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蔡莉  毛苇 《新医学》2020,(7):566-568
胆总管异物是指医源性或非医源性的异物进入胆总管内并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罕见疾病。该文报道1例胆总管异物的诊治过程,该患者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史,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入院后行影像学等检查,误诊为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取出进入胆总管的Hem-o-lok夹异物。该文对既往报道的类似病例进行总结,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ERCP对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琪 《中国内镜杂志》2003,9(7):55-55,57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ERCT及B超检查 ,部分患者行CT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胆总管下段疾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 1例均由ERCP确诊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其中胆总管结石 4 1例、胆总管癌 6例、壶腹部癌 5例、胰头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 2例、胆总管胆泥沉积 1例。ERCP对结石及肿瘤的诊断分别为 97.5 %、90 .9%与CT6 6 .6 %、33.3% ;B超 5 8.5 %、36 .3%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ERCP可清晰地观察整个胰胆管形态 ,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ERCP在胆管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系统结石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06例ERCP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ERCP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胆囊结石的诊断US优于CT和EPCP,胆总管结石的诊断ERCP优于CT、US。本组病例中ERCP检查的胆管结石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同时通过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和/或鼻胆管引流解除梗阻。其中结石最小直径0.1cm,最大直径5cm,单发19例,多发37例。胆系结石主要位于胆总管和胆囊内,ERCP主要表现为胆总管内的充盈缺损,胆管扩张,下端梗阻时,可出现杯口状的充盈缺损,其上方胆管口径扩张。结论ERCP作为一种微创的诊断兼治疗的手段,对胆管结石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玉贞  孙振兴 《临床荟萃》2004,19(12):699-700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治疗性ERCP的发展亦十分迅速,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胆道疾病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技术,在很大一部分上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如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术后鼻胆管引流(ENBD)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长海医院2003年7~12月共收  相似文献   

5.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采用十二指肠镜在X线下切开乳头取石。结果:80例患者75例成功,其中68例一次成功,7例2次成功,5例转外科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胆总管结石取石安全,风险小,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58例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进行完善的准备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在饮食与活动、留置鼻胆管及用药、一般病情观察及并发症观察等方面加强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病人尽快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24例胆总管结石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FTS组(57例),两组病人均行ERCP+EST+ENBD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式,FT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方式。手术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记录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非计划拔管、口渴饥饿感、恶心呕吐及PEP的发生率,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FTS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口渴饥饿感、恶心呕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TS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及72 h FTS组血清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FTS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FTS用于胆总管结石ERCP病人围术期的管理安全有效,提高了病人术后生理舒适度,减轻了术后的炎症反应和疼痛,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PTCS)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改良传统PTCS方法,选择剑突旁入路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和窦道扩张后,将隔离鞘套置入瘘道内,然后联合ERCP术经鞘套进行胆道内碎石、取石、胆道扩张,置内支架治疗胆总管结石,就其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3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成功126例,成功率为92.0%,结石完全取净率为100%,无肠穿孔、胆瘘、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部分胆总管结石,尤其是残留或复发结石及其伴随的胆道狭窄和阻塞性黄疸,改良的PTCS配合ERCP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子术方法,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结石复发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诊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技巧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ocholangiography,ER.CP)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胰胆管疾病,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诊治胰胆管疾病432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和数目以及胆总管直径大小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结石。结果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断肝胆胰疾病432例,成功407例(94.2%);其中328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胰疾病治疗,成功308例(93.9%);发生并发症25例(5.8%),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中6例手术治疗,其余均为非手术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ERCP和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针状切开刀为主的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PST)在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治疗性ERCP中的作用和安全性作回顾性评价。方法954例常规ERCP病例中,70例患者在实施ERCP治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不能使胆系显影或胆道深部插管困难时,即用标准切开刀(经胰管)和针状切开刀行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常规ERCP诊治成功884例92.6%,失败70例中用各种针状预切开术,成功率达88.5%,使用各种针状预切开术后使ERCP成功率提升6.6个百分点,使成功率由92.6%提升达到99.2%。两者差别显著(P〈0.001)。常规ERCP的并发症为8.69%,无内镜相关死亡。新式预切开术组并发症为10%,且与常规ERCP组相比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本文介绍的针状切为主的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及粘膜桥切断技术和开口上移技术在治疗性ERCP遇到深插管困难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可明显提高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胰管支架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ERCP治疗,观察组术中留置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炎症指标、血淀粉酶值、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PEP)、术后腹痛、住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 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降低,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重症PEP和腹痛发生率降低,腹痛评分降低,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留置胰管支架,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腹痛、高淀粉酶血症、PEP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应用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患者在实施EK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 胆管插管困难时,即采用针状刀乳头预切开、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梨状刀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 全组41例行预切开后,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37例.成功率90.2%.术后并发症7例(17.1%),包括出血3例.轻型胰腺炎3例,胆道感粢1例.结论 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的疗效及失败原因,以提高胆胰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患者52例,男20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2岁,全部接受治疗性ERCP。结果:44例治疗成功,其中胆道恶性梗阻8例,3例支架置入,经内镜乳头肌切开32例(合并取石24例),胆道取蛔虫4例,共有12例行鼻胆管引流术,8例治疗失败。结论:治疗性ERCP治疗胆胰疾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但在ERCP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影像学的诊断分析,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胆总管巨大结石内镜下治疗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胆总管巨大结石内镜下分次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83例胆总管结石大于1.5 cm的患者,在内镜下按照机械碎石、网篮和气囊取石、胆管引流(鼻胆管、塑料支架)等方法进行胆管内取石,记录乳头肌切开的大小、结石大小与碎石、取石次数和并发症。结果胆总管结石越大所需碎石、取石的次数越多,需要置放胆管引流的患者越多,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也多,但其他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多。结论胆总管巨大结石内镜下分次治疗的方法是安全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王蒙  王广义  冯秋实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66-1268
目的探讨ERCP对可疑胆道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对近3年该科应用ERCP及相关技术诊断及治疗可疑胆道疾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3例可疑胆道疾病经B超、CT或MRCP检查未得出明确诊断,经ERCP检查未见异常3例,行EST50例,其中乳头狭窄20例,胆总管末端小结石22例,8例乳头或壶腹癌,均经病理证实,该组病例中ERCP全部成功,无严重合并症。结论B超,CT或MRCP无法完全代替ERCP,ERCP及相关技术对可疑胆道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ERCP与MRCP对胆胰疾病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均进行ERCP和M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85例MRCP与ERCP均获成功,其中两者诊断一致53例,不一致32例(37.6%,32/85),诊断一致的胆总管结石36例,肿瘤9例,其他8例。不一致32例中,MRCP诊断为肿瘤、结石32例,而ERCP诊断为结石或未见异常。结论MRCP诊断胆总管扩张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对扩张的病因诊断尚不够理想,对胆总管较小结石的诊断不如ERCP敏感及准确,而且不能治疗,因此MRCP不能替代ERC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78例,均采用LC联合ERCP和EST进行治疗。39例年龄≥80岁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高龄组,39例年龄 < 80岁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非高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手术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直接胆红素(DBIL)]、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WBC)]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高龄组结石清除率为97.44%,与非高龄组的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龄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不同时点VAS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BIL、GPT、ALP和DBIL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d,两组患者CRP、IL-10、WBC和TNF-α较术前升高,术后3 d,CRP、IL-10、WBC和TNF-α低于术后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和3 d,两组间CRP、IL-10、WBC和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与非高龄组的5.13%(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LC联合ERCP和EST治疗≥80岁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清除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不会损伤肝功能,炎症反应轻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术(EUS)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021年该院收治的8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因胆管总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EUS分为观察组(n = 40)和对照组(n = 43),观察组采用EUS+ERCP,对照组采用ERCP,分析观察组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对比两组患者ERCP成功率、插管次数、操作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透视时间和总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入组患者ERCP手术成功率的因素。结果 EUS诊断准确率(90.00%)高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79.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10,P = 0.203);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插管次数和辐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取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4.64、t = -3.64、t = -4.33、t = -8.64和χ2 = 4.60,P <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EUS、腹腔镜手术和多发结石是影响ERCP取石成功率的因素(χ2 = 16.32、χ2 = 12.22和χ2 = 7.47,P <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EUS和腹腔镜手术是影响ERCP取石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573~1.215,95%CI:0.958~1.969)。结论 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前行EUS,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取石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9月ERCP联合EST胆总管取石术289例患者,其合并胆囊结石,择期行LC。按胆总管结石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按是否行LC分为LC组和无LC组。均记录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胆囊切除史、总胆红素水平、黄疸和壶腹周围憩室情况;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药物情况;胆道狭窄、胆管成角、胆总管直径;结石的性质、数量和大小;机械碎石、鼻胆管引流情况。跟踪随访5年。结果胆总管结石复发时间(27.1±14.6)个月。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胆总管直径分别为(17.7±3.7)和(15.5±4.4)mm;胆总管结石直径≥15 mm例数分别占41.3%和16.8%;壶腹周围憩室例数分别占61.9%和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1)。胆总管直径≥15 mm和存在壶腹周围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OR=1.789~1.941,均P 0.05),择期LC不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LC组与无LC组5年累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4.5%和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直径≥15 mm,存在壶腹周围憩室是ERCP+EST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择期行LC并不能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道手术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10例肝内胆管结石位于Ⅰ和Ⅱ级肝管与378例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BDEL)联合激光碎石术,术中胆管一期缝合或放置T管,比较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1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石残余率为31.82%,其中ERCP组(51.06%)残余结石率高于LBDEL组(17.46%)(P0.05),术后恢复LBDEL组优于ERCP组。378例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残余率为8.20%,其中ERCP组(3.68%)残余结石率低于LBDEL组(11.63%)(P0.05);术后恢复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中LBDEL组胆漏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ERCP组;腹腔感染、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及消化道穿孔方面ERCP组发生率高于LBDEL组。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时出现2例消化道穿孔导致死亡。结论 LBDEL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ERCP优势不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LBDEL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可保持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该项技术易于普及到基层医院,令广大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