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劳是由于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亦称虚损。历代医家对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各有阐述,《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精气夺则虚”,《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劳所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之  相似文献   

2.
虚损病证从肾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损病证从肾论治探讨臧佩林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110032)虚损,亦称虚劳。是脏腑亏损,元气虚衰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关于虚损发病原因和治疗,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通评虚实论篇》首先提出“精气夺则虚”,阴血,阳气不足,则是,“五劳所伤”和“...  相似文献   

3.
虚劳病乃因劳致损,积损成虚,久虚不复的一类慢性虚衰性疾患的总称,它概括了临床所常见的多种虚损病证。病至虚劳,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表现某方面或多方面的严重亏损,所以在治疗中更应突出强调扶正固本治则。仲景的《虚劳病》篇所述治法,正是这一法则的综合应用及集中体现,颇为后世医家推崇和效法,试从以下两方面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4.
贺立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401-2402
《理虚元鉴》是明末医家汪绮石论治虚劳的专著,该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在病因上重视情志因素,在病机上倡虚火、伏火致病学说,治疗上依三本二统,尤其重培补脾胃,重视预防,强调虚劳当治其未成,该书对临床慢性虚损性疾病辨治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戴梦  刘杰  盛昭园 《环球中医药》2021,14(4):627-630
虚劳涉及的内容广泛,历代医籍对其论述甚多,本文基于中国历代医家各家学说,对虚劳病的概念及诊治方法进行溯源分析。虚劳的产生可追溯至《内经》,病名源自《金匮要略》。对于虚劳病的论治,从脏腑及阴阳虚损的主要病机出发,归纳历代各家尊于经典从肾、心与肾、脾与肾、脾与胃等五脏虚损的角度,以及从阴虚、阳虚、阴阳并重等阴阳虚损的经验推陈出新,为虚劳病的辨证施治提供有力的佐证。近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治疗虚劳病的经验上,进一步扩大虚劳的范围,认为凡是慢性虚衰性病证,以脏腑元气亏损、阴阳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皆可归属为虚劳。对于骨结核、恶性肿瘤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现代疾病,皆可以虚劳辨治,为虚劳病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虚劳为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慎柔之前,医家皆"侗言之",慎柔分虚劳为虚损、痨瘵两门;认为损病发热多为气虚,治疗多从温补入手,反对过服寒凉;五行制化则生我者为母,克母者为父;指出虚损日久皆属脾胃,不但重视脾阳,亦有补脾阴之法;其用药平和,但药物炮制、煎煮、服用多有讲究。文章浅析慎柔辨治虚劳的学术思想,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何锋  刘莉 《西部中医药》2007,20(11):1-2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所论虚劳病是虚损的代表性疾病,仲景治病求本,治虚损以甘温扶阳为主,补五脏以脾肾虚弱为先,其治疗虚劳一法实乃补虚培元之宗.  相似文献   

8.
虚劳亦称虚损,是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总称。但是与近代所述的劳瘵不同。现在一般认为:凡体弱致病或久病体虚,脏腑亏损,气血虚弱而表现出各种虚损证候者,皆属本病的范畴。由此可见,虚劳病在临床上也是较常见的证候之一。历代医家对虚劳论述甚多,早在《内经》中就有“五劳所伤”,“精气夺则虚”,“阳虚  相似文献   

9.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虚、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病源候论》曰:“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关于虚劳病因,《理虚元鉴》提出:“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  相似文献   

10.
"虚则补之"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历代医家对补虚均很重视。明末医家绮石将虚损虚劳做一专论而著《理虚元鉴》,详细论述了各种虚损病证的证、治、防、护及辨疑。而"虚不受补"一词最早见于清代陈士铎著《本草新编》,其《十剂论》曰:"或疑需用补剂,是虚病宜于补也。然往往有愈补愈虚者,岂补剂之未可全恃乎。吁!虚不用补何以取弱哉。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故补之法亦宜变。  相似文献   

11.
虚劳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文章依据《金匮要略》所载内容,从补虚、祛风、活血3个方面论述了张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经验,揭示了仲景对本病的辨证施治规律。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发展至中晚期时多表现以虚为主,虚中夹实,在症状与病机上同《金匮要略》虚劳病有诸多相似之处,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可按虚劳病进行辨治.针对其五脏阴阳气血俱损,脾肾尤甚的核心病机,治疗上重在补虚,补脾肾,益精血,中晚期肿瘤虽以虚损为主,但癌毒实邪等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故补虚不忘祛邪,宜扶正祛...  相似文献   

13.
何流  刘鹏  邱模炎 《中医杂志》2018,(10):890-892
虚劳是以气血阴阳虚损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虚弱性病证,张仲景治疗虚劳病以补益脾胃、调理中焦为主,而甘味药入中焦脾胃,性味平和,具有补脾缓脾、调和阴阳、延长功效的作用,同时合于性味又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及甘温益气、甘寒养阴的功效,在虚劳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该方由21味药物组成,组方精当、严谨,体现出了补益脾胃、益气养血、祛风散邪的治疗思路,仲景立此方本是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历代医家经过发挥,将此方视为调理脾胃,治疗虚劳疾病之主方。随着中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临床各医家将此方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经年不愈的慢性虚损性疾病,尤其是各种疑难杂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近年来薯蓣丸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虚损,是祖国医学对慢性疾病出现虚弱证候的多种疾病之总称。久虚成损,积损成劳,证情复杂,施治多不易,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难经》有“五损”之名,并提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的治损原则。《金匮》立虚劳为专篇,制黄芪建中汤、薯蓣丸、大黄(?)磨虫丸诸方,遂开建中补  相似文献   

16.
历代医家对虚劳的论述很多,《内经》提出“五劳所伤”、“精气夺则虚”,说明劳伤过度可耗损阴血与阳气,伤及五脏,形成虚损。汉代张仲景列虚劳专篇,对虚劳的脉证治叙述尤详,治法上运用甘温扶阳、扶正祛邪、去瘀生新等法,尤为重视从脾肾论治,对指导虚劳内伤杂病的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内经》《难经》虽然有关于“虚”“损”“劳”的记载,但尚未提出“虚劳”这一病名。汉代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并结合临床实践,将“虚劳”作为具有特定涵义的病名作了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虚劳病奠定了基础。自仲景以后,历代医家论虚劳者颇有其人,但后世所言之虚劳与《金匮》之虚劳并不完全相同。重温《金匮》虚劳病篇,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阴阳俱虚是虚劳病之主要病机从脉象看虚劳病的病机以脉象阐述病机是《金匮》的特点之一。仲景在虚劳病篇首先提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作为虚劳脉的总纲,实际上也点出了虚劳病的主要病机。这里脉大不是气盛,而是阴精亏虚不  相似文献   

18.
薯蓣丸最早出 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可以用于治疗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导致的多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笔者遵循中医异病同治之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应用薯蓣丸加减治疗巨幼细胞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收效甚佳,为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拓宽了思路.附医案3则.  相似文献   

19.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虚、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病源候论>日:"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关于虚劳病因,<理虚元鉴>提出:"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诸因导致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位主要在五脏.所以<证治汇补>云:"虚者,血气之空虚也;损者,脏腑之损坏也."因此,补益为治疗虚劳的基本大法,所谓"虚者补之".  相似文献   

20.
小建中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此方在临床多以治疗虚寒腹痛见长。除腹痛外,小建中汤在《金匮要略》中也有治疗虚劳病的论述,但因其方症不符之嫌,临床应用困难。为扩展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在虚劳病治疗中的应用,笔者从张仲景脉证并治的思想入手,结合古今医家的医理论述以及病案记载,探讨《金匮要略》中小建中汤所治虚劳病症状的成因。古今医家描述小建中汤之病机多不离"脾胃不和,阴阳失调","阴阳废弱"尤能揭示小建中汤病机之关键。同时,详辨脉象在运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病中极为重要,且脉象应以"弦、大而空"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