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病人,女,67岁,2013年9月9日因突发头痛伴意识不清、恶心20 h入住我院神经医学中心外科病区,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Ⅴ级),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出血,左侧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脑室内积血,脑积水。孕4产4,否认输血史,否认外伤史,无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有家族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中存在抗青霉素抗体的输血患的安全输血。方法 患血清标本与4名献血标本经血型检测(ABORh),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BC抗体筛选试验、热放散试验、交叉配血试验等方法鉴定。结果 患血液与4名献血标本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相合;放散后红细胞与4名献血标本资侧相合;抗人球蛋白实验阴阳性对照结果准确;自身对照阳性。结论 证实患红细胞上具有在抗人球蛋白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IgG抗青霉素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中存在抗青霉素抗体的输血患者的安全输血。方法 患者血清标本与4名献血标本经血型检测(ABORh),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BC抗体筛选试验、热放散试验、交叉配血试验等方法鉴定。结果 患者血液与4名献血标本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相合;放散后红细胞与4名献血标本资侧相合;抗人球蛋白实验阴阳性对照结果准确;自身对照阳性。结论 证实患者红细胞上具有在抗人球蛋白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IgG抗青霉素抗体。  相似文献   

4.
Kidd血型抗体在体内产生后抗体效价可迅速减弱至检测水平以下,检出率并不高,常合并其他血型不规则抗体,容易被漏检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HTR)或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1].现将 1 例因抗-Jk...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7岁,汉族,已婚,已生育。1998年9月因患巨球蛋白血症住院。患者曾数次输血,所输的血均为盐水法配血。自1999年10月以来,患者因严重贫血而频繁输血。输血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酱油色尿等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患者血色素仅为2g且交叉配血困难,遂进行血清学检测。1 血型血清学检测1.1 ABO血型鉴定分别采用室温盐水试管法和37℃预温30min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见表1。表1 ABO血型鉴定结果方 法抗A抗BA细胞B细胞O细胞自身对照室温盐水试管法               37℃预温 30min     —  —   …  相似文献   

6.
张秋丽  周俊 《人民军医》2012,(12):1197-1198
Rh血型是已知最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其抗原已发现40多种,在输血医学上的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因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导致配血不合的报导较多,而因献血者血清Rh血型抗体导致的配血不合则较少见。现将因献血者血清存在抗-E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病人,男,67岁。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治疗。体检:心、肺等正常,皮肤无出血点;无献血史,曾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LP-RBC)2U,配血试验未见异常。患者治疗采用VOD方案,并给予α-干扰素等药物,因配血过程是主、次试验管出现阳性凝集而未能输注LP-RBC。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凝聚胺技术在交叉配血、抗体筛选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凝聚胺技术与常规技术分别检测临床病人配血不合标本 ,临床反复输血产生抗体病人标本 ,发生输血反应标本和正常献血者标本 ,比较二者的优缺点。结果 凝聚胺技术较常规检测技术灵敏 10~ 2 0 %。结论 凝聚胺技术检出免疫性抗体的能力以及其特有的快速、简便 ,高度灵敏性 ,对临床免疫输血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诊断 :血性胸水。血型B型。因全血细胞减少 ,曾输注血小板 8U ,全血 80 0ml,病情无明显的改变。申请输血 ,在进行聚凝胺配血时 ,发现患者与多个献血员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现象。(1)血型血清学检查 :①血型为“B”型 ,CCDee。②献血员标本与患者标本进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 ,其中出现 3份配血不合 ,1份配血相合。其中献血员红细胞分型分别是 :“B”型 ,CCDEe;“B”型 ,CcDEe ;“B”型 ,CCCDEe和“B”型CCDee。根据抗体特异性的排除法 ,3份不相合的标本剩余下E抗原 ,而相合的抗体完全与患者相同 ,初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血次数与微柱凝胶配血次侧凝集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二院长征医院收治的318例多次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累计1 250次微柱凝胶配血检验记录。结果 318例患者中,第一次输血时呈现次侧凝集阳性率为48.7%(155/318),此后检测过程中出现过次侧凝集阳性率为60.4%(192/318)。后续输血过程中有60例初始阴性患者发生此次凝集,其中,51例是在第2、3次输血时发生凝集;另有23例首次检验阳性患者后续转为阴性。结论重复输血可引发交叉配血次侧凝集,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对重复输血患者需要在初期备血阶段就加强对次侧凝集检测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意义。方法针对近期需要输血的1983例病例(2010年4月-2012年3月)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所有病例均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统计阳性率并行抗体分析。结果5例病例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统计值0.25%(5/1983),2例(0.10%)表现为抗-E,1例(0.05%)表现为抗-cE,1例(0.05%)表现为抗-c,1例(0.05%)表现为抗-D。结论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能有效的减少溶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正>正常健康人血清中冷凝集素不高于16[1],不会影响配血和输血。在某些情况下有极少数患者或献血者血清中含有较高效价的冷凝集素,给血型鉴定及输血带来一定困难。2010年5月,我们在配血时发现一袋高效价冷凝集素  相似文献   

13.
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抢救急性或慢性失血患者的重要手段,准确的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为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应为受血者提供ABO、Rh血型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但受一些疾病的影响,如血液病、肿瘤、肾脏病、严重的肝脏疾病、多次妊娠、慢性贫血反复输血等患者均可能产生免疫性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笔者就工作中遇到因自身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相似文献   

14.
李继红  祝峰  范恩勇 《武警医学》2013,24(7):586-587,590
目的调查扬州地区患者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对2010-01至2012-12间18 625例扬州地区住院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应用盐水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并对抗筛结果阳性者鉴定其抗体特异性。结果共鉴定确认血型不规则抗体136例,占总筛查人群的0.73%,其中男21例,女115例;不规则抗体分别为自身抗体45例,同种特异性抗体77例。结论不规则抗体产生的主要患者人群为有输血史、妊娠史人群,自身抗体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人群。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必不可少,特别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97年 ,Nishizawa等[1 ] 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repre sentationaldifferenceana1ysis,RDA) ,从 1名非甲~非庚型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获得 1个新的病毒克隆 ,后将其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随后许多国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国内的研究表明 ,中国人群中存在TTV感染 ,且该病毒具有嗜肝性[2 ] 。我们应用ELISA方法对2 96例不同人群进行了抗_TTV的流行病学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 1995年 1~ …  相似文献   

16.
多凝集红细胞合并不完全抗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简介 患者张××,男性,60岁,因患糖尿病、尿毒症、感染等多种疾病,于2005年10月11日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医生诊断要求进行透析治疗.常规检查发现病人重度贫血(Hb 3.5g/L),精神状态十分不佳,临床申请输血400ml.随即血库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血型鉴定为A型Rh(+),用凝聚胺试剂与相匹配的供血进行配血实验,结果主次侧均出现凝集现象,检查所用试剂及操作步骤均正确,随即将患者红细胞洗涤三次后再次进行配血,与初次结果相比没有变化,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17.
病例 患者 2 5岁 ,未婚。因不规则阴道流血 2 2d ,腹痛进行性加重 6d ,头昏、心慌 15h入院。末次月经 1996- 10 - 0 8,阴道流血淋漓不尽 ,6d前出现下腹疼痛 ,在当地戒毒所 (发病前正在戒毒中 )行止血、解痉及抗感染治疗 (具体用药不详 )后缓解 ;15h前腹痛加剧为全腹剧痛 ,并出现头昏、心慌和面色苍白 ,即急送我院。患者既往嗜烟并有 3年吸毒史 ,吸毒方式为烫吸和静脉注射混合型 ,且有 1次静脉注射海洛因过敏史 ,以吸食海洛因为主。患者 5年前开始有性生活 ,近 3年有性乱史。未避孕 ,有 3次人流史。体查 :BP 10 / 6kPa,HR12 0次…  相似文献   

18.
血清中抗 -E及抗 -Fyb 大多由免疫产生 ,而抗 -Fyb 发生率极为罕见 ,二者均可致新生儿溶血病及溶血性输血反应 [1 ] ,还可影响配血实验。最近 ,笔者在给 1例反复输血患者配血时发现 ,盐水相合 ,而在 polybrene及抗人球蛋白配血主侧有凝集 (1 +~ 1 +s) ,疑有 ABO以外抗体 ,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免疫性抗 -E及抗 -Fyb抗体 ,现报告如下。病人 ,女 ,5 0岁 ,因上消化道出血于 2 0 0 0年 8月 1 5日入院 ,共输血 2 0 0 0 ml,最后一次输血是 9月 ,本次输血时查 Hb3 0 g/L,经血型血清学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抗 -E及抗 -Fyb 抗体。1 患者…  相似文献   

19.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勇 《西南军医》2010,12(4):728-728
不规则抗体是指ABO血型系统的抗体(抗-A、抗-B和抗-A,B)以外的血型抗体,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不存在不规则抗体,妊娠或多次输血患者可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造成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输血前进行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对于保障输血安全、避免输血反应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病例女,65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口腔溃疡5年,间断发热1个月,加重伴乏力7 d",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3年前曾因反复口腔溃疡(3~5次/年),口干,多饮,眼干涩,就诊于当地医院,除外糖尿病后未予重视。其后多次因反复口腔溃疡,肺炎伴发热,贫血,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曾考虑结缔组织病,但因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抗核抗体(ANA)阴性,未进一步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所以未能明确诊断,仅予以抗病毒、抗感染、纠正贫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