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与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7-09诊治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42例采用MED手术治疗(MED组)。结果 84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与MED组比较,PELD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周疼痛NRS评分与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障碍QBPD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分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MED手术,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减少腰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行PELD和MED手术的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其中PELD 30例,MED 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费用。采用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LD组出血量较MED组少,切口长度较MED组短,而透视次数较ME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3 d时PELD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优于MED组(P<0.05),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PELD组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MED组优2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地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早期缓解患者腰痛方面具有优势,MED术中透视次数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显微内镜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16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平均年龄42.6岁(35~60岁)。20例经开放手术,平均年龄45.5岁(30~64岁)显微内镜手术分别采用经椎板间隙人路、经关节突人路和经横突间人路,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问盘髓核摘除。开放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人路和经横突间人路,进行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平均随访8.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失血68ml,平均住院日13.8d。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4个门,平均手术时间74min,平均术中失血95ml,平均住院日16.5d。显微内镜手术组手术后切口疼痛轻,镇痛治疗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采用改良MaeNab标准评价随访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12例患者达优,3例良,1例可。开放手术组14例患者达优,4例良,2例可。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比较有相似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能够尽可能维持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全可视化脊柱内镜辅助动力磨钻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L4-5 13例,L5-S1 39例。采用全可视化脊柱内镜辅助镜下动力磨钻经椎板间入路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或末次随访时)采用腰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及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5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工作套管牵拉神经引起术后单侧下肢肌力下降,保守治疗6个月后改善;另1例术后出现责任节段以下双下肢麻木,保守治疗3个月后症状好转。手术时间90~240(151.54±37.58)min,住院时间6~7(6.75±0.437) d;随访时间13~28(21.21±5.035)个月。术后第3、6、12个月(或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手术与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切口组手术出血量略多于MED组,手术时间少于MED组。术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按照Macnab评定标准,小切口手术组:优28例,良18例;MED组:优30例,良24例,二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切口手术与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且操作方便。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ED组(48例,采用MED治疗)和PTED组(48例,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2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60(42±15.5)min。住院时间5~7(5.6±0.7)d。1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0(15.4±3.3)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VAS术前为6~9(7.5±0.8)分,术后为0~3(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为40.0%~82.9%(74.6%±13.1%),末次随访时为8.6%~14.3%(1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例,良7例,可1例。结论 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显微内镜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16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平均年龄42.6岁(35~60岁).20例经开放手术,平均年龄45.5岁(30~64岁)显微内镜手术分别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经关节突入路和经横突间入路,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开放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和经横突间入路,进行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平均随访8.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失血68ml,平均住院日13.8d.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min,平均术中失血95ml,平均住院日16.5d.显微内镜手术组手术后切口疼痛轻,镇痛治疗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随访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12例患者达优,3例良,1例可.开放手术组14例患者达优,4例良,2例可.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比较有相似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能够尽可能维持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55-135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6月12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0例行侧路椎间孔镜术,60例行后路椎间盘镜术。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Nakai分级。[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显著长于椎间盘镜组(P0.05),椎间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椎间盘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周时椎间孔镜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椎间盘镜组(P0.05)。术后3个月时椎间孔镜组的ODI评分显著低于椎间盘镜组(P0.05)。120例中88例(73.33%)患者获得随访6~12个月,其中椎间孔镜组52例,椎间盘镜组36例。随访过程中,椎间孔镜组有4例术后1~6个月复发,行翻修术,椎间盘镜组2例发生神经根牵拉伤,术后背伸无力,3个月后恢复。两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为90.38%(47/52),椎间盘镜组优良率为80.56%(29/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较椎间盘镜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共103例。硬膜外麻醉。后正中切口长1.5cm,C形臂X线机定位后,插入扩张管,置入工作通道管及摄像系统,经显微内镜下椎板间隙开1.0cm×1.0cm骨窗,小尖刀切开纤维环,髓核钳彻底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结果中转开放手术2例,由于小关节内聚,早期操作技术不够成熟,开窗困难。余101例MED成功。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20~40ml,平均25ml。硬膜破裂3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2例术后症状不缓解者,术后2周经二次开放手术缓解。103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按Nakai标准,优72例,良22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91.3%(94/103)。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好,疗效好,椎板切除充分,神经根周围减压彻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黄拥军  王翔  苏俊  邹毅 《颈腰痛杂志》2008,29(6):582-583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目前发病呈增长趋势,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术。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腰椎不稳,椎间盘镜技术的出现,使其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间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MED手术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随访67~88个月,平均80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优52例,良21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3.6%.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8 min.术中失血15~40 ml,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感染及术后复发病例.[结论]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先进、组织创伤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微创小切口腰椎间盘手术(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将1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MED组83例和MTD组83例,分别行MED和MTD手术.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和观察.结果 MED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MTD组(P<0.01).两组术后血清CRP均较术前增加,但术后MED组血清C-反应蛋白增加低于MTD组(P<0.05).两组VAS术后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年.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MED组优65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MTD组优66例,良13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手术较MT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两种方法早、中期疗效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微损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81.5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病。自Mixter和Barr于1934年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传统开放手术需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髓核,术后部分病例遗留神经根粘连、硬膜纤维化、腰椎不...  相似文献   

15.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3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随访1~12年,平均2年8个月。优2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入路应根据上腰椎的解剖特点及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2.1岁。均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4~515例,L5S113例。平均随访6个月,分析术前及术后4个月时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术后4个月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10~30mL,平均20mL。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4个月时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1 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13-211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63例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TESSYSISEE技术,33例行TESSYS技术。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神经、血管、内脏损伤及硬膜囊撕裂、血肿形成、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TESSYS-ISEE组的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TESSY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ISEE组切口长度大于TESSY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痛VAS和ODI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TESSYS-ISEE组优良率为93.33%,TESSYS组优良率为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ISE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射线暴露少、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短等优点,且与传统TESSYS技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AST QUADRNTTM通道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收治84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MAST QUADRNTTM通道下29例)和B组(常规后路开窗组55例)。比较两组日本矫形协会(Japan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及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VAS评分A组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ST QUADRNTTM通道下与常规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相似的效果。但MAST QUADRNTTM通道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腰椎间盘切除术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BE组29例,PEID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C-反应蛋白升高值、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出现硬膜外血肿、硬膜撕裂、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与UBE组相比,PEID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血红蛋白下降值、CRP升高值较低(P<0.001)。两组患者随访3月以上,均未出现症状加重或再次手术。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ED)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 ,MED组 2 3例 ,开窗手术组 16例 ,术后来院复诊 ,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 ,医生检查患者后填写腰痛疾患评诂表 ,行MRI检查并测量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 ,比较MED组与开窗手术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为 11个月 (3~ 19个月 )。与开窗手术组比较 ,MED组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较少 ;平均住院时间较短 (P <0 0 5 )。两组患者的恢复工作时间和客观临床改善率相似 (P>0 0 5 ) ,术后总体改善率MED组为 70 2 %、开窗手术组为 70 6 %。但MED组患者主观满意率(73 9% )低于开窗手术组 (93 8% ) (P <0 0 5 )。两组间MRI的改变相似 ,术后突出物难以完全消失 ,但突出物变小。结论 MED是一种微创技术 ,临床疗效与椎板间开窗手术相近 ;随访期间 ,突出的椎间盘趋于变小但未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