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痴呆帕金森病人中,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 非常普遍。然而,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和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对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rkinson’s disease,PD-MCI) 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等方面的看法不尽相同。一般来讲,有MCI 的帕金森病人所表现出的认知损害,其认知域包括执行功能、注意力、视觉功能等方面。PD-MCI 实际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表现为单一性非记忆功能损害。PD-MCI,尤其是后部皮质的病变,可能是帕金森病人最终发展为痴呆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该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很普遍。由于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PD合并轻度认知障碍(PD-MCI)的概念、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进展,生物学标志及诊治等方面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帕金森病发病率约为160/10万,仅在我国就有帕金森病患者约150万,且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是导致老年人致残的三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概念的提出,强调了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有利于早期进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VCI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影响超过400万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未来的20年里,50岁患病人数预计会增加一倍。通常根据运动特征来定义帕金森疾病,如静止震颤、运动缓慢、肢体僵硬和步态障碍等,但非运动性特征也逐渐被认为是PD的一种,不仅包括认知障碍和痴呆,还包括情绪障碍、精神病、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D中痴呆的发病率约为40%,患病8年后痴呆发病率约为78%,20年后约为83%。Anang等经过3.6年的随访后发现,26.1%的帕金森患者会发展为痴呆(即每年7.2%),并通过个体变量验证序列显示帕金森与痴呆的相关性为62.5%。这些非运动性特征常伴有残疾、降低生活质量,并且对左旋多巴胺和多巴胺能的治疗无反应。非多巴胺类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涉及PD非运动特征的发病机制,为认知和情绪的几种药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些非运动特征伴随着PD的持续时间增加而增加,纵向研究表明它们是残疾疾病中长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轻度认知障碍通常被认为是PD过程中非运动型并发症,同时也是PD发生痴呆的前兆。 相似文献
6.
7.
尽管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但运动机能障碍和认知障碍是重要的风险因素。本文总结了姿势不稳、冻结步态、执行功能障碍以及注意力缺陷与跌倒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运动-认知障碍相互作用模型,以期为运动-认知双任务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社会决策认知能力.方法 将20例首发PD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ask)进行社会决策行为能力的测试.采用Hoehn-Yahr分级量表对PD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与HC组相比,PD组不仅存在词汇流畅性以及数字广度障碍,而且存在决策认知障碍.在博弈任务中,PD组的总不利选择次数明显高于HC组(分别为51.6±5.8,46.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38)=2.12,P=0.04].采用2(组)×5(阶段)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的总有利选择,结果 发现,2组间的主效应显著[F_(1,38)=6.16,P=0.01];不同阶段的主效应亦显著[F_(4,152)=2.43,P=0.04].随着博弈任务卡片选择次数的增多,HC组有利选择次数逐渐增加;而帕金森病患者却不具有此种稳定的决策行为模式.同时研究还表明,PD患者的总不利选择次数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决策认知功能障碍,而这种社会决策障碍可能与前额叶眶面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与睡眠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可能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常合并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症状的一部分,且以失眠为主。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睡眠障碍将损害认知功能,进而促进痴呆的发展,而增龄和痴呆都会产生睡眠障碍。若在干预VCI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能有效延缓VCI的进展,中西医结合诊治可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病机制与多巴胺、乙酰胆碱及其他神经递质丢失相关。中医认为本病之本在肾,肾精虚损,髓海枯竭,与心、脾等脏器关系密切;其标为实,痰浊、瘀血夹杂其中。治疗上,西医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中医遵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治疗方式多样,包括口服中药、针灸及舞蹈治疗等,临床效果显著。参考文献33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对血管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的1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认知障碍发生情况,记录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以及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和胱抑素C等血管性因素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发生的血管性因素。结果 经MoCA评估,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障碍组(73例,占54.48%)和无认知障碍组(61例,占45.52%)。认知障碍组患者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合并高脂血症占比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年龄、病程、血清Hcy和胱抑素C水平高于无认知障碍组,而血清尿酸水平低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病程、合并高脂血症、血清Hcy和血清胱抑素C是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血清Hcy、血清胱抑素C等血管性因素和病程存均为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银杏叶提取物(GBE)预防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随机,安慰剂对照,开放,24个月的临床试验研究,100例认知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被随机纳入GBE治疗组或安慰剂组.用Kaplan-Meier曲线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二者之间发展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恶化风险.结果 (1) 轻度认知功能衰退的结果:在intention-to-treat分析中,Kaplan - Meier曲线显示GBE降低患者进展至MCI的风险(log-rank 检验 P= 0.001)).(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GBE治疗组(安慰剂组为参照)发展为MCI的风险比为0.43(95%CI∶ 0.17,1.08,P=0.046),达到预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GBE降低PD患者从认知功能正常发展为MCI的风险,显示了对PD患者进展为MCI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并发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27分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认知障碍组,并选取同期38例MMSE量表评分≥27分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无认知障碍组.采用濮阳市人民医院自制《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16.
认知障碍广泛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是一种独立于阳性和阴性症状之外的另一大核心症状,其特点是学习、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不足,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技能、就业能力等密切相关。认知障碍通常在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之前出现,与不良的药物依从性和首次发作精神病患者的复发倾向相关,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在疾病的进程中相对稳定,影响着精神分裂症的整体预后,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几乎所有的患者在疾病早期的认知测试中,都表现出认知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解决精神分裂症中的认知功能障碍,有研究者开发了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的测量和治疗研究(MATRICS)计划,将初级认知域中的处理速度、语言学习和记忆、关注和警惕、推理和解决问题、视觉学习和记忆、社会认知和工作记忆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模型中新药疗效及评估预后的指标。精神分裂症目前广泛应用的测评方法有: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ASI)、数字划销测验(N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isconsin card sort test,WCST-M)、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测试评估受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精神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应结合临床加以评估。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从最初关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缓解,逐渐增强到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上,认知功能的恢复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有着很重要意义。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认知障碍疗效欠佳。而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同时,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其认知障碍,且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改善认知障碍的机制包括:与5-HT、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组胺等受体的结合,保护神经元、调节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元电生理的活动,调节神经递质,促进髓鞘修复,改善脑白质病变等。在开发新药和新疗法的过程中,了解精神分裂症认知损伤的机制及药物改善认知的机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所有的血管因素导致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现从概念及意义、分类、流行病学研究与转归、相关因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综述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为降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预防和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迅速攀升.由于中晚期AD的治疗效果不佳,有关研究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向如何尽早识别其智能衰退的早期症候,以期预防、减缓或逆转痴呆的脑功能损害.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种发生在老年人群的综合征,发病率占全球总人口的9.9‰人年.美国神经病学研究所(ANN)报道每年MCI进展为AD的发生率为6%~25%.因而学者们认为MCI(特别是遗忘型MCI,即Alzheimer型MCI)是由老年发展为AD的过渡阶段,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如能找到MCI的特异和敏感指标,建立客观、准确、便捷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时干预防止其演化为AD,则可极大地减少AD的危害,减轻患者和家庭的巨大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MCI的早期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治疗是当前国内外医学科技攻关的重点和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