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分布情况,探索其规律,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地区2011-2015年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五项血液筛查结果数据,统计分析血液筛查不合格率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2011-2015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总不合格率为4.45%;五项血液筛查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1.62%)>HbsAg(1.29%)>梅毒(0.82%)>抗-HCV(0.44%)>抗-HIV(0.27%);不合格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HbsAg和梅毒三项不合格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项目不合格率除性别外,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项目不合格率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ALT和HbsAg是血液筛查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是降低血液筛查不合格率、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海南州近五年来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不合格情况,为制定安全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7 376人的血液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传染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南州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不合格率2004年为8.8%,2008年为6.02%,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毒阳性率占首位,为2.47%,HBsAg为1.8%。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强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甘斌 《中外医疗》2012,31(36):181+183-181,183
目的探讨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的结果。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4500例,互助无偿献血者300例,分别检测5项传染病指标:抗HCV、HbsAg、抗HCV、梅毒抗体、ALT,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后,自愿无偿鲜血者有460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5%,互助无偿献血者有42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8.1%,自愿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互助无偿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现代献血模式中,自愿无偿献血的5项传染病指标不合格率较低,应将其作为献血事业的前进方向,互助无偿献血也应向自愿无偿献血过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人群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献血者招募策略及街头初筛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提高血液采集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分析黔南州中心血站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结果:2011至2015年5年间黔南州中心血站85104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 ELISA 两遍筛查,淘汰1035例,不合格率为1.22%,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职业和是否首次献血人群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招募安全的献血者是安全血液的首要环节,根据本调查选择低危人群,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增加首次献血者抗-TP 快检项目筛查不安全的献血者,提升血液采集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特征及其与血液检测结果的关系,为完善该地区安全血源招募和献血者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该市15184例首次无偿献血者登记表及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分布情况及其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结果该地区无偿献血者以男性(78.91%)、年龄以35岁以下(63.44%)、在职职员(34.08%)、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39.59%)为主体;献血模式以个人自愿(53.58%)和团体自愿(38.41%)为主。该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总体不合格率为4.29%,其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模式的无偿献血者组间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079、38.103、61.042、41.191、44.07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献血模式为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根据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特点有效开展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认真做好献血前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时玲玲 《黑龙江医学》2022,(20):2491-2493
目的:分析焦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结果,以确立ALT不合格高危人群,优化ALT筛查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1月焦作市无偿献血者21 483例血液样本,采用速率法检测ALT水平,统计无偿献血人群ALT不合格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进行特征分布分析,比较初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之间的差异、并观察ALT不合格者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核酸检测结果。结果:焦作市无偿献血者21 483例血液标本中,ALT不合格标本数为447例,其中男性不合格率2.56%、女性0.76%,年龄19~25岁不合格率为1.51%、>25~35岁不合格率为2.21%、>35~45岁不合格率为2.80%、>45岁不合格率为1.81%,体质量<70 kg不合格率为0.78%、>70~80 kg不合格率为2.43%、>80~90 kg不合格率为5.05%、>90 kg不合格率为6.10%;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2.23%高于再次献血者1.80%;ALT不合格者核酸检测结果HBV-DNA...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血站开展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液筛查的方法及结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20例自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ALT血液筛查,其中筛查结果合格有197例,设为对照组;筛查结果不合格而延缓献血者有23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2次献血的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梅毒、抗-HCV、HBsAg、ALT筛查的单独不合格率与总体不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抗-HIV筛查的不合格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站开展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液筛查,能够有助于在系统血液检测前预防部分免疫检测的窗口期标本,以保障捐献血液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新建 《当代医学》2013,(18):153-154
目的了解安阳市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相关性,探讨提高血液合格率的方法。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352份开展ALT检测,对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率为2.09%,是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主要不合格项目;ALT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组为2.71%,女性献血者组为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723,P<0.01);男性献血者26~30岁、31~35岁两个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530,P<0.01);女性献血者50~5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9,P<0.05)。结论在安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人群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做好献血前宣传、征询、初筛和检测工作,对特定目标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提高血液检测合格率,提升为临床提供充足和安全血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俞广舒  凌霞  丁威  吴丹霄 《浙江医学》2017,39(8):651-653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特征。方法将ALT初筛(干化学法)合格的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133851例血液标本进行ALT复检(湿化学法),以ALT≤50IU/L为合格,ALT>50IU/L为不合格。观察ALT复检不合格率,比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ABO血型、性别、初/再次献血、年龄、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结果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524%(701/133851)。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下献血者不合格率较高;不同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字2=48.406,P<0.05),呈现体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结论ALT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站系统应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做好献血征询及ALT初检,利于降低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的现状,分析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不同献血方式与输血风险的关系,为建立乌鲁木齐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2002年1月~2003年12月63 935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户口所在地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并比较不同献血方式、不同献血量、不同献血次数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男、女性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66%、3.47%,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维吾尔、回、哈萨克族及其他民族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3.91%、3.47%、4.45%、3.84%、3.83%,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2、2003年自愿献血分别占47.64%、71.46%,2003年高于2002年(P<0.05);计划、自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73%、3.82%,计划献血者明显高于自愿献血者(P<0.05);献200 ml、400 ml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28%、3.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1、2、≥3次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30%、3.93%、3.62%,献血3次以上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低于献血1次和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实行血液集中检测、改进血液检测方法、加强临床科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练新飞  黄永梅  杨宁丽 《吉林医学》2012,33(20):4332-4334
目的:分析增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情况,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人群,提高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增城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年龄组其血液检测总阳性率及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其阳性率增加,18~30岁组阳性率最低;②男性阳性率比女性高;③不同职业阳性率不同,其中农民血液检测阳性率最高;④大专以上文化献血者阳性检测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者,小学文化献血者阳性率最高。结论:18~30岁献血者、学生和军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是增城地区招募固定献血者的主要对象,为加强献血者招募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血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蔡兰 《四川医学》2012,33(3):534-536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一般特征,为加强献血者招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中心采血点无偿献血的38974名无偿献血者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及血液质量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ALT、HBsAg、梅毒抗体、抗HIV、抗HCV)。分析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献血者之间HBsAg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在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间均无差异。不同职业间各项血液指标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人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均较高,而军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均较低。结论职业应当作为今后招募固定献血者的重要限制因素,青年军人、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应当作为重要的招募对象人群,同时还应加强对军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献血相关信息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两种献血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根据血液质量要求检测1 383例亲友互助献血者、13 809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献血方式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亲友互助献血组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率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组。结论: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亲友互助献血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时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南京地区2013年无偿献血人群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街头无偿献血、互助献血和团体献血之间的差异,为健全无偿献血的招募提供方法和策略。方法:使用全自动加样系统和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对5项血液传播性疾病进行检测。结果:(1)2013年共计献血62583例次,其中男、女性分别为39242例次(62.7%)和23341例次(37.3%),男女比例为1.7:1。献血人员男性明显比女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62,P〈0.01)。(2)献血年龄段在18-25岁人数最多为31524例次(50.37%);各年龄献血人数段成递减的趋势。各献血类型的献血例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25,P〈0.01)。(3)血液复检不合格淘汰1222例次(1.95%),街头个人自愿、互助献血和团体无偿献血分别占各类型献血例次的1.80%、2.31%和2.15%,各献血类型复检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P〈0.01)。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做好献血者维护,巩固和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完善低危血源招募的标准,从而预防和控制经输血感染梅毒的风险,并减少因梅毒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08-2013年东莞市436 685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分析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3年期间,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67%、0.55%、0.62%、0.58%、0.67%、0.69%,总感染率为0.63%,不同年度间梅毒感染率有波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献血者中36~岁组梅毒感染率最高,为1.05%,18~岁组感染率最低,为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69%,高于男性献血者梅毒感染率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低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在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的流行状态,不同年龄、性别和学历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梧州市献血者的各项指标,更好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宣传招募策略,使更多的低危献血者参与到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中,确保充足与安全的血源,并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统计分析梧州市2009~2010年期间68 263人次献血者的登记信息及血液检测记录,分别对献血者参加献血的方式、献血地点、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特性与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30岁年龄段的女性学生、医务人员、军人以及团体献血者为低危人群,而无偿献血的主力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的农民及社会其他职业者,但此群体的献血合格率均比其他人群低。结论今后我市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应在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外,还应持续加大对团体献血组织、无偿献血的主力群体在健康献血、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现状与流行趋势,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青岛市献血人群总体梅毒阳性率为0.45%,无明显增长的趋势;2015年6月以来开展梅毒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明显降低梅毒检测淘汰率。结论为保障输血安全,必须加强无偿献血,尤其是年轻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和献血前咨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严格检测,继续开展献血前梅毒快速检测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刘桂晔  许璐  陈正利 《西部医学》2015,27(2):291-292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废弃率以及第二次筛查的ALT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3.1%(167/5387份),对照组为5.71%(239/4189份),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筛后ALT不合格率为2.7%,经复检ALT不合格率为1.2%,对照组ALT复检不合格率为3.8%,观察组复检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之前,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保障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