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上肢洗伤方熏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选取79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均予痛处冲击波治疗,5 d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并于冲击波治疗后第1天开始,加用上肢洗伤方熏洗局部,隔日熏洗1次,连续熏洗8次为1个疗程,配合冲击波治疗2~3个疗程。结果:失访及因故退出5例,其余74例中,痊愈37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24%。未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握力指数较治疗前大幅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冲击波联合上肢洗伤方熏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显著,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四物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18-05采用浮针联合四物汤加味治疗的30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和食指辅助挟持针身,让针和皮肤刺入角度为15°~20°,到达患处肌层,再退到皮下组织,再将导针收入软管针内,从皮下处向前慢慢推进,然后慢慢提起,切勿让针尖深入。扇形运针,运针100~180 s。结果治疗1个月后16例疼痛感消失,肘关节可正常活动、无功能障碍;14例疼痛明显减轻,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能自主完成洗脸、解扣、提物及拧毛巾等动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前疼痛VAS评分为(7.2±1.3)分,治疗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2±0.8)分;治疗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疗法配合四物汤加味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体现了中西结合、内外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临床操作简便,适宜推广,而且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冲击波治疗机治疗1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根据症状缓解情况治疗1~3次,每次间隔5~7天。结果术后随访6~14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愈12例,好转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94.4%。结论与目前常用的传统封闭治疗、物理治疗、小针刀治疗及外用药膏相比,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艾灸天枢穴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联合艾灸天枢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与脉冲短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原发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脉冲短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活动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和压痛记分法进行指标评估,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治疗组更好(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良好,优于脉冲短波疗法,且具有简便易行、取效迅速、疗程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2014年4月,共收治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7例,男3例,女4例;年龄36~54岁,平均45.2岁。术中给予彻底清除旋前屈肌起点病变组织并去除部分内上髁骨皮质。采用VAS、握力及NirschlPettrone分级法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12~30个月,平均16.8个月。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握力明显增加。NirschlPettrone分级其中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采用局部麻醉下Nirschl改良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21例,术后通过VAS疼痛评分和Nirschl&Pettrone分级评估患肘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问23.6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休息时为6.21,日常活动时7.10,体育活动时8.76;术后休息时为0.83,日常活动时1.46,体育活动时2.22。术前、术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irschl&Pettrone肘关节功能分级优13例,良7例,中1例,优良率95.2%。1例患者术后出现肘关节囊壁破裂后关节滑液积聚形成的皮下囊性肿胀,局部麻醉下行关节囊修复后肿胀消失。结论外科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可以有效改善肘关节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微血管神经束切断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小切口微血管神经束切断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对21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以外上髁痛点为中心做2~3cm切口,皮下伸肌筋膜表面找到直径0.2~0.5mm的微血管神经束,切除1~2cm。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治愈19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手握力恢复正常;显效2例,术后疼痛及压痛基本消失,手握力基本正常。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微血管神经束切断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弹簧式压力测痛仪的结构、原理及在肱骨外上髁炎痛点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弹簧式压力测痛仪定点、定压对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诊断,给予2%利多卡因2 mL加醋酸泼尼松龙25 mg混合液封闭,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该测痛仪比原始检查方法明显减少了主观随意性,测痛方法简单实用、具体可靠.在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痛点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上经Rid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簧式压力测痛仪对肌肉系统疼痛的测评具有较大优势,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的特点.利用该测痛仪在诊断痛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上在改善疼痛方面比原始检查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7月,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患者11例(11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4岁,9例表现为肱骨内上髁及周围严重疼痛,2例伴有尺神经症状.分别行关节镜下直接入路对变性肌腱病灶清理,经肘关节内入路对肱骨内上髁周围病变的滑膜、关节囊、骨赘和肌腱止点处理,关节镜监视下对合并尺神经症状的进行松解.对比患者术前、术后Mayo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个月时Mayo评分(92.2±6.0)较术前(74.5±6.7)有显著提高(P<0.01),VAS评分(0.9±1.2)较术前(6.5±1.4)显著下降(P<0.01),术后6个月时Mayo评分显示关节功能进一步改善,VAS评分较前降低;术后(2.8±0.4)个月恢复正常工作及训练.8例患者经过12个月以上随访,肱骨内上髁炎均未复发,肘关节内侧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病灶处理彻底、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动机能贴布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11—2017-03诊治的42例肱骨外上髁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多功能超声波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超声波治疗基础上,应用运动机能贴布进行贴扎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的治疗。治疗前2组VAS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DASH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因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以缓解疼痛、恢复患肢功能,联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较单纯物理因子治疗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压痛点关节外操作的关节镜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33~62(43.16±8.12)岁;保守治疗时间为7~41(15.47±7.08)个月。19例均采用基于压痛点关节外操作的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VAS评分、Mayo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6(17.16±5.25)个月。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和神经损伤发生。术后6个月无综合握力减弱。VAS评分由术前的4.42±1.17降至至术后3个月的0.53±0.61;Mayo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2.63±7.88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93.42±5.28;根据Mayo功能评分,优17例,良2例。结论:基于压痛点关节外操作的关节镜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采用关节外操作处理关节外主要病变,解剖层次易于理解,视野良好,清理彻底,疗效确切,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体外冲击波联合拔罐治疗肩部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30例肩部钙化性肌腱炎行体外冲击波及拔罐治疗,采用体外放射冲击波进行治疗,选用痛点,治疗压力1.8-2.5 Bar,频率8-10 Hz,冲击次数2 500-3 000次,冲击治疗后留罐15 min,1周治疗1次,3-5次为1个疗程。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0.5年,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明显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钙化灶较前明显缩小,总有效率达93.33%。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拔罐治疗肩部钙化性肌腱炎疗效好,操作简单,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针刺伸肌总腱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对6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针刺伸肌总腱,治疗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网球肘评分。结果针刺治疗后3天,64例(64/68,94.12%)疼痛症状加重,1~2周后均逐渐好转。平均随访(9.74±1.95)个月,68例均未因握力减弱而影响劳动及生活;治疗及随访期间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VAS及网球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1、6个月VAS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01),且治疗后6个月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01)。治疗后1、6个月网球肘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01),但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伸肌总腱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是指反复发作、多次治疗无效的肱骨外上髁炎,自2001年10月~2003年1月对37例38臂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切开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克氏针与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20例,8例采用克氏针、12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2(1~1.5)年,疗效评定:优19例(克氏针固定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2例);可1例(克氏针固定)。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髌腱炎的时效性,同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或局部封闭治疗的髌腱炎患者资料,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84例,按照接受的治疗方案分别纳入体外冲击波组(A组)和局部封闭治疗组(B组)。A组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1~40岁,平均(29.6±5.5)岁;B组4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22~39岁,平均(29.6±5.3)岁。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可能存在的时效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周时及治疗结束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结束3个月时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治疗结束1周时相比,A组治疗结束1个月及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B组的V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结束1个月时相比,A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VAS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VAS评分则有所增高(P0.05)。两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散状体外冲击波对髌腱炎疼痛的缓解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疗效较局部封闭治疗持久可靠。但两种治疗方法对疼痛的缓解在时间上各有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需求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入路显露内髁及外髁,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 47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年,骨折均愈合。参照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39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3.6%。结论经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07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的59例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 5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2~16)周,59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7(3~4)周。术后出现1例钉道感染,对症治疗后治愈;1例因固定构型缺陷造成固定后复位丢失,有轻度肘内翻,内翻角约2°。手术时间平均25(10~50) min。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平均1.05(1~2)分。拔针时间平均3.57(3~4)周。末次随访时Flynn评分:优53,良5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肘部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6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男90例,女72例;年龄2~14岁,平均7.1岁.骨折Gartland分型:Ⅱ型98例,Ⅲ型64例.患儿受伤至就诊时间为lh至3d,平均24 h.首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2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对于闭合复位效果不满意的患儿,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162例患儿术后获9 ~ 60个月(平均3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周(4~6周).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8例,良19例,差5例,优良率为96.9%.主要并发症包括肘内翻3例、肘外翻2例、骨化性肌炎1例、尺神经损伤1例. 结论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及疗效良好,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