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腹部手术后再手术的教训(附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43例腹部手术后再手术的临床教训,认为:术中麻醉效果不佳,医生经验不足,首次手术处理不当,医原性损伤,手术前后误诊等是造成再手术的主要原因。腹部手术后出现的急腹症表现往往难以识别,容易延误诊断,应严密观察,认真分析和检查各种自觉症状与体征变化,早期诊断,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采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特点,消除首次手术后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21例(腹膜炎14例、肠套迭4例、胃大部分切除2例、外伤性血腹1例)。结果:21例都有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发作时间8-28天,平均19天,术中大多数为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病变在小肠。术式采用粘连松解术、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小肠侧侧多处吻合、肠折迭排列术。结论: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当诊断机械性肠梗阻明确或经24h保守治疗无缓解肠梗阻都应决定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杂交外科手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照"一站式杂交"的处理原则,通过多学科合作,实施"杂交手术"治疗7例患者,总结杂交外科的精髓,观察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手术时间5h(例1)~15h(例4),平均(8.8±3.2)h,术中出血50mL~1000mL,平均(350±306)mL。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恢复平顺。结论:与传统医学比较,"杂交外科手术"强调"多学科合作"处理既往传统思维和单一学科无法处理的"疑难复杂"病例,是一种全新的临床诊疗模式,能有效救治涉及多学科疾病并存的疑难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研究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次64例患者中56例患者成功得到保守治疗,其他8例患者转入手术治疗,其中5例患者手术切除烂尾后4到8天出现肠扭转,2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胃结石排入到小肠阻塞吻合口,1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空肠处针孔外漏肠内容物,没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对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该加强患者的观察,对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高烧不退、腹痛、腹胀加剧以及腹膜炎等及时转用手术治疗方法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发生食管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16例曾经做过上腹部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胃代食管4例,空肠代食管胸内吻合2例.经左颈、右胸、上腹三切口结肠代食管颈部吻合7例.经上腹左胸结肠代食管胸内吻合3例,均采用手工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后早期死亡,主要并发症为颈部吻合口瘘2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7%(3/16).结论术前详细了解病情,设计手术方案,根据术中腹腔粘连情况,选择适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6例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病人的再手术原因,并发症的防治及围手术期处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本组16例治愈14例,死亡2例;再手术的原因为:术后大出血占35.7%,胆肠瘘占25.0%,医源性损伤占25.0%,其它原因占12.5%。结论:虽然此类手术难度大、风险大、但只要把握手术时机、重视手术方法、加强并发症防治及术后综合治疗,仍可提高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中由于手术搔扰、炎症、麻醉等原因 ,病人术后常发生肠麻痹 ,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为了使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减少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 8月对 10 8例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 相似文献
9.
10.
<正>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急诊,我院自1988~1997年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110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腹部闭合伤110例,男79例,女31例,年龄3岁~67岁,平均32.5岁。入院就诊时间为伤后10分钟~10小时不等。其中车祸伤76例,坠落伤4例,砸伤21例,挤压伤9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对全麻腹部手术后187例病人临床监测表明:经在ICU复苏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的临床意义(P〈0.01),全麻上腹部手术后SpO2低于90%的病例明显高于下腹部病人(P〈0.01)。提示:全麻上腹部手术后病人低氧血症,围手术期处理及监测对预防低氧血症及ARDS的发生、降低全麻腹部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①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诊治经验。②方法回顾分析127例腹部创伤患临床资料。③结果本组127例均行开腹手术,治愈119例(93.7%),死亡8例(6.3%),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严重的颅脑外伤,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伴呼吸窘迫综合征。④结论对于腹部创伤患,特别是多发性损伤的患,应进行腹腔穿刺、X线、B超及CT检查,迅速准确地作出病情诊断,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探查要全面仔细,避免遗漏受损脏器,根据腹部各脏器损伤程度,时间及并发伤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对病情特别严重的患术式简单、有效,创伤亦应小。 相似文献
14.
15.
热凝切割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随机化对照研究,初步评价热凝切割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热凝切割组;B组为高频电刀切割组;C组为普通手术刀割组。从切皮至进腹为止,采用止血效果、肌肉颤动、组织炭化、术中焦糊气味及烟雾、刀片粘结组织、切口愈合、脂肪液化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A组在止血和切口愈合时间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面肉颤动、组织炭化、组织焦化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妇科腹部手术后的疗效、副反应及处置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妇科腹部手术 32 8例 ,应用PCEA 2 14例 ,记录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肠排气时间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PCEA组得分 1.7±0 .5 ,满意率 91.0 % ,对照组得分 6 .5± 1.1,满意率 2 0 .0 % ,两组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镇痛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CEA组肠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 (P <0 .0 5 )。结论 :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PCEA效果好 ,且可促进肠蠕动恢复 ,副作用少 ,优于传统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腹部外科病人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检测 10 0例腹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 ,于术前和术后第 1、3、5、7天抽动脉血检测血气。若术后 7d各项指标仍明显异常 ,则继续检测术后第 9、13、15天血气。测血气同时 ,还采静脉血测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及尿素氮。结果 术前低血氧者 2 7例 ,均与原发病无关 ,主要发生在高龄患者中 ;代谢性酸中毒 19例 ,代谢性碱中毒 13例。手术后低血氧 2 7例 ,在 3~ 7d后恢复至正常。而术后氧分压降低者多发生在上腹部手术患者 ,且多为 5 0岁以上患者。术后酸碱始终正常者仅 12例 ,均为年龄在 4 5岁以下 ,手术创伤较小患者。而胃癌根治、直肠癌根治、肝叶切除等大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酸碱失衡。术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占 34% ,多在 1周后恢复 ,术后发生呼吸性碱中毒者占 39.6 % ,多数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有关。术后发生代谢性碱中毒者占 2 6 .8% ,其常见原因为术后胃肠减压时间长 ,与胃液、十二指肠液大量丢失有关。结论 对老年拟拖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 ,最好在术前及术后检测血气和电解质 ,密切注意肺通气功能的改善和维持水...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肠麻痹临床分析(附5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4年 1月~ 2 0 0 4年 6月 ,该院对腹部手术后并发肠麻痹的 5 4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综合治疗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组病例中男 37例 ,女 17例。小于 18岁 5例 ,2 0~ 5 0岁 2 1例 ,5 0岁以上 2 8例。胃癌根治术 7例 ,胰头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影响因素分析(附2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腹部切口裂开的诸多影响因素 ,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腹部切口裂开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 1例中 ,高龄患者占 85 .71% ( 18/ 2 1) ,平均年龄 63 .62岁 ,恶性肿瘤占 66.67% ( 14 /2 1) ,其中行化疗者占 5 7.14 % ( 12 / 2 1) ,局部因素中无一例因切口感染而裂开 ,但切口缝合技术仍是影响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结论 ①老年、贫血、低血浆蛋白、营养不良、肿瘤等全身性因素是切口裂开发生的基础 ,尤其是恶性肿瘤 ;②切口处理技术作为一个综合性因素 ,成为切口裂开的重要局部影响因素 ;③术前重视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充分营养支持 ,必要时作预防性腹膜外全层减张缝合 ,能有效地预防切口裂开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