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 方法  对确诊为早产儿PDA的 2 0例患儿 ,以消炎痛每次 0 1~ 0 3mg/kg鼻饲给药 ,每 12小时一次 ,共用 3次为一疗程。结果 :第一个疗程PDA闭合为 16例 ,第二个疗程PDA闭合1例 ,3例未闭合。 结论  消炎痛关闭早产儿PDA成功率高 ,给药时间早 ,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消炎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早产儿PDA的20例患儿。以消炎痛每次0.1~0.3mg/kg鼻饲给药,每12小时一次。共用3次为一疗程。结果:第一个疗程PDA闭合为16例。第二个疗程PDA闭合1例.3例未闭合。结论 消炎痛关闭早产儿PDA成功率高,给药时间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口服美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急救医学》2004,11(5):317-319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及消炎痛治疗10年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及消炎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早产儿及患动脉导管未闭例数计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观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与早产儿体重及胎龄的关系,探讨消炎痛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为5.06%(60/1185),出生体重≤1500克者,其发病率为6.54%(10/155),~2000克者为5.25%(27/514),~2500克者为4.88%(19/389),≥2500克者为3.15%(4/127),各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64.85,P<0.01)。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闻发病率与胎龄无关(x2=0.344,P>0.05)。消炎痛治疗41例,痊愈31例(75.81%)。≤1500克、2000克、2500克及≥2500克等组消炎病治愈率分别100%、90.91%、53.84%和0(x2=13.62,P<0.05),治愈率与胎龄无关。结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闻的发病率及消炎痛对其治愈率随出生体重增加而降低,两者与胎龄无关。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若未及时诊断与处理,常可诱发或促进充血性心衰、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的发生发展,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早产儿PDA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诊疗技术日趋成熟,在临床上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在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儿中其发病率更高。如未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肺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对症治疗,该文对低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57例临床—X线分析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1981年11月~1992年7月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57例,综合其胸部X线片特征为,生后一周内显示肺充血,分流量大者很快进展为肺水肿,近半为九病例肺充血改变先于临床杂音检出。在一系列胸片上显示心脏进行性增大,两肺野灌气过度。并结合文献进行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胸部平片改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0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PDA因素为严重室息、肺炎、RDS及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在胸骨左缘第1~2或2~3肋间听到2/6~3/6级收缩期杂音,2例为连续性杂音。4例合并心力衰竭。8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频谱分析其中7例证实有PDA。9例口服消炎痛治疗,有效率为77%。1例自然关闭。4例用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口服美林与消炎痛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以便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35例早产儿PDA患儿随机分为 2组 :A组 17例给予口服美林治疗 ,B组 18例口服消炎痛治疗。结果 美林 16例PDA(94 1% )闭合 ,消炎痛组 10例 (6 1 1% )闭合 ,美林组PDA闭合率明显高于消炎痛组 (P <0 0 2 5 )。在副作用方面 ,美林组仅 1例 (5 9% )有少量胃出血 ,而消炎痛组 10例 (5 5 6 % )分别并发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例 ) ,胃出血(2例 ) ,IVH 1例 ,肾功能损害 (4例 ) ,低血糖、低钠血症 (1例 ) ;明显高于美林组 (P <0 0 0 5 )。结论 口服美林治疗早产儿PDA不仅疗效优于消炎痛 ,而且副作用少 ,安全系数高  相似文献   

12.
陈丹  毛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0):1032-1038
目的 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总结手术治疗PDA 的经验。方法 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诊断为PDA 并行手术治疗的早产儿19 例为手术组,同期未行手术治疗的19 例PDA 早产儿为非手术组。分析两组在病史因素、临床因素、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从术前准备及手术结果方面分析手术治疗的特点及临床效果。结果 非手术组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均大于手术组(PP1.3 及导管直径的平方/出生体重(d2/BW)比值>9 mm2/kg 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手术组(PPP>0.05)。结论 对有临床症状且内科保守治疗或药物治疗无好转的早产儿PDA,外科结扎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高危因素,为PDA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50例PDA新生儿为病例组,100例非PDA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直线相关分析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D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DA的发生与胎龄(r=-0.03,P<0.05)、出生体重(r=-0.04,P<0.05)呈负相关。出生时吸氧治疗为保护因素。宫内窘迫、羊水粪染、羊水过少、脐带绕颈、1 min Apgar评分<8分、母孕期感染、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PDA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避免母孕期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的发生,有利于减少PD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田方  石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0):1142-114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疾病,目前早产儿PDA的自然发展过程仍未完全明确,PDA发生的有些高危因素仍存在争议,对PDA是否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以及何时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仍存在争议。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证实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有害,但目前尚缺乏关闭导管治疗方案的远期益处或害处的相关证据。大多数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短期导管开放对患儿的影响。目前尚无评估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试验。近年来PDA治疗上最大的变化是减少对PDA的治疗。该文重点总结胎龄28周早产儿PDA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伴呼吸窘迫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的足月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3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给予服消炎痛治疗,每次0.2 mg/kg,鼻饲给药,每24小时1次,共用3次为一疗程,全部病例均仅用一疗程.未加用消炎痛治疗的1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动脉导管的关闭率;治疗组用药前后监测肾功能、血生化及血小板变化,观察记录尿量、胃肠道症状及出血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23例,动脉导管关闭17例,关闭率73.91%.对照组11例,关闭5例,关闭率45.45%,两组比较,治疗组PDA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除2例发生一过性少尿外,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消炎痛治疗足月新生儿PD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出生48h后进行超声检查诊断PDA的患儿为病例组,按2.5∶1的比例从动脉导管关闭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对照组。将两组早产儿的产科合并症、宫内情况、早产儿相关疾病、生后干预及相关检验指标进行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组96例,对照组25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用药情况、早产儿相关疾病及生后干预与PDA相关。趋势卡方检验等级效应分析显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PDA发生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感染和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是PDA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为独立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2.183、2.935和0.806),P均<0.05。结论本研究中,早产儿PDA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合并感染及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静脉注射消炎痛是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少尿、消化道出血、脑血流灌注减少。近年来,静脉注射布洛芬已用于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治疗不会减少脑血流灌注,也不会影响胃肠道和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伊朗目前尚无消炎痛和布洛芬的静脉制剂供应。该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药的口服制剂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胎龄小于34周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一组给予消炎痛口服,每次0.2 mg/kg,24 h给药 1 次,共3次。另一组给予布洛芬口服,共 3 次,间隔时间为24 h,首剂为 10 mg/kg,随后两次各 5 mg/kg。用药后观察导管闭合率、副作用、并发症及临床过程。结果:用药后布洛芬组18例患儿动脉导管都闭合(100%),而消炎痛组18例中有15例患儿动脉导管闭合(83.3%)(P>0.05)。两组疗效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消炎痛组发生了3例(16.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则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成活率均为 94%(17/18)。消炎痛组1例死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1例死于败血症。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和口服消炎痛治疗一样有效,而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较口服消炎痛治疗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399-403]  相似文献   

19.
口服美林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肺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成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自然关闭的可能性较大。但部分PDA分流量大的早产儿很快出现左心衰竭,并易患呼吸道感染。目前国内使用消炎痛关闭动脉导管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其肾脏损害的副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采用美林治疗PDA取得了与消炎痛治疗同样的疗效,减少了肾脏损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胎龄<34周hsPDA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布洛芬组(95例)和布洛芬+手术组(4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导管直径增大、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值≥0.80、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是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动脉导管直径>2.85 mm,大脑中动脉RI值≥0.80,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6 d对hs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具有预测价值(P<0.05);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43,灵敏度为86.5%,特异度75.0%(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