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小儿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临床少见,本文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总结本院收治的6例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患儿病例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儿均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主诉右上腹疼痛,胆汁性呕吐,查体右上腹压痛,B超或CT证实为十二指肠壁内血肿,所有病例均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剖腹探查明确诊断后继续保守治疗,5~14d症状好转,痊愈出院。结论腹部外伤史,右上腹疼痛,上消化道梗阻症状,结合B超、CT所见,可明确诊断小儿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该损伤大多可用非手术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在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外科近3年收治的8例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16岁,平均9.1岁,均有腹部外伤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入院CT均提示有十二指肠血肿伴上消化道梗阻,排除消化道穿孔及活动性出血后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预防感染、补液、营养支持,部分淀粉酶升高患者给予生长抑素等对症处理,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知网、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20年2月已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治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7例给予保守治疗获得治愈,胃肠减压量在确诊后3~5天达到高峰,在确诊后4~18天开始减少,恢复饮食时间为确诊后8~26天,平均15.2天,部分患者应用静脉营养约10天后肝肾功能检查提示肝酶学指标及胆红素轻度升高,予以保肝药物治疗及恢复饮食后逐渐降至正常,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异常,1例保守治疗3周(包括院外治疗1周)后症状无缓解,复查CT提示血肿大小无变化,给予经腹腔血肿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后获得痊愈,随访2年,因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住院一次,经保守治疗痊愈。通过文献检索到31篇儿童外伤性十二指肠血肿相关文献,结合本组8例,共339例,其中手术治疗189例,手术时间为确诊后1~30天;保守治疗150例,保守治疗时间7~29天。结论诊断明确的十二指肠血肿在排除活动性出血及穿孔后,经过抗休克、止血等对症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应首选保守治疗,观察记录胃肠减压量和颜色的变化对判断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若胃肠减压液的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淡,保守时间可延长至3周或更长;若保守治疗超过3周梗阻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此时血肿部位多已液化,可选择行手术治疗或经皮血肿引流术,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的临床诊断和术式选择进行评价。方法总结2000年8月至2015年1月经作者手术治疗的12例SMAS患儿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就其病因、诊断及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都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表现为典型的纵行"笔杆征"压迹,3例钡剂在胃和十二指肠内形成明显的反复交流的"钟摆样"运动。所有患儿均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其中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4例,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加Treitz韧带松解术2例,Ladd手术4例,肠系膜上血管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2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0年,3例早期复发,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是SMAS主要的确诊手段。本病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多样,可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相应术式,凡能解除机械性梗阻而无明显弊端的术式均可采用,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及Ladd手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幽门窦前瓣膜症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幽门窦前瓣膜症病例资料,均施行手术治疗,其中胃十二指肠侧侧(菱形)吻合2例,瓣膜切除幽门成型2例,胃空肠吻合2例:结果6例均临床治愈,未再呕吐,营养状况显著改善。结论对婴幼儿反复非胆汁性呕吐,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该病,结合钡餐及胃镜不难做出诊断;根据患儿幽门局部病变及全身情况选择术式,以求既符合生理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女患,7岁。因17天前坠入二米深地窖后出现食后呕吐转我院。查体:神清,消瘦,体表无伤,上腹膨隆,有胃型及蠕动波,肠鸣弱。X线:十二指肠梗阻。行手术见:胃扩张,大量滞留物,屈氏韧带远端肠管空虚,于十二指肠水平部位腹膜后有4×4×3.5cm的血肿,取出血肿后见近端空肠充盈,证实诊断。住院14天,痊愈出院。由外伤造成十二指肠梗阻者较少见,且临床上出现症状较其他外伤所致的急腹症缓慢,容易忽略。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小儿中十二指肠血肿并肠梗阻的诊断策略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十二指肠血肿并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12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血肿长径6.0~11.0cm,其中8例术前已明确诊断,5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手术时受伤时间2~6d。患儿均行剖腹探查加十二指肠浆膜下及腹膜后血肿清除术,术后均留置引流管。其中3例同时行近端空肠造瘘术。术后定期复查。结果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例出现伤口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均顺利恢复。经半年以上复查随访未见异常。结论详细的病史采集结合X线、B超和CT等辅助检查对于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十二指肠血肿并肠梗阻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积极手术探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处理,术后严重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1997-2007年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壁血肿患儿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7~14岁.均有明显的腹部钝性外伤史,其中车把顶伤2例,桌角顶伤1例,肘击伤1例.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伤性胰十二指肠损伤5例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0月~2003年10月我院5例小儿外伤性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有外伤后上腹部疼痛,3例有肌紧张,2例经腹腔穿刺见暗红色液体,腹水淀粉酶升高,2例腹部B超检查见液性暗区,1例腹部平片检查见隔下游离气体,1例见右肾周气影,5例均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证实4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胰尾部断裂,经仔细地修补、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及审慎地处理胰腺损伤和引流,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手术探查及合适的术式是治愈的关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十二指肠隔膜症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 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症的新生儿住院期间均表现为喂养困难、呕吐明显,多伴有胆汁性呕吐,其中8例通过上消化道造影诊断,3例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发现诊断,2例通过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平均确诊日龄为14.5天,最迟诊断日龄为41天.11例通过手术治疗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1例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放弃抢救死亡.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症可能是新生儿喂养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在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手术是治疗十二指肠隔膜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外伤性十二指肠壁血肿所致十二指肠梗阻比较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例1 女,5岁。脐周阵发性腹痛,频繁呕吐胆汁5天入院。体检:急性病容,皮肤弹性差,脐周有压痛,未触及肿块。血Hb89g/L,WBC10×10~9/L,  相似文献   

11.
小儿胰腺外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5例小儿胰腺外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方法 收治5例胰腺外伤,3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例行外引流,1例假性胰腺囊肿形成,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结果 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手术治愈。 结论 小儿腹部外伤有腹痛、血淀粉酶升高,需行B超及CT检查,尽早诊断治疗,并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肝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肝外伤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n=34)和介入治疗组(n=8),依据病史、腹部体征、有无合并伤、收缩压、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血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肝脏损伤分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恰当治疗方式。结果本组42例闭合性肝外伤患儿中,保守治疗34例,治愈33例,治愈率为97.1%,1例因脑疝死亡。1例包膜下延迟性血肿破裂予介入止血,1例肝右前叶裂伤活动性出血行清创性肝部分切除加肝修补术,2例胆漏和2例肝周脓肿患儿予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1例肺部感染;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儿痊愈出院。介入治疗组共8例患儿,治疗成功率100%,其中2例发生胆漏的患儿经B超引导定位穿刺引流,痊愈出院。所有患儿随访未见出血、胆道狭窄的发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收缩压、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及血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Ⅰ、Ⅱ级闭合性肝外伤患儿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小部分患儿需要手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Ⅲ、Ⅳ级肝外伤可首选介入治疗,既能明确诊断,又能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总结分析2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 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中药等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1.6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 3例由于环形束带压迫远端回肠导致小肠梗阻 ,其中 1例合并先天性幽门肥厚。 3例均行束带切除 ,痊愈出院。病理报告均为脂肪血管纤维组织。病例报告例 1:男 ,3 6d。由于无胆汁性呕吐3d ,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入院 ,第 2d行幽门环肌切开术 ,术后病情不缓解 ,腹胀 ,并出现胆汁性呕吐 ,腹部平片见多处小肠气液平面 ,于术后第 3d再次剖腹探查。术中见回肠末端有一环形索带绕过肠管起于肠系膜的背侧 ,止于肠系膜的掌侧 ,压迫肠管形成梗阻。例 2 :男 ,6岁。由于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和胆汁性呕吐 2d入院。腹部平片显示小肠梗阻。术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年间收治的儿童硬脑膜下血肿166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儿童硬脑膜下血肿占同期儿童颅脑外伤的15.1%、颅内血肿的31.6%.新生儿、婴幼儿在本组中占42.2%.随着年龄的增长,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产伤、坠落伤以及车祸和暴力伤害.血肿主要位于小脑幕上,主要症状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和神经系统局灶症状.需要手术治疗者仅为所收治患儿的24.7%,手术方法包括钻孔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论 儿童硬膜下血肿多数可以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是:有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陷,CT显示血肿较大,占位效应明显.多数经及时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常见原因、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外科自1995年9月~2004年1月收治手术的2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分别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端端吻合及膈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术,环状胰腺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肠旋转不良行肠复位Ladd’s手术;术后痊愈出院22例,死亡1例;术后18例随访1~3年,症状消失,营养状态及生长发育均明显改善。结论十二指肠梗阻的发生与胚胎期全身发育的缺陷有关,为小儿先天性全身性畸形综合征的一部分表现,诊断有赖患儿的临床表现,选择性应用腹部立位平片、上消化道造影、钡灌肠仍为十二指肠梗阻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外伤后基底核腔隙性脑梗死1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浩  徐滨  靳怀明  马文浩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7):1157-1157,1194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后并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颅脑损伤后并腔隙性脑梗死18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痊愈11例,改善5例,轻残2例;随访10例中,痊愈9例,间歇性头痛1例。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多有明确轻微头外伤史,多发生于一侧基底核区,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单纯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临床上较少见,自1838年Mclanchlan首例报道以来,国外文献报道约200例,国内报道较少,多为散在病例.最近我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单纯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临床上较少见,自1838年Mclanchlan首例报道以来,国外文献报道约200例,国内报道较少,多为散在病例.最近我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儿童闭合性肾外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提高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保存肾功能。方法 报告儿童肾外伤49例,年龄2-14岁,男37例,女12例,均有外伤史,其中23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例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86%有血尿,诊断主要依靠CT及静脉肾盂造影术(IVP)。结果 41例保守治疗,2例行肾缝合术,3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再吻合术,2例行患侧尿囊引流术,均痊愈,1例肾动脉栓塞保守治疗,随访肾功能未恢复。结论 肾外伤患儿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为不能控制的出血,尿外渗,肾碎裂伤,肾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