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踝足矫形器(AFO)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Vojta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12周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Vojta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对A型肉毒毒素(RTX—A)治疗低月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跖屈畸形的体会。方法将48例(共93足)18个月以下足跖屈畸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小腿后肌群多点注射BTX—A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做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和踝关节背伸角度的疗效评定。结果两组CSS评分和踝关节背伸角度在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7天的CSS评分和踝关节背伸角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BTX—A对低月龄痉挛型脑瘫患儿是有效的、安全的,对促进低月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早期运动发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划分为各30例的3组,行单纯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组(A组)、行新Bobath治疗的新Bobath技术组(B组),行电针拮抗肌腧穴疗法联合新Bobath治疗技术的C组(C组)。对比分析3组不同治疗方法前后Fulg-Meyer评分、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erg平衡量表具体改善情况。结果三组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评定指标方面均有效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评定较其他组明显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行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改善效果,且能够有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阳灸治疗。利用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均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踝背伸和跖屈肌群的协调控制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9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训练组19例,踝关节协调控制组20例,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对比研究,评定指标: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功能评分(FMA-L),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10m步行速度测定,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评估方法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各评定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踝关节协调控制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强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肌群协调控制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为主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夹脊穴为主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共治疗两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痉挛状态评分降低,FMA、MBI及SS-QOL评分升高,血清ET水平降低,血清NO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痉挛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及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E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夹脊穴为主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肯定,同时可改善患者相关血清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论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康复护理、基本药物治疗及床旁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基于Bobath技术穿插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患者应用基于Bobath技术穿插推拿手法。两组共治疗4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MAS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基于Bobath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肌痉挛程度,其疗效并不优于基于常规Bobath技术的运动疗法,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脊穴点段针刺疗法对中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动脉血流速度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中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脊穴点段针刺疗法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钙结合蛋白S100β(S100β)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6%(53/55),对照组为76.36%(42/5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情况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治疗2周、4周、8周后和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的桡动脉、肱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2周、4...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结合Bobath技术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相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有效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为30例。2组均给予以神经内外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疗(痉挛肌治疗仪)和Bobath技术。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对比2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评分发现,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过临床治疗后,改良Ashworth肌痉挛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后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f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结合Bobath技术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减轻急性脑卒中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7,(5):586-587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痛风性踝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关节镜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复发率及治疗前后关节囊肿胀、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治疗天数、1年后疾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囊肿胀、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手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瘫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替扎尼定片治疗,治疗组口服芍药甘草汤加味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来评定患者的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FMA评分亦显著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痉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抗痉挛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的63例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屈肌张力Ashworth评级均在1~3级之间。6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针刺疗法,1日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比较,评估方法采用Ashworth评分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和F波波幅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试验组显效率(31.25%)高于对照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两组上肢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试验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波参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简便、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士冲  赵定亮  化龙昂  黄莹 《西部医学》2023,35(8):1142-1146+1157
探讨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对旋前外旋型(PER)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1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94例PER Ⅲ度或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康复锻炼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机械动力牵拉。比较两组VAS评分、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角度、踝关节肿胀、AOFAS踝 后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6月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1月、3月、6月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1月、3月、6月踝关节骨折患者踝关节肿胀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9% vs 70.0%,2=6.345,P=0.012)。观察组AOFAS踝 后足评分中异常步态、前后活动(屈/伸)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物质、心理、社会、躯体等生活质量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递进式目标康复锻炼应用于PER Ⅲ度或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尚元疏筋通络洗剂外洗结合功能锻炼对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尚元疏筋通络洗剂外洗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单纯给予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根据AOF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术后第1天,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0天,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术后2组患者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降低,术后第1天,2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60天,2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术后第90天,观察组的AOF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AOFAS评分表评定疗效,观察组优良率为82.1%,对照组为53.6%;观察组的优良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过敏、药疹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尚元疏筋通络洗剂外洗结合功能锻炼治疗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纯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肉毒素联合非药物治疗对踝关节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研究。23名卒中后6个月患者,纳入试验,每名患者都存在踝关节痉挛。患者注射肉毒素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打拍、电刺激或者牵拉治疗。在治疗前(T0),治疗后10天(T1)、20天(T2)、90天(T3)进行评价。指标:改良的Ashworth评分、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腓肠肌运动电位,站立位踝背曲角度(步态分析)。结果使用电刺激组在T1时改良Ashworth评分改善。电刺激组和打拍组在T3时所有指标改善。拉伸组持续效果较差,t3时同另外两组和治疗前比较较差。结论本研究提示肉毒素注射结合打拍和电刺激治疗可能对踝关节痉挛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疗效及对下肢H反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6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屈膝位背屈角度、伸膝位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下肢H反射参数[波幅、潜伏期、最大H波与最大M波比值(H/M)]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屈膝位、伸膝位背屈角度及下肢H反射波幅、H/M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GMFM评分及下肢H反射潜伏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且可减弱下肢H反射,对促进其预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并于中药熏蒸后给予康复训练。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结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的痉挛状态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缺血性脑卒中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接受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与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中医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0天。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结合康复训练能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探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降低脑卒中后肌张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住的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患侧肌张力。结果:治疗后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Bobath疗法降低脑卒中肌张力明显优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