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通C2椎弓根螺钉和双螺纹中空万向螺钉(新型)加"Ω"形横连固定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对其颈椎C0-3椎节进行CT扫描,获得CT图像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等软件建立正常颈椎C0-3椎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椎间盘、韧带等组织),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以下模型:Hangman骨折模型(Levine-EdwardsⅡ型);Hangman骨折+普通C2椎弓根螺钉+"Ω"横连模型;Hangman骨折+新型C2椎弓根螺钉+"Ω"横连模型;比较各模型在不同工况(屈伸、侧屈、旋转)下的三维活动范围(ROM)及置入螺钉所受应力情况,运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理载荷下Hangman骨折模型在屈伸、侧屈、扭转方向上的ROM较正常颈椎模型明显增大,集中表现在C2-3椎节,各工况下分别增加3.89°、5.65°、2.10°;内固定模型不同椎节ROM较骨折模型显著减小,其中两内固定模型之间的RO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况下,内固定模型中螺钉均在后伸时所受应力最大,分别为403.3MPa、370.4MPa,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通过骨折线的部分,而新型C2椎弓根螺钉在各工况下最大应力均小于普通C2椎弓根螺钉(P0.05)。结论:两种不同C2椎弓根螺钉(普通和新型)加"Ω"横连固定装置在最大限度保留颈椎生理性活动的同时,均能有效恢复Ⅱ型Hangman骨折颈椎稳定性;"Ω"横连下新型C2椎弓根螺钉较普通C2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
3.
4.
5.
探讨应用椎弓根拉力螺钉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Hangman骨折患者经颅骨牵引获得复位后,行C2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行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50~90min,失血量100~30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复位满意.12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无迟发畸形.2例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前Franke1分级为D级,术后3~6个月均恢复至E级.结论 C2椎弓根拉力螺钉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以脊柱侧凸和旋转畸形为特点,不伴有脊柱本身以及神经肌肉发育等异常,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目前AI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AIS不但可以导致躯体冠状位或者矢状位失衡,引发椎体以及躯干的代偿,引起患者顽固性疼痛,严重者还可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导致脊髓损害,因此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C2~4节段Hangman骨折和应用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三维有限元方法在研究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2~4节段CT扫描,以所得CT扫描图像为基础,利用ANSYS 6.1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C2~4节段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椎体和椎弓、椎间盘、韧带成分)。结果对各组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后予以模拟加载后,C2、3节段:Hangman骨折加韧带椎间盘切除模型在各个方向上均较固定模型ROM增大,在屈伸运动时增大最明显。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屈伸运动时ROM小于Hangman骨折模型。C2、3和C2~4钢板固定组在各个方向的ROM较其他组小,两组之间相差很小,相差最大值为0.07°。C3、4节段:C2~4钢板固定组各向ROM均较其他组明显小,而其余各组间的ROM相差不超过0.16°。在对三组固定器械的应力进行计算时,各个方向上应力大小顺序均为椎弓根钉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患者后路Cl~C3椎弓根置钉的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12年5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78例,男性67例,女性11例,年龄17~73岁,平均37.7岁,外伤至手术时间3h~18d.合并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20例.按Edward-Levine分型,Ⅰ型11例,Ⅱ型48例,ⅡA型13例,Ⅲ型6例.将C1后弓高度、C2关节突间部和C3椎弓根横径4mm设定为椎弓根置钉的下限,采用C0~C3 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影响后路C1~C3椎弓根置钉的损伤和/或畸形.结果:78例患者中21例(27%)、25处存在C1~C3固定钉道损伤和/或畸形,置钉困难,其中合并C1后弓发育细小和骨折影响置钉6例次,C2关节突间部发育细小、椎动脉高切迹、粉碎骨折块进入横突孔和/或椎管影响置钉10例次,C3椎弓根发育细小、髓腔硬化、椎体和椎弓根骨折影响置钉9例次.采用前路C2~C3固定融合15例,C3椎体次全切C2~C4固定融合2例,保守治疗4例.其余57例(73%)可完成C1~C3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55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C1椎弓根置钉5例,C2椎弓根置钉50例,C3椎弓根置钉50例;2例行保守治疗.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者49例术后行CT复查,C2钉道外壁穿破2例,内壁穿破1例,关节突间部分离2例;C3钉道外壁和内壁穿破各1例,其余螺钉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C1椎弓根发育细小和骨折,C2关节突间部发育细小、骨折块对横突孔和/或椎管的侵占、椎动脉高切迹,C3椎弓根发育细小、骨折及髓腔硬化等,都会影响Hangman骨折患者后路C1~C3椎弓根置钉,术前应采用C0~C3 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以便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G椎弓根螺钉固定;④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顺序测试三维运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 Ⅰ型~Ⅱ型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即时稳定作用。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ROM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达到了对照组的100.62%、96.91%、99.19%、97.12%。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除旋转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旋转稳定性也达到了对照组的61.86%。而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只有对照组的47.84%、21.29%、65.98%、41.69%。三种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后相比Ⅱ型骨折固定组与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有显著性差异,稳定性最差;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之间除旋转外无显著性差异,ⅡA型骨折固定组旋转稳定性稍差。结论 Ⅰ型骨折固定后达到了生理性固定;ⅡA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好,基本适合C2椎弓根螺钉治疗;Ⅱ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C2、3固定融合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共收治Hang,man骨折24例。所有患者人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G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C级2例,其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2例,其中11例恢复至E级、1例神经症状无变化;10例E级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愈合,无稚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G稚弓根螺钉结合巴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不稳定Hangman骨折28例入院后均颅骨牵引,行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结果经24—42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8例D级恢复至E级,20例E级未变化;6个月后骨折均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C2椎弓根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三种C2~C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1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16排螺旋CT对枕骨底(C0)~C3节段进行层厚0.5mm的薄层扫描,利用Mimics 10.01、Hypermesh V 10.0及ABAQUS 6.11软件,建立正常颈椎C0~C3节段三维六面体网格有限元模型(FE/Intact)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已验证的C0~C3节段模型上通过弱化网格单元强度的方法模拟建立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模型(FE/Fracture)并进行验证;在FE/Fracture上分别建立三种C2~C3前路内固定模型:前路C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FE/cage+ACFLP);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C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短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FE/AOSF+cage+ACFSP);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C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FE/AOSF+cage+ACFLP),对FE/Intact、FE/Fracture和三种内固定模型进行边界约束后分别施加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四种生理载荷,比较各模型在不同工况下三维活动的角位移(ROM)及骨折端节点位移变化。结果:建立的FE/Intact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经验证有效。在相同条件下FE/Fracture模型三维活动度较FE/Intact模型明显增大,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增加至FE/Fracture模型的244.7%、203.3%、188.9%、200%;FE/AOSF+cage+ACFLP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FE/Intact的60.5%、70%、66.7%、62.5%;FE/AOSF+cage+ACFSP在各方向的ROM分别为FE/Intact的118.4%、123.3%、148.1%、175%;FE/cage+ACFLP在各方向上的ROM分别为FE/Intact的123.7%、143.3%、122.2%、137.5%。FE/AOSF+cage+ACFLP稳定性最强,骨折端位移最小;FE/AOSF+cage+ACFSP稳定性较差,其在侧屈和旋转方向上ROM及骨折端位移最大;FE/cage+ACFLP在前屈及后伸方向上提供的稳定性最差,骨折端的位移最大。结论:FE/AOSF+cage+ACFLP固定可为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提供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达到固定融合C2~C3节段和骨折断端以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螺钉固定或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2椎弓根拉力螺钉或C2椎弓根螺钉联合C3侧块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44例,Levine-EdwardsⅠ型12例,Ⅱ型15例,Ⅱa型11例,Ⅲ型6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16例,E级24例。Ⅰ型Hangman骨折采用C2椎弓根拉力螺钉固定;Ⅱ型、Ⅱa型、Ⅲ型采用C2椎弓根螺钉联合C3侧块螺钉固定。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4例Frankel C级患者2例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16例D级患者14例恢复至E级,2例神经症状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结论:C2椎弓根拉力螺钉或C2椎弓根螺钉联合C3侧块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43.4岁。按Levine-Edwards分类,其中Ⅱ型骨折15例,ⅡA型骨折14例,Ⅲ型骨折3例。脊髓损伤按Frankle分级:D级4例,E级28例。所有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15 d,平均5 d。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8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平均(121±20)min、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平均(116±13)min]、术中出血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平均(360±25)ml、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平均(320±21)ml]、骨折愈合情况[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均获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均获骨性愈合("鹅颈"畸形1例)]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出现1例(静脉丛损伤1例)、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出现6例(喉上神经损伤4例、颈部切口血肿1例、食管损伤1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2椎弓根螺钉联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联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16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19~59岁,平均35.4岁。骨折按Levine-Edwards分类,型9例,a型5例,型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1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95~170 min(平均114 min),术中出血290~450 mL(平均353 mL),术后6个月复查时,骨折均愈合,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发生,颈部活动功能恢复良好。脊髓功能D级3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后路C2椎弓根螺钉联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