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肾脏肿瘤的发病率在人类泌尿系统肿瘤中排名第3,约占恶性肿瘤的3%,发病年龄主要在50~70岁,每年导致90 000多例患者死亡,且呈递增趋势~([1])。肾癌的具体发病机制不详,除遗传因素外,吸烟、肥胖、污染和辐射等也是重要因素。大多数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患者在早期无任何症状,20%~30%患者在  相似文献   

2.
遗传因素是非综合征型聋常见的致病原因。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耳聋的临床实践。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有助于耳聋的早期发现,耳聋基因筛査和诊断的普及有助于明确其病因,临床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则有助于耳聋的早期干预。至今发现的非综合征型聋的致病基因有110个,鉴定其致病基因在临床上仍存在很多挑战。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开展,对耳聋基因检测和数据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指南阐述了非综合征型耳聋的人群发病率、致病基因谱、遗传方式、疾病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基因诊断、治疗和干预,以及耳聋预防和再发风险评估等关键问题,为遗传咨询师、临床耳科医师及基因检测专业人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肺癌的病因学还不清楚,它可能包括大量致癌污染物与宿主易感性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往对类人猿和人类肺癌的大量研究,几乎一致把肺癌的病因学归于易感宿主吸入大量的致癌污染物(吸烟、石棉尘、铀等)和其它环境因素及种族因素,几乎没有注意到宿主的易感性问题。本文的目的是描述肿瘤病人的家族史和肺部肿瘤病人吸烟的行为所见,并注意了各种肿瘤先证者亲属中的肺癌位置的分布。病人的家族史是由本人所提供,病人均经Nebraska 两所大学的肿瘤学临床部诊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恶性肿瘤与遗传延安医学院(716000)霍满鹏,王文强近年来,根据肿瘤流行病学、肿瘤临床统计学、肿瘤病因学以及肿瘤的分子遗传学深入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大多数肿瘤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其遗传度的高低,随...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受抑郁和吸烟成瘾影响的人数逐年递增,前期研究显示高抑郁发生率与高吸烟率两大现象之间存在生态学关联,人群队列研究显示抑郁与吸烟成瘾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如果抑郁症和吸烟成瘾存在某种共同的致病因素,该致病因素既导致吸烟成瘾又导致抑郁,可推测烟瘾与抑郁之间可能并非因果关系,是伴发关系,中枢谷氨酸释放增多可能是抑郁与吸烟成瘾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别从中枢谷氨酸浓度升高如何导致抑郁和吸烟成瘾、导致谷氨酸水平升高的原因、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抑郁与吸烟成瘾的预防及治疗四个方面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连市启智学校学生智力低下的影响因素,以寻求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结果 智力低下致病原因不明者占37.82%,可能与性别及发现智力问题的时间有关;明确致病因素中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脑部疾病(占17.66%)、先天愚型与新生儿窒息(各占7.14%).结论 提高预防水平,减少导致智力低下的高危因素,降低智力低下儿童的出生率;对于已被确诊为智力低下的儿童尽早实施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bcl-6蛋白表达及基因重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6和CD10蛋白表达以及基因重排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51例DLBCL(22例为淋巴结内,29例为淋巴结外)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石蜡组织中bcl-6蛋白表达,并与CD10的表达作比较分析;应用断裂分离探针及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2例淋巴结内DLBCL(22例为石蜡组织,10例为新鲜组织)和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石蜡组织中bcl-6基因的重排。结果(1)淋巴结内、外DLBCL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bcl-6蛋白均呈细胞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16/22)、75.9%(22/29)、100.0%(10/10);CD10的阳性率分别为40.9%(9/22)、41.4%(12/29)、100.0%(10/10),所有CD10阳性肿瘤均共同表达bcl-6蛋白。(2)40.9%(9/22)的淋巴结内DLBCL和41.4%(12/29)的淋巴结外DLBCL为两蛋白共同阳性表达;将之与两蛋白均不表达的DLBCL(27.3%,6/22和24.1%,7/29)相比,前者(Ⅰ或Ⅱ期)的临床分期低于后者(Ⅲ或Ⅳ期,P<0.05)。(3)淋巴结内DLBCL样本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28.1%(9/32),其中石蜡组织样本阳性率为27.3%(6/22),新鲜组织样本阳性率为30.0%(3/10),P>0.05。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样本中均未检测到bcl-6基因重排,与DLBCL相比P<0.05。结论(1)在DLBCL中bcl6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bcl-6和CD10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协助DLB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cl6和CD10共同阳性的DLBCL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2)bcl-6基因重排可能参与了部分DLBCL的发生,并可作为DLBCL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两个Coffin-Siris综合征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表征及基因变异分析,揭示其可能的遗传发病机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两例先证者进行致病原因筛查,结合临床表型确定可能致病的候选基因,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变异验证。结果:WES检测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 ...  相似文献   

9.
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比女性高1.5~3倍.并且与吸烟有明显的相关,吸烟男性较不吸烟者发病率增加5~10倍.遗传标记的研究提示,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在病因学上可能起重要作用,最近,Germenis等(1974)报道,在肾细胞癌患者中C3~F和Gc~2基因明显升高,而病人与对照组之间Hp和运铁蛋白Tf系统无明显差异.本文介绍了66例原发性肾细胞癌患者结合珠蛋白(Hp)、补体3(C3),血型特异成份(Gc)和Tf四个遗传标记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例父源性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一名孕妇的两例胎儿的孕中晚期超声检查均提示肾脏异常和羊水过多,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分别对第1胎的脐血样本和第2胎的羊水样本进行产前诊断。发现第1胎染色体17q12微缺失后,父母进行外周血SNP-array检测以确定遗传来源。结合双亲临床病史,其父亲进行泌尿系统相关的565个基因的高通量测序,以排除泌尿系统及生殖器官先天性结构畸形相关的已知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可能。结果该家系两例胎儿SNP-array结果均为arr[hg19]17q12(34822465~36243365)×1,大小约1.4 Mb,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遗传自父亲。胎儿父亲未发现泌尿系统相关的致病或疑似致病变异。结论父源性17q12微缺失可能为两例胎儿超声肾脏异常和羊水过多的遗传学病因。产前SNP-array检测可明确诊断,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肺母细胞瘤(pulmonary blastoma,PB)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恶性肿瘤,占所有肺原发肿瘤的0.25%~0.50%[1]。其具体病因仍不清楚,大部分研究认为吸烟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2],大量吸烟可能是引起PBP53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之一[3];另有研究发现,PB也可存在β-catenin的突变[4]。PB位于肺周边部,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男性泌尿系统肿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男性居民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前列腺癌与多种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增加、体内雄激素含量增多、肥胖、大量饮酒或吸烟、家族遗传史等[1].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食管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一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感染特征及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和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分别对来自河南同一地区的75例宫颈鳞癌患者和78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HPV 分型检测.结果 来自同一地区的宫颈、食管鳞癌组织中,HPV16型阳性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83%(58/70)和82%(49/60),其余阳性类型宫颈鳞癌中依次为HPV58、18、31、6、52、33、11,分别占14%(10/70),9%(6/70),7%(5/70),6%(4/70),6%(4/70),4%(3/70),4%(3/70);食管鳞癌中依次为HPV18、58、31、6、11,分别占15%(9/60),8%(5/60),7%(4/60),5%(3/60),5%(3/60).对HPV16阳性的宫颈、食管鳞癌标本DNA进行HPV16致癌基因E6/E7扩增进行验证,阳性率为100%.结论 同一地区居民宫颈(食管)鳞癌HPV感染亚型相似,提示HPV可能是这两种肿瘤的共同致病因素,HPV16可能在宫颈和食管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为其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CEA、NSE及CYFRA21-1水平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化疗前、后常规采集确诊为肺癌的84例患者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标本血清中CEA、NSE及CY-FRA21-1的表达情况,评估其变化,所有患者随访5年.84例肺癌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者为67.9%(57/84),其中SCLC为65.4%(17/26);NSCLC为69.0%(40/58);SCLC患者血清CEA、NSE及CYFRA21-1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11.5%(3/26)、57.7%(15/26)及23.1%(6/26).NSCLC患者分别为38.0%(22/58)、20.7%(12/58)及44.8%(26/58).SCLC局限期分别为0%、13.3%(2/15)及0%,广泛期分别为100%(3/3)、86.7%(13/15)及100%(6/6);Ⅲ期NSCLC分别为13.7%(3/22)、16.7%(2/12)和11.5%(3/26);Ⅳ期分别为86.4%(19/22)、83.3%(10/12)和88.5%(23/26);化疗后,SCLC血清NSE降至正常者为93.3%(14/15),NSCLC血清CEA、CYFRA21-1降低或降至正常值分别为72.7%(16/22)及92.3%(24/26).SCLC血清肿瘤指标增高的总的生存时间为18.0个月;NSCLC为16.2个月.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分期和疗效有关,晚期肿瘤标志物增高,化疗后明显下降.肿瘤标志物较高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肿瘤标志物在高危人群和癌症患者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对机体致癌物质暴露、生物学效应以及个体遗传易感性进行测量和评价,试图打开肿瘤病因"黑箱",揭示肿瘤发病的本质,它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涉及病因学、预防医学和临床治疗各个领域。肿瘤分子流行病学要严格设计和实施,用质量控制原则、循证医学原则和伦理学原则指导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随着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加入,结合了多学科优势的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正在迅速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分析了6例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6例恶性GIST均无消化道梗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广泛分布于胃(60%), 小肠(30%)和其它部位(10%),10%~30%GIST是恶性的,表现为腹腔内的扩散或肝转移; 常规病理学检查,GIST与平滑肌瘤/肉瘤等其它类型的梭形细胞肿瘤不易区别,确诊需要免疫组化或/和电镜检查;免疫组化CD34(+),Vimenti(+),Desmin(-),Actin (-) , S-100(-);恶性GIST应行根治性手术,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结论 GIST具有独特免疫组化表型,是有别于平滑肌肿瘤的一类成分复杂的间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头颈部鳞癌与吸烟,饮酒有关,随着妇女和青少年吸烟人数增加,预计这类肿瘤的发病率将上升。以往这类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已提出存在大量反复变化的染色体区,但未发现明确的特征性遗传改变模式。本文作者对来自10个头颈部鳞癌的细胞系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促进恶性转化的附加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可能所在的位点。每个细胞系摄影并分析15个分裂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胃癌中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A2)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关系,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82例配对人胃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HMGA2和HDAC6的蛋白及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HMGA2和HDAC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1%(57/82)和65.85%(54/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4.63%(12/82)、12.20%(10/82)和正常组织9.76%(8/82)、7.32%(6/82)(P0.05);胃癌组织HMGA2、HDAC6蛋白和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高(P0.05),且两者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MGA2和HDAC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6,P0.05)。结论 HMGA2和HDAC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且共存现象,可能与胃癌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MEN 2)是一种以甲状腺、肾上腺髓质和甲状旁腺内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生增生或肿瘤为主要特征的肿瘤,一般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MEN 2可分为3种亚型:2A型(MEN2A)、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型(FMTC)和2B型(MEN2B)。原癌基因RET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与MEN2发病相关的基因,突变热点主要为第10、11、13~16外显子。98%的MEN2A患者,98%以上的MEN 2B患者,以及约95%的FMTC家系,均可检测到RET基因的致病突变。另外,约5%的MEN2A和50%的MEN2B先证者可能源自RET基因的种系自发突变。MEN2患者的子代遗传到RET突变基因的风险高达50%,故对先证者、家系和亲属进行RET基因突变的筛查,不仅可以早期预防和诊治本病,而且可以实施后续的产前诊断、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具有重要的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意义。本文对MEN2的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小肝癌 (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 ,SHCC)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学因素。 方法  70例SHCC术后患者 ,分别选择 6项可能对术后早期复发产生影响的临床与病理学因素 ,对指标进行t检验或 χ2 检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的 1、3、5年总体复发率分别为 2 1 4 %、6 2 9%与 72 8%;生存率分别为 97 1%、85 7%和 70 0 %;36例复发者中的 70 6 %(36 /5 1)发生在术后 2年内。 2年内与 2年后复发者的复发灶数目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1 6 %、75 0 %、5 2 7%和 10 0 %、93 3%、80 0 %。复发者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ranscatheterarterychemotherapyandembolization ,TACE)治疗 2 6例中 ,直径≤ 2cm者 (18例 )与 >2cm者 (12例 ) ,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48 2± 10 7个月与2 7 2± 7 5个月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SHCC术后 2年是复发的高峰时间 ,可能与肿瘤对血管的侵犯及肿瘤血管的密度直接相关 ;2年内复发者预后差。对于直径≤ 2cm的复发肿瘤 ,TACE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