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电针足三里干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大鼠,观察电针(EA)对ACD是否有治疗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NFB);电针治疗组(电针组,DNFB+EA)、假电针治疗组(假电针组,DNFB+Sham),每组8只。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对大鼠背部皮肤致敏及左侧耳部激发诱导成ACD模型,于造模第1天开始,电针治疗组予以电针"足三里"穴,连续刺激7d;假电针组在"足三里"穴下5mm处的非穴位施行电针,时间同前。检测大鼠耳片厚度及血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取耳片组织以备组织学检测;检测左侧耳片及局部针刺区炎症因子。结果电针"足三里"治疗明显抑制了DNFB诱导的ACD大鼠耳部肿胀程度和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了IgE水平;减少了耳片组织炎性因子的分泌。此外,电针治疗还促进局部针刺区白细胞介素-10(IL-10)的释放。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促进局部IL-10的分泌改善DNFB诱导的ACD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小鼠的作用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1)、模型组(OVA-DTH)、电针治疗组(DTH+EA)、假电针治疗组(DTH+Sham),每组8只。电针治疗组予电针"足三里"穴,假电针组在"足三里"穴下0.5cm处的非穴位施行电针。测量小鼠足垫厚度;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E及足垫组织匀浆上清炎性因子(IFN-γ、TNF-α、IL-4和IL-5)水平。结果电针"足三里"缓解DTH病理进程,减轻足垫肿胀,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抑制IgG和IgE分泌,降低组织匀浆液IFN-γ、TNF-α含量。结论电针"足三里"减轻了迟发型过敏反应的炎症反应,可作为治疗过敏性炎症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动物行为学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脓毒血症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大鼠的效果。方法根据经典文献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CLP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只。治疗组每天给予足三里穴电刺激治疗,每天2次,持续1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做干预治疗。同时记录各组大鼠1周内死亡率和生存时间;于试验结束时取外周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MCP-1的活性表达水平。结果电针治疗组大鼠生存时间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下降,死亡率低于模型组,生存时间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MCP-1的活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足三里穴电针法可以对延长CLP大鼠的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作用,并可降低外周血中TNF-α、MCP-1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炎症相关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明确电针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电针1组(C组)、电针2组(D组),A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60d,B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60d,C组和D组前30d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后30d分别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电针治疗、普通饲料喂养+电针治疗;"丰隆"穴取大鼠膝关节外侧后三里下1mm处,用32#1寸针灸针,直刺5mm后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30min,2/100 Hz,2mA)。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脂含量(TC、LDL-C、H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再分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检测其中MCP-1、IL-1β、IFN-γ、IL-10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LDL-C明显上升(P<0.01),HDL-C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TC、LDL-C均有显著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P<0.01),而电针2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1组和电针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以电针2组更为显著(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炎症因子MCP-1、IL-1β、IFN-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而抗炎因子IL-10有显著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电针1组除了MCP-1有显著差异性外(P<0.01),其余各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1组各炎症因子均有明显减少(P<0.05),而电针2组则减少更为显著(P<0.01)。电针1组与2组的IL-10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中的TC、LDL-C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炎症因子MCP-1、IL-1β、IFN-γ并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从而达到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电针诱导后大白鼠足三里穴位深筋膜处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多呈脱颗粒状。二、电针诱导后大白鼠足三里穴深筋膜处肥大细胞的组织胺含量明显降低。三、电针诱导大白鼠足三里穴位后腹腔液的肥大细胞组织胺含量显著减少,且自动曝光拍摄之时间明显延长。这提示电针可促使机体内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干预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小鼠中Th1/Th2细胞及其转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揭示电针干预改善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OVA-DTH)、电针治疗组(DTH+EA)、假电针治疗组(DTH+Sham),每组8只。电针治疗组予电针"足三里"穴,连续刺激7d;假电针组在"足三里"穴下5mm处的非穴位施行电针,时间同前。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学检测CD4~+IFN-γ~+T细胞和CD4~+IL-4~+T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bet及GATA-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足三里"减少T-bet(IFN-γ转录因子)蛋白表达,降低CD4~+IFN-γ~+T细胞比例,抑制Th细胞向Th1分化。结论电针干预通过抑制Th1分化,重建Th1/Th2平衡,改善Th1介导的过敏性皮肤炎症。电针足三里可作为过敏性炎症和Th1介导的炎症反应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胃腧穴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抗体(Anti-MCP-1)注射及电针后穴区组织内肥大细胞(MCs)分布及功能变化,探究MCP-1与电针对大鼠穴区MCs活性影响的关系.方法 将动物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抗体组、联合组,10只/组;电针组大鼠左胃腧电针25 min,抗体组左胃腧注射Anti-MCP-1,联合组先给予左胃腧Anti-MCP-1注射再电针25 min.取各组穴区组织,检测并比较穴区MCP-1含量差异;同时对组织切片进行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染色加甲苯胺蓝复染,观察各组穴区组织内MCs的分布,比较各组MCs数量和脱颗粒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抗体组胃腧穴区MCP-1含量、MCs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电针组(P<0.05);抗体组穴区MCs的脱颗粒率显著低于电针组(P<0.05).结论 Anti-MCP-1穴区注射、电针后,穴区MCs数量和脱颗粒均显著减少,穴区MCs数与穴区MCP-1含量成正相关,MCP-1在电针促进MCs向穴区迁移、募集过程中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配中脘穴是否通过抑制十二指肠中环氧合酶2(COX-2)、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从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炎症反应起到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48只10日龄幼年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采用碘乙酰胺灌胃法制备FD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足三里配中脘穴位,1次/d,连续14 d,非经非穴组进行电针1次/d,连续14 d。用免疫组化法和定量PCR法检测十二指肠中COX-2的蛋白及mRNA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十二指肠中SP、CGRP、IL-6含量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中COX-2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且十二指肠中SP、CGRP、IL-6含量表达显著升高(P<0.01);非经非穴组大鼠的COX-2、SP、IL-6与正常组比较表达显著升高(P<0.01),CGRP的表达有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过电针足三里、中脘干预后的大鼠十二指肠中COX-2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曲池"穴对高血压前期大鼠黏附分子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的影响。方法:SS雄性大鼠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DS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高盐饲料喂食建立高血压前期大鼠模型。模型组每日捆绑固定20 min,不予针刺;针刺组捆绑大鼠后电针双侧"足三里""曲池"穴;非经非穴组捆绑大鼠后电针双侧非经非穴处,每周连续针刺6 d,治疗4周。采用智能无创血压计每周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1次/周,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的含量。结果:4周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较,针刺组、非经非穴组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大鼠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非经非穴组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存在P-选择素、E-选择素的高表达,电针大鼠"曲池""足三里"穴可以通过调节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纹状体区α-突触核蛋白(α-syn)及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究嗅三针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健康近交系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脂多糖(LPS)经鼻滴注造模后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各10只,电针组对印堂穴和迎春穴进行针刺,左旋多巴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免疫组化检测黑质纹状体区α-syn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黑质纹状体区炎症因子MCP-1、HMGB1、IL-1β表达。结果:模型组黑质区α-syn及炎症因子MCP-1、HMGB1、IL-1β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均上调(P0.01);电针组黑质区α-syn及炎症因子MCP-1、HMGB1、IL-1β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均下调(P0.05);左旋多巴组黑质区α-syn及炎症因子MCP-1、HMGB1、IL-1β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嗅三针可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延缓PD进程,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α-syn异常表达及聚集,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ST36)对脓毒症大鼠促炎症因子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足三里组(EA组)、CLP+假电针(ShameEA)组(SEA组)、迷走神经切断(Vagotomy,VA)+CLP组(VA组)和迷切后CLP再电针组(VA/EA组)4组,每组8只。EA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穴1h(2mA,2-100Hz);SEA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cm)。VA组先切断腹腔迷走神经再施行CLP术。各组大鼠于CLP术后6h,取血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随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组织含水率。结果CLP术后6h,EA组心肌组织促炎症因子TNF-α、NO、MPO水平、CK-MB活性以及组织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VA/EA组和VA组TNF-α、NO、MPO水平、CK-MB活性及组织含水率均高于SEA组(P〈0.05);VA/EA组与VA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促炎症因子水平,切断迷走神经能显著降低或消除EA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足三里”穴和“尺泽”穴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NEK7-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在脓毒症ALI中发挥的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预处理+对照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模型组,每组10只。各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脓毒症ALI大鼠模型。各电针预处理组于LPS造模前1周进行连续7 d电针预处理,疏密波,频率4 Hz/20 Hz,强度1~2 mA,持续30 min。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18含量;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肺组织中ASC蛋白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EK7、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0.3)、FEV0.1/FVC、...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脾虚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采用三因素复合法复制脾虚证模型,持续14 d。足三里组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针刺大鼠双侧髂嵴上非经非穴点,电针治疗10 d。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以及磷酸腺苷(AMP)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LC3-I)以及LC3-II蛋白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及线粒体自噬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足三里组以及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AMP/ATP、LC3-II/LC3-I均明显上调(P﹤0.01);模型组大鼠心肌p-AMPK/AMPK有所上调(P﹤0.05),足三里组大鼠心肌p-AMPK/AMPK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足三里组大鼠心肌LC3-II/LC3-I显著上调(P﹤0.01)。模型组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足三里组线粒体损伤有所改善,见大量的线粒体自噬体。结论电针"足三里"可能通过激活脾虚大鼠心肌细胞AMPK,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提高线粒体自噬水平,对脾虚大鼠起到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严重烫伤大鼠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ay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n=8):假烫伤(NC)组、烫伤(Tem)组、足三里+烫伤(ST36)组、非经非穴+烫伤(NA)组和足三里+烫伤+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建立大鼠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足三里”穴取双侧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下5 mm处;烫伤后立即行(3V,2 ms,3 Hz)脉冲电流持续刺激12 min,每8h刺激1次.烫伤后48 h,经右颈总动脉取血,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PT、APTT、TT和Fb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NF-α、IL-1β、IL-6和HMGB1的水平.结果:严重烫伤后48 h,烫伤组大鼠血浆PT、APTT缩短,TT延长,Fbg升高;与烫伤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组大鼠PT、APTT延长(P<0.05),TT缩短(P<0.05),Fbg含量下降(P<0.05);同时,烫伤使大鼠血浆IL-1β、IL-6和HMGB1水平明显增高;而TNF-α并未发现明显变化;针刺足三里后血浆IL-1β、IL-6和HMGB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α-BGT的处理显著逆转针刺足三里这一效应;非经非穴组、α-BGT组PT、APTT、TT和Fbg,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HMGB1水平与“足三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明显改善严重烫伤后大鼠的凝血功能状态,降低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该效应可能是通过激活含α7亚基N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后,经穴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含量的特异性变化及不同频率电针"内关"穴在保护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相关经穴CaM的特异性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将18只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成功大鼠平均分为模型组6只、低频治疗组6只和高频治疗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aM含量。结果心肌缺血损伤后,大鼠相关经脉的"内关"穴区和"天泉"穴区、或非相关经脉"足三里"穴区的CaM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低频电针治疗后3个穴区CaM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频电针治疗后"天泉"或"足三里"穴区CaM含量显著下降(P<0.001或P<0.05)。结论低频或高频电针"内关"穴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脏相关的经脉穴位"内关"和"天泉"穴区、非相关经脉"足三里"穴区CaM含量有关;低频或高频电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穴区CaM影响的机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大肠俞穴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小鼠结肠组织中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对内脏痛敏的缓解效应。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加番泻叶灌服法建立D-IBS模型,选取"大肠俞"进行电针治疗。观察各组内脏痛敏评分,ELISA法检测近端结肠肠道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内脏痛敏评分和TNF-、IL-6含量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内脏痛敏评分和TNF-、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假电针组降低不明显,且与电针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大肠俞能有效改善D-IBS小鼠内脏痛敏,并有效改善D-IBS小鼠肠道炎性因子含量,其镇痛效应可能与炎性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测大鼠心肌处于正常生理态、缺血损伤病理态、低频电针和高频电针刺激后干预状态时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皮肤温度变化的规律,探寻机体的机能状态与相关经穴的相关性.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内关穴组、经穴高频电针内关穴组,每组10只.于第3天治疗后,检测心电图,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区的皮肤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大鼠在心肌缺血损伤病理态时,双侧相关经穴内关、足三里穴区温度均降低(P<0.01,P<0.05);低频或高频电针治疗后,双侧相关经穴内关穴区温度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时,相关经穴穴区皮肤温度存在一定的变化特征,以内关穴尤为明显,足三里穴次之.  相似文献   

18.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4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 g)随机平均分为假失血组(Sham)组、失血性休克(Hem)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以Sham组、Hem组、非经非穴组为对照,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Hem大鼠是否具有治疗作用。结果:Hem组与非经非穴组MAP始终维持较低水平;心率回升幅度较低;生存状况较差。电针足三里后,休克大鼠的MAP进行性回升;心率回升幅度显著增大;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电针对UC大鼠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复制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通过电针上巨虚、足三里、曲池穴观察结肠组织IL-1β和IL-4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可降低组织中的IL-1β含量,而升高IL-4含量。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上巨虚组、足三里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合谷""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结肠动力及结肠M_3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不同穴性及不同神经节段支配的穴位对IBS的效应差异及结肠动力改变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新生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合谷组和足三里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新生期母婴分离、醋酸灌肠及结直肠扩张刺激(CRD)的方法联合制备IBS大鼠模型。大鼠9周龄时,合谷组和足三里组分别给予电针(EA)干预,隔日1次,共5次。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不予干预。治疗结束后,按照Bristol大便分类法观察电针前后IBS大鼠的便型,采用腹部回撤反射(AWR)对大鼠进行肠道敏感性及平滑肌收缩强度评估,观察潜伏期、收缩波个数、起始波压力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M_3受体的表达。结果与针前相比,针后合谷组及足三里组大鼠的大便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大便评分显著增高(P0.01),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多(P0.01),起始波压力值明显降低(P0.01),结肠内M_3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合谷组结肠内M_3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增强(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合谷组和足三里组大鼠针后的大便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合谷组和足三里组收缩波个数明显减少(P0.01,P0.05),起始波压力值均明显增高(P0.01),结肠内M_3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合谷组相比,足三里组大鼠的大便评分降低(P0.05),起始波压力值显著降低(P0.01),结肠内M_3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电针"合谷""足三里"穴均可抑制IBS模型大鼠肠道收缩,改善肠道敏感性,缓解IBS症状。但"合谷"穴缓解腹痛效果更佳,而"足三里"穴减轻腹泻作用更强。说明电针不同穴性及不同神经节段支配的穴位对IBS疗效具有经穴效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