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术后短时间内移植体黏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6只雄性新西兰兔,以跟腱为移植体制作单侧膝关节ACLR动物模型。ACLR术后15 d将实验兔安乐死,取出移植体、健康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和跟腱。测量移植体的截面积,分别进行0.1、1 MPa平衡条件的蠕变实验,并计算黏性系数,总结移植体的黏性变化规律,与健康ACL进行对比。结果 移植体的截面积在手术后15 d内缓慢上升。ACL与移植体的黏性呈非线性变化。在不同应力下,黏性系数有较大差异。移植体黏性系数随ACLR术后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在低应力下更明显。结论 本文建议,ACLR术后早期康复过程中,应使用助行器,降低步频,并避免踢、踹等对关节冲击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的运动性损伤。尽管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可以修复韧带结构,但却无法恢复膝关节正常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近年来,利用运动分析评估ACLR术后疗效是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运动分析主要应用于ACLR术后疗效评价、个性化康复方案制定,也是探讨ACLR术后继发性损伤和早发性骨性关节炎潜在危险因素的科学客观工具。未来ACLR术后的运动分析更多关注于优化手术方案和康复治疗方案。回顾近10年ACLR术后膝关节运动分析的观察性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介绍光学运动捕捉和双平面透视追踪在ACLR术后运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临床研究表明,无论选择何种移植物和术式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在功能任务中仍表现出异常的运动学特征,但术后膝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与早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系仍不清楚。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是临床ACLR手术最大的挑战之一。未来研究应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与长期随访,探讨ACLR对膝关节生物力学机制的影响,帮助临床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ACL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运动能力或丧失运动能力。ACL损伤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移植替代物选择、移植物的固定、术后的康复计划等等,移植物的固定问题包括找到放置移植物的理想位置及移植物末端的固定,后者又包括移植物的机械固定以及骨腱间的生物学固定。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粘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研究了10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和粘弹性力学性质,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得出了破坏载荷,强度极限、最大应变、伸长比、弹性模量.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很好的拟合了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拉伸强度极限、最大应变等大于后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5.
前交叉韧带重建张力的设置主要依靠外科医生的经验。为提高膝关节恢复治疗中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张力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本文建立具有松弛特性的侧向力学测量模型,设计前交叉韧带在线刚度测量系统,提出"术前检测,术中参考"的新方法。本文选取20个绵羊膝关节进行膝关节稳定性测试,分两组进行前外侧入路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对比实验,第一组手术医生常规流程进行术中检测;第二组使用前交叉韧带在线刚度测量系统在术中进行检测;之后对上述两组进行术后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测量的张力精度为(-2.3±0.04)%,位移误差为(1.5±1.8)%,术后对两组进行前向稳定性、内旋稳定性和外旋稳定性测试,结果均优于术前(P <0.05),但使用该系统的一组更接近术前膝关节测量指标,且与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最终,期待本文建立的该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手术过程中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张力,有效提升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了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粘弹性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依据。方法 对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 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和拟合曲线。结论 内侧副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50侧尸体膝关节上,对前交叉韧带的股骨附着区、胫骨附着区、长度、方向和宽度进行了形态学测量,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股骨附着区呈椭圆形,胫骨附着区似三角形。前交叉韧带本身呈50°扭曲状态,随屈膝程度的增加,其扭曲程度也增加,这种变化的幅度,在韧带表面的纤维较中心部位者为大,这与前交叉韧带两附着区的形态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股骨附着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78例患者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价,探讨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对患者术后韧带功能恢复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取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7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29.2岁,受伤至手术平均时间为3个月,随访时间均大于12个月,全部病例均采用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78例患者均存在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包括30例体部断裂,44例股骨起点断裂,ACL胫骨止点断裂4例,尽量保留残端。术后对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通过相关检查来判断临床效果。 结果 取末次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5个月。有76例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对比术前,膝关节前后稳定性、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IKDC综合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保留残端对ACL重建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量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及即其出现率、形态和解剖关系。 方法 选择国人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0例,解剖膝关节前外侧区域,分离前外侧韧带,观察其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并测量膝关节屈曲90°时其长度,关节线水平的宽度以及厚度。 结果 膝关节屈曲90°时,前外侧韧带的长度为(38.04±6.14)mm,关节线水平的宽度为(5.39±2.80)mm,厚度为(0.93±0.52)mm。 结论 前外侧韧带作为膝关节前外侧一个独特的、确切存在的韧带,对维持人体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及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附着部位、运动状态及其损伤后检查等作一综述。 L achmann试验对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利用自身材料 (如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肌腱 )转移重建前交叉韧带 ,手术时间应在伤后 4~ 8周内进行 ,并提出以这些组织结构修复前交叉韧带出现的弊端 ,以及以髂胫束作为替代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 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ACL损伤患者分为LARS组和自体腘肌腱( ST/G组)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6、9、18个月的Lysholm评分、主客观IKDC评分、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及骨隧道扩大情况的差异。结果LARS组扶拐下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恢复运动时间3项指标均显著短于ST/G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术后3、6、9、18个月均显著好转(P<0.05);术前2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6、9个月LARS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显著优于ST/G组,至术后18个月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末次随访时,LARS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 ST/G 组(P <0.05);LARS 组优良率93.33%高于 ST/G 组的76.67%,但差异不显著(P>0.05)。 LARS组共6例患者出现骨隧道扩大,ST/G组14例患者出现骨隧道扩大,ST/G组出现骨隧道扩大率显著高于LARS组(P<0.05)。结论韧带增强重建系统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较自体腘肌腱重建能够显著加快患者的恢复,同时提高术后疗效及降低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前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00侧成人尸体的膝部,对前交叉韧带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多束性前交叉韧带分为前内束和后外束,其神经血管束沿束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分布于其中,其主要血供来自膝中动脉支,在韧带周围形成血管滑膜鞘.保护和利用此鞘,以利受损韧带在修复时愈合。  相似文献   

14.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骨 髌韧带 骨 (B PT B)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对正常和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状态的 6例新鲜尸体标本 ,进行膝关节屈曲 15°、3 0°、90°胫骨前移刚度和屈膝 90°胫骨前移强度测试。结果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 ,膝关节成屈曲状态时胫骨前移刚度明显大于正常状态 ;强度则明显小于正常状态 ,约为其3 2 %。结论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可早期开始非负重功能锻炼 ,肌力锻炼以闭链训练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 腘绳肌腱为ACL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ACL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应用微孔钢板(Endo-Button)、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对8例A C L损伤病例行重建术.结果 随访6~17个月,平均10.7个月.术后8例膝关节活动度在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其中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Lachman试验:6例≤1 ,2例≤2 .轴移试验术后全部阴性.X线片复查未见一例患者内固定位置移动,且未发现一例股骨骨道有扩大现象.改良Larson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取钉2例患者,手术中可见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完整,表面被覆滑膜组织.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 腘绳肌腱、微孔钢板(Endo-Button)、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良好的方法.准确的关节内出、入口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的解剖测量,找到确定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的简单可行的方法,为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中的骨道定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解剖20例新鲜膝关节标本(25~45岁)。在屈膝90°位,测量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距股骨髁间窝外侧壁前方、后方和下方软骨缘的距离,再对测量数据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前方软骨缘(8.74±1.39)mm,距离后方软骨缘(8.69±1.57)mm(P =0.926)。后外束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下方软骨缘(5.06±0.77)mm。结论膝关节屈膝90°位时,前交叉韧带后外束的股骨止点中心点位于股骨髁间窝外侧壁,距离下方软骨缘5mm,距离前方和后方软骨缘的距离相等。在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的手术中,应用本研究的结果能够简单、快捷地确定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骨道位置。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修复的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即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重建具有生物性能的韧带,恢复损伤韧带的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分析了该领域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论述了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表面修饰、生长因子等的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前交叉韧带粘弹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的力学性能和粘弹性行为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研究人工韧带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 对正常国人新鲜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进行系统的拉伸、应力松驰、蠕变实验,得出最大载荷、强度极限、最大应变、弹性模量等;还得出了应力松驰、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归一化应力松驰函数、蠕变函数数据和曲线。并得到7200s时的蠕变量和应力松驰量。结果 ①前交叉韧带在实验中表现出典型的松弛、蠕变现象,说明其粘弹性性质在膝关节运动中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②最初600s时应力应变的变化幅度较大,之后应力缓慢下降,应变缓慢上升,前交叉韧带7200s时应力松弛量1.05Mp,蠕变量为6.82%。结论 前交叉韧带具有良好的粘弹性力学性质。其粘弹性力学行为是为了适应其所在解剖部位的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9.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移植物的选择。 目的:对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的种类、材料性质、相关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2009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如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组织工程韧带、异种韧带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供选择的移植物有自体组织替代物、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生物组织工程韧带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生物材料如异种韧带等,目前还处于实验探索及研究阶段。人工合成材料与组织工程韧带近几年研究较多,但其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很难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去抗原处理技术的出现,有效去除异种韧带的免疫原性,提高其组织相容性已不是没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异种韧带来源广泛,获取方便、价格低廉、适用性广等优势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20.
左健  孙皓  潘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53):10039-10042
背景:近年来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逐渐用于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目的:综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特点及其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后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10 PubMed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llograft,anatomy,transplantation”,中文检索词“前交叉韧带,同种,肌腱,移植”。检索文献量总计16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4篇。 结果与结论:国内外学者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已逐步了解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通过冷冻处理法、细胞毒物质处理法解决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其既能降低异体肌腱的抗原性,又能保存肌腱细胞的活性,促使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提高肌腱愈合速度与强度,减轻或避免肌腱粘连的发生,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