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浆IL-6、IL-10水平的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3及亚群CD4、CD8细胞的数量及CD4/CD8比值;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HFRS患者病程中存在CD3、CD4、CD8细胞数量的不同程度升高,CD3、CD8细胞于发热期明显升高(P<0.05或P<0.01),均于低血压期达峰值(P<0.01);CD4细胞升高幅度较小,于少尿期达峰值(P<0.01);CD4/CD8比值下降或倒置,于低血压期比值降至最低(P<0.01);血清IL-6、IL-10水平在病程中均明显升高(P<0.01),于少尿期达峰值。在HFRS不同病型中,随临床病型的加重,CD3、CD8细胞明显升高,在危重型升高达峰值(P<0.01),而CD4细胞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在重型升高达峰值(P<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CD4/CD8比值的下降与血清IL-6、IL-10水平的升高相一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78和r=-0.8787。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细胞因子分泌失常介导的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 对112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暈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中HBV DNA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 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急性乙型肝炎(AHB)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炎肝硬化(LC)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LC组下降最显著(P<0.01).而LC组B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高(P<0.01).NK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均存在降低趋势(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唐永明  张斌 《江苏医药》1997,23(12):833-835
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及单克隆抗体夹心法ELISA,同步检测了3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4(IL-2、IL-4)水平。发现HFRS病程中各T细胞亚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CDS阳性T细胞在各病期均有升高。IL-4水平升高仅见于发热期.而IL-2的升高主要在低血压期和少尿期。病程中有CD4/CD8比值的下降甚至倒置。这种比值的变化与IL-2和IL-4的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揭示,在HFRS发病机理中存在Thl型和Th2型免疫反应等多种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广东省SARS数据库中所有检测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292例SARS患者,按疾病进程、预后及是否使用激素,对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作回顾性分析.结果SARS组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低谷出现于病程第5~10d.其中256例治愈SARS患者在病程第10~15d开始明显回升,多数恢复正常;36例死亡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持续降低,CD4 、CD8 均低于25 0个/μl.SARS患者是否使用激素在病程16天内对T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程第17天上述计数无显著性差异,且使用激素组较未使用激素组T细胞亚群计数推迟8d左右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均显著下降,下降程度可作为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激素使用可加重SARS患者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伴严重血小板减少病例的血小板动态变化、临床出血倾向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HFRS伴严重血小板减少(≤20×109/L)23例病例,观察其血小板的下降、回升情况及临床出血倾向。结果 23例病例入院时间分别为第410病日,其中发热期7例(30.43%),二期重叠(发热或低血压休克与少尿期重叠)7例(30.43%),三期重叠1例(4.35%),少尿期8例(34.78%),血小板低于正常23例(100%),血小板值分别为(2.0010病日,其中发热期7例(30.43%),二期重叠(发热或低血压休克与少尿期重叠)7例(30.43%),三期重叠1例(4.35%),少尿期8例(34.78%),血小板低于正常23例(100%),血小板值分别为(2.0086.00)×109/L,入院后血小板继续下降13例,最低值发生在第486.00)×109/L,入院后血小板继续下降13例,最低值发生在第412病日,最低值(2.0012病日,最低值(2.0020.00)×109/L,分别发生在发热期5例(21.74%),少尿期10例(43.48%),低血压休克、少尿期重叠6例(26.09%),发热、少尿期重叠1例(4.35%),三期重叠1例(4.35%)。除1例病例血小板无回升即死亡外,余22例病例血小板随着体温下降、尿量增多血小板开始回升,其中少尿期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移行期血小板恢复正常4例,多尿期血小板恢复正常13例,4例血小板尚未回升正常而死亡,血小板最低值至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20.00)×109/L,分别发生在发热期5例(21.74%),少尿期10例(43.48%),低血压休克、少尿期重叠6例(26.09%),发热、少尿期重叠1例(4.35%),三期重叠1例(4.35%)。除1例病例血小板无回升即死亡外,余22例病例血小板随着体温下降、尿量增多血小板开始回升,其中少尿期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移行期血小板恢复正常4例,多尿期血小板恢复正常13例,4例血小板尚未回升正常而死亡,血小板最低值至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11 d。23例病例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出血23例,以注射部位明显瘀斑多见,消化道出血3例,肾破裂3例,鼻衄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23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出血表现明显者给予止血合剂及血浆,其中仅2例补充血小板治疗。23例病例死亡7例。结论 HFRS患者的血小板数普遍减少,至低血压少尿期达最低值,多在少尿期末开始回升,多数在多尿期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及其回升速度可作为估计HFRS预后的一项指标。虽血小板降低明显,但出血倾向不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5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以20例正常人同期监测结果作对照.结果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分期越晚,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I、II期宫颈癌患者与III、IV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7.
刘源  李军  韩亚萍  陈念  严有德  蔡洁  董莉 《江苏医药》2008,34(2):193-194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对34例重型肝炎进行PE治疗,血浆分离器采用EC-4A型,在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生化、凝血指标.同时即刻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后ALT、AST、Tbil和Dbil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外周血CD3 细胞、CD3 CD4 细胞和CD3-CD19 细胞比率明显降低,CD3-CD56 细胞比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 采用新型EC-4A型血浆分离器的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明显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但对患者部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近期比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3个月后,43例HBV-ACLF患者存活26例,死亡17例.与肝衰竭存活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CD3+细胞百分率(22.96±20.59)%、CD8+细胞百分率(31.63±12.69)%均低于存活组(37.89±17.36)%和(36.52±9.75)%,而CD4+细胞百分率(55.15±14.23)%、CD4+/CD8+(1.77±1.38)高于存活组(48.51±13.35)%、(1.32±0.6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淋巴细胞、CD4+/CD8+升高,肝衰竭存活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4+ CD25+ Treg比例下降的程度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09例出血热患者(重症组56例、轻症组53例)293例次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及血浆粘度、血浆渗透压、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血沉、尿渗透压的)监测,发现血液流变学在出血热各病期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1.自发热期开始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就较正常人(分别为6.20±0.67、41.69±4.30%)增高,分别为6.915±1.385、46.214±9.293%(P<0.01),低血压休克期达到各期峰值分别为7.063±1.300、47.822±7.243%(P<0.01),少尿期开始下降,至多尿期才恢复正常。2.尿渗透压自发热期开始下降,随着病程进展进行性下降,多尿期显著低于正常值(678.35±183.53mOsm/kg/H_2O)为308.293±107.774mOs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各期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HFRS患者28例为观察组,分别测定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血清肌酐(Crea)及Cys-C含量,同时选取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Crea及Cys-C的动态变化。结果 Crea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热期及恢复期无明显升高;Cys-C在临床各期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rea相比, Cys-C在HFRS发病期升高更早,恢复期下降更慢,为监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功能变化的灵敏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应用ELISA法对肝癌患者血清TNF-β以及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Ⅰ、Ⅱ、Ⅲ期肝癌患者血清TNF-β水平分别为(28.46±5.14)ng/L、(24.19±4.37)ng/L、(18.23±5.27)ng/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1.35±3.19)ng/L(均P<0.01);而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而CD4+CD25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β的水平均下降,且两者变化呈正相关,提示其与肝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及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18+、NK细胞、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结果 慢乙肝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B细胞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患者CD3+、CD3+CD4+、CD3+CD8+及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别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特征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典型病例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1].本文总结22例军事人员HFRS的临床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特征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典型病例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1].本文总结22例军事人员HFRS的临床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8例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危重组),18例普通型H1N1流感患者(普通组)和18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流式细胞术测上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CD8+、CD8+CD28+、CD8+CD28-、CD4+CD25+high的百分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型H1N1病毒感染患者,尤其是危重型组,淋巴细胞绝对数及百分比显著下降,且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CD8+、CD8+CD28+、CD4+CD25+high百分比明显降低,而CD8+CD28-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损伤患者淋巴细胞和细胞免疫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改变可反映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与正常儿童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比较IMEB病毒(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的变化,探讨IM患者急性期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IM患者39例,同期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另IM组39例分为EBV阳性组32例,IMEBV阴性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结果IM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IM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免疫功能的紊乱程度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anvirus,HV)引起的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典型患者呈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重症患者可前二或三期重叠。全国HFRS疫情总体呈现持续平稳下降趋势,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不断改进,病死率下降至3%-5%。  相似文献   

19.
急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在疾病发展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7例AHB患者(AH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和3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点;动态检测AHB患者CD4~+/CD8~+变化,并探讨其与ALT改变及与HBVDNA清除的相关性.结果 AHB组人院4周内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CHB组和对照组,NK细胞4周内均低于其余2组(P<0.05).AHB疾病早期ALT高水平异常时CD4~+/CD8~+明显低下;随着ALT恢复正常,CD4~+/CD8~+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AHB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分布与对照组和CHB患者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展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6例IM患儿在急性期、42例恢复期、26例随访期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检测CD3+和CD8+细胞明显升高,CD4+细胞明显降低,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