部细菌性感染患儿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肺部细菌感染的患儿100例,患儿随机分为PCT指导治疗组和传统抗炎治疗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PCT监测方法和传统抗炎治疗.结果 在抗生素治疗有效果的时间内,2组患儿的体温、PCT测量值等各项指标均有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噜.05).本次研究对PCT指导治疗组和传统抗炎治疗组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比较分析,结果发现PCT指导治疗组患儿响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率、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相比传统抗炎治疗组患儿在缩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PCT指导治疗组4例患儿出现恶性、菌落失调等不良反应,而传统抗炎治疗组出现15例有不良反应的患儿,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均有一定的疗效,PCT指导治疗组和传统抗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8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为指标治疗和传统抗炎治疗相比,虽然在总有效率、临床指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有效地缩短了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降低了使用率,极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并且有效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为肺部细菌感染患儿临床抗生素使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患者家庭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另外,还有望降低或者防止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 PCT)对指导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缺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1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缺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PCT监测治疗组(45例,PCT组)和常规治疗组(46例,对照组)。相同的诊疗基础上,对照组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南决定疗程。 PCT组根据血清 PCT 检测值判断是否继续或停止使用抗生素,当血清 PCT≥0.25ng? mL -1时,进行抗生素治疗;PCT <0.25ng? mL -1时,停止抗生素治疗。结果 PCT组抗生素疗程8~15d,平均(12.35±2.47)d;对照组抗生素疗程11~19d,平均(15.78±2.69) d;PCT组患者抗生素疗程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例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缺感染患者根据PCT使用抗生素,能够缩短抗生素疗程,减少住院天数,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作为优化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接受门诊治疗的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接受门诊治疗的老年非重症CAP患者55例,分为PCT监测组28例,对照组27例。入组患者均监测血清PCT水平,对照组根据我国CAP治疗指南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案;PCT组在血清PCT≥0.25μg/L时使用抗生素治疗,PCT<0.25μg/L时不予抗生素治疗,复诊时亦按照此标准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生素。比较上述两组治疗两周后临床指标、治疗费用、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分布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PCT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使用分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费用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非重症CAP患者可以依据PCT水平指导抗生素应用,能够缩短抗生素疗程,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清蛋白(PA)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非呼吸道感染就诊患儿进行PCT、hs-CRP及PA的检测,比较分析细菌性感染组、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及hs-CRP水平分别为(3.15±0.98)μg/L和(35.2±15.6)mg/L,均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PA水平为(102.15±41.96)mg/L,低于病毒性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感染组PCT及hs-CRP异常率分别为84.62%和80.00%,均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PCT、hs-CRP及PA,有助于区分患儿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长远  汤辉  秦俭 《中国医药》2013,8(5):618-619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12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后给予PCT、CRP等检查,并给予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根据是否为重症肺炎,将社区获得性肺炎分为重症组(58例)和非重症组(66例),比较2组患者PCT、CRP和PSI的区别,分析PCT、CRP与PSI的相关性。结果①重症组的PCT、CRP和PSI评分均高于非重症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11±4)μg/L比(9±4)μg/L,CRP:(28±13)mg/L比(23±10)mg/L,PSI:(86±27)分比(73-4-27)分,均P〈0.05];②死亡患者(20例)的PCT、CRP和PSI评分分别为(12±4)μg/L、(31±12)mg/L、(102±32)分,存活患者(104例)的PCT、CRP和PSI评分分别为(9±4)μg/L、(24±11)mg/L、(75±24)分,死亡和存活患者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PCT、CRP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64,r=0.71,均P〈0.05)。结论PCT和CRP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和病情有评估作用,高水平的PCT和CRP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本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30例肺炎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HSA)比较两组PCT、hs-CRP浓度差异,同时对PCT、hs-CRP两个指标做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1)观察组PCT水平为(1.12±0.26)tμg/L,hs-CRP水平为(4.79±0.23) mg/L,对照组分别为(0.25±0.09) μg/L,(1.44±0.06)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59,P<0.05).结论 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性肺炎的诊断,以及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细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1月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0例脓毒症危重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细菌感染组60例、病毒感染组36例、病因不明感染组54例。全部患儿于入院治疗前(R)及使用抗感染药物24h(TM)、96h(氏)分别检测血清PCT的水平。结果在抗感染治疗前,血清PCT在病因不明感染组中为(1.83±0.25)ng/ml,在病毒感染组中为(0.45±0.12)ng/ml,在细菌感染组中为(4.38±0.39)ng/ml;细菌感染组中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病因不明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全部患者的PCT水平发现,细菌感染组在抗感染治疗后血清PCT快速下降,而病毒感染组和病因不明感染组PCT水平仍维持在原有水平,其回落变化速度明显慢于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与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对病情的早期评估、预后评价及疗效观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RP水平与小儿肺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18例小儿肺炎患者与120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和CRP含量.结果 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24.13、8.73,均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23.58、38.77,均P<0.05),支原体性肺炎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38.37,P<0.05),病毒性与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0,P>0.05),且血清PCT和CRP水平随着肺炎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血清PCT和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林琳  林楚鹏  陈佩莹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687-3688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74例无感染征象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入院时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和血培养检查,其中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复查PTC和CRP。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时血CRP、PTC水平分别为(23.26±5.68)mg/L、(7.614-4.5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4.54)mg/L、(0.45±0.16)ng/L(t=19.97、14.08,均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CRP、PTC水平分别为(4.09±1.09)mg/L、(1.95±0.25)ng/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1、12.92,均P〈0.01)。观察组入院时PTC阳性率82.7%、CRP阳性率48.0%、血培养阳性率28.0%,PTC与CR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P〈0.05),PTC与血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0,P〈0.01)。PTC检测以2.5μg/L为临界点,对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是82.7%,特异度是80.3%。CRP检测以8mg/L为临界点,对败衄症诊断的敏感度是48.7%,特异度是78.4%。结论PTC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应用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作为预后评价标志物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和100例稳定期患者,测定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的含量,并通过对应的FEV1/FVC值与FEV1%值分析患者肺功能和对应的死亡率变化。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和感染组患者CRP浓度(分别为57.6±12.2和77.6±15.9 mg/L)与PCT浓度(分别为1.06±0.32和1.57±0.36μg/L)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非感染组CRP(24.5±6.2和30.4±6.6 mg/L)和PCT(0.15±0.06和0.25±0.08μg/L),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加重期组和感染组患者死亡率也显著高于稳定期组和非感染组,肺功能明显差于稳定期组和非感染组。结论 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随着老年慢性肺阻塞肺疾病病情(肺功能和患者死亡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一种老年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良好的预后评价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临床老年重症肺炎优化抗菌药使用的价值。方法 94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跟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选用抗菌药;试验组监测血清PCT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制订优化抗菌药方案。结果 94例患者中存活81例,死亡13例。死亡患者3、5、7 d的血清PCT和hs-CRP值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抗菌药疗程、住院天数、抗菌药费、抗菌药使用强度(AUD)以及二重感染和药品不良反应(AD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动态值对临床老年重症肺炎优化抗菌药的使用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