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69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3个月入院。入院专科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增大,中央沟消失,质硬,触痛明显,表面欠光滑;B超示:前列腺5.1cm×4.7cm×3.9cm大小,回声不均,内见不均匀回声光点。胸透、骨扫描、血液生化未见异常;PSA0.3ng/ml。入院后行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前列腺中分化鳞癌。免疫组化:CEA(+)、PSA(-)、HMW-CK(+)。 相似文献
2.
例1.80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就诊,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增生,质硬,表面欠光滑,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89μg/L,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给予前列康、哈乐等治疗月余,排尿困难进一步加重,超声示前列腺7.5 cm×7.2 cm×6.2 cm,左外腺区2.1 cm×1.5 cm×1.3 cm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晰,轮廓欠规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动脉血流信号,患者日渐消瘦,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报前列腺鳞癌Ⅱ级,即于2005年4月18日人院,全身骨扫描见第三胸椎转移,给予膀胱造瘘,并内置种子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排尿困难症状缓解,超声示前列腺及左外腺区低回声区明显缩小,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3.
4.
5.
1病例报告患者男,45岁。因上腹部不适伴黑便、乏力2个月于2007-03-05入院。既往史:2年前因肝内占位,于当地医院行肝左外侧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转移性肝鳞状细胞癌。入院后查体:神清,血压120/60mmHg,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上腹部轻度压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PACS)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2例PACS的临床特点、光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病变部位分别位于胃体大弯侧及胃窦部小弯侧,组织学观察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混合构成,病变周围全为胃黏膜.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巢中央细胞表达CK高分子,巢团周围细胞及肿瘤性腺体表达CK低分子,NSE、CgA、Syn均不表达.结论 PACS是一种罕见病变,男性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胃体、胃窦胃体部、胃底.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8.
9.
患者,男,65岁.因突发性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3h急诊入院.查体: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减弱,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壁肌紧张,腹膜刺激征阳性,右上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脾区及肾区叩击痛阴性,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未闻及.辅助检查:腹部B型超声示腹腔积液(下腹部约29mm),肠腔增宽(最宽约29mm).腹腔穿刺抽出1ml淡黄色液体.行剖腹探查术,于胃窦前壁偏小弯侧近幽门处见一约1.0cm的穿孔,穿孔周围隆起,可触及不规则肿块,根据探查所见,考虑胃癌伴穿孔,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脏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AS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1-2],其组织学特点是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细胞成分,其最先被描述为肝脏黏液上皮癌,1975年由Barr等[3]首先以肝脏腺鳞癌进行报道之后,目前全世界仅有70余例报道,国内有关的报道则更少[4-5].我院收治ASC 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前言 培美曲塞是治疗非鳞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首选化疗药物,它对鳞状细胞肺癌的疗效并不优于含铂类药物的其他化疗方案,本文就单药培美曲塞二线治疗肺鳞癌临床获益的一例患者做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7.
18.
[病例]男,71岁.因尿频、夜尿增多,伴排尿困难入我院泌尿外科.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肿大,中央沟变浅,质硬,无压痛,未触及结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5.02 μg/mL,游离PSA(FPSA)3.04μg/mL.盆腔MRI示:前列腺4.7 cm×3.4 cm x 3.6 cm大小,行T<,2>WI可见周围带不均匀异常低信号,右后与中央带界限不清,中央带信号亦不均匀,前列腺与周围界限欠清晰,右侧精囊信号减低,右侧膀胱精囊角消失,膀胱底受压,直肠未见明显异常,盆腔髂血管周围可见大淋巴结,右侧髂骨、坐骨可见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19.
[病例]男,71岁.因尿频、夜尿增多,伴排尿困难入我院泌尿外科.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肿大,中央沟变浅,质硬,无压痛,未触及结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5.02 μg/mL,游离PSA(FPSA)3.04μg/mL.盆腔MRI示:前列腺4.7 cm×3.4 cm x 3.6 cm大小,行T<,2>WI可见周围带不均匀异常低信号,右后与中央带界限不清,中央带信号亦不均匀,前列腺与周围界限欠清晰,右侧精囊信号减低,右侧膀胱精囊角消失,膀胱底受压,直肠未见明显异常,盆腔髂血管周围可见大淋巴结,右侧髂骨、坐骨可见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漏诊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男,75岁.于2006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紫红,偶有头晕,不影响生活,故未去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2007年2月出现间断性右侧肢体末端麻木与刺痛、视力障碍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血压170/95 mmHg.血白细胞5.8×109/L,红细胞5.6×1012/L,血红蛋白168 g/L,血小板135×109/L.肝功能正常.骨髓常规示: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巨核增生正常.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