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3个月。因背部皮肤淤斑进行性增大2月余入院。近3d发热、咳嗽、气急。生后1周发现右侧背部有1柔软肿块,约1.5cm×1.5cm,颜色如同正常皮肤,以后逐渐增  相似文献   

2.
50天男婴,生后即发现右胸壁乳头下有6×3cm~2大小及右上臂有1.5×1cm~2大小紫斑,稍高于皮肤,胸壁紫斑逐渐增大,于入院前6天突然扩大至全胸及上腹部,呈硬、肿性紫红色。精神、吃奶均好,无黑便及血尿,无发热,外科以皮下坏  相似文献   

3.
70天女婴,生后即发现右臂稍大于左臀,局部有5cm×6cm大小的紫斑,略高于周围皮肤,呈进行性增大,波及整个右臀及大腿,硬肿,紫红色。硬腭粘膜处可见米粒大小散在出血点,右臀及大腿后外侧明显肿物,均约14cm×12cm×4cm。表面皮肤紧张光滑,呈暗紫红色,触之较硬,无波动,皮温不高,听诊无杂音。外周血白细胞6.1×10~9/L,中性0.58,淋巴0.42,Hb105克/L,血小板<100×10~9/L。  相似文献   

4.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是以巨大血管肿瘤伴发血小板减少和全身出血倾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血小板减少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与巨大血管肿瘤密切相关.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纠正DIC和血小板减少,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栓塞等)或内科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α-干扰素、免疫抑制剂等)去除血管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例婴儿Kasabach-Merritt综合征(KMS)临床数据及转归。方法1993年6月-2012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例KMS患儿(男4例,女1例),回顾性收集上述病例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及出凝血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并加以分析。结果5例患儿中3例为皮下型巨大血管瘤,2例为内脏型巨大血管瘤,除1例首诊时确诊为KMS外,其余4例首诊时均存在误诊。血液检查结果提示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对激素敏感者3例,激素敏感率为60%,手术治疗1例。经治疗存活4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DIC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应提高对KMS的认识以减少误诊发生率,对婴儿难治性血小板减少伴凝血功能异常者需注意除外KMS ,不同患儿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化差异,故应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Kasabach-Merritt 综合征(KMS)是以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和全身出血倾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由于有严重的血小板进行性消耗,可表现为全身出血倾向,往往发病急,短期内症状进行性加重,甚至威胁生命.KMS并不多见,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本院1例KM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 ,5 6d ,因右腰部肿物进行性增大 1个月伴哭闹不安 4d入院。生后不久右腰部发青且能触到一黄豆粒大小包块 ,进行性肿大 ,伴皮肤散在出血点 ,针刺部位瘀斑 ,体检 :T 3 6 4℃ ,P 12 0次 /分 ,R 3 5次 /分、发育正常 ,轻度贫血貌 ,颜面散在出血点 ,针刺部位瘀斑 ,浅表淋巴结未及 ,心肺无异常 ,右腰部可触及约 5 0cm× 5 0cm× 5 0cm大小肿物 ,表皮略青紫、波动感。血常规 :WBC8 2× 10 9/L ,RBC 2 2 8× 10 12 /L ,Hb 70×10 9/L ,Tc 11× 10 9/L ,DIC :纤维蛋白原1 95 g/L ,FPP >2 0mg/L ,D…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2h,因发现皮肤出血点2h入院。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母亲贫血(血红蛋白60g/L)。无家族史。查体:足月儿貌,反应可,全身弥散性充血性大小针尖至豆粒的鲜红色皮肤隆起物,压之褪色,伴少量瘀斑见图1。双肺听诊正常。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隆隆样杂音。腹部平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9.
我科1980~1996年收治Kasabach—Merritt综合征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5天~6个月。血管瘤位于背部2例,下肢2例,颈部合并内脏1例;血管瘤大小为8×12cm~11×35cm,高起皮面,触之有温热感,边缘不清。入院时血红蛋白30~60g/L3例,60~80g/L2例;网织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0.
11.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由Kasabach和Merritt于1940年首次报道[1].目前,将巨大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及全身紫癜等特点的症候群称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简称K-M综合征.本病多在新生儿期或小婴儿期发病,在婴幼儿血管瘤病人中发病率仅约0.3%[2,3].K-M综合征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死亡率在20%~30%,典型表现为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等.主要并发症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气道压迫引起的呼吸衰竭,巨大肿瘤引起的高输出性心力衰竭等[4].K-M综合征一般可根据患儿血管瘤表现及肿物突然增大合并出血病史,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而内脏血管瘤诊断较困难,故病人出现无法解释的血小板减少症和凝血功能障碍时应考虑K-M综合征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病的特点为巨大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也有时伴有纤溶系异常,为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之一。病例报告例1 2个月,女。主诉呕吐、黄疸。生后40天来院时明显腹胀、肝大、心窝部至左上腹部可触及硬的肿块。经股静脉采血后因止血困难而休克。经紧急输血,用维生素 K_1、纤维蛋白原后止血。  相似文献   

13.
<正>Kasabach-Merritt现象(KMP)又称为巨大血管肿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组以巨大血管肿瘤伴发血小板显著减少、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及消耗性凝血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由Kasabach和Merritt于1940年首先报道及命名。该病是血管肿瘤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且多见于婴幼儿,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将对该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进行总结,并综述  相似文献   

14.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栓塞治疗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 ZX  Hao HJ  Li CG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950-950
患儿 女,45d。因发现下腹及外阴部青紫3d第1次入院。体检:脐水平以下的腹部及会阴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部分融合成片;右侧大腿内侧肿胀、会阴部软组织肿胀,以右侧阴唇较明显。界限不清,无波动感,无触痛,局部皮温无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自体原位植皮术,评价其治疗效果,提出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间自体原位植皮手术治疗的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23例,病例纳入标准:均为瘤体分布弥散,皮肤大面积(>5 cm×5 cm)异常,手术切除瘤体后创面缝合困难;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效;血小板值在2×109/L~31×109/L.23例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瘤体均位于四肢,上肢6例,下肢17例;男9例,女14例;年龄7 d~9个月.总结该手术治疗方法的手术要点及术中、术后处理,分析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20例,丛状血管瘤(tufted angioma,TA)3例.结果 23例患儿均在术后1周内血小板值恢复正常,随访1~5年,治愈率为100%;18例患儿自体皮片原位移植全部成活,有3例成活面积约90%,经后续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原位皮片移植成活约60%,行二期皮肤移植修补手术后治愈,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手术治疗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资料显示,自体原位植皮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治愈率100%,术后并发症少,其对符合适应证者是一种可选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患儿,男,2月龄,因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反应差、呼吸急促转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53次/min,呼吸:45次/min,血压:68/48 mmHg,全身皮肤苍白,末梢循环差,手足、躯干散见数粒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腹部膨隆,左中腹部可触及大小约8 cm×6 cm包块,质硬、  相似文献   

17.
例 1.男性 ,2岁。因近 6个月以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 ,偶有呕吐于 1992年 2月就诊。症状常在夜间出现或 (和 )加重 ,无发热及胸痛 ,尿便未见异常 ,无腹部手术史。曾在外院及本院门诊长期诊断为消化不良 ,服用助消化药无好转。体检 :患儿生长发育尚可 ,无紫绀 ,轻度漏斗胸 ,心肺未闻异常 ,腹平软 ,无明显压痛点 ,未触及包块 ,腹叩鼓音 ,肠鸣音未闻异常。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胸腹部X线平片 :膈下见扩张的结肠影 ,肝和隔之间见肠影 ,未见液平面。腹部B超检查 :肝胆脾肾未见异常 ,肝和膈之间见肠影及蠕动波 ,腹部未见包块影。诊断 …  相似文献   

18.
Pierre Robin综合征(PRS)由法国口腔学家Pierre Robin于1923年首先报道,是一种病因学上非特异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先天性小下颌、舌后坠、吸气性呼吸道梗阻三联征,同时伴喂养困难和呼吸困难.现报道本科2010年6月- 2011年6月收治的3例PRS患儿. 1临床资料 例1,男,1d.因出生后间歇出现面部发绀,呼吸弱1h入院.查体:体温36.8℃,体质量2.6 kg,神志清,前囟平软,发育欠佳,小下颌,舌短小后坠,上腭可见腭裂,双耳耳廓缺如,外耳两侧各见约1 cm肉赘,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正>威廉姆斯综合征(Williams syndrome,WS)是一种遗传性精神发育迟滞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为7号染色体长臂近端(7q11.23)上弹性蛋白基因微缺失。本文就3例确诊的W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报告如下,并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1病例资料病例1.患儿女,8岁。家长以"检查智商"为主诉于2014-12-27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