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25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经MRI平扫:冠状位于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矢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经手术切除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结果:25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19例,其中14例位于垂体右侧部,多发6例。MRI平扫24例(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23例(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但2例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即刻扫描25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扫描延迟25-30min后1例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信号特征,并评价MR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隐匿性肺癌患均经PHILPS 1.0NT磁共振仪进行轴位T1、T2加权成像及冠状位T2加权成像,并包括Gd—DTPA增强扫描。MRI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结果15例肺癌患中,实性癌14例(93.3%),其MRI表现为略长E、长T2信号;坏死囊性变1例(6.7%),其MRI表现为长E、长B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增强明显10例,其中5例呈花环状增强。全部患中被发现有纵隔转移6例,经Gd—DTPA增强扫描,全部为增强表现。结论由于纵隔血管的流空效应,MRI对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具有高度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腺瘤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病理证实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均经SE序列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部分患者还经FL2D T1加权成像及STIR序列成像,以及Gd—DTPA增强扫描。结果研究证实,甲状旁腺腺瘤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一中度强化。结论MRI能清晰显示甲状旁腺腺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因此,它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注射对比剂后不同增强方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6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先行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和T2 WI扫描 ,然后行GD DTPA冠状面T1WI动态增强扫描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 ,3 0min后再行冠状面T1WI延迟增强扫描。结果 :5 6例微腺瘤中平扫显示 13例 ,动态增强显示 5 5例 ,常规延迟增强显示 48例 ,延迟增强显示 3 3例。其中动态增强清楚显示 47例 ,常规延迟增强清楚显示 2 6例 ,延迟增强清楚显示 14例 ,三者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延迟增强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率较低 ,不适宜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5.
垂体卒中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附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对52例垂体卒中患者行常规TSE序列/Gd-DT-PA MRI增强扫描、CT扫描,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4.2%的垂体卒中发生于垂体巨大腺瘤或大腺瘤,65.4%的病例MRI表现为T1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MRI诊断垂体卒中准确率达100%.结论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MRI平扫即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6 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RI信号特征。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 4 6 .8% (2 9/ 6 2 )、88.7% (5 5 / 6 2 )和 6 4 .5 % (4 0 /6 2 )。 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最高。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杜鹏  林伟  张静 《武警医学》2011,22(4):296-299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有头痛、闭经、泌乳、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的34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前后的MRI表现,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 34例垂体微腺瘤中,平扫检出病灶24例,而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似"充盈缺损".MRI平扫的检出率为70.6%,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率为100%,行McNemar x2检验,P<0.05,说明两种扫描方法在垂体微腺瘤检出率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可靠性及检出率,降低MRI图像的不确定性的出现率.临床怀疑垂体微腺瘤者,应常规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的29例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及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29例垂体微腺瘤中,病灶大小小于5mm 18例,5~10mm 11例.平扫16例T1WI可见低信号影;无明显异常信号8例(其中6例病灶直径小于5mm);垂体形态异常5例;而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结论: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MR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动态增强早期扫描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5例垂体微腺瘤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征象及动态增强信号强度一时间曲线图的特点,总结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25例经过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病例.行MRI平扫及半剂量(0.05mmol/kg)动态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后处理功能.绘制出动态增强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图。结果:平扫垂体信号异常的20例.主要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稍低信号。平扫垂体信号无异常的5例;25例均进行半剂量(0.05mmol/kg)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早期(25~35s)呈低信号的病例8例,动脉中期(35~76s)呈低信号的病例16例·动脉晚期(76~120s)呈高信号的病例1例。结论:半剂量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检出率都好于其它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态MRI对垂体徽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1例垂体微腺瘤患者(手术25例,临床证实6例),采用美国GE1.5T超导磁共振仪,动态增强扫描,用造影剂Gd-DTPA(马根维显),剂量0.1mmol/kg,采用FSE序列。结果:常规平扫31例中有25例可见异常信号改变,占80.6%,而动态增强后31例中28例病灶呈低信号,有明显的图像特点,占90.3%。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具有特征性改变,在诊断垂体微腺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垂体微腺瘤患者30例均经PHILIP 1.0 NT型MR机行常规矢状面、冠状面T_1WI和T_2WI检查,而后全部又经动态扫描。结果:本组30例的病灶在平扫中,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25例;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高信号者3例;T_1WI和T_2WI均呈等信号者1例及高信号者1例。微腺瘤形态征象有垂体柄偏斜(25例)、垂体中央向上膨隆(2例),鞍底下陷(2例),以及瘤内出血(1例),动态扫描后,病灶不增强而正常腺体增强且边界清楚者29例,仅有1例病灶内出血且边界不清楚。结论:MRI动态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平扫,而且它可完整地观察早期正常垂体的增强表现与垂体微腺瘤的增强延迟表现,因而,它有助于对垂体微腺瘤的准确定位,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柄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垂体柄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23岁。结果:MRI的特征性表现为垂体柄球形增粗,3例生殖细胞瘤T1、T2等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强化均匀一致,其中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均行放射治疗,疗效明显;2例Rathke's囊肿,T1等、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仅示包膜环形强化,均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结论:MRI可以清楚的显示原发性垂体柄占位病变形态,有别于继发性病变;生殖细胞瘤放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病变包括垂体大腺瘤囊变1例、垂体大腺瘤囊变伴出血3例、垂体微腺瘤囊变伴出血2例、垂体微腺瘤囊变2例、颅咽管瘤3例、蛛网膜囊肿1例、表皮样囊肿1例、Rathke's囊肿1例。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常见,以长/短T1.长T2信号为著,一般为厚壁且内壁不规则呈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蛛网膜囊肿各序列呈脑脊液信号: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结论:应充分利用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体位成像、多种序列扫描从病变生长部位、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肇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垂体微腺瘤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垂体动态增强扫描36例,采用GE Signa Contour 0.5T超导型MRI仪,先行常规矢状面SET1和冠状面SET1、FSET2平扫,然后手动推注造影剂马根维显,成人剂量0.1ml/kg,选择FSET1序列,进行快速连续5期增强扫描。结果:每期扫描时间约32—35秒。第1期(动脉期)垂体柄首先显示强化;第2-4期(静脉期)垂体呈逐渐强化并达最高峰值;第5期(毛细血管期)垂体强化程度开始逐步下降。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脑垂体微腺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可观察造影剂在垂体强化的动态过程,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低场强MRI在垂体微腺瘸的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内分泌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瘸57例的MRI表现,总结其表现特征。结果在57例微腺瘤病人中,51例在T1WI上呈低信号,34例上缘膨隆,34例高径大于8mm,31例垂体柄向对侧偏移,增强后相对低信号50例。结论依据磁共振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厦内分泌检查,能很好的诊断垂体微腺瘤,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术后的MRI表现并作相关分析。方法:57例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术后患者于术后1月或3月及以后作MRI检查,分别选取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扫描,且全部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全部切除49例;5例部分残留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时均匀强化;3例复发者直径大于8.0mm,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出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结论:①轴位FSE T2和冠状位SE T1增强序列非常重要;②MRI能准确区分肿瘤的残留与复发,为临床反馈客观信息;③该手术治疗垂体微腺瘤总体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18F-FDG和18F-FET PET脑显像诊断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欣  周前  党永红  霍力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23(5):263-265,T001
目的 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和^18F-酪氨酸(FET)PET显像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者7例同期行^18F-FDGPET脑显像和^13N-NH3PET脑血流显像。20例垂体腺瘤患者行^18F-FDG PET脑显像,其中10例同期行^18F-FETPET脑显像,并参照近期MRI结果进行分析。加例患者均行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垂体^18F-FDG摄取明显低于周围组织。②对于分泌激素和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18F-FDGPET和^18F-FETPET均可显示病灶。③垂体腺瘤在^18F-FDG显像中多表现为均匀的放射性摄取增高,而^18F-FET。显像则多表现为散在的摄取增高,与MRI所示等瓦长T2或稍长瓦长T2信号的肿瘤组织分布相似。④7例微腺瘤^18F-FDG PET检出5例,MRI检出3例。⑤不同激素分泌型和无分泌功能垂体腺瘤的瘤体大小、激素水平与^18F-FDG或^18F-FE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18F-FDG和^18F-FET PET脑显像均可显示垂体腺瘤,而以前者更佳。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椎管内蛛网膜囊肿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59例,其中男24例,女35例,行横断、冠状及矢状面MR SE序列扫描,8例加做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椎管内硬膜外蛛网膜囊肿4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42例,神经鞘膜囊肿10例,椎管内硬膜下蛛网膜囊肿3例。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59例定位、定性诊断全部正确。结论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颅咽管瘤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取70例(男37,女33,平均年龄33.2岁,平均病程2年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患者术前MRI检查资料,其中25例加作Gd—DTPA增强MRI扫描,分析MRI表现特征及找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本组术前MRI诊断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80%,误诊率为20%,其MRI特征性表现为:(1)肿瘤形态以结节状.分叶状为主(本组为67%),边界清楚.(2)肿囊信号多不均匀(本组为65%),表现复杂.(3)Gd—DTPA增强多数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本组56%)。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咽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垂体少见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垂体少见病变的MR表现,其中颅底型垂体瘤8例、垂体单纯出血5例、垂体脓肿5例及淋巴细胞性垂体腺炎2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除垂体出血外其余均行MRI增强扫描.结果颅底型垂体瘤呈等T1稍长T2信号影向鞍下及蝶窦内发展,并可见部分残留垂体;垂体单纯出血表现为垂体内呈片状短T1长T2信号影,垂体显示不清;垂体脓肿表现为垂体内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淋巴细胞性垂体腺炎表现为蝶鞍不扩大,垂体腺明显增生肥大向鞍上发展.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是垂体少见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