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445-1447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长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作用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h、48h、72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时间的阿帕替尼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帕替尼对MDAMB-231细胞作用后的凋亡率及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阿帕替尼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阿帕替尼可以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其凋亡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阿帕替尼对MDA-MB-231细胞的作用与其对细胞周期的相关性作用不明显。结论阿帕替尼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转染聚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Ⅱ(INPP4B)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法、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INPP4B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使MDA-MB-231细胞表达INPP4B;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INPP4B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 (p-AKT)以及INPP4B的蛋白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 INPP4B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低表达;慢病毒转染使MDA-MB-231细胞INPP4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AKT蛋白的表达降低;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阻滞于G0/G1期。结论 INPP4B基因能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并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对多西紫杉醇(DOC)抗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比色法分析DOC、4-AP以及两药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染法和PI单染法检测2种药物对MDA-MB-435S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0.04~50μmol/LDOC可剂量依赖性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的增殖;4-AP(5mmol/L)本身具有抑制MDA-MB-435S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可使DOC(25μmol/L)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达最大抑制率的时间明显提前,DOC和4-AP对MDA-MB-435S细胞的增殖抑制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DOC(2μmol/L)单用24h时促进MDA-MB-435S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不明显,当与4-AP(5mmol/L)联合应用后能明显增加细胞早期凋亡的发生率;单用DOC可使MDA-MB-435S细胞阻断在G2/M期,单用4-AP可使MDA-MB-435S细胞阻断在G0/G1期,两药联合应用可使细胞阻断在G2/M期。结论DOC和4-AP分别在G2/M期和G0/G1期抑制MDA-MB-435S细胞增殖,4-AP通过促进DOC诱导MDA-MB-435S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虫草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作用与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加入虫草素干扰,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MSG-1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中TMSG-1mRNA表达状况;使用MTT法检测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虫草素可使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TMSG-1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同时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虫草素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可以上调TMSG-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发挥潜在的抗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为国产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及运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iRNA抑制NBS1基因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NBS1干扰质粒和阴性空载质粒,并通过腺病毒载体感染MDA-MB-231细胞,Western印迹法明确NBS1基因受干扰情况;CCK-8法检测转染质粒后对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感染后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MDA-MB-231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NBS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较阴性对照组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抑制NBS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细胞基底样乳腺癌(basal-like)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5个不同剂量的丹参注射液组。MTT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PI染色检测凋亡。结果:丹参注射液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 h,随着药物剂量的下降,其作用由促进增殖过渡为对增殖无影响再到抑制增殖,48 h、72 h分别表现出抑制增殖和促进增殖的作用。高、中剂量组诱导细胞凋亡;中低剂量组降低MDA-MB-231细胞G0/G1期DNA含量,增加S、G2-M期细胞DNA含量,可能促进了有丝分裂。结论:丹参注射液对basal-like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与药物剂量相关,有时间依赖性。丹参诱导了MDA-MB-231细胞的凋亡,可能是P53基因调节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药物联合处理MDA-MB-23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药物的生长抑制效应;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测定MDA-MB-231 细胞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10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的48 h 存活率为48.53%;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2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 45.7%,较单用吉西他滨的凋亡率16.5%明显提高(P〈0.01);单用吉西他滨可以使蛋白 bcl-2 表达下调,合用后较单用下调更加明显.结论: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两者联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ZM447439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运动能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ZM447439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24,48 h增殖抑制率.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倍体细胞形成,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多核形成.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不...  相似文献   

9.
李小华  孙毅毅 《西部医学》2011,23(5):811-813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莪术油。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处理MDA-MB-231细胞,MTT检测干预后细胞生长抑制率,LDH试剂盒检测LDH释放,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果莪术油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内LDH在细胞培养基的释放。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莪术油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显示莪术油处理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结论莪术油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株凋亡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34c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化学合成的miR-34c mimics转染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通过MTS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过表达miR-34c后细胞增值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34c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iR-34c过表达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过表达miR-34c诱导细胞G1期阻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4c的MDA-MB-231细胞b-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Cyclin D1、Snail、MMP2和MMP7的表达明显下调。过表达b-catenin则逆转miR-34c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34c可能通过抑制b-catenin信号而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  相似文献   

11.
探究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ransmembrane 9 superfamily protein member 2,TM9SF2)对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非致瘤的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中TM9SF2蛋白表达的情况;对高表达TM9SF2的三阴性细胞株MDA-MB-231进行基因沉默;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增殖相关蛋白(PI3K、AKT、SRC和ERK)和转移相关蛋白(Snail、Slug和N-cadherin)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实验证明,MDA-MB-231中TM9SF2蛋白的表达量高于MCF-10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siRNA-TM9SF2转染组TM9SF2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转移能力减弱,PI3K、Snail、Slug和N-cadherin表达水平均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激活降低。研究结果表明,TM9SF2基因能促进三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etyl-CoA synthase 2,ACSS2)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与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及比较两者ACSS2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设计并合成针对ACSS2的特异性干扰RNA(siRNA-ACSS2)及无序序列的阴性对照(siRNA-NC),分别瞬时转染MDA-MB-468细胞并采用qRT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其干扰效果;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MDA-MB-468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MDA-MB-468细胞转染后细胞凋亡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DA-MB-468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cl-2、Bax和增殖相关蛋白Ki-67等表达。结果: MDA MB 468细胞中ACS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F 10A细胞(P<0.01);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靶向干扰MDA MB468细胞ACSS2表达后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P<0.01),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上升(P<0.01),p PI3K、p AKT、Ki 67和Bcl-2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cleaved-caspase 3、Bax表达明显上升(P均<0.01)。结论: 干扰ACSS2表达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DA-MB-468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iR-200c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BT-549细胞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阐明miR-200c抑制三阴性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BT-549,对其进行瞬时转染,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Lipo2000)、试剂对照组(转染Lipo2000)和实验组(转染miR-200c mimic/Lipo2000);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vimentin及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结果:RT-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实验组细胞中vimentin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试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检测,实验组细胞增殖低于阴性对照组和试剂对照组(P<0.05)。划痕实验,实验组细胞划痕宽度恢复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试剂对照组(P<0.05)。结论:miR-200c通过调节MDA-MB-231和BT-549中β-catenin、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进而抑制三阴性乳腺癌EMT。  相似文献   

14.
幸天勇  高砚春 《四川医学》2011,32(7):998-1000
目的探讨青蒿琥蒿酯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25、50、100μg/m l)的青蒿琥酯处理MDA-MB-231细胞,然后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用显微镜计数各组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主要为G2/M期细胞和凋亡细胞比例)。结果 MTT显示青蒿琥酯对MDA-MB-23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药物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加,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分裂指数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青蒿琥酯可明显增加MDA-MB-231细胞的分裂期细胞或G2/M比例和凋亡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通过抑制MDA-MB-231细胞分裂而阻碍其增殖,同时还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青蒿琥酯可作为治疗乳腺的一个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 (CY) 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红花黄色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红花黄色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促凋亡作用;采用Transwell法检测不同浓度红花黄色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在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的干预后, 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和生存相关蛋白p-Akt以及转移相关蛋白MMP2的表达.结果 (1) 红花黄色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2) 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干预能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 (P<0.01) ; (3) 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干预能显著抑制p-Akt的表达并同时促进Cleaved-Caspase-3的表达; (4) 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P<0.01) , 并且能够抑制迁移相关蛋白MMP2的表达.结论 红花黄色素能在体外通过激活凋亡通路而促进凋亡, 并能通过抑制MMP2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红花黄色素是一种潜在的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 丙戊酸(VPA)单独或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康饮及拆方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康饮及拆方含药血清处理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在24、48、72h时间点,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乳康饮及拆方在不同时间点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FCM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乳康饮及拆方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结果 各组中药处理48h后,细胞增殖出现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46.05%、31.85%、41.24%,相对氟尿嘧啶组抑制作用时间有明显延迟,乳康饮组在48h与氟尿嘧啶组抑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各处理组48h凋亡率分别为40.7%、16.3%、23.2%、57.5%,比空白对照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乳康饮组与氟尿嘧啶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拆方2组(P=0.000)。结论 乳康饮及其拆方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抑制剂YM155对三阴性乳腺细胞株MDA-MB-231的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YM155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联合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处理细胞与单用组比较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加药组与对照组细胞的survivin?beclin 1和bcl-2的mRNA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urvivin?bcl-2?caspase-3?PARP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和LC-3表达变化情况?结果:YM155对MDA-MB-231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结果显示YM155在0.5?1.0?1.5 ng/mL浓度对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是(11.9 ± 2.4)%?(21.7 ± 2.6)%?(30.8 ± 4.5)%,与对照组(6.4 ± 1.2)%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当使用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联合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率(62.5 ± 3.3)%,与单用YM155组(54.7 ± 2.7)%相比,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 < 0.05)?YM155可显著下调survivn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bcl-2和提高caspase-3?PARP的蛋白表达,同时上调beclin 1表达及增加LC-3Ⅱ/ LC-3Ⅰ的比值,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结论:YM155能够有效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及自噬的发生,其诱导的自噬效应进一步促进其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