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痹四悟     
中医治疗"痹症","临诊辩证"十分重要,笔者在数十年的临诊中,将前人治疗"痹症"的经验,用于临床,并提出"治痹",须"补肝肾"、"调气血"、"祛寒湿"、"疗整体"的辩证思路,即"诊痹四悟",根据这一思路,将相关"古方"恰当地用于临床,且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中医儿科学近50年来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证医学的发现状和发成就,作者认为中医儿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今后若干年内,仍将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中医儿科学基础方面,加强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四诊客观化,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药物剂型改革及药效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3.
沈洪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离不开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前提是完成对病人四诊资料的全面收集,尤其强调对四诊信息的全面收集与整理。临证多从脾虚、气滞、血瘀论治。强调四诊资料详实客观,全面审察;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平允醇和;临证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证时要审因论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中医四诊的延伸——隐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四诊合参历来是中医作为临床辨证论治的依据。然而这一传统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诊察病情的全部需要。如临床有经四诊检查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经现代医学检验却结果阳性的病人。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遂出现了以中医理论结合西医学检验结果和参照西医诊断学进行辨证论治,大大地提高了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特别对隐症病人有证可辨,深化了中医自身的辨证论治水平。笔者认为隐症是四诊的延伸,是对中医辨证论治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这是中医进步的体现,也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然结果。1 隐症相对于…  相似文献   

5.
四诊,即望、问、闻、切。在临证想要达到对病人作慎重周密与全面的了解,必须“四诊合参”。只有诊断做到四者俱备,方能见病知源。因此,不能错误地把四者割裂开来理解。常见少数医者认为最高明的医生,无论什么病都能一切而知,在临证亦看到有些患者诊病时,不详细地叙述病之根由,病情之变化,而只是伸手臂考验医生的三指  相似文献   

6.
溫中祛寒法属于“八法温法”中的一个类型,笔者用此法治疗中焦虚寒引起的多种病证症,临证时只要紧扣病机,结合四诊表现,灵活选方用药进行辨治,是能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是由急性肝炎迁延不愈而成.它以多脏腑功能失调,虚实错综为特征,所以病程长,病情复杂,临证用药,固应立足于辩证论治,知常达变.兹以个人临诊所得,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8.
王国华老中医临诊擅长治疗带状疱疹,强调伏气是其发病病因,正气亏虚则是诱发因素。治疗时本着伏邪宜透原则采用内服中药和外治放血方法。本文从其辩证原则、用药特点、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只有四诊合参,辨证治疗才能准确。临证中若四诊不详,认证不准,便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今录胃痛救治二则,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范炳华教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范炳华教授临诊和学习范炳华教授的医案,总结范炳华教授临床诊治腰椎滑脱症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并附两例不同方法治疗的典型验案进行对比,从中体会其在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选取上的差异性和相关的学术思想。[结果]范炳华教授基于"症因相关"的理论,提出"有症必有因,症因要相关,治因为先"的学术思想,临诊时把抓住病因作为治疗的关键,从细微处区分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然后针对腰椎滑脱症的特点,创新性地将滚腰扳法和臀部垫枕矫正法运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范炳华教授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经验,为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症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意教授临证思辨经验,以期助益临床.[方法]从“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法无定法,贵在得法”,“症因脉治,丝丝入扣”临证思辨要点阐释症、因、脉、治、方、药之间的关系.[结果]陈意教授临证思辨精要体现在“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法无定法,贵在得法”,“症因脉治,丝丝入扣”三大要旨,是临床把握症、因、脉、治、方、药关系的迅捷之法.[结论]医者当身体力行,细悟陈意教授临证思辨精要,四诊合参、体用合宜,面对病证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循求得法、活用方药,提高病证方药的契合度,日久必有所悟、必有所成、必有效验.  相似文献   

12.
清代医家喻昌在《寓意草》中曾说:“治病必先识病”。要识病必须辩证。要辩证必先获得有关病情的详细而准确的资料,而要获得这些资料就必须通过“四诊”。所谓“四珍”,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具体来说,望诊是指用眼观看患者的神色、形态及排出物的变化;闻诊是用听觉和嗅觉诊察病人声音和气味的变化;问诊是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的询问,以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现在症状及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切诊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病体的一定部位上触摸按压的诊病方法。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郑伟达教授认为治疗RA临证时要有高度的原则性,但灵活性不可或缺,因人有异禀(体质),病有殊变,证可兼夹,型可分合。郑教授临证时常因人、因质、因证、因症,四因结合,望(实验室检测结果)、闻、问、切,四诊相参,据此施法立方。立方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着重强调祛湿为要、寒热并施、化痰祛瘀等几个方面。根据其多年经验,以风湿性关节炎验方二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论辩证施治疗疗效再现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施治以证候为治疗目标,应以四诊指标的改善为疗效的判断标准,在这种意义上讲,辩证施治疗的再现是肯定的。为全面提高中医治“证”和治“病”疗效的再现率,应当挖掘、发展传统的辩证施治体系,建立在辨病基础上的辩证施治体系,努力探索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诊察技术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临证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而"跟师研习"模式对此技术培训极其重要,以"四诊合参"客观采选病证"三征象"、比照临检参数,准确辨识病证与患者整体状态;然中医"望诊和脉诊"当是研究生临证研习的首要诊察技术,因其深奥且难以把握、而临证培训最薄弱,当重点抓之。  相似文献   

16.
清代医学家费伯雄,临诊六十余年,承七代世绪,行医首重医理,研经师古而不泥,论治务求实效,临证擅治五劳七伤,平生最重调肝和营,在学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费伯雄善于自创新方,其制方多在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处方选药平正绵密、严谨周到。他在临证诊治疾病时,诊断尤其重视四诊中脉诊、舌诊的变化和意义;治疗尤其重视层次的明晰,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方随证立、方从法出的思想。该文主要探讨其临证思想及制方特色。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原载《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用于治疗眩晕、心悸、呕吐、颠痫等证。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属于"痰"所致的疾患很多。按现代医学诊断的病种或病程中的某一阶段,并根据祖国医学四诊辩证分析属痰的,用温胆汤随症加减,往往能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胡国俊老师运用和法治疗疾病的特色与疗效。[方法]选择胡老平生运用和法治验验案,归纳分析其规律特色与治疗效果。[结果]胡老在其多年临证过程中,善于运用和法,屡建奇功,尤其注重天、地、人的的统一,擅长病、证、症的结合,四诊合参,治疗颇具特色,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胡老运用和法治疗临床上各种疾病的经验颇丰,并且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是诊治杂病的专著,辩证论治的典范。《金匮要略》对杂病的辩证,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将四诊手段全面用于临床,采用了脏腑辩证、经络辩证、八纲辩证、气血律液辩证、三焦辩证等丰富的辩证方法。对杂病进行病与证相结合、脉与证互参的辩证是本书的特色所在。同时阐述了脏腑经络辩证的特点及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郑伟达教授认为五脏阴阳气血失衡皆可发生五更泄,但临证时不可偏执一端,须抓住"久泻"核心,从患者体质入手,在辨质、辨证的基础上,标本兼顾,以肝、脾、肾为辨证用药耳目,因人、因质、因证、因症而异,四诊合参后施法立方。郑教授临证灵活应用健脾祛湿,温肾助阳,疏肝健脾止泻,肺肾双补、健脾止泻,活血化瘀等法。文章中介绍了郑教授经验方"治五更泻汤",临证时灵活加减,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