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患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PICC化疗患者96例,对健侧无法置管的31例(试验组)采取经患肢置管,并与健侧置管(对照组)的65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健侧无法置管的患者可以经患肢PICC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是否可行。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患肢进行置管,对照组在健肢进行置管。两组均由同一名专科护士根据标准操作程序行PICC。置管后由同一水平、同一资质的护士团队根据统一的《PICC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和《PICC维护标准及并发症处理标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肢肩关节活动度、上肢水肿发生率、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相关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患肢关节运动受限,29例正常;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患肢关节运动受限,28例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87,P=0.557)。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上肢水肿,其中轻度2例,中度2例;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上肢水肿,其中轻度1例,中度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08,P=0.683)。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29例,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7,P=0.313)。两组在留置导管长度、外露长度、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对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PICC置管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入与传统PICC置入的效果差异.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共5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5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别在置管过程中、置管第2天、中间回访和置管第7天,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置管手臂舒适度等指标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出血量、导管末端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2天及中间回访时,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情况、手指肿胀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回访时,观察组穿刺点渗血、手指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置管手臂的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入能明显改善穿刺点渗血、手指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和置管手臂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流程化管理在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ICC置管的住院重症患者1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PICC流程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意外拔管率、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意外拔管率、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流程化管理可以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意外拔管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肿瘤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其化疗期间实施PICC置管,观察组提供患者优质护理,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2周后的焦虑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PICC置管穿刺点红肿、出血,导管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穿刺点红肿发生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以及非计划拔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期间PICC置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轻其焦虑情绪,调节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需要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传统的PICC置管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盲穿组、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组,每组各30例,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期间的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置管使用的时间等。结果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等均优于传统的PICC置管组和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盲穿组(均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极大地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局部组织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缩短了置管使用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临床上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PICC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根据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采取“预防为本,配合健康教育,结合有效护理”的综合性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8.
万永慧  谭飞  陈芊  王庆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507-1508,1516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于血管超声引导下上臂置入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7-12月行PICC的120例患者按置管穿刺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盲穿置管,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98.33%、0和0,对照组分别为86.67%、13.46%和1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上臂PICC置管的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低,尽管操作时间有所延长,但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后病员服在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8例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4例,对照组患者穿普通病员服,观察组患者穿 PICC置管患者专用病员服,并进行穿着指导和宣教.结果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腋窝切口愈合、患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置管患者专用病员服结合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病情特点,有效减少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减轻腋窝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同时方便PICC置管后的维护,准确测量患肢上臂围,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敏清  黄蝶卿  方奕  宋文强 《护理研究》2013,27(21):2228-2230
[目的]探讨PICC置管病人改良置管体位对导管异位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置管病人196例,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根据PICC置管行经静脉的解剖位置,观察组PICC置管时采用改良体位,改变传统置管上肢摆放的体位,使穿刺侧上肢与躯干成钝角(90°~180°),对照组PICC置管时使用常规体位(常规手臂外展90°),比较两组病人的导管末端位置、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两组导管末端位置、导管异位和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ICC置管体位可以有效预防导管异位,解决因导管异位带来的并发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和传统盲穿置入PICC导管,比较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86例拟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置管,B组采用传统盲穿在肘下置管,比较2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行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微波理疗对静脉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微波理疗使穿刺肢皮肤温度升高,增加血液循环,减少对血管内膜的刺激,以期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方法将需要行PICC置管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在PICC置管术24小时后用微波理疗仪照射穿刺肢,每次20分钟,1天2次,连续1周;对照组患者在PICC置管术后不用微波理疗仪照射。结果对穿刺肢进行微波理疗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由原来的23.3%降至3.1%,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ICC置管术后对穿刺肢进行微波理疗可以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将168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均采用抬高患肢、制动、热敷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措施,给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七叶皂苷钠软膏于穿刺点上沿置管静脉走向均匀抹至肩关节,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置管后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采用规范化护理措施及预防护理,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延长PICC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在乳腺癌患者健肢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行健肢置管,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及上肢水肿、健侧肢体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2组均1次置管成功。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肢水肿程度、健侧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健肢行三向瓣膜式PICC效果良好,应注意强化置管期间护理工作,保证置管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将84例需要行PICC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盲插置管,观察组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穿刺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认为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可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减少穿刺出血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赫菊花  魏丽芳  唐英 《当代护士》2016,(10):124-126
目的比较新疆某三甲医院肉眼盲穿的PICC置管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导致不同民族患者置管肢体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炎症程度,并进行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65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27例采用肉眼盲穿的置管方式,实验组138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2周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入能够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带管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肘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B超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肘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47例乳腺癌患者因肘部血管条件差,在B超引导下,在肘上2横指处(3~4 cm)行PICC置管。观察1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本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44例,成功率为94%;置管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舒适度评价结果为自我感觉舒适27例,一般舒适20例。结论肘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成功率高,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比较超声引导下和盲穿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置PICC导管,在乳腺癌患者(单侧)术后化疗中的效果与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40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后置PICC导管,对照组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肘上肱二头肌腱内侧盲穿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由PICC置管专科护士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跟踪观察,置管后第1周每日观察,第2周仅第14天观察。主要观察内容:置入PICC管后的导管头端位置、渗血、皮下瘀血、静脉血栓、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将结果归纳分类并记录在自制的表格中。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68例,成功率97.14%;对照组穿刺成功59例,成功率84.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机械性静脉炎第7天与第14天的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皮下淤血第7天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渗血、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两周内观察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并比较超声引导下和盲穿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置PICC导管,在乳腺癌患者(单侧)术后化疗中的效果与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40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后置PICC导管,对照组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肘上肱二头肌腱内侧盲穿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由PICC置管专科护士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跟踪观察,置管后第1周每日观察,第2周仅第14天观察.主要观察内容:置入PICC管后的导管头端位置、渗血、皮下瘀血、静脉血栓、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将结果归纳分类并记录在自制的表格中.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68例,成功率97.14%;对照组穿刺成功59例,成功率84.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机械性静脉炎第7天与第14天的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皮下淤血第7天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渗血、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两周内观察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吴情  周严 《当代护士》2018,(2):120-121
目的评价季德胜蛇药外敷在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2月因治疗需要在本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置管后均按照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置管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24 h起加用季德胜蛇药外敷,每天1次,连敷3 d,72 h观察两组患者产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30%,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外敷季德胜蛇药后,血管上皮细胞水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季德胜蛇药外敷用于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效果,季德胜蛇药外敷能够积极预防PICC置管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