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脑缺血时阿片受体发生变化并可导致痴呆,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脑缺血时阿片受体变化起调控作用,故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可能起预防作用。目的:研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的防治作用,探讨防治作用的神经机制。主要涉及海马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在汕头大学医学院清洁级实验动物饲养中心,3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采用持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防治组。干预:防治组于术后即连续7d腹腔注射纳洛酮,其他两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8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主要观察指标: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与防治组大鼠的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可见平台实验逃避潜伏期。三组钙离子荧光像素值。结果:假手术组和防治组与模型组的实验大鼠相比,其Morris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假手术组为(7.80&;#177;4.70)s,防治组为(8.10&;#177;2.93)s,模型组为(21.26&;#177;17.41)s,F=15.028,P&;lt;0.01],前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假手术组为(8.45&;#177;1.19)次/min,防治组为(8.00&;#177;1.17)次/min,模型组为(4.44&;#177;1.74)次/min,F=23.257,P&;lt;0.01].前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可见平台实验逃避潜伏期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荧光像素值平均值,假手术组、防治组为135.05&;#177;29.14,139.39&;#177;30.74;模型组为484.05&;#177;298.72,较另两组明显升高(P&;lt;0.01)。结论: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防止神经细胞内钙离子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不同造模方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行为学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时结扎并剪断双侧颈总动脉,只结扎不剪断双侧颈总动脉和反复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并结扎剪断、1周后反复夹闭结扎剪断另一侧颈总动脉3种方法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Morris水迷宫图像自动采集和软件分析系统记录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结果:在定位航行试验中,分别双侧缺血再灌注后结扎剪断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比假手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长,结果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组直接结扎、剪断双侧颈总动脉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不明显;造模成功率比较,缺血再灌注后结扎剪断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模型组。结论:双侧缺血再灌注后结扎剪断的造模方法可以作为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复制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皮下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血管性痴呆(VD)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治疗组中VD大鼠皮下注射bFGF.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痴呆组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6.24)s,比痴呆组明显减少(P<0.01),痴呆组、治疗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7.43±3.11)s、(12.63±3.12)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皮下注射bFGF能明显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移植神经干细胞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海马,研究移植后大鼠的行为学疗效。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①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新生大鼠脊髓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并连续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克隆细胞。②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模型,结扎后饲养30d,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③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VD大鼠海马内,饲养8周后以Morris水迷宫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8周,假手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25.61±3.21)s,痴呆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53.42±8.26)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2,P<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6.24)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23,P<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5.77,P>0.05)。痴呆组、移植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21±2.90),(11.82±3.08),(13.48±3.35)s,痴呆组、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76,P<0.01),痴呆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21,P<0.01),假手术组、移植组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及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血管性痴呆组10只,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10只。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在体海马CAI区LTP。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大鼠较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缩短,但仍长于对照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大鼠LTP诱导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大鼠较血管性痴呆组大鼠LTP诱导明显改善.但仍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LTP诱导障碍,运动训练可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强LTP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两血管法(2VO)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养血清脑颗粒组。养血清脑颗粒组给予2 g·kg-1·d-1的养血清脑颗粒溶液2 ml灌胃,血管性痴呆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 ml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第1、2、3天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原平台象限时间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的比较:养血清脑颗粒组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而实现的,这可能是养血清脑颗粒参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肽Y的影响,探讨植物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4开始,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实验室环境喂养雌性Wistar大鼠80只1周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苯甲酸雌二醇组、大豆异黄酮组,每组20只。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除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其余与血管性痴呆组均相同。假手术组及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普通喂养,苯甲酸雌二醇组在血管性痴呆术后第2天开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45μg/kg),隔日一次。大豆异黄酮组在血管性痴呆术后第1天给大豆异黄酮(120mg/kg)喂养,1次/d。血管性痴呆术后5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观察各组大鼠在迷宫各入水点搜索水下平台的游泳距离及潜伏期;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肽Y的表达。结果:在实验过程每组有5只大鼠陆续死亡,60只大鼠完成实验并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性痴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苯甲酸雌二醇组、大豆异黄酮组相比,游泳距离及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假手术组、苯甲酸雌二醇组、大豆异黄酮组差异不明显。②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海马各亚区及齿状回神经肽Y阳性细胞分布稀疏,数目较假手术组、苯甲酸雌二醇组、大豆异黄酮组明显减少(P<0.05)。而假手术组与苯甲酸雌二醇组、大豆异黄酮组相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植物雌激素可取代雌激素,增加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肽Y的表达,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病变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移植神经干细胞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研究移植后大鼠的行为学疗效。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①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新生大鼠脊髓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并连续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克隆细胞。②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模型。结扎后饲养30d,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③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人VD大鼠海马内,饲养8周后以Morris水迷宫来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8周。假手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25.61&;#177;3.21)s,痴呆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53.42&;#177;8.26)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2,P&;lt;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177;6.24)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23,P&;lt;0.01)。移植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5.77,P&;gt;0.05)。痴呆组、移植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8.21&;#177;2.90),(11.82&;#177;3.08),(13.48&;#177;3.35)s。痴呆组、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76,P&;lt;0.01),痴呆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21,P&;lt;0.01)。假手术组、移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F=5.79。P&;gt;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至海马,能够改善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头穴艾灸联合跑台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康组和灸康组,每组10只。后三组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法制备VaD模型大鼠。造模后6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从造模大鼠中筛选出明显认知障碍大鼠每组8只,假手术组随机挑选8只。针康组予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灸康组予头穴艾灸结合跑台训练,共4周。干预后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海马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GSH-Px)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 <0.001),SOD、GSH、GSH-Px水平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增加(P <0.001);针康组和灸康组实验第3天起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 <0.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 <0.001);SOD、GSH、GSH-Px水平显著增高,MDA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保护神经元免受各种因素所致的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SD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以未进行血管结扎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7,14,28d取大鼠海马组织用于检测。结果与结论: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而治疗组各时间点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P<0.01);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TUNEL及Bax阳性细胞吸光度值明显减小(P<0.01),Bcl-2阳性细胞吸光度值明显增加(P<0.01)。说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但有效地消除危险因素,积极预防脑血管疾病,或对已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预防其复发、进展和并发症,对防止VD的发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探明针灸治疗VD的获效机制是VD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与基础医学院.材料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50 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在本校动物实验中心选用健康SD大鼠建立4-血管阻断VD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并用Tunel法检测鼠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表达.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中,模型大鼠潜伏期为(58.08±38.77)s,假手术组为(26.50±29.4)s,模型大鼠潜伏期显著延长;在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与其余三个象限差异无显著意义;其顶叶皮层凋亡细胞数为41.60±3.71,海马凋亡细胞数为35.83±7.11.电针组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为(29.89±32.62)s;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三个象限,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顶叶皮层的凋亡细胞数为12.84±5.44,海马为11.30 ±4.16,其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少于模型组.结论电针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拮抗脑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非特异性拮抗剂,已被用于治疗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异常释放有关的多种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能够明显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的观察了盐酸纳洛酮在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实验模型中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并做量效分析.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区组设计.单位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取SD大鼠250只,随机分成6组纳洛酮0.3,1.0,3.0,9.0 mg/kg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方法采用Feenl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于损伤后30 min开始给药.前4组每天分别给予盐酸纳洛酮0.3,1.0,3.0,9.0 mg/kg腹腔注射;阳性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钠2 mg/只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给予0.5 mL/只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最长疗程为14 d.主要观察指标每天进行MNSS神经功能评分,伤后第2,4天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通过干-湿重法计算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250只大鼠中造模成功并进入结果分析172只.盐酸纳洛酮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纳洛酮1,3,9 mg/kg三组的情况优于0.3 mg/kg组(P<0.05),而这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纳洛酮治疗组大鼠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盐酸纳洛酮内部各实验组之间,0.3mg/kg组的脑含水量高于其他三组(P<0.05),其他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能够降低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的脑水肿,对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背景:现代医学发现通心络制剂除了具有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外,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是否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黏附分子的表达。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10只和通心络组10只。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将尼龙线插在颈外动脉接近颈内动脉分叉处外,其余同模型组。通心络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给予通心络粉剂1.0g/(kg·d),溶在生理盐水中灌胃1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麻醉后取脑制备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主要观察指标:①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②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结果:①假手术组手术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节区未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阳性微血管表达。②模型组大鼠缺血2h再灌注6h后,缺血侧大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③通心络组缺血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节区蛋白和mRNA阳性微血管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犤(10.42±1.98),(12.42±2.14)/高倍视野;(8.54±2.00),(11.12±1.56)/高倍视野犦(P<0.05),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染料木黄酮是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提示它可能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有关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骨骼矿化及骨钙、磷、锌和锰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骨骼矿化及骨钙、磷、锌和锰的影响,为染料木黄酮用于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材料实验于2003-02/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完成.10周龄雌性Wistar大鼠(合格证号军医动D98014号),体重(170±20)g.干预实验动物饲正常饲料6周后,改饲AIN-93合成饲料,5 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去势组(n=40)和假手术组(n=7).去势组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只做腹部切开术,恢复5 d后,将去势组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去势对照组、雌激素组[己烯雌酚20 μg/(kg穌)]、染料木黄酮Ⅰ、Ⅱ、Ⅲ组[剂量分别为25,50,100 mg/(kg·d)].饲养3个月,随机抽取各组大鼠6只测量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相关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骨密度、骨矿化相关参数、骨中钙、磷、锌和镁含量.结果大鼠去势后,股骨骨密度[(0.247±0.007)g/cm2]降低,平均类骨质宽度[(7.04±0.32)μm]增大,骨矿化延迟时间[(4 96±0.99)d]和类骨质成熟时间[(26.99±7.70)d]延长,骨中钙[(251.11±5.31)mg/g]、磷[(115.08±3.78)mg/g]、锌[(299.69±37.1)μg/g]和镁[(4.32±0.12)μg/g],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补充染料木黄酮后,股骨骨密度[(0.250±0.007)g/cm2]有改善的趋势,平均类骨质宽度[(4.87±0.77)μm]变窄,骨矿化延迟时间[(3.18±0.69)d]和类骨质成熟时间[(14.53±3.84)d]缩短,骨中钙[(270.00±5.65)mg/g]、磷[(124.25±2.37)mg/g]、镁[(4.61±0.08)μg/g]含量升高,锌无显著变化.结论染料木黄酮促进去势大鼠类骨质矿化,减少骨中钙、磷、镁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中国传统医学针灸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可提高脑的抗损伤能力并加快损伤修复.目的:观察百会、大椎两穴同时给予电针刺激后大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探讨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材料:实验于2000-06/2001-09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实验选取出生后7 d的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对照组20只、电针治疗组20只.自制常压缺氧舱,40 cm×50 cm×60 cm,有两个2 em×2 cm的小孔与外界相通,钠石灰吸收舱内水分和CO2.方法:①模型建立及电针刺激:假手术组不造模,模型对照组及电针治疗组建立缺氧缺血模型.造模后两组大鼠在室温中恢复1~4 h后,进行低氧处理,即置于恒温37℃的常压缺氧舱内,以1.5 L/min的速度通人8 mL/L O2,920 mL/L混合气体,2 h后将动物取出,返回母鼠身边继续哺乳喂养.电针治疗组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一寸毫针,沿皮斜刺百会穴(顶骨正中)及大椎穴(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背部正中),两穴同时给予电针刺激,施以连续波,频率16Hz,强度10V,留针1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2 d.模型对照组动物造模后未进行任何治疗.②细胞记数:模型对照组及电针治疗组大鼠于缺氧缺血后22 d给予麻醉处死,取左侧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光镜下对各组切片的免疫阳性细胞进行记数.评估脑神经细胞功能状态,选择海马区进行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数计数,每张脑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求出阳性细胞的算术平均值.评估神经组织损伤修复作用,选择皮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计数,方法同上.主要观察指标:新生大鼠电刺激后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①脑海马区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而电针治疗组则无明显变化[(24.46±8.24),(13.96±7.62),(25.54±5.05)个/视野,P<0.05,P>0.05];电针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②脑皮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均明显升高[(14.14±6.11),(24.49±8.31),(31.35±9.92)个/视野,P均<0.05;(13.42±5.56),(21.93±5.12),(27.63±7.15)个/视野,P均<0.05];电针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使缺氧缺血动物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数量上升增进缺氧缺血动物的神经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老年性痴呆患者脑细胞中铝的含量普遍增高.大脑铝中毒与老年性痴呆有一定内在联系.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国外有用于老年性痴呆治疗的报道.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三氯化铝所致急性衰老小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医药学院.材料实验于2001-02/2003-02在吉林医药学院(原吉林军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模型组,纳洛酮0.1,0.3,0.9mg/kg组,除对照组外,每组小鼠每天皮下注射1次氯化铝70 mg/kg,连续注射7 d;纳洛酮组每只鼠除皮下注射氯化铝外,腹腔分别注射纳洛酮0.1,0.3,0.9 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方法用跳台、避暗等实验方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小鼠肝丙二醛、脑B型单胺氧化酶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三氯化铝所致衰老模型跳台实验结果.②三氯化铝所致急性衰老模型避暗法实验结果.③各组丙二醛和B型单胺氧化酶的比较.结果①三氯化铝所致衰老模型跳台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对照组及纳洛酮0.1,0.3,0.9 mg/kg剂量组能够明显减少三氯化铝小鼠5 min内受电击次数和受电击的动物数,24 h重复实验,纳洛酮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第1次跳下平台潜伏期(P<0.01),同时,纳洛酮能够降低三氯化铝小鼠3 min内错误总数和错误频率(P<0.01).②三氯化铝所致急性衰老模型避暗法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及纳洛酮0.1,0.3,0.9 mg/kg剂量组能够明显延长三氯化铝小鼠进入暗箱的潜伏期及小鼠5 min内受电击次数(P<0.01).③各组丙二醛和B型单胺氧化酶的比较模型组丙二醛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纳洛酮各剂量组(P<0.01).模型组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纳洛酮对三氯化铝所致急性衰老小鼠记忆障碍具有保护作用,能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和降低B型单胺氧化酶、清除过氧化脂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肢体短暂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s)抑制作用。【方法】按常规建立大鼠肢体短暂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加入未行肢体缺血预处理大鼠血清1 mL),血清实验组(加入 RIPC 大鼠血清1 mL)和纳洛酮实验组(同时加入 RIPC 大鼠血清和10μg/mL 纳洛酮各0.5 mL)。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 AMs 吸光度 OD 值,计算 AMs 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 AMs 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AMs 抑制率比较,血清实验组加入血清以后其抑制率达到42.5%( P <0.05),而纳洛酮实验组阻断了血清的这种效应[AMs 抑制率0%( P <0.05)]。流式细胞仪显示:血清实验组 AMs 凋亡率38.2%,明显高于空白组(0.92%)和纳洛酮组(0.91%)( P <0.05),而后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RIPC 大鼠血清能抑制 AMs 生长、增殖,加速其凋亡,该抑制效应可被鸦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植物药金边瑞香浸膏对小鼠肠道Peyer’s结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2005-08在赣南医学院分析实验室完成。4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及环磷酰胺组4组,每组11只,给予正常组小鼠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每次0.02mL/g,连续7d;环磷酰胺组小鼠第7天1次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其他同正常组;金边瑞香组用金边瑞香浸膏(浓度400g/L,由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含生药量5g/mL,临用时用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批号:050310)灌胃,每天1次,每次0.02mL/g,连续7d;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方法同金边瑞香组和环磷酰胺组。第8天麻醉下脱颈椎处死全部动物,立即小心取出全小肠,肉眼观察其形态并计数小肠Peyer’s结的数量、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肠腔,用针头小心取出Peyer’s结按常规方法制备细胞悬液后计数细胞。观察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及环磷酰胺组4组小鼠Peyer’s结,计数Peyer’s结细胞总数,比较Peyer’s结的数量及细胞数。结果:①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Peyer’s结的数目及结内细胞总数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5.818±1.991),(7.273±1.678),(6.364±1.690),(3.818±0.874);(4.223±1.197)×109L-1,(6.658±3.758)×109L-1,(6.884±1.807)×109L-1,(1.451±1.024)×109L-1,F=14.28,9.044,P<0.05~0.001]。②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金边瑞香组及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Peyer’s结的数目及结内细胞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边瑞香可对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肠道Peyer’s结的损伤,提示金边瑞香可能对肠道黏膜免疫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纳络酮诱发吗啡成瘾大鼠CPA模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络酮诱发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反应(12PA)的影响因素。方法:起始剂量分别为6、12mg/kg吗啡以20%递增方式腹腔注射(ip)致瘾,共10天。分别在吗啡致瘾阶段或戒断后以0.5mg/kg、1.0mg/kg纳络酮诱发CPA。结果:纳络酮可以诱导吗啡成瘾大鼠形成明显的CPA;本研究中所采用的不同剂量吗啡和纳络酮对CPA形成没有明显差异;纳络酮诱发依赖期大鼠出现CPA,而在戒断期大鼠却未出现。结论:在吗啡依赖的致瘾阶段和戒断后进行行为训练对CPA建立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Edaravone)对弥漫性脑创伤后大鼠海马区p38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p38MAPK/Caspase-3)信号途径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在河北省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应用Mamarou's法建立成年雄性Sprague-Dawlley大鼠弥漫性脑创伤模型,250只实验动物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尾静脉注射给药,剂量5 mg/kg),高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尾静脉注射给药,10 mg/kg).各组分别在伤后1,6,24,48,72 h取脑组织,尼氏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细胞组织形态变化;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海马区磷酸化p38MAPK和Caspase-3的表达;伤后第3-7天应用水迷宫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进行评定.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进行重复设计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部分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改变;磷酸化p38MAPK表达在1,6,24,48 h显著增高(P<0.05)、7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pase-3表达在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4,48,72 h增高(P<0.05);水迷宫测试中第3,4,5,6天动物搜索安全岛潜伏期延长(P<0.05),第7天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Edaravone干预组中,脑组织形态结构损伤程度减轻,1 h磷酸化p38MAPK表达下降不显著[(1.66±0.80) vs.(1.85±0.86),P>0.05],6,24,48 h显著下降(P<0.05);6,24,48,72 h 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大鼠搜索安全岛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增多[(4.17±1.15) vs.(2.28±1.18),P<0.05];高剂量Edaravone组上述指标变化则更为显著(P<0.05).结论 Edaravone抑制伤后p38MAPK信号途径的活化,降低Caspase-3表达,对脑创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