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的学习及前人相关文献的复习,领悟到“虚”为虚劳致病之因,“血分”是虚劳病位之所在,“血分竭乏”是虚劳病机之关键,“通补血分”为虚劳病之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2.
3.
通腑泻下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通腑法在中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通腑法具有降低血压、促进血肿吸收,增加脑氧供应的作用,对中风病的抢救、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通腑法可与开窍、熄风、化痰、活血、清热、利湿等诸法合用,使腑气通畅、气机运转、风阳内潜、阳热下降、上焦壅塞之势得缓,具有"釜底抽薪"之功、"治下助上"之妙.兹对其在中风治疗中的具体运用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以急下通腑之法结合解表、涤痰、泻火与导滞,分别治疗高热、中风、衄血、吐泻等急性病症,并以案例四则佐证.  相似文献   

7.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经》中关于通与通法的具体含义。方法:通过对《内经》理论的学习,结合后世医家的观点,阐述通的含义及通法的应用发展与范围。结果:在《内经》中一个“通”字贯通全书,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及与自然的关系,为制定通法打下理论基础。结论:通与通法理论直接指导临床治疗和后世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化痰通瘀法治疗小儿哮喘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三九医药贸易公司生产)组成的化痰通瘀颗粒(基本方为麻黄、地龙、桃仁、苏子、射干、丹参、五味子、甘草等)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寒痰瘀阻温肺化痰通瘀寒痰瘀阻型患儿多因素体阳虚,阴寒内盛,伏痰留瘀,复感寒邪,哮喘骤作。临床多表现为喉间哮鸣、胸闷气喘或伴有咳嗽、面目唇青、痰多清稀、色白或呈泡沫状、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无汗,舌质黯,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治宜在化痰通瘀的同时加入温肺平喘之剂。案例1:张某,男,8岁,哮喘反复发作3年。此次因惊吓而哮喘发作。刻下: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10.
林文戈 《新中医》2003,35(5):35-35
老年人处在生命活动的衰老阶段,五脏渐进虚衰。百病皆因虚而起,因虚致病,用补法治疗,理法相贯,当属不议。但临床上所见,老年人因虚致病,病情变化多端,故用通法治疗的范围也相当广泛,约而言之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崩漏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症。《医学入门》曰:“非时下血,淋漓不断,谓之漏下;突然暴下,如山崩然,谓之崩中。”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崩漏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 崩漏之发生,常由气虚,肾虚,湿热,血热,瘀血所致,导致冲任损伤,固摄无权而成。崩漏之治法,古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曲。近代妇科专家多指出,治崩漏不可拘泥于此,塞流与澄源需兼夹考虑,最后益血固本。  相似文献   

12.
通里攻下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通里攻下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3— 2 0 0 0年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 88例 ,常规治疗 4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 47例 ,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常规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在手术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里攻下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能减少手术率 ,在保守治疗及围手术期治疗中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脱疽指下肢气血周流受阻 ,脉络闭塞不通的疾病 ,属于中医外科疑难重症。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外科 3 0余年 ,运用通法治疗脱疽 ,取得了很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运用依据1 .1 肝脾肾亏虚为本 :脱疽发病率和致残率很高 ,早在《灵枢·痈疽》篇即有“发于足趾 ,名脱痈 ,其状赤黑 ,死 ,不治 ;不赤黑 ,不死。不衰 ,急斩之 ,不则死矣”的记载。《外科正宗》对脱疽病因的论述 :“夫脱疽者 ,外腐而内坏也。此因平昔厚味膏粱 ,熏蒸脏腑 ,丹石补药 ,消烁肾水 ,房劳过度 ,气竭精伤”。唐师认为肝、脾、肾亏虚为本病发病之本 ,寒、湿、热、瘀为发病之标…  相似文献   

14.
通腑泻下法在喘证急性期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儒平  陈雪梅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17-1318
喘证急性期属于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多是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所致。笔者在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则肺气不降”的指导下,借鉴“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的经验,运用通腑泻下法治疗急性期喘证,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凌扬  安祯祥 《中医药导报》2006,12(11):11-11,13
“六腑以通为用”是消化道肿瘤采用“通法”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通法”在维持消化道正常的功能,缓解癌性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喘证急性期属于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多是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所致。笔者在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则肺气不降”的指导下,借鉴“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的经验,运用通腑泻下法治疗急性期喘证,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即“通可去滞”,运用通利之药,去除壅滞之证;涩,即“涩可固脱”,用收敛的药物,以治疗滑脱不固之证。笔者将“通”、“涩”二法并用,相反相成,在治疗二阴急症时,常获佳效。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腑法又称下法,是中医治疗的八法之一.近年来,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治疗得到广泛运用,相关报道甚多.现综述如下. 1 中风腑实证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腑降浊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庆 《光明中医》2002,17(2):27-28
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有关资料显示 ,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程长 ,易反复 ,并发症多 ,危害大。治疗除教科书上的方法外 ,临床上尚有诸多报道 ,本文拟就采用通腑降浊法治疗糖尿病作一初步探讨。1 通腑降浊的含义通腑降浊就是采用攻下或润下的方法 ,改善胃肠道功能 ,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 ,也可以说是承气法则的临床运用。气之于人体 ,贯穿全身各系统 ,维持一切生理机能 ,承气仅限于胃肠道 ,并未及于其他系统 ,所谓“承气者 ,承胃气也。”“阳明多气多血 ,……下之 ,以承领其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