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本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共25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1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CD8+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支原体肺炎时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免疫调节剂在肺炎支原体治疗中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体外实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对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表达及CD4+/CD8+比率的调节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0-12月在空军总医院儿科确诊为MPP的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患儿作为病例试验组,另10例患儿作为病例对照组(即未与视黄酸孵育),同期1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病例试验组提取其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视黄酸共同培养孵育,再次测定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将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CD8+、CD3+百分比分别为(4.5±1.9)%、(1.3±0.9)%、(38.9±11.4)%,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为(13.2±2.5)%、(7.9±3.0)%、(65.1±8.8)%,病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视黄酸共同孵育后病例试验组以上指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至(9.2±3.8)%、(5.9±2.5)%、(81.3±11.6)%,与病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3+T细胞表达明显受抑,CD4+/CD8+亚群比例异常,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明显紊乱,而体外试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干预后能增强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CD3+ T细胞表达,恢复CD4+/CD8+亚群比例,纠正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从而增强、协调机体免疫、抗感染能力,为维生素A辅助治疗MPP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肺炎链球菌(SP)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入院儿童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抗原、痰细菌培养、PCR检测痰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明确RSV、SP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部分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结果 RSV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CD19+B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仿;但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对照组低.SP肺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仿;但CD19+B细胞较正常组为高,而NK细胞比对照组为低.两感染组比较,PSV组CD4+Tlymphocyte升高;而SP组B lymphocyte升高.结论 RSV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为主的反应,而SP感染后则产生体液免疫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25例ITP患者(患者组)和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Th)亚群、活化状态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患者组较对照组CD3+CD4+/CD3+和CD4+/CD8+(Th/Tc)比例下降,CD3+CD8+/CD3+的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CD8+HLA-DR+/CD3+、CD8+CD25+/CD3+、CD8+HLA-DR+/CD8+及CD8+CD25+/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Th1/Th2的比值高于对照组,CD4+CD25+CD127dim/CD4+调节性T细胞(Tre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h、Tc、Th/Tc亚群紊乱,Th1/Th2向Th1细胞极化,Treg细胞减少参与了该病的免疫发病.  相似文献   

5.
倪慧萍  季伟  陈正荣  吴军华 《江苏医药》2012,38(22):2705-2707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症状与T细胞亚群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63例MPP患儿分为喘息性肺炎35例(A组)与非喘息性肺炎28例(B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其结果与41例健康儿童(C组)对照.结果 A组CD3+ CD4+表达明显低于B、C组(32.56±5.13 vs.39.84±5.61、36.01±6.06);A组CD4+/CD8+比率也明显低于B、C组(1.45±0.35 vs.2.08±0.42、1.63±0.56)(P<0.05),而CD3-CD19+表达明显升高(29.40±6.56 vs.22.24±5.74、20.30±5.29)(P<0.05).结论 婴幼儿MPP中喘息性肺炎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降低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支气管哮喘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PNS(肾病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1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PNS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体内异常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参与了PNS的发病过程.PNS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纠正或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可应用于PNS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功能特点及及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比较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正常健康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采用阿奇霉素和匹多莫德治疗,并对MPP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记录治疗效果,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肺炎的CD3+、CD4+T细胞百分率,CD4+/CD8+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D8+T细胞百分率没有变化;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改善细胞免疫因子优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异常化,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有效改善免疫功能,达到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银屑病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亚群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 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经植物血凝素(PHA)和PHA+黄芪诱导:即病例对照组和病例黄芪组,同时对10 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经PHA诱导(即正常对照组),各组培养48 h,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4含量.结果:病例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黄芪组IFN-γ水平低于病例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高于病例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显著下调银屑病患者Th1亚群优势状态,促进向Th2亚群转换,改善患者Th1/Th2失衡状态,对银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李园  向稚丹  卢建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68-196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和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1)患儿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为主,体液免疫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另外择取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儿童100例对照组,开展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数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CD4+/CD8+、CD4+以及CD3+低于对照组,CD8+较高,P0.05.除却免疫黏附抑制分子外,观察组各项红细胞免疫指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当受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在对患儿开展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适当调节其免疫功能,这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来讲,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T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CD+3、CD+4、CD+25)、自然杀伤细胞(CD-3、CD+16、CD+25)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其与AA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初诊AA患儿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儿童35例对照.病例组分为免疫正常组和免疫异常组,均接受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初诊再障患儿外周血CD+8、CD+25T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CD+4T细胞(P<0.05)、CD-3、CD+16、CD+56细胞(P<0.01)、CD+4/CD+8比值(P<0.05)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型患儿的免疫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大多数AA患儿存在CD+4/CD+8比值失调,CD+25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参与了发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发病机理、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弘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5):370-372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变化及各项指标测定在小儿肺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断为小儿肺炎的患儿98例,其中细菌性肺炎(BP)40例,支原体肺炎(MP)30例,病毒性肺炎(VP)28例,检测外周血中CRP、PC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Treg细胞(CD4+CD25+)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儿童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外周血CRP均较对照组升高;对照组较肺炎各组CD3+、CD4+高;对照组较肺炎各组CD8+低;BP组、MP组较对照组CD8+升高,BP组、MP组较VP组CD8+升高.对照组较肺炎各组CD4+/CD8+高,且BP组较MP组、VP组下降;对照组较肺炎各组Treg细胞水平低,BP组较MP组、VP组高;对照组较肺炎各组PCT有显著性差异,BP组患儿PCT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对照组与肺炎各组PCT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BP组阳性率较其他各组升高.结论:CRP、PCT是小儿早期肺炎诊断鉴别的参考依据之一.小儿肺炎的发病机理中免疫损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儿支原体肺炎免疫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MPP患儿进行体液免疫活性及T细胞亚群检测,采用美国Array-360型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IgA、IgG、IgM,补体C3、C4;采用美国流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CD3 、CD4 及CD4 /CD8 比值均低于对照组, CD8 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期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升高,与对照组近似,迁延期、慢性期IgG、IgA、IgM、CD3 、CD4 及CD4 /CD8 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 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恢复期、迁延期和慢性期补体C4、C3 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组IgG、IgA低于轻症组(P<0.01、0.05),重症组C4、C3 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理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指标对于判断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情程度、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本病发生与自身免疫损伤有关,故治疗方面除应用大环内酯抗生素控制感染外,适当加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将有利于促进MPP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常规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 月—2 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 COVID-19 患者 66 例,将同期住院的疑似并最终排除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感染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常规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 COVID-19 患病的血液细胞学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VID-19 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 (NEU)、淋巴细胞(LYM)、CD4+ T细胞、CD8+ T细胞、B淋巴细胞水平均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 细胞水平升高是COVID-19患者的保护因素(OR=0.997,95%CI:0.994~0.999),同时CD4+ T细胞与LYM计数呈正相关 (rs=0.829,P<0.01)。结论 COVID-19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为临床诊断SARS-CoV-2的感染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形成原因。方法 纳入行支气管镜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74例,根据病情分为重症(SMPP)组43例和普通(GMPP)组31例,对比2组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血及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BALF中肺炎支原体载量(MPL),计算MPL指数(MPLI),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MPLI的相关性。结果 与GMPP组相比,SMPP组患儿气道内更容易形成黏液栓(χ2=10.689,P=0.001),而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差异(P>0.05),BALF中IL-6、TNF-α、IFN-γ、Th1/Th2、血清IL-6水平、MPLI显著增高(P<0.05),秩相关分析提示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均与MPLI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SMPP患儿感染局部炎性因子增高及Th1/Th2免疫失衡、气道内更易出现黏液栓,其形成可能与肺炎支原体高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7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耐药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耐多药组和非耐药组,两组患者均检测并对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和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亚群水平。耐多药组和非耐药组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3个月,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并复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前,耐多药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低于非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药组患者外周血Th1、Th2水平显著低于非耐药组,外周血Th17水平显著高于非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MM初诊患者、20例治疗后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分析3组之间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Th17比例及Treg/Th17、Th1/Th17比值。结果初诊MM患者外周血Th17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reg、Th1比例及Treg/Th17、Th1/Th17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Treg、Th1比例及Treg/Th17、Th1/Th17比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h1及CD4+CD25+细胞比例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D4+Foxp3+细胞比例及Treg/Th17、Th1/Th17比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MM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在初始T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取得了极化优势。治疗后Th17细胞极化优势现象明显改善,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MM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DC2)的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AD患儿外周血DC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AD患儿外周血CD123+DC百分率(1.28±0.59)%,比对照组(0.69±0.25)%明显增高(P<0.05),CD11c+DC百分率(2.81±1.44)%与对照组(2.56±0.78)%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D患儿CD11c+DC和CD123+DC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中DC2亚群占优势,导致Th1/Th2细胞向Th2类方向偏移,可能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RMPP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2018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430例,其中RMPP患儿106例(RMPP组),非RMPP患儿324例(NRMPP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6例(NC组)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儿童的临床资料及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绝对计数、HMGB1、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利用ROC评估RMPP的预测指标。结果:与NRMPP组和NC组相比,RMPP组患儿的CD3+、CD3+CD4+、CD4+/CD8+、CD3-CD19+、CD19+CD23+、CD3-CD(16+56+)绝对值均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HMGB1、CRP及PCT水平均升高(P均<0.05)。ROC分析显示,CD3+CD4+、CD19+CD23+、HMGB1、CRP及PCT水平可预测RMPP,其AUC(95% CI)分别为0.887(0.857,0.917)、0.827(0.788,0.865)、0.907(0.863,0.951)、0.844(0.789,0.898)、0.788(0.727,0.849),敏感性分别为87%、82%、89%、85%、79%,特异性分别为78%、74%、81%、76%、72%。结论:R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HMGB1水平升高,提示免疫系统的紊乱机制参与了RMPP的发病过程,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HMGB1水平可作为RMP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