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乳宁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用乳宁颗粒,对照组服用夏枯草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服)。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乳房疼痛VAS评分,乳房肿块(质地、大小、范围)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乳房血流动力学指标[乳房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4.0%(32/50),高于对照组的40.0%(20/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房疼痛VAS评分,乳房肿块质地、大小、范围评分及RI均明显降低,Vmax明显增高(P<0.05)。组间相比,治疗组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RI、Vmax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乳宁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安全有效,且可改善患者乳房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自拟消结通乳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MGH)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内分泌激素与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肝郁痰凝型MGH患者120例,采用对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自拟消结通乳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乳腺增生症状评分、肝郁痰凝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和黄体生成素(LH)]与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腺肿块大小及乳房肿块质地评分、肝郁痰凝症状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2、PRL、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和F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自拟消结通乳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能提高临床疗效,可减小乳腺肿块大小和改善乳房肿块质地,减轻肝郁痰凝症状和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内分泌激素(E2、P、PRL和LH)与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FGF)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必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HM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HM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口服,治疗组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院内制剂“乳必宁颗粒”冲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并复查,评估病情反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乳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血清雌激素[孕酮(P)、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乳房疼痛VAS评分、肿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时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房肿块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治疗组患者乳房疼痛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血清E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时2组患者E2  相似文献   

4.
王玲玲 《中医杂志》2012,53(14):1238-1239
目的 观察消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9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89例.治疗组给予消癖汤,对照组给予乳癖消片,3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和伴随症状的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9.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乳房肿块、疼痛及伴随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乳房肿块、疼痛及伴随症状积分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癖汤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乳汤联合刮痧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患者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女性患者15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给予他莫昔芬片口服联合刮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乳汤,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疼痛评分以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乳痛症状和乳房肿块分值,血清E2、PR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LH水平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平乳汤联合刮痧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宁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孕酮(P),雌二醇(E2),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则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122例,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逍遥丸,3次/d,8丸/次。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乳宁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患者乳腺增生症状评分,Mc Gill疼痛问卷表(SF-MPQ)疼痛评分、肝郁痰凝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检测两组血清内分泌激素P,E2,PRL,LH,FSH水平及Ang-2,HIF-1α,VEGF和b FG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房肿块硬度、乳腺肿块大小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郁痰凝证症状(善郁易怒、胸闷胁胀、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6.89%(χ2=4.319,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内分泌激素E2,PRL和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和FS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因子Ang-2,HIF-1α,VEGF和b F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乳宁颗粒,对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乳痛均有明显疗效,调节患者体内的内分泌激素(P,E2,PRL,LH,FSH水平)和血管生成因子(Ang-2,HIF-1α,VEGF和b FGF)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散结消癖颗粒联合他莫昔芬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他莫昔芬治疗,30 d为1个疗程,持续服用3个疗程;实验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散结消癖颗粒,14 d为1个周期,3个周期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E2、PR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P、LH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且实验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消癖颗粒联合他莫昔芬可显著改善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肩井穴“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12例乳癖肝郁痰凝证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肩井穴传统针法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肩井穴“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性激素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8%,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催乳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17%低于对照组的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井穴 “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孕激素分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新中医》2019,(4)
目的:观察经穴导入加味逍遥蒌贝散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经穴导入加味逍遥蒌贝散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乳腺症状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率10.0%,总有效率93.3%。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乳腺疼痛、肿块硬度及肿块大小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3项乳腺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伴随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组间E2及PR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穴导入加味逍遥蒌贝散可有效改善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刺臂中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针刺臂中穴组,每组各52例。传统针刺取传统针刺穴位进行治疗,针刺臂中穴组以针刺臂中穴为主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2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疼痛程度、全身伴随症状和中医辨证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以下简称肝郁痰凝证)的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泌乳素(PRL)的变化。结果传统针刺组脱落6例,针刺臂中穴组脱落4例。治疗后针刺臂中穴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8%(44/48),优于传统针刺组的82.6%(38/46,P0.05);针刺臂中穴组钼靶判断总有效率89.6%(43/48),优于传统针刺组的76.1%(35/46,P0.05);针刺臂中穴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和肝郁痰凝症型评分较传统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针刺臂中穴组P、E2、FSH和PRL水平的改善优于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针刺臂中穴为主穴可有效改善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和肝郁痰凝证,改善P、E2、FSH和PRL的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二仙汤加减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的显愈率及对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门诊60例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二仙汤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后4周两组疼痛评分(PRI、VAS、PPI、SF-MPQ),肿块范围、大小、质地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_2)、催乳素(PRL)、孕酮(P)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的显愈率。结果:(1)治疗后和停药4周后,两组疼痛评分(PRI、VAS、PPI、SF-MPQ),肿块范围、大小、质地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治疗后及停药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水平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_2、PRL水平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对照组显愈率为40.00%,观察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自拟二仙汤加减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患者显愈率高于枸橼酸他莫昔芬片,能有效减轻疼痛及消块,调节患者E_2、P、PRL代谢水平,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扎跳法联合揿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肝郁痰凝型乳癖的育龄女性,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中药组30例与揿针组30例。 揿针组行局部阳性反应点揿针治疗,中药组口服开郁散结颗粒治疗,针药组在两组基础加用肩井“扎跳”和调肝神针刺治疗,12周后统计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乳房肿块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彩超腺体厚度和管径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针药组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中药 组73.33%(22/30)和揿针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药组乳房肿块各方面积分低于中药组和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药组善郁易怒、心烦口苦与月经异常积分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伴随症状各积分均低于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腺体厚度和管径均低于中药组和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针药组乳房肿块各方面积分及伴随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扎跳法联合揿针结合开郁散结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乳房疼痛、减小乳房肿块大小、改善肿块质地及减轻伴随症状,且该治疗方法作用持久,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结膏外敷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消结膏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散结乳癖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腺体质地的改善情况。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腺体质地的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结膏外敷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疗效优于散结乳癖膏外敷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放血配合针刺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体检转入中医科门诊诊治的1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维生素E胶丸,复合维生素B片。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放血配合针刺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检测血中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干预组治疗后乳房疼痛积分、肿块大小积分、肿块质地积分、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 0.05)。干预组治疗后血清E2、PR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穴位放血联合针刺疗法能够明显改善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调节激素失调的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康胶囊对乳腺增生症(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大鼠血清激素、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大鼠HM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乳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给药30天后,测量各组大鼠同侧第2对乳头的高度及直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2,E_2)、孕酮(Progesterone,P)和促乳素(Prolactin,PRL)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B淋巴细胞瘤相关蛋白质(B-cell lymphoma-associated X protein,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 2,Bcl-2)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乳房直径、乳头高度降低(P 0.05);血清E_2、PRL含量降低,P含量升高(P 0.05);乳康胶囊高剂量组乳腺组织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P 0.05);与阳性药组比较,乳康胶囊高剂量组乳房直径减小(P 0.05),乳康胶囊各剂量组E2、PRL、P含量及Bax、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康胶囊能减轻HMG发展,其作用与降低大鼠血清E_2、PRL以及升高P含量有关,可能与通过调节Bax、Bcl-2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痛要方 (验方 )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患者 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乳痛要方,对照组予乳癖消;观察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肿块及高频乳腺摄影 X线、 B超及红外线检查的变化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月经前期性激素雌二醇 (E2)、孕酮 (P)、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催乳素 (PRL)、睾酮 (T)分泌代谢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黄体中期血中 PRL水平均降低、 P水平均升高,治疗组 E2水平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乳痛要方治疗乳腺增生有较显著疗效,并能调节机体性激素代谢水平,从而改善乳腺增生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肝化瘀汤治疗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60例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使用乳康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使用疏肝化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肿块大小积分和乳房疼痛积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肿块大小积分和乳房疼痛积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肝化瘀汤治疗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乳腺增生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肿块大小积分和乳房疼痛积分,从而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癖消颗粒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以及对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乳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乳癖消颗粒以及针刺联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P、PRL水平和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E2、PR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检测指标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两胁胀满、月经异常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6个月时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乳癖消颗粒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可明显改善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缓解症状,疗效确切,且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内服联合散结乳癖膏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肿瘤一科门诊治疗的乳腺增生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散结乳癖膏外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口服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及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乳房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 2组治疗后乳房肿块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小,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 2组治疗后血清E2、PR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结论柴胡疏肝散内服联合散结乳癖膏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乳疾灵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柴芍乳癖汤加减治疗。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总疗效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78%,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7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肿块缩小和疼痛缓解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柴芍乳癖汤加减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