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偶有自行恢复,但通常会导致死亡。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率达40%~60%,但最终出院率仅10%,复苏后综合征是影响其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复苏,而防治复苏后综合征是脑复苏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导致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临床特征以及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6 1岁 ,因胸闷痛、头痛 2小时 ,突然晕厥、四肢抽搐 2分钟于 2 0 0 0年 8月 2 6日上午 11点0 9分入心内科CCU监护。既往有“高血压病Ⅱ期、左室肥厚、冠心病”病史。查体 :深昏迷、呼吸停止 ,大动脉搏动消失 ,双侧瞳孔散大 ,直径 8mm ,血压测不到 (0 /0mmHg) ,心电图示直线。诊断 :心脏骤停。治疗经过 :立即给予胸外按压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建立静脉通道 ,静滴多巴胺、阿拉明升压 ,运用大剂量肾上腺素静注 ,按每次 1、2、4、8mg递增 ,最大剂量为 8mg。每隔 3~ 5min静注 1次。入院后 2min心电监护 :… 相似文献
5.
我中心于2008年7月8日成功抢救1例院前突然呼吸、心搏停止患者,在机械通气支持下,经过45分钟紧急的心肺复苏(CPR),成功地使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86~1989年成功复苏21例心搏骤停的病人。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均为住院病人,男8例,女13例,年龄23~80岁,平均53岁。冠状动脉性心脏病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力衰竭2例和急性心肌梗塞1例),充血性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6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143-145+149
目的观察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所接受的急救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心肺复苏护理)与观察组(心肺脑复苏护理)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后不同时间点GCS评分以及抢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总有效率、复苏当天、复苏第3天以及复苏第7天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吸氧,心肺复苏药物应用等急救措施。比较不同疾病类型、不同复苏时间、是否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异同。结果不同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病因、不同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的早晚、有无气管插管,其抢救成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围心搏骤停期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心肺骤停的早期信号,这将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患者的病因、复苏时机、复苏措施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心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1例心搏骤停患者,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病急救指南予以CPR,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CPR成功组与CPR失败组,评价患者的CPR成功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 71例患者中,15例复苏成功,46例复苏失败,CPR成功率为21.13%.在CPR影响因素方面,复苏成功组的年龄低小于失败组,复苏开始时间短于失败组,院内复苏比例较高,复苏前心律失常类型以可电击心律多见,与复苏失败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复苏前心律失常类型.结论 年龄、复苏地点、复苏开始时间、复苏前心律失常类型是影响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而CPR患者生存率和自主循环恢复与冠脉再灌注有关,其中胸外按压是再灌注压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传统的CPR因医护人员的技术、体力等因素可影响接压的效果,而萨勃复苏器的使用能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及通气量,提高脑灌注.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机械CPR装置能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238例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7年来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急诊科复苏的238例院前及院内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比较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组和失败组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肾上腺素用量等。结果全部患者ROSC成功组占8.4%,两组CPR开始时间(从心跳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上腺素用量、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成功率较低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发病地点及复苏方法密切相关。结论 CA患者成功率较低,与"生命链"未彻底落实及急救水平低有关,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257例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3年来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急救中心复苏的257例院前及院内心搏骤停(CAcardiac arrest)患者,比较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组和失败组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肾上腺素用量等。结果:全部病例ROSC成功组占8.2%,两组CPR开始时间(从心跳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上腺素用量、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CPR成功率较低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发病地点及复苏方法密切相关。结论:CA患者成功率较低,与"生命连"未彻底落实及急救水平低有关,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Utstein模式下心肺复苏仪对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心搏骤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Utstien模式下的机械胸外按压+辅助/控制(A/C)模式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人工胸外按压+A/C模式机械通气.比较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除颤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血乳酸、血清B型钠尿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除颤次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4 h两组血乳酸、血清BNP、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Utstein模式下采用心肺复苏仪进行复苏可有效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通气,减轻心肌损伤,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围麻醉期由于患者对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的应激反应,及疾病本身的因素,易导致心搏骤停。我院自1993年7月~2003年5月对13例围麻醉期心搏骤停患者实施了心肺脑复苏(CPCR),其中完全复苏、恢复原工作10例。现将我们CPCR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搏骤停复苏患者的最终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现将我院2005年7月~2007年7月心搏骤停患者43例复苏成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43例心搏骤停患者均成功心肺复苏(CPR),男28例,女15例,年龄14~79岁,平均43.6岁。心血管疾病16例,脑血管疾病4例,外科创伤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电击伤4例,海洛因中毒1例,尿毒症、高血钾3例,溺水2例,肺梗死1例,不明原因3例。院外发生9例,救护车运送途中2例,院内32例。开始CPR时间0~5min35例,6~20min8例。诊断标准:患者突然意识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停止;瞳孔散大、二便失… 相似文献
17.
心搏骤停是最危重的急症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 (CPR)中的难点 ( 1 ) ,1 996~ 2 0 0 2年间我院急诊科共接诊心搏骤停病人1 5 3例 ,成功地对其中的 2 5例患者进行了心肺脑复苏 ,为探讨心肺复苏的成功经验 ,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股资料 :2 5例中男性 1 1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1 8~ 70岁 ,平均 (4 0± 8.8)岁 ,急性心肌梗死 5例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7例 ,电击伤 8例 ,急性心肌炎 2例 ,心肌病 1例 ,青霉素过敏 1例 ,氟乙酰胺中毒 1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心搏骤停的临床诊断标准 ( 3) ,心搏骤停的类型为室颤。1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仪对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对患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为对象,根据其心肺复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仪进行抢救。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气、BUN、Scr等肾功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30.00%,高于对照组的6.67%(χ2=5.455,P=0.020);观察组患者复苏后BUN、Scr水平分别为(7.02±1.13)mmol/L、(75.16±6.95)μmol/L,低于对照组患者(t=8.419、4.786,P<0.001);复苏后观察组患者的SpO2水平为(96.95±0.45)%,高于对照组(t=-13.944,P<0.001),PaCO2水平为(42.86±2.03)mmHg,低于对照组(t=8.198,P<0.001...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以便指导急诊抢救。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12例复苏成功患者,分析其影响CPR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CPR的成功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选择CAB复苏程序,呼吸衰竭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及时建立气道易于CPR成功。结论早期CPR、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早期电除颤是CPR成功的关键。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CPR程序,加强围心搏骤停期的监测,有助于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