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类有机磷毒剂在水分子的参予下可以自发地水解,1摩尔毒剂生成1摩尔有机酸和1摩尔无机酸。G类毒剂水解酶是一类族专一性生物催化剂,可以大大加速上述反应。根据催化理论,酶可以同时催化正向及逆向两种反应的进行。本实验观察了G类毒剂水解酶存在条件下,梭曼水解产物在试管内合成梭曼的可能性及程度。这一合成的证实在理论上及梭曼中毒防治中都有一定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一、G类毒剂水解酶制品家兔经颈动脉放血,每ml全血加0.1mlACD溶液或10%柠檬酸钠抗凝。离心取血浆,-20℃冻结后在室温融化,如此反复3次,以破坏可能存在的V类毒剂氧化酶。而 相似文献
2.
沙林及梭曼的水解产物在G类毒剂水解酶催化下有外加胆碱酯酶存在时,可以生成相应的毒剂,表现为对外加胆碱酯酶活性的深度抑制。G类毒剂水解酶不能催化V类毒剂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4.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核酸及其类似物在基因标记显像和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常见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核酸及其类似物的方法和动物显像进行综述,并评述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31^Ⅰ采用氯胺-T氧化还原法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Tyr-octreotide的可行性和标记物的稳定性,并研究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和非小细胞肺癌荷瘤鼠SPEC3、显像。方法采用氯胺-T法制备131^Ⅰ-Tyr-octreotide,并测定标记物的放化纯、胶体含量及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不同时间点眼球取血后处死,测定血液及各主要脏器的放射性,计算%ID/g。对非小细胞肺癌荷瘤鼠模型进行131^Ⅰ-Tyr-octreotide显像研究。结果采用氯胺-T法131^Ⅰ标记Tyr-octreotide的最佳条件:磷酸缓冲液(0.2mol/L)0.15ml,Tyr-oetreotide(1g/L)10μl,Na131^Ⅰ(3.7MBq)0.1ml,氯胺-T(30g/L)4μl,迅速混匀反应2.5min,之后加入Na2S2O5(30g/L)5μl终止反应,放化纯可达97%,6h后放化纯可达83%,胶体含量为1.02%。小鼠体内分布实验表明,肾脏和肝脏对131^Ⅰ-Tyr-octreotide的摄取最高,胃肠消化器官次之,其他脏器摄取较少;对肿瘤组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131^Ⅰ-Tyr-octreotide采用氯胺-T法标记具有标记率高、方法简便和迅速、体外稳定性较好、无需进一步纯化等优点。在小鼠体内主要经肝、肾系统代谢,血液清除快,有望成为以生长抑素介导的生物靶向诊断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药物。 相似文献
6.
自动化合成18F-FDDNP及其生物学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效、简单的自动化合成脑内老年斑沉积显像剂2-(1-{6-[2-18F-乙基](甲基)氨}-2-萘-乙叉)丙二腈(18F-FDDNP)的方法及其小鼠生物学分布.方法采用化学过程控制单元(CPCU)控制整个过程,18F-在乙腈溶液中与前体2-(1-{6-[2-p-甲苯磺酰氧乙基](甲基)氨}-2-萘-乙叉)丙二腈直接反应生成18F-FDDNP,混合物装柱,产品被C-18柱吸附,用水冲洗柱,用少量乙醇淋出,加水稀释.NH小鼠给药后不同时间处死,分别取不同器官称重并测放射性计数.结果18F-FDDNP放化产率为35.7%(不校正),合成时间为20min,无需HPLC分离,放化纯>95%.注射18F-FDDNP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肝内,脑摄取较高,但清除较慢.结论自动化合成18F-FDDNP速度快,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用 N-琥珀酰亚胺[2,3-~3H]丙酸酯标记 IgG、过氧化氢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获得良好结果。此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反应条件温和,可广泛用于蛋白质、多肽及其它含有游离氨基分子的放射性氚标记。 相似文献
8.
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质双层膜组成的人造生物降解微囊,它是转运选择性药物和控制药物释放的适当载体.在诊断显像中,它被用来携带放射性示踪剂、不透射线剂、顺磁化合物或作为声反射剂.本文介绍了脂质体的放射性标记及其在正常和异常组织中的生物学分布. 相似文献
9.
代谢显像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引入机体内(其被细胞摄取后,模拟体内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再通过体外显像反映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状态以及分子水平的代谢变化。恶性肿瘤组织对葡萄糖的需求量远高于正常细胞,细胞膜上表达大量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特别是Glutl-4。D-葡萄糖类似物结构(图1)与D-葡萄糖类似,也可被Glutl~4转运,被代谢旺盛的细胞大量摄取。其被放射性核素标记后,通过PET、SPECT或1相机进行体外探测,用于肿瘤诊断、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25 I-氟-碘阿糖呋喃基尿嘧啶(FIAU)的性质及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利用Iodogen碘化标记法对氟脱氧呋喃糖尿嘧啶(FAU)进行标记,用Sep-Pak C18反相色谱柱进行纯化;观察^125I—FIAU的标记率、放化纯、体外稳定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以Iodogen固相氧化法标记FAU,得到^125 I-FIAU,标记率为(63.12±5.01)%;产物经Sep—PakC18反相色谱柱纯化后放化纯为(98.60±0.52)%;^125 I-FIAU在PBS及人血清中37℃条件下稳定,24h后放化纯〉95.04%。生物学分布实验表明:标记物从小鼠血液中清除迅速,用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0.5h为(4.33±1.00)%ID/g,2h下降为(0.77±0.06)%ID/g,至24h时基本清除完毕;肾脏是其主要排泄器官。结论Iodogen固相氧化法可以进行FAU碘化标记,得到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较好的”I—FIAU,该标记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8RE直接法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RC-160的方法及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 酒石酸亚锡直接还原法进行RC-160的^188Re标记,标记完成后加入抗坏血酸以防标记产物的再氧化。硅胶纸层析测定放化纯,并行小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 ^188Re-RC-160放化纯为96.2%,游离^188Re为0.8%,放射性胶体为3.0%。加抗坏血酸组在标记后24h放化纯为85%,对照组为50%。注射后0.5-1.0h血液中放射性下降了87.2%,肾脏无明显浓集,标记物24h内由消化系统排出体外。结论 ^188Re直接法标记RC-160放化纯高,方法简便,抗坏血酸的加入增加了标记物的稳定性。^188Re-RC-160在小鼠体现血液清除较快,经消化系统排除。 相似文献
12.
13.
近几年来,用放射性碘标记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着重介绍碘化单克隆抗体的优缺点,碘化技术的改进,以及碘化产品的生物活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N-[11C]甲基-N-(1-甲基丙基)-1-(2.氯苯基)异喹啉-3-氨甲酰(11C-PK11195)在国内现有合成模块上的自动化合成程序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 以1-(2-氯苯基)-N-(1-甲基丙基)-异喹啉-3-氨甲酰去甲基前体与国产模块生产的11C-CH3I在TracerLabFXF-N自动化合成模块中进行甲基化反应,制备11C-PK11195,测定11C-PK11195的纯度和稳定性,观察11C-PK11195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以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和异常毒性,并进行健康家猫PET显像.结果 从11C-CO2生产到11C-PK11195合成结束总的合成时间约35 min,甲基化合成11C-PK11195的放化产率为(47±3.6)%,其放化纯和化学纯度均>98%,比活度为30~65 GBq/μmol,"C-PK11195注射液室温放置1 h内放化纯>95%.生物学分布实验表明,11C-PK11195在小鼠体内的清除较快,1 min时为(21.44±3.08)%ID/g,60 ndn下降到(1.35±0.54)%ID/g,肾为其主要的排泄器官.注射后1~5 min内,鼠脑放射性水平较高,随后脑内放射性快速下降;心、肺和肾组织中的放射性较高.猫PET显像示肝和肠道摄取最高,其次为肾、肺、大脑、心肌、胃、脾和膀胱,脑组织中放射性分布均匀.结论 该方法可制备出满足临床应用的11C-PK11195,其合成程序也适合于在国内其他模块中应用.11C-PK11195可望用于国内临床PET显像研究.在注射显像剂后30~40 min进行PET显像,可获得较佳PET图像. 相似文献
15.
16.
邹正国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79,(2)
引言在容易得到的放射性核素中,作为扫描诊断,锝的性能最好。各种化学形式的~(99m)Tc是目前用于脑、肝、肺、骨骼和甲状腺闪烁照相的放射性核素中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药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寻找新的治疗用螯合剂,以加速排除沉积在体内的放射性钍,达到放射防护的目的,方法 首先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双分子取代苯酚类螯合剂,然后经动物实验:SD大鼠静脉中毒^234Th后立即肌注药物,2天后解剖动物测定^234Th量,计算排出量和蓄积量,研究其促排效果。结果 所报道的螯合剂不仅能增加大鼠在尿、粪中^234Th的排除,同时能降低在肝,骨中的蓄积,呈现较好的促排效果。其中以化合物Ⅷ促 相似文献
18.
188Re标记免疫靶向磁性纳米微粒及其生物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88Re标记具有HER-2/neu癌基因靶向特异性的Herceptin免疫磁性纳米微粒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利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将人源性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与化学修饰的磁性纳米微粒进行连接,构建免疫磁性纳米微粒。采用直接标记法将^188Re标记到免疫磁性纳米微粒上。采用羰基铼标记法,以fac-[^188Re(CO)3(H2O)3]^+作为放射性标记前体,对表面固载组氨酸的磁性纳米微粒进行标记。分别测定所制备^188Re标记物的标记率和体外稳定性及免疫磁性纳米微粒的单克隆抗体免疫活性,并观察^188Re标记的磁性纳米微粒及免疫磁性纳米微粒的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结果经扫描电镜证实免疫磁性纳米微粒的单个粒径大小平均为60nm,而表面固载组氨酸的磁性纳米微粒的粒径平均为30nm。^188Re对Herceptin、免疫磁性纳米微粒及固载组氨酸的磁性纳米微粒的标记率均〉90%,在小牛血清中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并且磁性纳米微粒上连接的单克隆抗体仍保持较高的免疫活性。小鼠体内分布实验显示^188Re标记的磁性纳米微粒及免疫磁性纳米微粒在血液中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且血循环时间较长,同时两者在肝内均有较多的摄取。结论^188Re标记的磁性纳米微粒及免疫磁性纳米微粒在体外及动物体内较稳定,无明显的^188Re脱落。可用于下一步荷瘤裸鼠体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99mTc直接标记抗体用于放免显像时放射性本底的促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9mTc直接标记抗体用于放免显像时放射性本底的促排李宏利吴永慧刘元方附表EC、MAG3对小鼠各器官、组织%ID/g促排下降程度(%)促排剂促排时间(h)处死时间(h)血心肺肝脾肾肠胃骨肌肉EC263282642001420724331... 相似文献
20.
作为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等的超早期反应,观察到与生长有关的数个基因增加(如ras、fos、jun)。这种变化表现在受照后的数分钟到数小时,而1~2天即恢复到原来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