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海燕  陈黎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05-2106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特征及影响其发生的临床因素.方法 分别测定96例病毒性肝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A组)、72例血小板正常的病毒性肝炎患者(B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小板四项指标、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l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血小板四项指标中除血小板分布宽度外,A、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PO水平A组低于对照组(P<0.01)和B组(P<0.05);血小板数A组显著低于B组、对照组;严重肝病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数呈正相关(r=0.374,P<0.01),Palg、PalgG水平均呈负相关(P<0.01);脾肿大A组76例(79.2%),B组29例(40.3%),对照组未发现有脾肿大发生.血小板数与脾脏大小呈负相关系(P<0.01).144例骨髓象显示A组有8例呈骨髓抑制象改变,B组、对照组无上述表现.结论 病毒性肝炎合并血小板减少与受损肝脏合成减少有直接关系,但是脾肿大与PAIg介导的免疫机制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曹永涛  王宇为 《医药导报》2013,32(5):630-633
目的观察醋酸甲羟孕酮(MPA)对卵巢上皮癌患者化学治疗(化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 方法将卵巢上皮癌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MPA片250 mg,qd,po,于第1次化疗第1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至术后6个月。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每次化疗前后血FSH、LH及糖链多肽抗原(CA125)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后血FSH、LH、雌激素(E2)及CA125无明显差异,化疗3次后及化疗6次后血FSH、LH、E2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化疗6次后血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A联合化疗可降低卵巢上皮癌患者血中FSH、LH水平,增加化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癌治疗及预后的有关因素,为卵巢癌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104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因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判断结果。结果104例卵巢上皮癌随访时间为10~61个月,平均为4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101/104)、53.8%(56/104)和30.8%(32/104)。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后生存因素有手术后残余肿瘤大小、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环氧化酶2(COX-2)阳性表达和术后化疗(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后残余肿瘤大小[相对危险度(RR)=0.026、95%置信区间(95%CI):0.003~0.271,P=0.0018]、化疗疗程数[RR=0.209,95%CI:0.065~0.691,P=0.028]、组织学分级[RR=0.018,95%CI:0.012~0.302,P=0.035]、COX-2阳性表达[RR=0.137,95%CI:0.009~0.264,P=0.026]及FIGO分期[RR=0.027,95%CI:0.003~0.315,P=0.001]是卵巢上皮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影响卵巢皮癌的预后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手术后残余肿瘤大小、FIGO分期、化疗疗程数、组织学分级及COX-2表达是卵巢上皮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董南 《中国医药指南》2014,(34):235-236
目的探究分析血清HE4水平与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00例卵巢上皮癌患者,采集血清进行测定患者血清HE4水平和CA125水平,并平均随访24个月进行研究血清HE4和CA125与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00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低水平血清HE4患者中无进展生存期为28.9个月,高水平血清HE4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9.2个月。多因素分析可以得知,血清HE4水平和临床分期为卵巢上皮癌独立的预后因子,而月经状况、分化程度以及病理类型与卵巢上皮癌的预后无关。结论血清HE4水平变化能够为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复发卵巢上皮癌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变以及不良反应。方法:2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复发卵巢上皮癌患者(≥60岁),应用多西他赛100mg·(m^2)^-1,静脉滴注,第1天给药,每21天为1周期;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BSC)。结果:多西他赛治疗组有效率(RR)为32.1%,中位缓解时间为16.5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1.6个月,中位生存期(OS)为22.4个月;对照组有效率(RR)为0%,中位TTP为5.3个月,中位OS为11.8个月。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复发卵巢上皮癌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A125和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与血清中CA125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125和Ki6在58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A125的水平.结果 CA125在卵巢浆乳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及内膜样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33.33%、66.67%和71.43%,浆乳癌的阳性表达率最高,黏液性癌的阳性表达率最低,浆乳癌vs黏液性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25在卵巢上皮癌中-低分化组的阳性率(80.00%)高于高分化组(53.8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患者(Ⅲ~Ⅳ期)的阳性率(85.71%)显著高于早期患者(Ⅰ~Ⅱ期)(56.52%)(P<0.05).Ki67在浆乳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及内膜样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92%、77.78%、100%和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卵巢上皮癌中-低分化组的高表达率(86.67%)显著高于高分化组(46.15%)(P< 0.01);在晚期患者(Ⅲ~Ⅳ期)的高表达率(88.57%)显著高于早期患者(Ⅰ~Ⅱ期)(60.87%)(P<0.05).在卵巢浆乳癌患者组织中CA125和Ki67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在卵巢浆乳癌患者血清中的CA125浓度与组织中CA125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A125和Ki67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分化、分级、转移密切相关,卵巢浆乳癌的血清CA125水平与组织的CA125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浆乳癌组织CA125和Ki67的表达水平及血清CA125的浓度,对评估卵巢浆乳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较单独检测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7),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血浆BNP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浆脑钠肽(μg/L)水平:治疗前为(407.9±58.1)μg/L、治疗1个月(88.0±10.8)μg/L、6个月(112.0±11.6)μg/L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下降,对照组、治疗组与同组前一时间段相比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分泌,降低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并分析MPV与SA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应用醋酸奥曲肽(SS)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GH)治疗后对其的影响.结果 入院时轻型患者外周血MP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MPV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5);GH组治疗后APACHEⅡ积分和MPV均明显低于SS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能反映AP病情的变化,可帮助判断预后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血小板P-选择素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择心绞痛患者116例,其中单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42例;选择与心绞痛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健康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和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以及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分析P-选择素与血脂、脂质过氧化物的相关性.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患者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P-选择素为(16.9±4.2) μg/L比(12.5±2.9)、(12.9±3.0)、(14.9±3.2) μg/L,均P<0.01;血小板P-选择素分别为(1.46±0.21)×104分子/血小板比(0.80±0.18)、(0.86±0.20)、(1.28 ±0.19) ×104分子/血小板,P<0.05或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 <0.05或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4.98±0.76) mmol/L、(1.34±0.36) mmol/L、(1.23±0.40) mmol/L、(3.19±0.56) mmol/L、(0.15±0.05) nmol/L、(83±22) kIU/L;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5.41±0.76) mmol/L、(1.59±0.38) mmol/L、(1.18±0.44) mmol/L、(3.64±0.54) mmol/L、(0.22±0.06) nmol/L、(70±20) kIU/L;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5.46±0.82) mmol/L、(1.60±0.37) mmol/L、(1.14±0.45) mmol/L、(3.69±0.58) mmol/L、(0.29±0.06) nmol/L、(59±20) kIU/L;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血压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5.51±0.86) mmol/L、(1.60±0.40) mmol/L、(1.15±0.41) mmol/L、(3.78±0.66) mmol/L、(0.36±0.08) nmol/L、(89±29) kIU/L.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 <0.05或P<0.01).血浆P-选择素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血小板P-选择素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7、0.422、0.457、0.193、0.566、0.669,均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负相关,r=-0.465,P<0.0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P-选择素含量明显升高,这在合并高血压病者最为明显,且其含量与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物密切相关,说明其体内血小板活性明显增强,其原理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周蕾  巩路  于新立  瞿文  陈且峰 《天津医药》2007,35(7):491-493
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血小板生成素(TPO)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SLE患者、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TPO水平.结果:SLE组血清T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AA组(P<0.05).SLE组血清TPO水平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血沉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TPO水平升高,并与体内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SLE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内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病例组冠心病(CHD)患者68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20例,UA患者48例,对照组正常人20例,分别测定血浆和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以及血脂(血清TC、TG、LDL-C、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分析P-选择素与血脂、脂质过氧化物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均显著高于S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P<0.01),而SA患者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选择素与血小板P-选择素、TG、LDL-C、MDA水平成明显正相关(均P<0.01),而与SOD水平成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UA患者体内P-选择素含量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活性增强,其原理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姣  邹映雪  马翠安  翟嘉 《天津医药》2011,39(10):980-981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对婴幼儿血小板增多的潜在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490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婴幼儿(年龄2~24月)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阴性患者血小板增多发生的比率。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组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40.0% vs 24.5%,P<0.05),但是2组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12.5)vs(48.3±13.2)×109/L(p>0.05)。结果:婴幼儿罹患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者,易合并血小板增多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机体免疫失衡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徐佰国  王凤梅△  韩涛  李隽 《天津医药》2020,48(11):1082-1086
目的 研究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胃静脉曲张硬化术(GV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门脉高压症(PH)合并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破裂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 纳入92例有明确EGV出血的肝硬化PH的住院患者。43例接受EVL/GVS联合PSE治疗为观察组,49例患者接受EVL/GVS治疗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中重度EGV的根治率、复发率、再出血率、住院天数、安全性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第1、3个月在EGV根治率、复发率、再出血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6、12个月观察组EGV根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复发率和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万元:8.97 vs. 13.77)、住院总天数(d:27.0 vs. 43.0)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PSE常见并发症为发热、腹痛、腹腔积液、腹腔感染,严重并发症为脾脓肿。结论 内镜套扎、硬化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中重度EGV破裂出血中长期疗效与单纯内镜套扎、硬化术相比有较高的根治率,较低的复发率、再出血率、住院总费用及住院总天数。PSE并发症可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管状胃重建对食管癌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对照组采用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术后2个月的呼吸功能,测定患者血清VEGF.结果 手术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有所下降,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2个月随访,患者的呼吸功能有明显改善,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并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均有明显下降(均P<0.01),并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管状胃重建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脉癌栓(PVTT)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76例HCC合并PVTT的患者,根据治疗是否同步索拉非尼分为IMRT+索拉非尼组(30例)和单纯IMRT组(46例)。比较2组临床一般资料、生存结局、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测定2年累积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并行Log-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IMRT+索拉非尼组与单纯IMRT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3.3%、43.5%(P>0.05)。IMRT+索拉非尼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单纯IMRT组(12.0个月vs. 9.0个月)。IMRT+索拉非尼组与单纯IMRT组2年OS分别为23.8%和3.5%(Log-rank χ2=6.271,P=0.012),2年PFS分别为7.5%和0(Log-rank χ2=6.205,P=0.013),2年DMFS分别为9.5%和0(Log-rank χ2=4.346,P=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未同步索拉非尼、AST/ALT>1.26、肿瘤无反应均为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IMRT相比,IMRT同步索拉非尼改善了HCC合并PVTT患者的远期疗效,而未增加不良反应。AST/ALT<1.26、肿瘤有反应、IMRT同步索拉非尼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 UC13及M U16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卵巢上皮癌组织、18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M UC13和M UC16的表达情况。结果 M UC13和M UC16在卵巢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1)。MUC13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卵巢浆液性癌MUC1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黏液癌、子宫内膜样癌(P<0.01,P<0.05);卵巢上皮癌晚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UC1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高-中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1;P<0.05);MUC13和MUC16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 M UC13和M UC16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检测59例进展期肺癌患者[3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例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前、3个疗程化疗后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进展期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NSCLC组与SCLC组差异有显著性,D-二聚体在NSCLC组更高表达.NSCLC与SCLC患者的Ⅲ、Ⅳ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39例进展期NSCLC患者化疗后有效(PR/CR)组D-二聚体含量为(223.00±102.16)mg/L,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化疗后稳定(SD)组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78),化疗后进展(PD)组D-二聚体含量是(1024.81±577.08)mg/L,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SCLC患者中化疗后PR/CR和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进展期肺癌观察病情、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对NSCLC尤其适合.  相似文献   

18.
苏力  翟瑜  平芬  赵景春 《河北医药》2005,27(9):645-64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素(BN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健康对照组20例,单纯OSAHS组18例,OSAHS合并高血压组22例,60例患者均用Alice3多导睡眠监测仪或Startdust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及测量早晨空腹平静状态下血压.血浆BN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 单纯OSAHS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血浆BNP水平与单纯OSAHS、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呼吸暂停(AHI)呈正相关(r=0.621,P<0.01;r=0.457,P<0.05),与SaO2<90%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呈正相关(r=0.517,P<0.05;r=0.612,P<0.01).结论 BNP参与了OSAHS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BNP水平升高可能对OSAHS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BNP水平对OSAHS病情的评估及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应用西尼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伴肾脏损伤患者尿蛋白及血清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 人选31例患者,基线背景治疗为依那普利,随机加用西尼地平,或非洛地平,分析治疗6及12个月时血清肌酐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值各项指标以及治疗过程中血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 h尿蛋白随访值西尼地平组低于非洛地平组(P<0.01),治疗6个月时西尼地平组血清肌酐高于非洛地平组[分别为(142.5±26.0)μmol/L与(129.9±29.0)μmol/L](P>0.05),治疗12个月时低于非洛地平组[分别为(134.1±35.3)μmol/L与(159.7±33.2)μmol/L](P<0.05).结论 与非洛地平相比,西尼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PO)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增多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伴血小板增多RA患者29例、血小板正常RA患者28例及正常对照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PO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与实验室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清TPO、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或P < 0.01);伴血小板增多RA组的TPO水平高于血小板正常RA组(P < 0.05),而2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小板计数与血清TPO水平之间无相关性,而与血清IL-6、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6, 0.401,P < 0.05或P < 0.01).(3)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清TPO水平与IL-6水平无相关关系(r = -0.069,P > 0.05).结论:(1)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清TPO水平显著升高,提示TPO参与了RA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发生机制.(2)RA患者血小板增多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