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D组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0μg/kg,随后以0.5μg/(kg·h)速度输注至术毕前30 min;C组以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单肺通气(OLV)前(T_1)、单肺通气30 min时(T_2)、膨肺后30 min时(T_3)、术后24 h时(T_4)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_((A-a))O_2]和呼吸指数(RI);于T_1~T_3时记录气道平台压(P_(plat))及气道峰压(P_(peak)),计算肺顺应性(Cd);并于T_0~T_4时采集静脉血样计数全血中性粒细胞(PMN),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3时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P_((A-a))O_2及RI升高;T_1~T_4时,PMN计数、血清TNF-α、IL-6及IL-10浓度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T_3时C组气道平台压及P_(peak)升高,Cd降低,D组P_(plat)及P_(peak)降低,Cd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_2~T_3时PaO_2及Cd升高P_(plat)、P_(peak)、P_((A-a))O_2及RI降低;T_2~T_4时,PMN计数、血清TNF-α及IL-6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肾损伤分子-1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N组)。Dex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1μg/kg,15 min泵注完,继以0.2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N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手术结束时(T_1)、术后24 h(T_2)、48 h(T_3)、72 h(T_4)共5个时点采用血生化法检测血清Scr和BUN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尿液Kim-1和血清白介素-1β(IL-1β)、THF-α的水平。结果 Dex组患者在T_2、T_3时点的血清BUN和Scr水平显著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尿液Kim-1水平和血清IL-1β、TNF-α水平在T_1~T_3时点Dex组均显著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感染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而改善其受损的肾功能,具有明显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征  靳彦涛  徐莉莉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2):226-227,22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炎症指标、认知功能及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弘慈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100例。常规组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常规麻醉诱导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 d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100β蛋白水平,术后3、5 d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诱导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手术结束及术后3 d时,观察组患者TNF-α、IL-6及S-100β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诱导后3、5 min,观察组MAP、HR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炎症状况,提高认知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脑损伤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B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0μg/kg,之后以0.40μg/(kg·h)静脉输注2 h。比较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七氟醚、异丙酚的使用剂量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 mRNA与蛋白的表达。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七氟醚、异丙酚的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 d,B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辅助麻醉在老年创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创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老年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8.24±3.22)岁;道路交通伤41例,高处坠落伤21例,重物砸伤9例,运动损伤7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辅助麻醉)与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各39例,两组均给予减压手术治疗。记录、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术后日本骨科协会颈椎评分系统(JOA)评分、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麻醉,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术后1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显著波动(P>0.05)。术后3d利多卡因组中脊髓神经功能0级1例,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30例;右美托咪定组中分别为5、6、8、10与10例(P<0.05)。利多卡因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后3d,利多卡因组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术后14d的血清TNF-α、IL-6值低于术后1d,利多卡因组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术后14d利多卡因组与右美托咪定组的麻醉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4.6%(P<0.05)。结论利多卡因辅助麻醉应用于老年创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促进保护脊髓神经功能与改善颈椎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监测麻醉(MA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8月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与B组(羟考酮+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镇静,A组给予舒芬太尼0.08μg/kg镇痛,B组给予羟考酮0.08 mg/kg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右美托咪定总用量、苏醒时间。记录静注右美托咪定(T_0)、改为俯卧位(T_1)、手术开始(T_2)、穿刺椎体(T_3)、术中任意3次均值(T_4)、苏醒(T_5)6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O_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的HR、SBP、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_2、T_3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术中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A组,右美托咪定用量明显少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MAC麻醉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严重烧伤休克期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急诊收治的38例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靶控输注静脉全麻,对照组选择丙泊酚麻醉,治疗组选择丙泊酚加右美托咪定麻醉。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血清TNF-α和IL-6值均明显升高(P0.05),随后治疗组逐渐恢复正常,而对照组继续维持高位,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肢体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休克期应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安全可靠,能有效保持麻醉效果,并能减轻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陈晖  郝楠楠  雷志礼 《武警医学》2016,27(8):826-82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上应用止血带行关节镜下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20例。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的负荷量静脉泵注10 min,随后以1 μg/(kg·h)的速率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同样速率泵入0.9%生理盐水。各组于硬膜外麻醉前(T0),止血带充气1 h(T1),止血带释放后20 min(T2)、1 h(T3)、6 h(T4),分别抽取患侧股静脉血3 ml,检测各个时间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1)SOD:与T0比较,对照组T3、T4时间和右美托咪定组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在T3、T4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MDA: 与T0比较,对照组T1~T4各个时间点和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2)TNF-α:与T0比较,对照组T1~T4各个时间点和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于T1~T4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3)IL-6:与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T1~T3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T4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 但右美托咪定组T4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以1 μg/(kg·h)的负荷量及1 μg/(kg·h)维持量持续静脉泵注,可有效降低止血带引起的下肢I/R后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减轻氧自由基所致的下肢I/R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200例单侧或双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100)与B组(n=100)。A组患者给予静脉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B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10 min(T_1)、俯卧位后(T_2)、俯卧位60 min(T_3)、术毕(T_4)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_2)。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镇静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 d均留取血样,测定血尿素氮(BU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留取尿液标本以测定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f)、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结果 T_1~T_2时间点,两组患者HR上升,T_3~T_4时间点降低,B组T_3、T_4时间点HR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间点两组MAP均较T_0时间点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SpO_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毕评分为5分的比例高于A组,评分为2分、3分所占比例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动过缓、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即刻及术后3 d Cys-C、RBP、α1-MG、Tf、umAlb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可保护PCNL患者肾功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镇静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活体亲属供肾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7-12择期亲属供肾术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右美托咪啶组供肾者麻醉诱导前10~15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 μg/kg,继以0.5 μg/(kg·h)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供肾者按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采血检测TNFα、IL-6和IL-10的浓度。监测术前、术后24 h及48 h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浓度。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较对照组术后24 h和48 h血清BUN[24 h, (6.41±1.23) mmol/L vs (9.24±1.25) mmol/L; 48 h, (6.62±1.30) mmol/L vs (8.41±2.4) mmol/L]和Cr[24 h, (98.2±4.7) μmol/L vs (111.4±5.1) μmol/L; 48 h, (104.4±6.2) μmol/L vs (119.5±8.2) μmol/L]明显降低(P<0.05)。T2-T4时右美托咪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和IL-6浓度均明显降低,而IL-10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对活体亲属供肾者手术后早期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婴幼儿先心病患者在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过程中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后血清中TNF-α、IL-6、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先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M-cAMP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M-cAMP3 mg/kg,其中1 mg/kg于诱导前静脉注射,1 mg/kg稀释后输注至CPB开始,另1 mg/kg剂量加入预充液中经转机进入体内,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5 min(T1)、术毕(T2)、术后12 h(T3)采桡动脉血。结果40例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在转流前后开始CK-MB、TNF-α、IL-6、IL-10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A组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过程中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可降低CK-MB、TNF-α、IL-6的产生,提高IL-10的活性,改善术后心功能不全及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305医院收治的需要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文,0.2 g/(kg·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并分别测定手术开始前,升主动脉阻断后0.5 h,体外循环结束后2 h,手术后12、24、48 h等时间点血浆中IL-6、TNF-α、IL-10的浓度。结果 与手术开始前(T0)比较,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中 TNF-α、IL-6、IL-10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其余各时间点血中TNF-α及IL-6水平均较低,IL-10水平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炎性反应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环磷酸腺苷葡胺(M-cAMP)对体外循环下换瓣手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M-cAMP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入预充液中经转机进入体内;测定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后5min(T1)、术毕(T2)、术后6h(T3)和术后18h(T4)血浆CK-MB、TNF-α、SOD、MDA含量。结果:两组血浆中SOD均明显下降,以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血浆CK-MB、TNF-α、MDA含量较术前上升,以对照组为明显(P〈0.05)。结论:M-cAMP可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SOD活性,减少心肌细胞MDA产生,有效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全麻下行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30例:Ⅰ组于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术中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维持其血浆浓度分别为3.5~5.0 mg/L和3.0μg/L。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测定血浆TNF-α、IL-6、IL-10浓度及出凝血时间,记录术毕即刻、术后6、24 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术毕及术后6h VAS评分Ⅰ组为(1.8±0.7)分和(2.1±0.8)分,显著低于Ⅱ组(2.9±0.9)分和(3.8±0.8)分(P<0.05);术后24 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4时TNF-α、IL-6、IL-10水平均较T1时明显升高(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T2~4时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效果好,能减轻手术引起的过度炎性反应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大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右美托咪啶+育亨宾组(Dex+Yoh组),每组8只。IR组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Dex组通过尾静脉以5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1h,余同IR组。Dex+Yoh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前10min,静脉注射育亨宾1mg/kg,其余同Dex组。分别测定血清AST、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细胞介素-6(IL-6)浓度,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AST、ALT、TN-α、IL-6,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增加,SOD水平下降(P〈0.05);与IR组比较,Dex组血AST、ALT、TNF-α、IL-6下降(P〈0.05),肝组织SOD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P〈0.05),Dex+Yoh组无显著变化(P〉0.05);形态学上,病理损伤程度与生化指标相符合。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激活d,肾上腺素受体,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和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心脏不停跳与停跳行二尖瓣置换术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将12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BH)与12例冷晶体灌注心脏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CCP)做比较,在麻醉后10 min,术后42、4、48、72 h这5个时点抽取周围静脉血测定血清CK、CK-MB、cTnI,MYO的变化。其中随机在BH组及CCP组各抽取10例,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前和体外循环后取右心房心肌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并进行量化计分。结果 BH组术后各项指标虽较麻醉后增高,但增高幅度小于CCP组,在术后24 h均开始下降,72 h已基本接近正常。CCP组在术后24 h时各项指标除MYO外仍持续增高,72 h尚未恢复。体外循环后CCP组肌线粒体计分均高于BH组(P<0.01),BH组心肌超微结构优于CCP组。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较冷晶体灌注心脏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阵  杨春  李民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6):1035-103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76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6水平。比较分析CHF患者与正常人以及不同心功能程度的CHF患者之间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均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呈高度正相关。不同程度心衰患者之间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HF患者存在免疫激活和心肌炎症反应,心衰程度越重,炎症反应也越明显。放射免疫方法测定TNF-α、IL-6对CHF病程及治疗疗效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解放军307医院收治的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为右美托咪定组,B组为咪唑安定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咽喉表面麻醉,A组入室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5 min后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及地佐辛0.1 mg/kg;7 min时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10 min时行气管插管,插管后注射丙泊酚1.5 mg/kg;Ramsay镇静评分达5~6分开始ERCP操作;术中以丙泊酚3.0~5.0 mg/(kg·h),维持镇静至术毕。B组入室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25 ml/kg,其余同A组。观察并记录各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 O2)、Ramsay镇静评分、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 T2~T6时点,A组患者的HR在均低于B组;T3时点,A组的SBP也低于B组(P<0.05);T3时,A组镇静程度及麻醉效果均优于B组(P<0.05)。A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结论右美托咪定清醒插管用于老年ERCP患者麻醉,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首次发病的CI患者90例,为CI组;选取同期于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90例,为对照组(C组)。检测血清中Hcy、高敏C反应蛋自(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IL-10;记录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DS)评分;分析Hcy与炎症因子、CNDS的相关性。结果与C组比较,CI组患者血清中Hcy[(23.57±8.64)μmol/L比(9.89±4.58)μmol/L]、hs-CRP[(4.32±1.41)mg/L比(0.69±0.31)mg/L]、TNF-α[(31.24±6.34)pg/ml比(6.15±2.59)pg/ml]、IL-1β[(1.31±0.25)pg/ml比(0.34±0.11)pg/ml]、IL-6[(15.62±3.59)pg/ml比(2.19±1.42)pg/ml]均显著升高,IL-10[(5.19±2.13)pg/ml比(15.12±3.42)pg/m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CNDS评分标准,将CI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其中,CI轻度组23例,CI中度组36例,CI重度组31例;与C组比较,CI组3个亚组患者CND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hs-CRP、TNF-α、IL-1β、IL-6呈正相关(Rs>0,P<0.05),与IL-10呈负相关(Rs<0,P<0.05)。血清中Hcy与CI轻度、中度患者的CNDS评分呈正相关(r=0.691、r=0.632,P<0.05),而重度患者CNDS评分与血清中Hcy无相关性(r=0.049,P>0.05)。结论 CI患者血清中Hcy与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相关性,可反应CI患者的炎症状态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