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弛 《广东医学》1999,20(9):722-723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血瘀证的专用治法,活血是使停滞瘀积、不流的死血复活,化瘀是使堵于血管中凝结的瘀血化开,其总的含义即是使血液恢复正常流动和血管恢复畅通,从而使血瘀引起的病证得到康复;正常血液不停地周流于全身,一旦流动受阻,停滞不行而淤积,中医则称之为血瘀证,其瘀积不流的血液则称之为瘀血,此外中医对不正常的血液又称之为污秽不洁之血,留在体内亦被认为瘀血,另外对久治不愈的病证亦归之于瘀血,如<医林改错>认为:"久病入络为瘀血".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络病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集中体现了叶天士目的络病思想.从<临证指南医案>中可以看到,叶天士将其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种病证目的辨治过程中.<临证指南医案>中目的络病病位广,病程长短不一,病因病机多种多样,具有独到目的治疗用药特色.可见,叶天士已总结出比较完善目的络病理论.叶天士对中医学目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疒徵瘀血系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内经》中有关于“恶血”、“脉不通”、“血泣”等记载,也曾论及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然首次提出“瘀血”之名者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许多篇章中详细论述了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病证特点,并用活血化瘀诸方治疗与瘀血有关的病证,为后世医家对瘀血理论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1何为瘀血《内经》中虽有关于瘀血的论述,但很不明确,如《素问·调经论》云:“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脉络水溢,则经有留血。”《素问·缪刺论》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张…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因势利导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势利导思想是<伤寒论>的重要治疗思想,仲景已广泛用于各经病证的治疗,汗法、吐法、下法、"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以及火郁发之等法均体现了因势利导思想.这一思想根据病变发展,顺应机体抗邪趋势,导邪外出,从而能促使机体功能恢复.它抓住了病机演变的趋势,能够有针对性地排出病邪,实现了"邪去则正安"这一中医治病的精髓.肿瘤病情凶险,病变多端,病机错综复杂,非简单辨证所能概括.根据肿瘤病情发展演变的特点,结合机体抗邪趋势,辨病势论治,无疑是<伤寒论>因势利导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瘀血生风”就是因瘀血导致的内风。“瘀血生风”病证除了表现出瘀血和动风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外,常常伴有气虚、阴虚、血寒、血热等较多的兼证。正确认识这类兼证,揭示其规律,对“瘀血生风”病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瘀血生风”过程中出现的兼证及其病机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其兼证规律。  相似文献   

6.
肾气丸一方,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仲景以肾气丸治虚劳、痰饮、消渴、脚气、转胞五病.笔者在"异病同治"原则的指导下,把握不同病证的相同病机,从治"本"着手,运用肾气丸临床中减变通治疗内科杂病,每获良效,试将管窥之见,介绍于后,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7.
所谓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之机理,它是辨析病证的基础和论治的前提.<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相似文献   

8.
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历来有急慢之分,五水之说,阴水阳水之辨证.病因有内外之别.外因为风、寒、湿、热.疮毒.内因有饮食劳倦.房室所伤.此外,瘀血亦可引发水肿.<土证论>日:"瘀土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无论何因,终可导致肺失宣化肃降,辟失运化,肾失开团,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决渎失职,水湿停聚,津血悉从水化,泛溢肌肤,形成水肿.病本在肾,脏腑标证各异,皆可陷血分而扶瘀,阻滞三焦水道,使水肿顽固难愈.水津不能自行.赖气而动;津血同源.血行水行,血瘀水停.<金蒉要略>指出:"血不利则为水."<血论证>也言:"又有瘀血流注,亦发肿胀者,乃血变成水之证."气化失常,血瘀不畅,则水行障碍.反之,水病累血,水行受阻,故瘀血愈甚,气化更差.如此恶性循环,使水肿迁延难治.现代医学证实:肾炎病理改变为细胞增生,炎性渗出,组织变性及坏死,晚期普遍毛细知管狡窄闭塞而缺血.并均有不同程度及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变学高凝状态等改变,则与瘀血阻滞,水病血累血观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辨析<黄帝内经>中关于癫痫与癫狂的论述.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研读、分析、探讨,总结癫痫与癫狂之异同,并综合<黄帝内经>多篇文章就癫痫与癫狂之病名、病证、治疗从文献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灵枢·癫狂>所言"癫疾"实属"癫痫",与通常所言精神错乱之"癫狂"的含义不同,癫狂之"癫"与癫痫之"癫"并非一病,两者应当分辨,概念不能混淆.结论:癫痫与癫狂虽病名、病因、病机等不同,但都属于情志疾病范畴,每每表现出思维、知觉、情感、动作等方面的障碍,故除针药为治外,摄护措施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泻心汤及其类方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的泻心汤,今见于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祖剂>以之为伊尹方,<张氏医通>认为乃仓公所致"水齐汤",以示该方之渊源久远.该方几经变异,几经发挥,今已成为治疗火热证名药--三黄片.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的独特治则,它始见于<内经>发展于<金匮要略>,又经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其中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强调"治疗以气血为主,气有虚实,血有亏瘀".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对出血证强调"化瘀为本,止血为标",提出"一切不治之症,终以不善祛瘀之故".明代缪仲淳提出"瘀血不去,新血安生".明确提出了瘀血症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痉病为<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提出的病证.其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本文所及两例因症候与痉病相类,故宗<金匮要略>治痉之法治之.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下称<理伤续断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作者为唐朝的蔺道人.全书共分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理伤续断方及治伤损方论3个部分[1].书中载方50首,用药139味.在这部著作中,蔺氏创造性地发展了祖国医学的气血学说,主张"凡肿是血作",认为跌仆损伤引起的肿痛主要和瘀血有关,指出瘀血为患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如"淤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痛倦.""淤雍滞结,肿不散,或作痈疽,疼痛至甚"等.这是<内经>中瘀血病机在创伤骨科的具体运用和发挥.因此,重视调理气血,强调活血化瘀,成为蔺氏立法处方的显著特色,并贯穿于创伤早中后三期的辨治中,创制了各具特色的伤科用方.  相似文献   

14.
多寐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的病证.亦即一般所谓嗜睡.嗜睡以阳虚阴盛为主要病机,<灵枢·口问>: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灵枢·大惑论>:"卫气……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即指出了多卧嗜睡的病机所在.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以其特有的六经辨证体系对中医外感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分析<伤寒论>六经病症,外感邪气侵袭不同经络,表现各有不同,因此形成了以六经提纲证为代表的外感辨证思想,并且,多方面通过兼证和变证分析,提出了病机相同或相似的病证均可使用<伤寒论>各经本证所提出的方药,使得<伤寒论>理法方药拓展到了杂病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6.
王立忠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瘀血"为患,且"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毒热灼伤营血挟瘀致血热妄行,气不摄血、瘀血阻络乃其主要病机。王师强调治疗本病首要目标是防止出血和避免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而不应过分执着于血小板数值的增减。临证时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明确血瘀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键致病因素,治疗上宜益气养血、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并在此基础上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气血阴阳同调,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7.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或"月水过多". 月经过多,早在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温经汤方下就有记载.后世各家针对虚、热、瘀,甚则痰湿等病机进行了论述,认识渐趋完善.病位上突出冲任;病机强调了气虚统摄无权,或血热流行散溢,此外尚有痰湿内阻、痰火虚热、虚寒等;治疗上以摄血止血、引血归经、和其阴阳、调其血气、滋阴制火为大法,并通过诊疗实践积累了不少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后人研究和治疗本病有所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宜轩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临床常表现为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等一系列症状.多发于40岁以后,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位次已由20世纪50年代第4位上升到80年代的第1位.因此,积极防治冠心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病当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病的范畴,早在<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有"心病,先心痛"之谓,<金匮要略>有"阳微阴弦,心痛发也"之病机,<医林改错>有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痛等记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临床运用下瘀血汤的经验,探讨其临证应用本方的思路。[方法]选取张杰教授运用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输卵管堵塞、冠心病、颈总动脉斑块之验案4则,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验案进行分析。[结果]张师认为,下瘀血汤中?虫之咸寒走窜,桃仁之苦温推陈,大黄之苦寒荡涤,药专力宏,破血逐瘀之力颇强,只要抓住“瘀”这一主要病机,此方不仅可以治疗产妇瘀血内结之腹痛及妇人瘀阻胞宫之经水不利,灵活加减配伍后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部位的瘀血病证。张师运用此方治疗肝郁脾虚、痰毒瘀阻之肝积,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冲任虚寒、瘀阻胞宫之不孕,肝郁气滞、痰瘀内停之眩晕,疗效显著。[结论]张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下瘀血汤加减治疗多种瘀血病证,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经验特色鲜明,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百病生于气"的观点可以从气的相关概念及气与神的关系中得到印证.<内经>针对此观点从发病学角度进行了广泛的阐述,从气与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脏腑气机生理病理特点这三方面进一步剖析经文,发现其对血证、津液病证、脏腑病证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