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BN50730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NI)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参与痛觉信号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 鞘内置管的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SNI组,SNI+DMSO对照组和SNI+BN50730组,建立SNI疼痛模型,手术后1、3、5、7、10和14 d鞘内给药并测痛阈,第14 d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脊髓TNF-α的表达。结果: SNI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5),同侧脊髓背角TNF-α表达增强,ELISA检测脊髓TNF-α含量升高(P<0.05);鞘内应用BN50730降低脊髓TNF-α的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各组大鼠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BN50730对SNI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治疗作用,TNF-α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镇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首位疾病之一,2008年全球的癌症患者达到1亿2千万,其中760万人死于癌症。预计到2030年癌症患者的人数会增加到2亿2千多万人,其中1亿3千万会死于癌症及其相关疾病[1]。临床数据显示,癌症患者中约30%~50%会有中到重度疼痛,特别是癌症晚期的患者,约75%~95%会发生难以忍受的慢性疼痛[2]。很多常见的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肾癌、甲状腺癌、肺癌容易转移至机体的多处骨骼,因此肿瘤引起的慢性疼痛中尤以骨癌痛  相似文献   

3.
辣椒素受体VR1在局部炎症状态下的敏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疼痛作为炎症四大主征(红、肿、热、痛)之一,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辣椒素受体VR1(vanilloid receptor1)由于其特异地表达和分布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而倍受关注。VR1是TRPV(vanilloid family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家族的成员,国际标准命名为TRPV1,主要表达于辣椒素敏感的中、小型DRG(dorsal root ganglion)神经元,属伤害性热敏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38MAPK磷酸化抑制剂SB203580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热痛阈及脊髓背角P2X_4、P2X_7、P2Y_(12)、P2Y_(13)受体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CCI模型组(CCI+鞘内注射0.005%DMSO生理盐水)、CCI+鞘内注射SB203580 1μmol/L组、CCI+鞘内注射SB203580 10μmol/L组、CCI+鞘内注射SB203580 50μmol/L组。CCI模型组及CCI+SB203580处理组大鼠均于鞘内置管7 d后行慢性坐骨神经结扎,连续14 d鞘内注射0.005%DMSO生理盐水或SB203580(1,10,50μmol/L),2次/d,分别在术前1 d、术后第1,3,5,7,10,14 d测定给药1 h后热缩足潜伏期(TWL);并在第3,7,14 d取大鼠脊髓背角进行荧光定量PCR,观察脊髓背角P2X_4、P2X_7、P2Y_(12)、P2Y_(13)受体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CCI术后大鼠即形成稳定的热痛敏,与sham组相比,CCI模型组大鼠术后TWL明显缩短(P0.05);与CCI模型组相比,CCI+SB203580 10,50μmol/L处理组大鼠随药物剂量增加,TWL延长更为明显(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CI模型组第3,7,14 d,P2X_4、P2X_7、P2Y_(12)、P2Y_(13)受体mRNA的表达上调(P0.05);给予SB203580 50μmoL/L后,大鼠脊髓背角P2X_7、P2Y_(13)受体mRNA表达有所下调(P0.05),但P2X_4和P2Y_(12)受体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鞘内注射p38MAPK磷酸化抑制剂SB203580可以明显抑制CCI大鼠热痛敏行为学表现,其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P2X_7、P2Y_(13)受体mRNA表达有关。这提示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p38MAPK活化后上调P2X_7和P2Y_(13)受体基因转录水平可能是p38MAPK在脊髓水平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内脏痛具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内脏痛机制复杂,在脊髓和脑内有大量与内脏痛有关的核团,如脊髓背角、孤束核、臂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等。此外,脑内还有大量与内脏痛相关的传导通路,如上行传递通路、下行调节通路、迷走神经通路等。掌握内脏痛的神经解剖学特征,探索内脏痛的中枢机制对于临床上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内脏痛的神经病理性痛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内脏痛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在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炎性持续性痛、慢性痛和脊髓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右后肢足底注射福尔马林(5%,0.05 ml)制备炎性持续性痛大鼠模型,鞘内注射100 nmol/ml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和/或5×104nmol/ml谷氨酸(L-glutamate,Glu)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1)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鞘内注射FC对大鼠自发伤害性行为(舔咬爪和缩腿反射)有抑制作用,而鞘内注射了Glu部分翻转了该抑制效应;(2)在慢性期,与对照组相比较,单次鞘内注射FC在3 h~2 d的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而对侧50%爪缩阈值仅在第1 d时间点显示提高(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 d,再次鞘内注射FC,与对照组相比,能在3 h提高大鼠的同侧和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5),而在6 h阈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多次鞘内注射FC后,能够在3~7 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在2~7 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10、11 d连续3 d鞘内注射FC,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的提高仅在鞘内注射日当天发生(P0.01,P0.05),次日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侧的50%爪缩阈值在鞘内注射日第11 d及第12 d有所提高(P0.05),第13 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参与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形成,但是在慢性痛的维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表面表达多种受体,通过这些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进行信号传导,MCs被活化或抑制,从而对人体进行免疫调节。除去经典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途径,其他非IgE途径的MCs活化对人体也至关重要,活化的MCs脱颗粒产生的组胺和蛋白酶等,不仅参与机体免疫,也与许...  相似文献   

8.
胆囊收缩素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等形式作者于胃肠道和脑组织 ,介导胆囊收缩、胰酶分泌及摄食等多种生理功能。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在临床研究中已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甘氨酸受体(GlyR)和阿片μ受体(MOR)的定位分布,搞清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内的作用部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果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E-W核、上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内均可见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胞体,但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仅见于动眼神经核、E-W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和迷走神经背核,除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和脊髓前角能见到少量GABAARβ亚单位样阳性胞体外,上述各核团也可见GABAARβ亚单位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而GABAARα亚单位样阳性胞体主要见于疑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中枢运动核团内均可见GlyR和MOR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结论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可能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对中枢运动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endothelin receptor A,ETRA)拮抗剂是否能够改善高血压大鼠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3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9)、治疗(treatment)组(n=12)和溶剂对照(placebo)组(n=12),其中治疗组和溶剂对照组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改良的2VO(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modified 2 vessel occlusion,RHRSP-modified 2VO)大鼠模型,17~20周分别给予安倍生坦和安慰剂灌胃并每周监测收缩压,20周对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ELISA法定量分析各组大鼠皮层、胼胝体和尾壳核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测是否存在脑白质病变并评价严重程度,同时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内皮素1与血管的关系。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收缩压的差异不明显,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胼胝体和尾壳核的ET-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降低(P0.05),ET-1与血管结合程度降低。结论 :选择性拮抗血管平滑肌上的ETRA能够减轻高血压大鼠的脑白质损伤,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保留性神经损伤(SNI)模型,探索在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腹外侧眶皮层(VLO)中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其在皮层水平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提供证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N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2周后通过机械痛行为学检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成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VLO内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LO中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SNI术后2周,SD大鼠的机械性痛痛阈明显下降,稳定在4 g以下,提示模型制备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NI组大鼠在术后2周对侧VLO内α_1肾上腺素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增加(P 0. 001),而同侧无明显变化(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NI组对侧VLO内α_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相比假手术组亦显著增高(P 0. 01),而同侧无显著变化(P 0. 05)。结论:SNI大鼠对侧VLO中α_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出现显著上调,结合以往行为学结果提示其适应性升高可能参与内源性抗神经病理性痛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甘氨酸受体(GlyR)和阿片μ受体(MOR)的定位分布,搞清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内的作用部位.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结果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E-W核、上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内均可见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胞体,但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仅见于动眼神经核、E-W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和迷走神经背核,除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和脊髓前角能见到少量GABAAR β亚单位样阳性胞体外,上述各核团也可见GABAAR β亚单位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而GABAARα亚单位样阳性胞体主要见于疑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中枢运动核团内均可见GlyR和MOR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 结论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可能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对中枢运动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5- HT3受体是5- HT受体的一种特殊的亚型,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家族。很多种类的化合物和二价的阳离子都能调节5- HT3受体的作用,而且它的几种拮抗剂已被应用于临床,对5 -HT3受体调节剂和拮抗剂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其新药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内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GABAA受体(GABAAR)和BABAB受体(GABABR)的定位分布,为研究GABA受体在面部口部本体感觉信息传递和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染色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在Vme内可观察到大量GABAAR和GABABR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纤维和终末,其不同亚单位的分布具有一定差别:1.GABAB R1亚单位主要分布于Vme神经元的胞体,呈强阳性反应,而GABABR2亚单位只见于Vme神经元胞体周围的纤维和终末内,呈弱阳性反应,Vme神经元为阴性;2.在Vme内亦可观察到大量GABAAR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纤维和终末,其主要亚单位有α1、α2、α3和β。其中GABAARα1和GABAARα3亚单位只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呈强阳性反应,GABAARα2和GABAARβ亚单位仅见于神经纤维和终末内,Vme神经元胞体为阴性;3.密集分布的GABABR2、BABAARα2和GABAARβ2亚单位样免疫阳性纤维和终末似包绕在Vme神经元胞体的周围,其中以GABAARα2的免疫染色最强,分布也较为集中。结论: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的不同亚单位在Vme内的定位分布有一定差异,提示GABA能神经末对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的传递发挥抑制性调控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位于Vme神经元胞体内的GABAARα1和GABAARα3亚单位所介导。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很强的缩血管物质和促血管平滑肌细胞(SMC)有丝分裂原。研究发现ET-1参与了左向右分流先心病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形成[1]。但ET-1受体拮抗剂BQ123对左向右分流肺高压大鼠肺组织内皮素前体-1(preproendothelin-1,PPET-1)及其受体ETA、ETBmRNA表达的影响不十分清楚。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4只,购自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体重150~200 g。1·2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肺高压组(PHG,n=15),BQ123处理组(BQ123TG,n=9),对照组(control,n=10)。前2组用自制套管将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处理组。模型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在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和丹参酮ⅡA 20 mg/kg,连续注射14 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NR2B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受损伤(创伤、休克或缺血)时心血管组织可释放三磷酸腺苷(ATP),而心脏和血管的细胞均表达嘌呤受体的亚型,表明嘌呤类物质可影响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搞清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调制初级门户内的精确定位,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和脊髓内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受体、AMPA受体和Kainate受体)、GABAA受体和甘氨酸(Gly)受体的分布。NMDA受体1亚型分布于Vc和脊髓的各层,NMDA受体2A/B亚型、Kainate受体和GABAA受体α亚单位散在性地分布于Vc和脊髓后角的Ⅰ层,GABAA受体α亚单位仅见于Vc和脊髓Ⅰ层内轴突样结构。AMPA受体、GABAA受体β亚单位和Gly受体较密集地分布于Vc和脊髓的各层,尤其是它们的浅层(Ⅰ和Ⅰ层)。结合机能学研究的结果,讨论了这些受体阳性神经元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调制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谷氨酸受体2(GluR-2)在疼痛模型大鼠脊髓后角表达的定位、定量变化、年龄差别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R-2在脊髓后角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和Western印迹法进行定量处理。结果:疼痛刺激后,中年、青年组大鼠刺激侧脊髓后角GluR-2阳性反应均有增加。老年组大鼠脊髓后角刺激侧GluR-2免疫反应变化不明显。且青年大鼠刺激侧比中年大鼠刺激侧的增加量多。Western印迹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疼痛刺激可以上调脊髓后角GluR-2的表达,但这种上调因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