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剂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后每日100mg。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剂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各300mg,后每日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氯吡格雷75mg。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1.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保护心血管,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同时给予氯吡格雷,但观察组起始剂量为600 mg,对照组起始剂量为300 mg。观察胸痛和胸痛持续时间改变情况。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胸痛发作次数差值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差值分别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9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起始剂量的氯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每日75mg(首剂300mg),阿司匹林每日100mg,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100mg,观察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栵死的(NSTEMI)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期间NSTEMI患者11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心电图ST段改变,血PT、APTT和PLT变化,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能改善梗死血管畅通率,且有效降低血清心肌标记物,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郑爱强 《中国药房》2011,(20):1891-189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60例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高于观察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1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6例,研究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完全性自发性ST段回落(ST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促使心肌酶水平下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治疗期间胸痛和心电图变化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复合终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盲选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TIMIⅢ级血流以及冠状动脉内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再梗死、心源性死亡以及总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较大起始剂量的氟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同时给予氟吡格雷,但观察组起始剂量为600 mg,对照组起始剂量为300mg。观察胸痛和胸痛持续时问改变情况及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6.1%(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总有效率为76.9%(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前和治疗后的胸痛发作次数差值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差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起始剂量(600mg)的氯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症状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NSTE-ACS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胸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且炎性因子TNF-α、IL-6和CRP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NSTE-ACS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胸痛发作情况,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能显著改善脑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并且使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研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与尿激酶对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入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瑞通立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5d死亡率、左室射血分数及住院时间数据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使用瑞通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相比尿激酶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增强临床再通率,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及出血并发症,同时减少死亡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疗效是否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分成A组(氯吡格+阿司匹林组)33例,B组(阿司匹林组)31例,分别给予标准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标准治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及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A组的90d时LVE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A)上变化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两组治疗后均出现升高,变化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PAR)A组降低比B组更显著,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再闭塞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开通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近期和远期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硫酸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NSTEMI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波立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心脏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1.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阿死匹林肠溶片治疗NSTEMI,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辅助检查各项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T段降低及缺血导联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3,P=0.0464);治疗后,试验组LVEDd、ST段降低及缺血导联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经对症治疗后均未造成严重影响。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9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瑞替普酶+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实施瑞替普酶+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血浆脑钠肽(BNP)、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再通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浆B...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心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比2组的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次数、治疗费用及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且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阿司匹林、灯盏花素分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组于治疗2、4周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R)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第2、4周ESS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2组治疗前ADL-R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2组ADL-R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参照组(90例)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90例)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33、IL-8、hs-CRP;心超测定左室重构LVEDd、LVESd、LAD、PWT、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3、IL-8、hs-CRP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33、IL-8、hs-CR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LAD、PWT明显降低(P<0.05),LVEF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参照组(P<0.05),LVEDd、LVESd、LAD、PWT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抑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和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