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条件致病菌假丝酵母菌所引起的外阴阴道疾病.本文分析了假丝酵母菌微生物学特点及其诊断,并详细研究了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具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前综合重症加强病房(综合ICU)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特性、分布,为临床治疗及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真菌培养阳性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从患者年龄、病种、部位、菌种分布、易患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综合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7.64%;其中痰液检出率最高67.45%,其次尿液占9.90%;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属占94.34%,是感染主要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1.89%,是感染主要菌种;易患因素主要有病情危重且复杂、应用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长期使用激素、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等。结论:综合ICU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值得注意的是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正在逐年增加,应重视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假丝酵母菌在临床上的感染率呈急剧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引起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病原菌。同时随着假丝酵母菌感染流行趋势的变迁,由非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不断增加。在海南地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仅次于白假丝酵母菌。因而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早期检测与鉴定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化疗中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多层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中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多层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病例符合确诊标准11例,符合临床诊断89例。结果 CT表观病灶位于双肺89例,右肺8例,左肺3例。病源菌以白假丝酵母菌者最为常见,共5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4例,曲霉菌4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无名假丝酵母菌合并烟霉菌1例,曲霉菌合并白假丝酵母菌1例。CT影像学表现将肺部真菌感染分为5型:弥漫型65例,复合型15例,实变型13例,结节或团块型6例,曲菌球型1例。结论多层CT在白血病化疗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观察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庹慧 《西部医学》2010,22(12):2343-2345
侵袭性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缺陷人群,近些年来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最常见病原菌仍是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但其病原学构成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早期实验室诊断研究注重于血清学的检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死亡率高,了解其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对临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雪梅  王兰军 《甘肃医药》2010,29(2):216-217
目的:应用国际先进的科玛嘉(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临床疑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458份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阴道分泌物分段划线接种于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上,初代培养和鉴定一次完成;同时用10%氢氧化钾直接涂片镜检。结果:458份标本直接涂片镜检阳性为322份,阳性率为70.3%,培养法阳性为412份.阳性率为90%,共分离出405株假丝酵母菌。初发组VVC患者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优势,约85%,其他假丝酵母菌约15%;复发组VVC患者病原菌虽然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但优势已明显下降,约70.7%,其他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明显上升,约29.3%。结论:VVC患者病原菌虽然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但其他假丝酵母菌构成比的上升,应引起临床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复发的患者中。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法快速准确,在VVC诊断中应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种类、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离培养,利用VT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检测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到假丝酵母菌575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64.0%,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2.2%,热带假丝酵母菌11.6%;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在痰液标本中最高,为52.5%;在呼吸科分布最多,为27.7%;年龄段分布主要在60岁以上,为75.5%;非白假丝酵母菌在血液标本中检出率为74.0%.药敏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均低于5.0%;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目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但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代表的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假丝酵母菌的菌种构成比正逐步发生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检验科室应加强假丝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医生准确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较为常见的阴道炎,对其进行具体分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阴道炎患者200例。对患者发病的种类、患者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情况实施具体分析。结果:医院临床较为常见的阴道炎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以及滴虫性阴道炎。针对患者在准备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表现,患者的体征表现,对患者实施阴道炎检查以及实施阴道分泌物检查,最终有效诊断。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选择药物(口服)以及于患者阴道位置采用局部外用药物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此种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在秋冬季节较易出现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情况,在春季较易出现滴虫性阴道炎的情况。结论:临床较为常见的两种阴道炎分别为滴虫性阴道炎以及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表现给予密切观察,并且对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以及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最终能够有效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药敏情况。方法:妇科就诊的500例患者,进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筛查与临床资料调查。对于筛查阳性患者进行菌株鉴定与4种药物的药敏分析。结果:诊断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0例,发病率为8.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不使用避孕套、既往病史、抗生素的应用与性交方式紊乱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离出60株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3.3%。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但4种药物的敏感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机体的外在行为因素与内在疾病因素,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谭荣芬 《实用全科医学》2014,(2):254-254,285
目的分析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妇科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385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接种培养并予以药敏(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试验。结果385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共检出白假丝酵母菌248株(64.4%)、热带假丝酵母菌75株(19.5%)、光滑假丝酵母菌35株(9.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5株(3.9%)、克柔假丝酵母菌12株(3.1%),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菌株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牢明显高于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结论针对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积极送检阴道分泌物标本,根据实验室结果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可有效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相似文献   

11.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进行性骨骼炎症,是造成全世界儿童和成人永久性残疾的重要原因,对该疾病不同时期的有效诊断是目前临床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影像学在疾病的辅助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特别强调MRI,它能很好地显示解剖细节,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并能显示骨外疾病的进展。准确诊断各分期骨髓炎需要对该疾病的关键影像表现有较好的了解。现综述脂肪球征、半暗带征、Brodie脓肿以及死骨相关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应用进展,有助于更好地诊断骨髓炎,提高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升 《黑龙江医学》2004,28(4):258-260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特点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 2 5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资料 ,总结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征象。结果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在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中 ,均有特异性的软组织、骨膜及骨的改变 ,对该病早期诊断和评价临床疗效及判定预后均有较大参考价值。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控制并防止炎症扩散,也可以局部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等手术治疗。结果:经治疗及引流冲洗,所有患者均术后3~4周治愈出院。结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在早期即有中毒症状,应高度重视,争取早期治疗。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患肢,预防病理性骨折、败血症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骨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核素显像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的诊断和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骨髓炎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能够早期判断移植骨是否成活,同时对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骨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1例慢性多灶性骨髓炎病例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出院后随访评估等,了解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进一步了解自身炎症性骨病的特点。本例患者青少年起病,伴有严重皮损,有进行性加重的脊柱关节疼痛,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符合慢性多灶性骨髓炎的诊断。经过抗炎、止痛效果不佳,后换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抑制剂后疼痛缓解,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皮疹及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属于自身炎症性骨病中多基因疾病的一种,又称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是一种罕见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可引起多灶性溶骨性病变,以周期性加重和缓解为特征。该病发病率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促炎及抗炎失衡有关,诊断无特异性指标及统一的诊断标准,常易与代谢性骨病、感染、肿瘤等疾病相混淆,临床表现为骨痛、发热、皮疹、骨折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炎症指标明显增高,影像学检查有溶骨性或硬化性改变,MRI在识别骨病变和组织水肿上更有效,而且比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更准确。治疗用药方面,多数开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但易复发并出现新发病灶,还可选择其他治疗方案,如糖皮质激素、TNF-α抑制剂及双磷酸盐、甲氨蝶呤等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对慢性多灶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30例化脓性脊椎炎.对本症的临床病象、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毒血症、背痛及背部局限性压痛是突出的早期症状,最后诊断取决于X线、细菌培养及病理.适量敏感的抗生素对治疗有良效.手术仅用于脓液积聚及合并脊髓受压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髓炎的数字化X线摄影术(digitalradiography,DR)影像学研究,评价DR在诊断创伤性骨髓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3例临床表现符合创伤性骨髓炎的患者进行DR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R能准确显示创伤性骨髓炎软组织肿胀、骨皮质破坏、死骨、骨膜反应、脓肿。结论DR是创伤性骨髓炎诊断经济、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Salmonella infection can cause four predominant clinical syndromes: enteric fever, acute gastroenteritis, bacteraemia with or without metastatic infection, and the asymptomatic carrier state. Salmonella as an aetiological agent in osteomyelitis is essentially rare and salmonella osteomyelitis in itself is predominantly seen in patients with haemoglobinopathies such as sickle cell disease or thalassemia. There are very few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which salmonella osteomyelitis is seen in otherwise healthy individuals. We describe here a case of salmonella osteomyelitis in a young gentleman with no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who presented with fever and severe back pain, having returned from recent foreign travel.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consider uncommon pathogen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ravellers with prolonged fever and insidious symptoms.  相似文献   

19.
指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指骨刨伤后慢性骨髓炎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对2003年以来收治的17例指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结果不同的病例及早采用不同的方法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经随访无复发。结论指骨创伤后慢性骨髓炎重在预防,一旦发生要积极并采取综合治疗,早期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W E Dismukes  D G Delgado  S V Mallernee  T C Myers 《JAMA》1976,236(23):2646-2648
Although destructive bone disease is a well-known complication of tertiary syphilis, osteitis or osteomyelitis are not commonly recognized as complications of early (primary or secondary) syphillis. A patient with secondary syphilis characterized by generalized lymphadenopathy, perianal condyloma lata, and positive rapid plasma reagin (RPR) and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FTA-ABS) tests also complained of headache, right should pain, and right anterior chest pain and swelling. Roentgenograms showed mottled osteolytic lesion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ly described luetic bone disease. Biopsy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syphilitic osteomyelitis, and treatment with penicillin resulted in prompt resolution of sympt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