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对比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普外科就诊的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30例。中医治疗组内服、外敷中药方剂,配合手法通乳; 西医治疗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外敷50%硫酸镁,配合手法通乳及吸奶器吸乳。治疗3 d后评价2组总体疗效、乳腺包块大小、体温、白细胞总数及CRP的变化。  结果  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3%,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01, P=0.764);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乳腺包块大小、白细胞总数及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西医治疗组白细胞总数下降较中医治疗组明显(t=5.425, P<0.001)。  结论  对于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手法通乳治疗不可或缺。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效果相当,但抗生素抗炎效果更明显。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对母乳喂养的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对于初诊炎症较重,乳腺包块较大的患者,早期适当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有利,但需要进一步观察统计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辨证为肝气郁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肝气郁结证患者分为柴胡疏肝散组、心理治疗组及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36例,将中医证候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治疗2周后及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3组中医证候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综合治疗组较柴胡疏肝散组及心理治疗组疗效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柴胡疏肝散组与心理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3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肝气郁结证疗效显著,其疗效、安全性、依从性均较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联合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配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柴胡疏肝散作为基础方进行治疗,治疗组采取推拿手法配合柴胡疏肝散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5%,经过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为75.00%,而对照组的显效率为53.13%,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步推拿法配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满意,较单纯柴胡疏肝散治疗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的检测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AECOPD和39例COPD稳定期(对照组)患者,检测血清PCT、CRP及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并比较以上各指标在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ECOPD组治疗前血清PCT、CRP及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AECOPD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及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在AECOPD患者在细菌感染后明显升高,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可明显下降,检测血清PCT、CRP及WBC有助于AECOPD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锦红片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腹腔感染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锦红片安慰剂,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锦红片。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35.5%,病死率分别为0.0%、19.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64.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分项积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发热、腹胀、气促、烦躁、排便不畅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分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APACHEⅡ评分降低(P0.05),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P0.05),对照组WBC、TNF-α、CRP、PCT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WBC、TNF-α、IL-2、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加用锦红片有利于提高急性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急性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云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385-1386
目的比较急性乳腺炎初期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检测的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7例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同时进行WBC和CRP检测。结果 67例急性乳腺炎患者CRP检测阳性64例(95.5%),WBC检测阳性42例(62.7%),CRP阳性率高于WBC阳性率。结论 CRP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诊断阳性率已达90%以上,可以作为较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AURI患者,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41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6例,另取同期本院43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抽取各组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后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3组血清PCT、WBC及CRP水平;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各指标阳性检出率;3组治疗后血清PCT、WBC及CRP水平。结果 3组血清PCT、WBC及CRP水平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血清PCT、WBC及CRP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且非细菌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PCT、WBC、CRP及PCT+WBC+CRP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PCT、WBC及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血清PCT、WBC及CRP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且非细菌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CT、WBC及CRP水平检测可提高AURI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为疾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血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68例脑膜炎患儿(感染组)及56例结缔组织疾病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将感染组患儿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n=72例)、病毒性脑膜炎组(n=96),对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脑脊液PCT、WBC、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的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PCT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组血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血WBC及C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结合WBC和CRP的水平变化及治疗过程中PCT水平的变化可对早期病毒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进行鉴别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以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观察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HAMD减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在治疗第1、2周HAMD减分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P0.05),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抑郁症与单用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但起效更快,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查肝郁证雌性大鼠的证候学和动情周期的变化及柴胡疏肝散的防治作用。方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大、小剂量组,每组10只。肝郁证模型复制采用慢性束缚法。大鼠造模第2周末(造模第14天),柴胡疏肝散大、小剂量组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1.26g/(kg·d)和0.31 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2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记录造模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和动情周期(阴道涂片法)的变化,实验2周末和4周末做糖水偏嗜实验,实验4周末做旷场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实验期间出现由早期多动兴奋、烦躁易怒逐渐变为扎堆少动,行动迟缓,饮食减少等表现;第2周和第4周糖水偏嗜度分别增加和降低(P0.01),第4周旷场实验中中央区停留时间、穿格次数、直立次数均降低(P0.01),出现明显的动情周期紊乱。柴胡疏肝散的防治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大剂量组大鼠外部一般行为的异常趋于适度,糖水偏嗜度增加(P0.01),旷场实验中的中央区停留时间、穿格次数、直立次数均见增加(P0.01),动情周期紊乱率明显下降(P0.01);柴胡疏肝散小剂量组上述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束缚法建立的雌性肝郁模型大鼠不仅表现有中医肝郁证的变化且伴有动情周期的紊乱,肝郁证的治疗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对该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及性周期紊乱均有良好改善作用,且大剂量作用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将53例急性颈髓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益气活血方治疗,疗程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顺应性和死腔容量/潮气量(Vd/Vt)]、相关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2组患者治疗7 d后的Vd/Vt、肺顺应性、PaO_2/FiO_2及治疗组治疗3 d后的肺顺应性、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3 d和7 d后的肺顺应性明显改善,PaO_2/FiO_2明显升高(P0.05)。(2)治疗后,2组患者PCT、CPR、WBC等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对照组治疗7 d后的PCT、WBC及治疗组治疗3 d和7 d后的PCT、WBC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d后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7 d后的PCT、WB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下降明显(P0.05)。(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出血、皮疹、瘙痒、胸闷等症状发生,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增强颈髓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感染的程度,有效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手法通乳配合平衡火罐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单独头孢西丁钠抗炎,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手法通乳配合平衡火罐疗法。结果 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3.3%,对照组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总满意率实验组为100%,对照组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采用手法通乳配合平衡火罐疗法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科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满意度,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对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的价值.方法 分析95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天后PCT、CRP、WBC的变化,并与同期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组在治疗前PCT、CRP、WBC的检测水平及异常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5天后:PCT、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PCT、CRP及WBC三项实验室指标,可作为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比单一指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清肺化痰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清肺化痰汤加减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治疗组为96.67%(2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WBC及CRP水平均明显降低,FEV1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WBC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清肺化痰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AECOPD痰热郁肺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控制炎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对脓毒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观察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均接受脓毒症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中医辨证后分毒热证、淤血证、急性虚证三型论治,疗程10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以及外周静脉血IL-6、IL-10、CRP、PCT、WBC等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以及外周静脉血IL-6、IL-10、CRP、PCT、WBC等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相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型论证脓毒症能更明显地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5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患儿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分为对照组(非细菌感染)98例,观察组(细菌感染)156例。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PCT、WBC、ESR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RP、PCT、WBC、ES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第3d、第6d后PCT、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结合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血清PCT水平指导下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MSCT结合血清PCT水平指导下进行抗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变化、抗菌药物疗程、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随访预后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WBC、CRP及PCT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两组WBC、CRP及PCT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WBC、CRP及PC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疗程、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治疗费用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MSCT结合血清PCT水平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中有一定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消肿解毒软膏联合蓝丁格尔乳腺治疗仪外治对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体温、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制消肿解毒软膏外敷患处联合蓝丁格儿乳腺治疗仪治疗,日1次,治疗3 d。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治疗,一次0.5 g,日3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 d后对疼痛、肿块大小、肿块范围及体温、血常规、CRP进行检测,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红肿疼痛症状均有改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均下降,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肿解毒软膏联合蓝丁格尔乳腺治疗仪外治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1月至2016年02月期间诊治的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及病理学检查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CRP、WBC、PCT检测结果分为非感染组(38例)和感染组(42例),另选同期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CRP、WBC、PCT水平及阳性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WBC、CRP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的血清WBC水平与非感染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WB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血清WBC、CRP及PCT阳性率比较,非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WBC、CRP及PCT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患儿的血清WBC、CRP及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PCT、WBC及CRP水平可以作为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可靠指标,联合检测能有效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