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地震伤员急性期应激心理状况,加强伤员的心理康复治疗.方法 对2008年6月13~20日收治的127例5·12大地震伤员采用90症状清单(SCL-90)进行心理评定.结果 52例伤员SCL-90总分>160分,最高分达298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及其他症状.结论 震后灾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高度重视急性期创伤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中截肢的问题,分析其病史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12汶川大地震中55例截肢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闭合性截肢41例,开放性截肢14例;二次截肢和再次清创16例;截肢伤员死亡1例,其余切口愈合康复出院。结论 截肢伤员符合医疗原则和截肢指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5·12汶川大地震3月后北川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义诊接待的140名灾民利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简易筛查量表(SPAN)进行评分。结果 86例(61.4%)发生PTSD,SCL-90总分lPTSD组为(225.37±41.32)分,非PTSD组为(198.78±43.12)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两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惊恐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TSD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躯体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非PTS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PTSD灾民中,抑郁和躯体化是两个突出的表现,抑郁存在自杀的风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躯体症状常掩盖了情绪障碍,临床医生在对灾民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到躯体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我院作为最主要的伤员救治单位之一,采用自行设计的急诊群伤伤员基本信息卡应用于临床,为提高群伤伤员的整体救治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急诊群伤伤员基本信息卡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详细的伤情数据,为组织医疗救助提供准确有效的抢救。方法 回顾性分析地震发生后最初1周内收治的骨科伤员伤情,并总结规律。结果 地震后第1周内(5月12~19日)收治的1275名伤员中,四肢与脊柱损伤1179例(92.47%),骨科伤员中无骨折脱位的软组织损伤482例(40.88%),其中挤压伤112例(23.23%);有骨折脱位的伤员697例(59.12%)中多发骨折237例(34%);下肢骨折422例(60.55%),上肢骨折183例(26.25%),脊柱骨折142例(20.37%)。骨折伤员合并有心、肺、脑、腹部脏器损伤89例(12.76%)。所有伤员中死亡24人。结论 在地震发生后,大批骨科伤员同时产生,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和救活是改善预后、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地震后1年半,应用德国埃森创伤问卷(ETI)及社会支持评定问卷(SSRS),以震区454名普通群众为被试,对ETI得分和SSRS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被试社会支持水平与PTSD整体症状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②被试社会支持各维度的水平与PTSD各症状群均为显著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同。负相关程度排序依次为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结论:社会支持水平是PTSD的保护性因子,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PTSD负相关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760例"5·12"汶川地震伤员的直升机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第3天起,政府和军队每天出动90架直升机,大量伤员采用直升机空中转运至相距仅百余公里的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08年5月14日至21日转运接收了来自汶川、映秀、茂县、北川、理县、绵竹等地区近30批次的伤员共760名.直升机转运患者具有快速、灵活、不受地形条件限制,与地面运送相比,空运途中的"致伤性"大为减少.但由于直升机上机舱高度低,医务人员的工作空间非常有限;飞行的不稳定性为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起飞降落时速度迅速变化使得失重与超重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胸腔压力的改变可能加重伤情;且汶川地处山区密林,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有飞行风险.直升机首先转运"潜在可治疗的患者"(没有受到迅速致死性创伤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要防止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如窒息、持续抽搐、休克),同时还要注意气道管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言语安慰等.直升机到达机场后,接机的医护人员先评价气道是否阻塞、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危及伤员生命而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如有上述情况者在现场做紧急处理稳定后,再转送到距机场最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急救.在救护车上除观察病情变化外,还详细登记伤员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一般资料,在未有伤口的暴露皮肤处贴上小标签,简单描述一般资料和初步诊断.现场伤员的拣选以及接机时的紧急处置是短程直升机成功转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5·12汶川大地震3月后北川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义诊接待的140名灾民利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简易筛查量表(SPAN)进行评分.结果 86例(61.4%)发生PTSD,SCL-90总分PTSD组为(225.37±41.32)分,非PTSD组为(198.78±43.12)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两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惊恐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TSD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躯体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非PTS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PTSD灾民中,抑郁和躯体化是两个突出的表现.抑郁存在自杀的风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躯体症状常掩盖了情绪障碍,临床医生在对灾民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到躯体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5&#183;12汶川大地震老年脊柱骨折类型构成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119例伤员按照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78例,≥60岁组41例。收集其骨折类型、神经损害程度、复合伤及多个部位脊柱骨折的有关数据,分析发生地震伤时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结果 ≥60岁组骨折类型以压缩骨折最多见(占所有骨折类型的48.8%),其次是爆裂骨折(占46.3%),仅有2例骨折脱位,未发现有安全带骨折,其骨折类型的总体构成情况与〈60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例伤员伴发了较严重的神经损害(24.4%),29例伴发其它部位损伤(70.7%),16例出现多个椎体损伤,发生率为39.0%,与〈6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60岁组中神经功能发生A级损伤2例,B级损伤2例,C级损伤6例,D级损伤8例,神经功能正常(E级)的伤员有23例。发生复合伤的29例伤员中,并发肢体骨折20例,并发肋骨骨折11例,并发挤压综合征、肺挫裂伤、肠梗阻的伤员各有1例,并发两种以上复合伤5例。发生多个椎体损伤的部位以T12、L1、L2最多见,16例伤员中发生两个以上椎体压缩骨折10例,两个以上椎体爆裂骨折2例,1个椎体爆裂骨折及另1个椎体压缩骨折4例。结论 汶川大地震老年人脊柱骨折类型以压缩骨折和爆裂骨折为主,其类型构成与中青年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中青年脊柱骨折伤员相比,老年人发生严重神经损伤的比例低,发生复合伤和多个椎体损伤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地震挤压伤一线手术治疗术前准备特殊性和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地震挤压伤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充分补液、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心理干预、全面评估等准备后,16例伤员中实施截肢术9例,减压术3例,清创术4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术前充分补液、液体复苏、全面监测和评估、早期心理干预等对抢救伤员生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伤员的放射学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至5月31日间213例地震伤员的完整放射学资料,着重分析伤员的X线、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213例中,同时行X线、CT、MRI检查10例(5%),X线、MRI检查7例(3%),X线、CT检查9例(4%),仅行CT检查5例(2%),仅行X线检查182例(85%)。MRI检查17例(8%)中,同时行胸椎和腰椎检查2例、颈椎和胸椎1例,颈椎1例,膝关节2例,上腹部1例,骨盆1例,腰椎9例;CT检查24例(11%)中,头部9例,胸部6例,腹部1例,脊柱6例,骨盆2例;X线检查208例中,单部位检查64例(31%),多部位检查144例(69%),仅有软组织受伤38例(18%),单纯肺挫伤6例(3%),骨折164例(79%)。结论地震伤员影像学检查以常规X线为主,头颅、五官受伤者首选CT,CT、MRI检查作为胸部、脊柱、关节等部位的补充检查。地震伤员以单纯性骨折为主,骨折合并脏器外伤较少。  相似文献   

12.
633例汶川大地震伤员返川接诊分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的接诊分流经验及问题,为大灾后的大量伤员康复分流工作,高效利用有限康复资源提供借鉴.方法 对633例地震伤员通过火车或飞机返川,进行接诊分流.根据四川各级康复医疗机构收治地震伤员标准,把病情重、病情复杂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伤员入住省级以上医院,其余的伤员根据病情分流在市、县及当地医院,其中本院收治返川伤员41例.接送前制订详细的接送方案、根据返川地震伤员人数及病情,准备急救车辆和急救设备;接送过程中规范搬运并妥善、合理安置伤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分流到相应医院.结果 全部需康复伤员均顺利、安全地接回本院.接送过程中未发生任何紧急情况和意外.结论 接回前做好准备,接运过程中注意搬运,密切观察伤员病情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状况,探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对灾区伤员心理状况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制的灾区伤员一般情况调查表、睡眠情况调查表以及心理应激调查表,对110例四川汶川灾区伤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灾区伤员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性因子分与常模相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HAMA总分>14分的有16例(14.5%);HAMD总分>20分的有21例(19.1%);睡眠量表总分>7分的有65例(59.1%);应激量表总分>10分的有51例(46.4%);具有明显的创伤后综合症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学标准的有9例(8.2%);符合CCMD-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1例。结论地震对灾区伤员心理的影响是普遍而严重的,为灾区伤员提供早期的确当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状况,探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对灾区伤员心理状况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制的灾区伤员一般情况调查表、睡眠情况调查表以及心理应激调查表,对110例四川汶川灾区伤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灾区伤员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性因子分与常模相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HAMA总分〉14分的有16例(14.5%);HAMD总分〉20分的有21例(19.1%);睡眠量表总分〉7分的有65例(59.1%);应激量表总分〉10分的有51例(46.4%);具有明显的创伤后综合症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学标准的有9例(8.2%);符合CCMD-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1例。结论地震对灾区伤员心理的影响是普遍而严重的,为灾区伤员提供早期的确当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对40例"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做好火车转运护理工作.转运前准备好急救药品、急救器械,及时制定护理评估单,正确搬运.转运途中做好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及时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有效控制病原菌扩散,同时医院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结果安全、顺利完成转运护理工作.认为转运过程安排合理,护理工作全面、到位,可使伤员得到良好照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中截肢的问题,分析其病史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12汶川大地震中55例截肢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闭合性截肢41例,开放性截肢14例;二次截肢和再次清创16例;截肢伤员死亡1例,其余切口愈合康复出院.结论 截肢伤员符合医疗原则和截肢指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5&#183;12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人员常见心理反应形成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地震伤员救治病房及未收治地震伤员病房的医护人员分别进行谈话、观察及危机干预评估量表(Rick A. Myer)评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组研究对象出现的各种常见的不同躯体及心理反应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与干预。结果 地震伤员救治病房的医护人员都出现不同程度心理不适,与未收治地震伤员病房的医护人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直接参与灾后救援的医护人员由于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和对生还者的共情,常常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积极的心理干预能使这些心理创伤减轻,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8.
我的5&#183;12     
5月12日,对我来说,原本就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天是国际护士节,我的节日。我所在的单位是四川乐至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往年一样,我收到了许多的祝福,医院里也照例安排了晚上的聚餐。可是谁也不会预料到,在这一天的14:28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地震伤员恢复期和康复期心理护理。方法90例地震伤员按年龄分为4组分别进行心理护理,震后1年评估伤员是否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结果震后1年伤员未发生PTSD。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地震伤员心理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自然灾难对幸存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地震发生后1月内采用SCL-90对地震灾区幸存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SCL-90各因子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因子灾区幸存者均高于常模,其余各因子灾区幸存者均低于常模;男性、女性之间和不同文化程度之间比较,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居住地之间比较,躯体化、恐怖和偏执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躯体化症状中,居住农村者均分最高(2.06±1.23),其次为山区幸存者(1.75±0.47),城市幸存者最轻(1.63±0.51)(P=0.042),而在恐怖、偏执因子分中,居住山区者最高(1.36±0.68;1.59±0.79),其次为农村(1.15±0.39;1.34±0.45),城市最低(1.07±0.30;1.25±0.35)(P均=0.015)。结论:特大地震自然灾难给幸存者造成的心理创伤很普遍,需要对幸存者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政府卫生部门在制定救援政策时有必要纳入心理危机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