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鹊心书》的灸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生 《江西中医药》1996,27(3):49-50
《扁鹊心书》的灸法特色更生(山东中医学院济南250014)关键词《扁鹊心书》,灸法,特点《扁鹊心书》,南宋医家窦材撰,成书于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后附神方一卷。本书在理论上特别强调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提倡治病应以“保...  相似文献   

2.
《重固三何医案》,三卷,系清代名医何元长、何书田、何鸿舫祖孙三代之治验医案,由清末医院陆晋笙等汇辑成编。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载,本书有民国1918年石印本与钱宗抄本。何氏医学世家,源出汴梁(今河南开封),其支派衍流的地域,涉及浙江杭州、江苏镇江、奉贤、青浦等镇。何氏可谓儒医世家,肇始于南宋何楠、何彦猷兄弟,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41)起,经元、明、清至今,延绵八百余年,历二十九世,编著医论、医案、方药等医著130余种,现存88种,方志、家谱中有医传可考者约350余人,可谓“杏林堪称独步,宇内亦属仅见。”何氏医学,父子相传,世代…  相似文献   

3.
陈自明     
陈自明,字良甫,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西)人。约生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90年),卒于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陈氏三世业医,家藏医书甚多。他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幼喜爱医学,且勤奋好学,初问世时,即才华毕露。据《续名医类案》记载,郑虎卿的妻子妊娠四、五个月,每到中午就“惨戚悲伤,泪下数次”,延请诸医治疗,总是无效。郑虎卿也“惶惶无计”,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4.
“儒医”考     
儒医,所谓援儒习医者也。然此雅称始于何时呢?《辞海》、《辞源》均引南宋文学家洪迈《夷坚甲志·卷二》“有蕲人谢与权,世为儒医”一语为据,认为其称源于南宋。经考,笔者以为斯说欠妥。《宋会要辑稿》载曰:“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臣僚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显而易见,早在北宋政和年间,儒医之命名就很明确了。  相似文献   

5.
陈士铎和他的三部书《石室秘录》四卷、《百病辨证录》十四卷、《洞天奥旨外科秘录》十六卷,署名作者都是陈士铎,故人称“陈氏三录”。不过《石室秘录》的“录”原作“纂”。陈氏,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活于清·康熙年间,但生殁日无考,唯知其享年八十余岁。嘉庆八...  相似文献   

6.
林其权 《中药材》1991,14(10):43-44
白药子一药最早以“白药”之名见载于唐代显庆四年(公元703年)颂行的《新修本草》中。宋代《图经本草》注曰:“白药……九月采根……名白药子。”此药入录官修本草不久,朝廷即令剑南道合州进贡本品。据唐《元和郡县志》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定土贡,合州贡牡丹皮一斤、药子一百颗。”又记有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复定土贡、合州仍贡牡丹皮、白药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白药子条中引《图经》文曰:“今夔、施、合州、江西、岭南亦有之。”考  相似文献   

7.
徐亚萍  孙祥 《河北中医》2002,24(3):219-220
张从正 (公元 1 1 5 6~ 1 2 2 8年 ) ,字子和 ,南宋睢川考核 (今河南兰考 )人 ,世家业医。其治学推崇刘河间 ,对《内经》、《难经》的运气、火热病机学说深有研究 ,方药多用寒凉 ,治疗上提倡“攻病三法” ,力主攻邪为先务。现存著作《儒门事亲》1 5卷。据李濂《医史》和丹波元  相似文献   

8.
南宋乾道六年庚寅(1170年)本五卷,序阙。目录残,从卷一第一方“治痢茱萸圆”至卷四秘精圆(含)之间目录全佚,卷四“治风牙疼”(含)至卷五“肥儿圆”(含)缺,所缺目录后人据正文补全,这就是黄丕烈所说“五卷皆全.无序有目,而目共五页,其一号、二号、四号系旧时钞补,兹以乌丝栏细者别之”之意。钞补时间在黄丕烈录副雕版前。  相似文献   

9.
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梁,宋廷南迁临安,史称南宋。此后,战事连绵。至1141年,宋金讲和。南宋将东起淮水(淮河),西到大散关(今宝鸡西南)以北的土地,划归金统治,并向金称臣纳贡。自此。宋金主要以淮河为界的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描述女贞子的:“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相传在秦汉时期,江浙临安府(今杭州)有一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年方二八,品貌端庄,窈窕动人,  相似文献   

11.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睢州考城人(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即金贞元四年,殁于绍定元年,即金哀正大五年(1156~1228年),享年七十二岁。张氏之学,上承《内》、《难》、《伤寒》,并私淑河间。他勤奋好学,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在学术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创立了“邪去正安”说,倡用“汗、吐、下”三法,用药主寒凉、攻下,故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他之所以提倡用“汗、吐、下”攻邪,是为了矫正当时社会上风行一时的《局方》燥热温补之弊。张氏一生行医五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现存的留世著作有《儒门事亲》十五卷,除第十三卷为刘河间的  相似文献   

12.
据《中医人物辞典》载:“张山雷……曾从当地中医俞德坪、侯春林及上海黄醴泉学内科三年”。手抄本《醴泉医案》共8卷,十万字左右,系张山雷整理其师之经验,并加按语而成。今撷数案,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称其住所为“通一斋”。先祖原是四川绵竹县人,于明初因军功被任为世袭绍兴指挥,遂迁居浙江。他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卒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终年七十八岁(据《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载:张介宾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即公元1555年;卒于崇祯五年壬申,即公元1632年。与上有异)。张景岳天性颖慧。幼时课诵“不呫呫章句”。十三岁时,随父亲到京城,跟畿辅名医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他勤于读书,博览经、史、子、  相似文献   

14.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句容)人,生于刘宋孝建三年(公元456),卒于大同六年(公元536年)。南北朝时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学家,为晋唐道医之典范。《陶弘景传》载,陶氏自幼好学,“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习,便有养生之志”。故其日后著述颇丰,一生著述有八十余种,其中代表他养生思想的著作为《养性延命录》。这是一部中国道教养生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方术的著作。本文试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陶弘景对道教养生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1155年),锦官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并增修音释,附于卷未,刻为二十四卷(后人改为十二卷),即为流传至今之《灵枢经》。皇甫谧所见之《针经》,王叔和撰引之《九卷》,王冰所谓之《灵枢》,以及史载之《九灵》、《九墟》等,均与之不尽相同,是为多种古传本。据载北宋校正医书局曾经校正过《灵枢》,但未见其校本传世。  相似文献   

16.
三姓考正     
叶明柱  冯禾昌 《中国针灸》2005,25(12):898-899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疥癣第四》(以下简称《千金》)载“灸癣法:日中时,灸病处影上,三姓灸之。”魏稼等所编《〈千金〉针灸临床类编》(以下简称《类编》)认为:“姓”为“炷”之讹字,当作“三炷”。此说值得商榷。最早认为《千金》所用“姓”字为“炷”字之误者,是日本江户时期医家多纪元坚等所撰《影宋本千金方考异》(公元1849年)中称:“‘姓’恐‘炷’譌。”《类编》或据此。然《千金翼方.卷二十四》亦收录此法,文字虽略有出入,而“三姓”却沿袭《千金》,并无不同。又《千金翼方.卷十一》(以下简称《翼方》)还有灸牙痛法:“取桑…  相似文献   

17.
《妇科秘兰全书》系南宋陈选所撰,成书于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陈选,浙江杭州人,南宋医学家,长于内科、妇科。官至太医院御医兼翰林院典籍。本书现存清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1,31(2):200-200
《抱朴子·内篇》是晋代著名学者、道教大师葛洪撰写的一部仙学名著。葛洪,字稚川,江苏句容县人,玄侄孙,世称“小葛仙翁”,自号“抱朴子”。大约生于四世纪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二八四年),卒于东晋衰帝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他自小好学,但求学之路艰难,自称:“躬自伐薪以贸纸笔”(《抱朴子·外篇自叙》)。尽管如此,葛洪凭着他刻苦求学的精神,居然读书近万卷。  相似文献   

19.
窦材,南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生于公元1100左右,曾官开州巡检,武翼郎,后人称太医。晚年“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已四十余年之所治验”,著成《扁鹊心书》,子绍兴十六年(公元1164年)刊刻流传。《扁鹊心书》共三卷,附“神方”一卷。上卷概述其对医学理论的观点、见解,兼录古圣及自用灸法;中下卷分论各病证治,包括内、外、妇、儿科病症百余种,并附以治验案例40余则;“神方”则辑录其常用药方近百种。全书简明扼要,所论多从实践中来,颇具特色。现行本中,有清代胡压参论批注,时附案例印证,对原书阐发颇多,或间有异议,亦多持平之论。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材《中医内科学》认为“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据查阅文献后发现,高校教材所引“感冒”病名之出处及时间欠妥。据《仁斋直指·序》中言该书撰于“景定甲予良月朔”。景定甲子是景定五年(1264年)南宋理宗之年号,高校教材言“北宋”,显然错误。而感冒之病名,据《仁斋直指方》所引出自《和剂局方·淳佑新添方》参苏饮条下,而参苏饮实出于南宋·王硕《易简方》。文中予以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