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桃仁、苦杏仁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微性状鉴别区分。方法通过用微性状鉴别法区分桃仁、苦杏仁正品和混伪品。结果微性状鉴别法可以准确的鉴别出桃仁、杏仁及其混伪品。结论通过中药微性状可以清楚的看出桃仁、苦杏仁的微性状特征,为药材鉴定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性状鉴别法对提高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能力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性状鉴别法,借助相关仪器和工具对药材饮片表面肉眼不易察觉的细微性状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且拍照保存.结果 观察到半边莲和鹅不食草;地肤子和蛇床子;金钱草和积雪草;紫苏子和菟丝子;麦芽和稻芽等易混淆中药饮片的微性状鉴别特征.结论 与传统经验鉴别法相比,微性状鉴别法更能提高对中药饮片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海马及其混淆品微性状鉴别研究,为海马的鉴别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性状鉴别法对收集到的海马及其混淆品进行鉴别;运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11种不同品种海马的鳃盖和冠应用体式显微镜拍摄,运用景深合成技术合成1张高清微性状照片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不同品种海马在鳃盖的嵴纹以及头冠有较明显的区别.结论...  相似文献   

4.
微性状鉴别法快速鉴别车前子真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文璐  余俊  陈星 《安徽医药》2018,22(4):615-620
目的 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别法快速鉴别车前子真伪.方法 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21批车前子正品和7种车前子伪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车前子正品与伪品的微性状区别明显.结论 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快速鉴别车前子真伪,该方法简便、直观、准确,可推广应用于中药材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种金银花的伪品,正确鉴别金银花.方法 通过性状鉴别特征加以区分.结果 可以正确区分真伪金银花,提高药品质量.结论 认为金银花表面淡黄色,外被糙毛和长腺毛;萼筒球形,无毛;萼齿三角形,有毛.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培光 《安徽医药》2004,8(4):310-310
中药的真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用药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中药材的鉴别十分重要. 中药的鉴别方法很多,通常可分为对原植物或原动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组织粉末鉴别,以及采用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其中对基层医院中药房来讲,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以及通过使用水、火等简便易得的工具进行鉴别.现将我们常用的经验鉴别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北紫堇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基源鉴别,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法对北紫堇进行了生药鉴别研究.结论:本实验的结果可做北紫堇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柳茶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法.结果 幼嫩枝条表面黄绿或浅棕色;茎微管束外具韧皮纤维束;叶窄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等面叶,具单细胞非腺毛,环式气孔,气孔指数3~5~7.结论 性状显微特征可作藏药柳茶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贵阳中药材市场上销售的金钱草品种进行调查与鉴定研究,为其正确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贵阳市药房、药店、药材市场等的金钱草药材样品,对标本进行性状鉴别、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贵阳市场上所销售的金钱草主要为四川金钱草和广金钱草.结论 贵阳市场上所销售的四川金钱苹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鉴别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中药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进行鉴别研究。方法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TLC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两种的性状、显微、理化反应、TLC及紫外光谱特征均有不同之处。结论两种主要特征均可作为鉴别依据,且刺果甘草不含苦参碱和槐定碱,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山银花与其伪品华西忍冬的鉴别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紫外谱线组法,分别对水、无水乙醇、氯仿和石油醚(60℃-90℃)4种溶剂的山银花与华西忍冬的浸出液进行紫外扫描,并测定其吸收峰数目和其峰位值。结果山银花与其伪品华西忍冬的紫外谱线组图像中最大吸收峰和其他吸收峰峰位值在水和石油醚中具有较大差异,而在无水乙醇和氯仿中虽然最大吸收峰峰位值相同,但其他峰峰位值不同。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以鉴别同属的山银花和华西忍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对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粗毛牛膝、野生牛膝和柳叶牛膝)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利用DNA条形码方法,分别对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ITS和MatK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双向测序,使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拼接,用MEGA软件对数据比对分析,并基于K2P模型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鉴定分析。结果:3种植物基原土牛膝药材粗毛牛膝、野生牛膝和柳叶牛膝的ITS序列种内最大K2P距离均小于其种间最小K2P距离;所构建的系统NJ聚类树图显示土牛膝药材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区分开,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而基于MatK序列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不能将不同基原土牛膝区分。结论:ITS作为DNA条形码可方便快捷地鉴别土牛膝及其混淆品。  相似文献   

13.
肖桂秀 《中国基层医药》2014,(6):888-889,I0002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金银花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炮制金银花炒黄品、烘制品,以绿原酸为指标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方法,通过指纹图谱对比对金银花生品、炒黄品、烘制品的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炒黄品与烘制品指纹图谱上的2号峰为绿原酸;炒黄品指纹图谱的11个色谱峰的面积均大于生品;烘制品指纹图谱的1、3、6、8号色谱峰的面积(262 320、337 986、342 635、190 073)均大于生品(108 872、267 823、308 942、143 829),其他均小于生品,11号色谱峰消失.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金银花化学成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Sui XY  Huang Y  Tan Y  Guo Y  Long CL 《Planta medica》2011,77(5):492-496
Sabia parviflora Wall. ex Roxb. is a traditional herb widely used by Chinese people, especially by the Buyi ethnic group which resides i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Ethnic Pharmacopeia, the species is commonly used for soothing the liver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icteric hepatitis, hemostasis, and inflamm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simi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Sabia species and higher market demands, there are many substitutes and adulterants of S. parviflora. In this study, the differential identification of 6 Sabia species and 7 adulterant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DNA sequence analysis of three candidate DNA barcodes (trnH-psbA, rbcL-α, matK). Based on sequence alignments, we concluded that not only the trnH-psbA spacer sequence can distinguish S. parviflora from other Sabia species, but the matK + rbcL-α sequences also can differentiate it from the substitutes and adulterants. The classification tree of all samples based on rbcL-α sequences indicated that the rbcL region can identify samples into a family/genus leve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hree candidate barcodes can be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 parviflora and to distinguish it from common substitutes or adulterants.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分子鉴别新方法:锚定引物扩增多态性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的分子鉴定新方法,在充分吸取RAPD优势的基础上,对其引物和退火温度进行了改进。本文以人参、西洋参为例进行了方法的探索和各种验证,并推广应用到天花粉以及白芷类药材的鉴别。结果显示引物Pg-q36F得到人参、西洋参及其9种伪品的多态性条带。对于人参、西洋参的鉴别结果与文献鉴别方法结果一致,并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引物TkS1-64F得到了天花粉及其11种伪品的多态性条带,引物AfS1-100F得到白芷及其3种伪品的多态性条带,均能准确鉴别各种药材。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提供的信息量大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前途的中药材分子鉴定新方法,被命名为锚定引物扩增多态性DNA(anchored primer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APAPD)。  相似文献   

16.
闫冲  聂凤褆 《中国药业》2005,14(7):69-70
目的:快速鉴别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方法:采用理化、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的方法鉴别.结果: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的理化现象、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均有差异.结论:三种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芪及其伪品的种子鉴别.  相似文献   

17.
三七的18S rRNA,matK基因序列和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药三七Panaxnotoginseng的18SrRNA和matK基因的分子特征和三七的化学指纹特征,为三七的正品药材基原鉴定提供分子和化学依据。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三七及其7种伪品的18SrRNA和matK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以及不同产地三七的DNA分子特征。利用HPLC的化学分析技术,明确产地对三七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三七不同部位的化学指纹特征。结果(1)三七及其7种常见伪品的核糖体18SrRNA基因序列存在很大的差异。(2)不同产地的三七的核糖体18SrRNA和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特征完全一致,分别与GenBank上已报道的R1型(D85171)和M1型(AB027526)序列吻合。(3)不同产地的三七HPLC指纹图谱相似。(4)三七不同部位均具有其相对稳定的HPLC指纹特征,其中花、叶具有特有的指纹区,根、须根、剪口、筋条等不同商品规格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相似。结论基因序列标记能从分子水平定性分辨三七及其伪品的遗传背景差异,为中药品种标准化提供了先进可行、稳定可靠的分子标准;HPLC指纹图谱分析可以直观地为三七的化学成分定性,三七不同商品规格的特征性指纹有望成为以其为原材料的各种产品的质控标准,而三七不同部位(尤其是花和叶)的HPLC指纹图谱将有望成为制定三七花、三七叶新药用资源质控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乌梢蛇的头部及体部鳞片的微形态鉴别,将乌梢蛇与其常见的混淆品进行区分,为乌梢蛇药材和饮片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用基恩士数码成像显微镜对乌梢蛇及其混淆品的头部鳞片进行3D观察,采用景深合成技术与大图拼接技术相结合,拍摄高清特征图。用光学显微镜对体部鳞片的端窝、薄膜囊、乳头突以及纵直纹理进行观察,并通过成像系统拍摄其特征图。最后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以上结果进行验证,保证微形态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市场上乌梢蛇品种混乱,主要有以下几种伪品:滑鼠蛇、灰鼠蛇、Cerberus rynchops (Colubridae)、王锦蛇、黑眉锦蛇等,与之前报道的伪品有所不同。结论:通过微形态鉴别能够很好区分乌梢蛇及其混淆品药材和饮片,并且鉴别特征稳定不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朱玉  王超群  王晓华 《中国医药》2012,7(11):1458-1460
目的 建立妇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妇舒颗粒中金银花、连翘、薏苡仁、川木通、陈皮的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 妇舒颗粒中金银花、连翘、薏苡仁、川木通、陈皮的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分离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绿原酸在0.16~0.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相对标准偏差为2.4%.结论 妇舒颗粒薄层色谱鉴别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较好地控制妇舒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产地阳春砂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微性状鉴定方法,得到阳春砂道地产区阳春砂、国内市售阳春砂及其混伪品共9批样品不同部位的微性状特征图;将特征图进行数字化提取,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市售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主要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收集到的阳春砂混伪品包括绿壳砂A.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红壳砂仁A.aurantiacum H.T.Tsai et S.W.Zhao和豆蔻属的其他砂仁种,分别来自云南西双版纳、老挝、缅甸等地。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产地阳春砂及其混伪品的的外表面微性状特征(如外果皮颜色、皮刺、非腺毛、内果皮颜色、内果皮油点等)差异明显,且果实宽度、内果皮油点直径等微性状特征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性状鉴定方法得到的不同产地阳春砂及其混伪品微性状特征图,弥补了传统经验鉴别方法的不足。将微性状特征进行量化,建立阳春砂微性状数据库,可为该药材的性状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