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寐总由阳不入阴,阴阳失交而导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运行规律调控着人体睡眠节律,使其顺应自然界的昼夜变化,若卫气运行通道不畅或卫气亏虚可使睡眠功能异常。卫气出入阴阳的关键通道为跷脉,跷脉的循行连目入脑,具有司双目开阖、调控睡眠的作用。若跷脉畅通则卫气正常出入阴阳以司睡眠,若跷脉阻塞则卫气滞留不得入阴导致不寐。通过选取跷脉经气所发之处的"照海""申脉"及经气所归之处的"睛明""风池",并配合"泻阳补阴"的针刺方法,可促使卫气正常出入及跷脉功能恢复正常,使阴阳相交,从而达到治疗不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赵沁慧  邹烈寰 《中医药导报》2019,25(20):134-136
试从营卫、跷脉的生理状态与昼夜节律,影响跷脉的因素及失眠的治疗等方面探讨失眠与卫气、跷脉的相关性。认为卫气通过跷脉,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形成了阴、阳跷脉的昼夜盛衰交替,调节人体睡眠;邪气外扰、阳明逆乱以及营气衰少,卫气内伐均可导致失眠;治疗应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交通阴阳。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挖掘卫气循行规律,丰富营卫理论体系,补充卫气循行具体细节点,弥补目前关于卫气循行的认识不足。方法系统总结《黄帝内经》中关于卫气循行的原文,参阅后世文献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出卫气循行的具体规律。结果循行部位:皮肤、分肉、四肢之间,经脉之外。循行时间:一日一夜五十周,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具体循行顺序:昼行于阳经,却又行于阴分,夜行于阴脏。结论卫气循行有特定规律,比营气复杂很多,与天地昼夜变化相应,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与人体目之开合、睡眠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内经》论治失眠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琳 《国医论坛》2003,18(3):15-16
失眠 ,又称不寐 ,《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为各种原因导致神不守舍所引起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关于失眠的机理和治疗 ,散见于《内经》多个篇节 ,今撷其要者 ,浅述于下。1 失眠的发生机制1 .1 卫气夜不入阴 ,阳跷脉盛 《内经》认为 ,生理情况下 ,卫气昼行于阳 ,夜行于阴 ,行于阳则寤 ,行于阴则寐 ,从而产生人体有规律的正常睡眠周期 ,此过程中跷脉受卫气的影响而参与调节睡眠。《灵枢·脉度》云 :“跷脉者……属目内眦 ,合于太阳 ,阳跷上行 ,气并相还则濡目 ,气不荣则目不合。”《灵枢·寒热》亦谓 :“阳跷阴跷 ,阴…  相似文献   

5.
《灵枢·大惑论》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意为卫气日间行于阳分,夜间行于阴分。故卫气行尽阳分而入阴分时人就要睡眠,行尽阴分而入阳分人就从睡梦中醒寤。故《内经》是从卫气的循行来解释人的睡眠的机制,日间卫气由里出表行于阳,故人  相似文献   

6.
张其江 《河北中医》2007,29(6):524-524
《灵枢·大惑论》说:“夫卫气者,昼晶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意为卫气日间行于阳分,夜间行于阴分。故卫气行尽阳分而入阴分时人就要睡眠,行尽阴分而入阳分人就从睡梦中醒寤。故《内经》是从卫气的循行来解释人的睡眠的机制,日间卫气由里出表行于阳。故人觉醒;夜间卫气由表入里行于阴分,故人睡眠。  相似文献   

7.
1 古代医集跷脉的循行路线记载《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已对跷脉的循行有所描述,但并不详细,如《灵枢·脉度第十七》.[1]中记载:"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前,直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毗,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文中之跷脉为阴跷,少阴经之别支,上行人目内眦后,与足太阳膀胱经和阳蹻脉并行.《灵枢·寒热》云:"足太阳有通项人于腩者,……,人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毗".  相似文献   

8.
马永剑 《河南中医》2016,(11):1868-1870
丁象宸教授认为《灵枢·营卫生会》围绕营卫二气之生成运行及相关生理病理而论述,二气生成于胃,而出于三焦,继而发挥其功用,文中之三焦乃指三焦所出之气。上焦所出之气与营气及心肺之气相合而成宗气,宗气行血脉,司呼吸;中焦所出之气——营气,营运周身,内注五脏六腑;下焦所出之气——卫气,外行四末分肉皮肤肌腠之间,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周于五脏,三气互用,使人体之气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相似文献   

9.
目的学习李克绍先生运用卫气理论阐发卧寐异常的病机,以期更好地将卫气理论应用于临床治疗卧寐异常。方法分析李克绍先生治疗"多卧"的一则验案,并结合《黄帝内经》对卫气循行、功能及其与寤寐关系的阐述,研究李克绍先生对卫气与寤寐关系的认识。结果卫气的循行和功能与卧寐之常变密不可分,脏腑调和,卫气能顺利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发挥或敛藏其振奋的功能,则卧寐安常。结论在辨证的基础上调畅卫气是治疗卧寐异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受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失眠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加。在临床上失眠的表现是指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者彻夜不眠。《灵枢·大惑论》中载有关于睡眠的机制:"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倘若卫气入于阴的环节发生障碍,就会导致不瞑,  相似文献   

11.
《灵枢·邪客篇》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甲乙经》“陷”作“满”。按:“陷”是“满”字之误)。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  相似文献   

12.
笔者宗<灵枢@卫气行>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凡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说明卫气运行与天体运行形成的昼夜时序节律关系密切.从寅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卯时气血流注手阳明大肠经……直至丑时气血流注足厥阴肝经.  相似文献   

13.
卫气循行的路线为:平旦自肾经循阳跷脉上行至目,按太阳、少阳、阳明、阴跷的顺序运行,复合于目,一部分散溢于外;夜间自阴跷入肾经,入肾,循于五藏,阴经。  相似文献   

14.
唐卫华 《光明中医》2006,21(12):6-10
本文通过对人体经气(营气和卫气)的特点及其循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营气和卫气的循行分布均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都是以大脑和心脏为中心来进行循环运动,从而周流不息.因此,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来进行推导.结论:卫气运行的原始动力是先天之精气,而直接动力则是依靠大脑的思维活动以及大脑所拥有的卫气,营气运行的原始动力也是先天之精气,直接动力则是依靠心脏所拥有的卫气;大脑和心脏是人体十二经脉中经气的指挥调控中枢,其中,大脑是人体手足六阳经脉经气的指挥调控中枢,心脏是人体手足六阴经脉经气的指挥调控中枢.  相似文献   

15.
历代医家对于卫气昼夜循行规律的观点不一,其根源在于对《灵枢·卫气行》中"阴"与"阴分"含义理解不同。故通过对《灵枢》多篇有关卫气循行经文的梳理,以《灵枢·卫气行》为主解读相关经文,认为"阴"指五脏六腑,"阴分"指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进而推测卫气昼夜循行规律为:昼行于阳经与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夜由足少阴分肉皮肤之间入于五脏六腑。卫气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必定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论卫气的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种 ,其功能一是卫护肌表 ,防御外邪入侵 ;二是营养脏腑、肌肉、皮毛 ;三是控制调节腠理的开合 ,排泄汗液及维持体温的恒定。笔者根据《灵枢·卫气行》、《灵枢·脉度》、《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将卫气的循行路线论述如下。1 卫气的白昼循行黎明之时 ,卫气浮出于目 ,上行于头 ,沿颈部下行足太阳膀胱经 ,循背部向下到足小趾之端的至阴穴 ,再入足心 ,出内踝入足少阴肾经 ,自足少阴肾经照海穴入阴跷脉。从阴跷脉返回到目内眦。另外 ,卫气白昼循行还有五条侧支循行。一是卫气从目外眦别出 ,向下沿足少阳胆经到足…  相似文献   

17.
失眠在《内经》有"夜不瞑""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名称,《难经》称为"不寐"。《灵枢·口问》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大惑论》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笔者偶阅马培之不寐医案后,心有所感,特录之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内经》失眠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内经》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瞑”、“不得卧”等,对其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而精辟,分散于《灵枢·大惑论}、《灵枢·邪客)}、《灵枢·营卫生会》等十余篇文献中,现对其总结、探讨如下。1病因病机1.1阳不交阴是失眠总的病机《内经)}在讨论睡眠的机理时,很重视其与卫气的密切关系。如《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即说明卫气昼行于阳经,夜行于明经,行于阳人则晤,行于阴人则寐。《灵枢·口问》则更加明确地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而且卫气对…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卫气行》篇奠定了中医睡眠医学的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关于文中卫气出入循行的认识似乎存在前后矛盾,因而一直受到一些质疑和非议。本文通过《黄帝内经·卫气行》篇"夜"、"藏"、"日"、"身"等文字含义的分析,提出《灵枢·卫气行》篇后一节经文主要讲的是卫气"昼行于阳"或者说"在于身"的情形,和前一节经文所言的卫气总的运行规律并不相悖。澄清这一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卫气出入循行的变化规律,推动中医睡眠医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卫气昼行三阳经、体表、脉外、夜行五脏、五脏六腑、三阴经等观点的梳理,认为卫气昼日偏行于表、偏行于经,夜间偏行于里、偏行于脏;卫气的昼夜循行规律意在说明人体存在与自然同步的昼夜生理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