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肾主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经》“肾主外”作了系统探讨,认为:“肾主外”明确揭示了肾与“外”的重要关系。“肾主外”之“外”、是指身之皮毛、肌腠:肾之所以主外,是由肾主一身之阳气而决定的。即通过肾中阳气的作用而主外。同时阐述了“肾主外”与“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膀胱太阳经主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祖国医学的“肾”为人体最重要的部分,称为先天,然推其原始,亦与他藏并重,各司人体若干重要作用。由于肾之作用特殊,通过临床实践,理论逐步发展,使“肾”的地位迥出他藏之上,而有统宰生命的概念。 肾的概念 “内经”只言肾,未及左右。《灵枢》虽有命门之名,  相似文献   

3.
韦彦之 《国医论坛》2000,15(2):25-26
中医理论认为,“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的产生、收藏和输布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内经》说:“夫精者,身之本”,“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中精气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极为重要,不仅产生天癸,延续生命,促进生长生育,完成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而且通过气化作用,主水纳气,滋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医“肾”的物质基础——有关微量元素锌、锰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祖国医学认为“肾”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肾”所藏之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肾精”所化之气是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李中梓云:“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所以,“肾”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了人的生、长、壮、老的全过程。根据近年来对某些微量元素生理机制的研究,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微量元素可能就是中医“肾”学说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肾精”和“肾气”两个方面来探讨“肾”与微量元素锌、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精、气、神的概念精,是一种极细微的,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并促进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精气神”学说的所谓“精”,主要是指肾中所藏之精。这种精禀受于先天,并受后天之精滋养而充盈于肾。正如《灵枢·本神篇》曰:“生之来,谓之精。”肾精化生元气,运行全身,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并且推动和调节全身的生理活动,维持其正常功能。同时,在生殖过程中,男女之精交合,则产生新的生命。因此,精对于每个人本身及繁衍种族都有重要的作用。《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生之本也。”说明生命的来源、维持及繁衍都依赖…  相似文献   

6.
“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此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明”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而心主神明之神,是指狭义之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正如在汉字中凡与精神、思维、情感有关的字,如:思、怒、悲、惊、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肾”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肾”所藏之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肾精”所化之气是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古人曰“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所以说肾脏功能的盛衰,将直接关系人体的健康,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关系殊为密切。临床上应用补。肾法治疗内、外、妇、  相似文献   

8.
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相关文献的角度,探讨“肾主骨”与“肾主外”的关系,得出重要结论;“肾主外”虽有多种意义,但“肾主骨”是最符合原意的。  相似文献   

9.
肾主外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江西中医药》2007,38(12):15-16
肾主外语出《灵枢》,是《内经》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临床以该理论为指导治疗某些病证,疗效满意.本文就"肾主外"的理论及其在临床运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浅谈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征。在慢性肾炎中 ,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导致蛋白质不断漏出 ,继而形成含量高出正常范围的蛋白尿。蛋白质作为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力的基本物质 ,与中医理论的“精气”、“清气”、“精微”等相似 ,中医强调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宜藏不宜泄。按照中医脏腑理论 ,肾藏精 ,为“封藏之本”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主统摄和升清。若肾不藏精 ,脾不摄精或脾不升清 ,乃致精气下泄 ,故见蛋白尿。故慢性肾炎见蛋白尿 ,当责之于脾肾亏损。脾肾亏损是肾病蛋白尿的患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