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彭志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04-105
目的:探讨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体会。方法: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患者术后经临床护理,无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肖军  杨滔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19-22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80%~90%的PTE栓子来源于下肢DVT[1]。DVT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好发于下肢,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也是下肢骨折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对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6例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结果没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根据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护理、适当用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萍 《哈尔滨医药》2007,27(6):68-6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1]。我们通过总结和吸取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教训,对2007年1月到2007年8月158例下肢骨折术后病人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加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总结预防静脉血栓的方法 ,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伤口的愈合。方法分析168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经系统用药后治愈。结论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的预防措施、细致的护理、适当用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昌图县第一医院于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对下肢骨折术后出现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8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5%~7%。。中牟县人民医院为了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通过对3068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删措施,并对8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对本院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与实验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实验组在常规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髋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生化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182例骨关节手术后患者采用围术期预防DVT的护理措施,尤其对筛查出高危风险的患者重点观察。结果:仅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溶栓治疗等措施,5 d后肿胀明显消退。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围术期及时的护理评估加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减少DVT的发生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保卫  张文德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9):654-655,679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77例下肢各类型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均无DVT,围手术期均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治疗。结果:177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有症状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2.26%;出现致命性肺栓塞1例,发生率为0.56%。结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综合防治,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程瑾璇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30-131,13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性临床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470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合并损伤、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骨折类型(是否陈旧性骨折)、D-二聚体水平、有无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等.将所有患者按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有83例,非DVT组有387例.将有无发生深静脉血栓作为因变量,探讨上述因素作为自变量,对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70例患者中有83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17.7%.两组患者在年龄(40/83与268/387)、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损伤(57/83与283/387)、预防血栓形成措施的应用(58/83与196/387)、D-二聚体水平(16/83与122/387)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712、14.836、9.876、5.313,均P <0.05).年龄≥40岁、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损伤、未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40岁、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损伤、未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病例中选择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治疗组对患者在术后当天进行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同时静滴中成药血栓通针剂治疗;西药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加常规措施(肢体运动等)治疗;中药组采用加血栓通静滴加常规措施(肢体运动等)治疗。然后比较三组病例术后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术口出血量。结果采用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其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只采用血栓通或者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量没有因为采用联合治疗而额外增加。结论采用血栓通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发生率,同时也不会增加术口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骨科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的糖尿病髋部骨折并需手术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48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早期干预组在入院第1天开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而常规护理干预组是在术后才开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护理干预组DVT发生率6.2%,常规护理组DVT发生率26.7%,早期护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形成有明显效果,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时机、使用范围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近五年来行非手术治疗的379例单侧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3d)、亚急性期(3~14d)、慢性期(14d)三组,再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独抗凝和溶栓+抗凝治疗两亚组,对各组间的治疗效果、凝血指标改变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9例单侧LDVT患者中,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在各组间采取溶栓抗凝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在手术后并发LDVT患者中: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改变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凝溶栓联合用药较单独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对急性期LDVT患者效果最好,但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仍然有效;对手术后LDVT患者在严密监控下使用常规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